古代的姓名字号

2024-09-11 00:05:14 文题网 阅读:

内容整理自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说》,主编陈书禄,侵删。

姓与氏

姓本来是一个人的符号,现代人看得较轻,可以自由改名换姓,随便用笔名,子女可从父姓、亦可从母姓。古人则不然,因为姓与宗族、宗法、门阀、身份等制度有密切关系。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门母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生而只知母不知其父,所以是“女”字旁。远古的大姓,如姜、姚、姬、姒、妫等,都是“女”字旁。由于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娶妻必先知其姓。可见姓的最初作用是代表氏族并区别婚姻。

某个大姓后代繁衍多了,于是又派生出若干家庭,赐以支姓,这个支姓便是“氏”。随着母系社会发展为父系社会,姓氏便由女性中心发展为男性中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姓氏的确立逐渐和宗法制相联系。天子封子弟为诸侯,诸侯再分封子弟为卿大夫,都要赐“氏”,亦即新的家族称号。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又分为宗氏、殷氏、来氏……鲁人的祖先是姬姓,三桓之后,又分为孟氏、仲氏、季氏。可见“氏”是用来代表家族和分辨贵贱的。先秦时期,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统称为姓或姓氏,平民亦开始有姓。

姓氏的名称来源不一,大致有以下情况:一是以动物为姓:马、牛、羊、龙、熊……可能姓就是该氏族的图腾;二是以封国封地为姓:周、齐、鲁、吴、楚、宋、韩、赵、魏、燕、秦等即是;三是以官职为姓:司徒、司马、司空、上官等;四是以职业为姓:贾、陶、车、巫、史等;五是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公孙、王孙、文、武等;六是以居住地方特征为姓:东郭、南宫、西门、江、池等;七是以少数民族的复姓的音译为姓:独孤、呼延、慕容、贺兰、尉迟、长孙等。古代汉族也有复姓,如端木、夏侯、诸葛、欧阳……

古代也可以改姓,一是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如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二是皇帝为笼络少数民族或奖励功臣而赐姓,如汉末赐南迁匈奴族姓刘(刘渊、刘聪),唐末赐沙陀族姓李(李克用、李存勖)。唐初功臣徐勣赐姓李,明末郑成功赐姓朱;三是因避祸害而改姓,如汉代韩信的后代改姓何;四是未成年子女随母改嫁而改姓,成年后也可以再用原姓,如范仲淹小时随母改嫁姓朱,后恢复姓范(这叫“归宗”);五是女子未嫁用父姓,出嫁后增加夫姓,如王张氏、赵李氏……和尚不用俗姓,只用法名,名前往往冠以“释”字,也可以不加。道士一般用俗姓。

中国姓远不止“百家姓”。清人张澍研究,得姓5000余个。《中国人名大辞典》统计为4129个,最新统计有5000多个姓。

名与字

古人生三月而命名,男子年20 行冠礼而后取字,女子年15行笄礼而后取字。正式命名之前有乳名,又叫小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至今仍有起小名的习俗,为了使孩子易养育、避娇贵,多以贱物为名,如阿狗、阿毛、锁柱、铁蛋等。正式命名多有祝愿和纪念意义。多子女命名时讲究排行。先秦时同辈分按序排列分为伯仲叔季,即老大老二老三老末,如伯夷、仲由、叔齐、季礼等名就是排行名。若辈分不同,则按辈分不同亦有相对稳定的排字。以谭姓为例,就用“承祖德尚善,家运庆修祯”等句子按次排列下去。代表辈分的字,双名通常在中间,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也有放在第三字的,如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如果是单名,则用偏旁表示同辈,如苏轼、苏辙,又如贾赦、贾政、贾敬。有的家族,除规定同一字辈外,还要求第三字用同一偏旁,明代皇族,泰昌帝朱常洛,其弟福王朱常洵,均用三点水旁。实际上,有时命名只有半个字的选择余地,故尔不得不用怪字僻字。

古人的字是名的补充解释,与乳名互为表里,所以叫做“表”字。名与字大多有联系。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牛可耕田。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鲤属鱼类。苏轼字子瞻,轼是车前横木,乘车人可凭轼而望;苏辙字子由,辙是车印,是驾车人所遵由的轨迹。陆机字士衡,机衡为北斗二星名。曾巩字子固,巩与固同义。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义。唐寅字伯虎,取寅属虎之义。也有名与字义相反的,如管同,字异之。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有的名与字皆取自古书上的某句话,如钱谦益,字受之,取自《尚书》:“满招损,谦受益”。一般人只用一名一字,也有一名二字,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还有三字的。

号与代称

古人的号,又称别名,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名和字通常由长辈所定,号则由本人决定,往往表示自己兴趣爱好或住所特征,通常爱用别号的多是文化人。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杜甫号少陵野老,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六一”是: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本人一老翁。有的别号有特殊含义,宋末元初郑思肖号木穴国人,木穴合写即宋字,表示不忘故国。明末清初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似笑,表示哭笑不得。

别号以二字较多,三、四、五字皆有。如清代袁枚号随园老人,高鹗号红楼外史,刘鹗号洪都百炼生。还有以室名为别号的,如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别号大多表示清高、雅致,往往带有佛教和道家的色彩。别号可有多个,唐寅就有三个别号。有些人别号比本名更为人所熟知。如苏东坡、王阳明、孙中山。绰号也是别号,又叫外号,多为他人所起,有褒有贬,用以概括其性格或形状特征。《水浒传》中的绰号,及时雨、智多星、小李广、神行太保皆为褒义。而像笑面虎、中山狼、好好先生、曾剃头、黎菩萨等便是贬义。也有中性,无褒贬义,多属取笑,表示幽默,如花和尚、黑旋风等。

代称是死后由他人所拟,或习惯性称呼。代称往往有以下六种情况:

一是籍贯或任职地区的代称。韩昌黎(愈)、柳河东(宗元)(籍贯),贾长沙(谊)(任职地区);

二是以官职或封爵为代称。比如杜甫又叫杜工部。倘若一个人担任多种官职者,只取其中最高者为代称,而不能随意取用其他官职;

三是谥号,即贵族死后由帝王按其功德而赐予的美称。范文正公(仲淹)、苏文忠公(轼)、岳武穆公(飞)、左文襄公(宗棠)等,文臣多用“文”字,武臣多用“武”字,以“文正”为最荣耀;

四是尊称,死后由弟子或后人拟定,如陆象山(九渊)、王船山(夫之)、顾亭林(炎武)等(以上多为地名之后加先生);

五是以数字为名号,以叔伯兄弟辈大排行为序,多盛行于唐,如元九(稹)、李十二(白)、白二十二(居易)等,宋代也有秦七(观)、黄九(庭坚),后来沿袭者稀少;

六是几个人合同的特称,同姓并称,如:大小杜、二程、三苏;异性并称如:孔孟、老庄、王谢、李杜、韩柳等,皆属习惯性称呼,约定俗成后不能移作他用。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