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每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09 19:32:30
《仿写去外婆家》
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不想走,外婆家藏着好多宝贝,吃的、玩的、看的一样也不少。
一进院子,只见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橙色的柿子,就像一个个灯笼挂在枝头。旁边的橘子树也成熟了,让人忍不住伸手摘一个吃。
外婆家的院子可大了,我会开着我的电动小汽车在院子里穿梭,玩累了可以坐在凉亭里休息。
外婆家的傍晚,夕阳最是好看,天边的云朵被染成了暖暖的颜色,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我追着自己的影子跑,它会像小巨人一样跟着我,开心的笑声传遍了小院的每个角落。
外婆家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小天地,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收鱼囧事》
外公的家在一条小河边,每次去外公家,我都会去河边转一转。
周六,妈妈又带我来到外公家,一到家,我就直奔外公拴在河边的小木船。外公见了,笑眯眯地说:“知道你们今天要回啦,我一大早就把渔网放下去了,走走,外公带你收鱼去。”
坐上小木船,外公划桨,很快就到了放渔网的地方。我一看,呦,这么多渔网!我看了看外公,问:“外公,你还能分辨得出哪个渔网是我们的吗?”外公自信地扬了扬头,说:“放心,我今天来得早,放在第一个,肯定没错!”我仔细看了看,第一个渔网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绿色的,确实是外公的渔网的颜色。
说话间,我们的小船停靠在了渔网边上。我试着提了提渔网,挺沉的,看来今天的收获不错。我和外公一起拉着渔网,还能感觉到网里那些小鱼小虾挣扎的动静呢。外公说:“今天运气真好,你们可以好好吃一顿了。”果然,拉上来一看,里面的鱼货真不少呢,有鲫鱼、鲤鱼,还有一些小虾。看着外公把鱼虾从网里倒进水桶里,我开心地直拍手。哈哈,我今天有口福了。
“唉,你们怎么偷鱼呢?”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邻居王伯伯的声音传来。我四处张望,谁,谁偷鱼?这小河里都是鱼,放个渔网就好了啊!可我一转头,就看到王伯伯生气的眼神,啊,外公不是说这渔网是他放的吗?
外公觉得被冤枉了,大声说:“谁偷鱼了,你不要乱说,这是我自己放的渔网。”“你看清楚了,这是我新买的渔网,颜色都还很鲜艳,深绿色的,你那渔网不知用了多少年了,早褪色了。”王伯伯指着渔网说道。外公被这么一说,也反应过来了,他仔细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哎呀,都怪我没看仔细,这真不是我的渔网,我的在第二个呢,上面还有我绑上去做记号的红线。”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外公,刚才是谁很确定地说第一个渔网一定是我们家的?我和外公只能讪讪地把桶里的鱼还给王伯伯,然后拉起自己家的渔网,轻飘飘的,里面只有一条小小的鲫鱼和几颗螺蛳。我和外公对视了一眼,笑出了声!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外公家门前的小河虽然不大,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家长感言
孩子每次去外公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边玩耍,和外公一起去河里时的笑容是藏也藏不住的。
教师赏析
在其他人眼中,这可能是件令人尴尬的事,但是珂琦却把这件事写得很有意思。孩子和外公都是内心敞亮的人。一件囧事,也是一份独特的成长回忆。(陈葭茵)
《奇妙的图书馆》
如果你想涨知识,那就赶紧来图书馆吧!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我每次进去都能收获满满。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一走进去,扑面而来的就是淡淡的书香,安静的氛围让人立刻静下心来。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就像一个个高大的巨人。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有奇妙的童话书,有动人的英语故事,还有神奇的科普读物……它们就像大海里五彩斑斓的“知识贝壳”与“智慧珊瑚”。在这里,你能“捡到”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图书馆是有趣的。我喜欢在儿童阅读区看书。坐在软绵绵的垫子上,随手拿起一本书,美滋滋地读起来。不一会儿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时跟着可爱的小公主环游世界,有时跟着孙悟空一起大闹天宫,有时跟着科学家一起探索星球……我时而被书中有趣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时而为书中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难过。
