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22:25
《读《克雷洛夫寓言》有感》
从《克雷洛夫寓言》收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常借动物和植物来说明许多的道理,让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
克雷洛夫的寓言大多结构简单,然而简单的故事之中却蕰含大道理,在他的寓言故事