图书馆不仅是看书的好地方,还经常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在故事分享会上,你会听到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在手工制作会上,大家会用彩纸制作出美丽的书签;在知识竞赛上,你会在活泼的学习氛围里增长知识……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道理,还交到了许多爱看书的好朋友。如果你也想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就赶紧来图书馆吧!在那里,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收获。
《星月同辉,积木传情》
我们的学校设有多个普特融合班。每次经过那里,阵阵欢声笑语总会悠悠传来。当我向里望去,总能看到一群“星星的孩子”。他们虽与我们不同,却同样值得世间所有温柔的善待。
很幸运,学校安排我们班与普特班开展融合课堂,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星月同辉,积木传情”。课堂上,同学们兴致盎然,无论老师抛出什么问题,大家都踊跃举手,还有些同学细心地帮普特班的孩子表达想法,画面满是融洽与暖意。我们5组有一位“星星的孩子”,我们都亲切地叫她“小糖果”。
起初和她玩积木时,她十分害羞,总是低着头默默摆弄积木。可熟悉之后,她渐渐敢抬头看我,嘴角也慢慢展露笑颜。于是,我为她拼了一组名为“小鸡战队”的积木——这是我们五组的专属创作。我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每只小鸡的特色,她听得格外专注,笑容一点点从嘴角溢开。忽然,她指着路障小鸡又指了指自己,我瞬间明白:她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了这只可爱的路障小鸡。我心领神会,立刻指着树叶小鸡又指了指自己——我想成为她的伙伴,一个在她遇到困难时会第一时间出手相助的伙伴。瞧,她手里的路障小鸡有时会跌跌撞撞,却始终勇敢地往前冲,这份顽强多令人动容;而当它遇到阻碍时,我这个“树叶小鸡”总会及时凑过去帮忙。
后来,我们还一起拼装了温暖的小屋、趣味无穷的滑滑梯、枝繁叶茂的植物园,最后再摆上她最爱的路障小鸡,一个充满童趣的积木家园就完成了。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和她相处得格外开心,她的笑声也成了课堂里最动听的旋律。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普特班的孩子也不例外。让我们用爱与温暖,点亮他们的世界,助力他们勇敢跨越每一道难关,共同创造洒满阳光的明天。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每次去外婆家,看见哥哥骑着自行车满村子乱窜,我就羡慕不已,真想和他一起去“疯”。
回到家后,我就缠着爸爸教我骑自行车。
一开始,我双手紧握把手,双脚撑地,手心直冒汗,一动也不敢动。爸爸鼓励我说:”别怕,放轻松,我会扶着你的。”我深吸一口气,右脚使劲一蹬脚踏,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了个底朝天。
爸爸连忙把我扶起来,看我没有受伤后安慰道:“没事,重新再来,眼睛看着前方,身体坐直了,保持平衡。”这一次,我不再着急了,握好把手,双脚有节奏地蹬着踏板。爸爸一直扶着我,不停地鼓励道:“慢慢来,别着急,越来越棒了。”
慢慢地,我找到了一点感觉,车子也没之前那么摇晃了。爸爸扶着我,骑了一圈又一圈,车子越来越稳了,我也骑得越来越快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我停下来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爸爸已经放开了手,正在后面微笑着朝我竖着大拇指呢!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下次去外婆家时,我也要跟着哥哥满村子去“疯”。
《父亲的手》
小时候,每次放学,父亲总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我,然后穿过人流来到我面前,抓住我的手,带我回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交通拥堵,他从来没有迟到过。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边,我总是紧紧地攥着父亲的手,因为飞驰而过的车辆和突然传来的喇叭声总会吓我一跳,只有握住他那宽厚有力的手,我才能安心。
回到家,母亲已经将饭菜整齐地摆在餐桌上,我肚子饿得咕咕叫,迫不及待地将头埋入饭碗,狼吞虎咽地吃着饭。每当这时,父亲总会笑着帮我擦掉粘在脸上的饭粒,还不停地往我碗中夹菜。他的手总是黑乎乎的,带着一股铁锈味,哪怕夹的菜再香也掩盖不了。母亲皱着眉头对他说:“吃饭前也不洗一下手。”父亲就像小孩似的憨笑着说:“洗,这就洗!”可当他洗过后,铁锈味并没有消失,手看上去依旧黑乎乎的,仿佛是铁锈已经侵入父亲的皮肤深处,那是他为家庭而努力劳作的印证。
步入初中,我的身高渐渐追上父亲了,不再情愿和父亲牵手,父亲也不再主动牵我了。一天晚上,父亲很晚才回来,拇指用纸巾包着,上面还渗着殷红的血迹,母亲心疼地问:“怎么回事?”父亲疲惫不堪地回答:“工作时被机器压了一下。 ”说着打开纸巾,整个大拇指又红又肿,指甲边缘处的伤口还渗着血,他随便换了张纸巾包上,就要走出门去为我买前几天提起的排球。我放心不下,紧跟着追了出去,顺势握住了他的手。我感觉到,父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又硬又糙。我怕碰到他的伤口不敢用力,父亲却紧紧地牵着我的手,我感到他的手还是那样有力,那样温暖。路灯下,我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劝父亲,手受伤了,应该去医院消毒包扎,父亲却说:“我的手三天一小伤,十天一大伤,久经沙场了,不要紧,恢复得很快,包扎了反而不方便干活了。”我知道,父亲是多面手,会做模具、维修车床,大家都称赞他的好手艺。他每天与铁器打交道,手上早已伤痕累累。神奇的是,两三天后,父亲手上的伤竟然真的好了。
父亲用他那勤劳的双手,为我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用他那灵巧的双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还用他那最朴实的双手,教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这一刻,我懂得了父爱的内蕴。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该轮到我牵起那双粗糙的手了。
【点评】
全文以“父亲的手”为线索,描绘与父亲相处的几个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逐渐加深,能理解父亲的辛劳,并受到父亲勤劳朴实的品质的熏陶,从而激发出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情感脉络清晰,细节描写较为传神。
《我学会了自由泳》
学会蛙泳后,妈妈常带我去泳池。每次我像小青蛙似的蹬腿前进,总有高手如鱼儿般从我身边“咻”地游过,我别提多羡慕了。妈妈说那是自由泳。
暑假终于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去学自由泳。
一开始,教练让我趴在岸边,把脚尖、脚腕和膝盖都绷直,大腿用力在水面快速上下打腿。接着,我并拢双手,没费啥劲儿就学会了打腿前行。可光会打腿可不行,还得加上“双桨”动作呢:伸直双手夹住耳朵向后划水,同时得赶紧侧过脑袋,让嘴巴到水面上深吸一口气。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当我把所有动作合起来,身体就不听使唤似的,一个劲儿往下沉。好在之前学蛙泳的本事还在,没呛着水,但我在泳池里无助极了,想往前游却怎么也游不好。教练把我拉上来,我还以为要挨批评,结果他耐心地说:“划手的关键是拉得高、伸得远,你慢慢琢磨,肯定能成!”
我听了,若有所思,按照教练说的诀窍反复练习,不断改进。慢慢地,我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第五天,我能标准游15米;第七天,20米;第十天,25米……当我能轻松游一个来回时,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太棒了,自由自在的,好像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在放松。和蛙泳比起来,自由泳更追求效率和速度,是一种更全面的运动。这下我终于明白爸爸为啥总说游泳能放松了,一圈圈游下来,负面情绪全没啦。
学自由泳的这段日子,是我暑假最难忘的时光。教练还告诉我,除了蛙泳、自由泳,还有轻松的仰泳、帅气的蝶泳呢。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暑假啦,想把这些泳姿都学会!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当我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动,不仅有鱼儿般的快乐,更有一种拥有特殊技能的自豪感。从在水里憋气的恐惧感,到后来能在水里丝滑地翻跟斗,这种收获让我更加勇敢自信!
家长感言
我好像也被孩子在水里的那种放松和快乐感染,也想学游泳去!这真是一项非常棒的运动!
教师赏析
从羡慕高手下决心学,到练习中遇到困难,再到听从教练指导后不断进步,最后体会到游泳的乐趣并期待后续学习,小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学自由泳的过程描绘得十分精彩。(柳卿)
《写作让生活更美好》
以前的我最害怕写作文了。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作业,我的脑袋就像被塞了一团乱麻,咬着笔杆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直到三年级那次"我的小秘密"主题征文,彻底改变了我。
记得那天,肖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淡蓝色的笔记本:"老师发现你虽然不爱写作文,但日记里的小故事都很有趣。要不要试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作?"我翻开本子,发现每一页都画着可爱的插画边框,好像在邀请我把心里话写进去。
从那天起,我开始用这个特别的笔记本记录生活。下雨天,我写"调皮的雨滴在窗玻璃上赛跑";看到校园里的流浪猫,我写"小花猫像一团会走路的棉花糖"。慢慢地,我的作文不再干巴巴的,而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比喻。有一次写"校园的早晨",我这样描述:"早读声像一群小鸟,扑棱棱地从每间教室飞出来,在走廊里打着转儿。"肖老师把这句用红笔画了波浪线,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
五年级下学期,我参加了用行动守护美丽家园征文比赛。站在颁奖台上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当听到"《梧桐树医生》获得一等奖"时,我差点跳起来——那篇作文就是写我们家门口那棵老梧桐,我把它想象成一位爱讲故事的老爷爷。现在,我的书包里总装着两个本子:一个是作业本,另一个是我的"故事宝库",里面记满了突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
原来写作就像搭积木,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就能拼出五彩斑斓的世界。每当我翻开那些写满故事的本子,就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它们让平凡的日子都变成了会发光的回忆。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小时候,我最爱吃外婆做的红烧排骨,每次回老家,我总能听见厨房中传来“咚!咚!咚,咚!”的声音,那是外婆在为我剁排骨。
就这样,每一个星期,每一个月,每一年,我在家总能听见“咚!咚!咚咚!”的剁排骨声。直到三四年前的一天:“外婆!我回来看你了!”我推开家门,大声喊到。可是无人应答。“外婆!外婆!”我疑惑道。
“来了!”外婆来了,但她是推着轮椅来的,“外婆的轮椅,有点儿慢……行了!外婆给你做排骨去!”外婆推着轮椅进了厨房。我惊讶不已,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外婆怎么了?”“你外婆她……病了……”妈妈说。然后,我在客厅看起了《疯狂的麦咭》,声音很吵,但是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咚,咚,咚咚……”,不知为何,外婆剁排骨的声音变小了……
我悄悄走到厨房门口,悄无声息地打开房门,厨房中依旧是那些厨具,依旧有那个老灶台,却不见当年外婆站得笔直、有力地剁排骨的背影。而是只见外婆坐在轮椅上,弄了一个矮矮的小桌子,在上面艰难地剁排骨。我走回客厅,我的眼眶湿润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被接回老家,回到家中我发现有一群家人,我以为有好事,可钻到人群中一看,我看见外婆穿着寿衣,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我一声大哭:“外婆!我来晚了!呜~”那一刻,房间的寂静被打破。家里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2021年3月7日,那一刻起,剁排骨的声音,永远停留在了2021年3月7日。
“儿啊,今天妈给你做排骨!”听见妈妈的话,我耳边又想起了外婆剁排骨的咚咚声……
《灿烂的油菜花,牵动我的情思》
油菜花,几乎每次见到它,都在阳光下。想起它,我心中一片灿烂,被那灿烂晃了神,一转念,又有新的感悟。
菜花是快乐与自由的。清明假期,与妈妈去蝴蝶村玩耍。喝咖啡时,见到两个小孩在开得正盛的菜花田里迎着春风与暖阳奔跑。这景,渐渐模糊,与儿时快乐的自己重合。
老家姊妹多,又在乡下。每逢清明、五一等假期都会回去,而老祖的生日也正值农历二月末。春天,我总会在老家乡野与那灿烂的油菜花见面。
长辈聊天,我就和月姐姐下田玩。天空蓝而清,透明而舒适,白白的云朵在空中走走停停,时不时被风吹弄;与天相连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显出春日的活力与灿烂。一阵微风拂过,释放了春阳的暖味,田野的凉味,菜花的甜味……
当时,我们经常在田间当那“急走追黄蝶”的孩童,追着追着又扎入花田,找其他乐子了。我们在花田里让风筝一摇一摆地飞起;我们在花田里找能吹出声音的叶子组乐队;我们在花田里采花编成春日的冠冕;我们躺在花田埂上唱着最快乐自由的歌……
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倾听了我童年最天真无邪的笑声。它,早已成为我心中快乐放松的代名词。
油菜花让我觉得了不起的,还因为一本散文集,集中写了许多花,大多用“娇弱”“妩媚”“温柔”等词形容,唯有描写油菜花的是——“很多花在烟雨中含情脉脉,而菜花唯有在阳光下最灿烂纯朴。她们是阳光的投射,一心向阳开得无比灿烂。”这段话一直记于我心。
“一心向阳”,在老祖那有个解释。当时她身患癌症,仍每天笑呵呵的。春日里,那天,太阳正大,她拉着尚有些稚嫩的我在菜花田中晒太阳。她望着油菜花告诉我:“辰辰呀,你看,一心向着太阳,即使不够亮,也不会太暗。”听着这话,我有些懵懂,却好像明白了什么,从此对那阳光有了新的执念。
后来,老祖也凭着自己的乐观和坚持,将医生说的“一年多”离开,顽强地改为“三年多”。老祖走时,又是一个春日,她看着外面的一片灿烂,眼中映出几丝光亮,笑着说:“真好啊,油菜花还开着!”
于是,油菜花在我眼里成了阳光降下的奇迹,成了希望,成了顽强。
那一心向阳而开的灿烂的油菜花,牵动我的情思,每遇见它,我总灿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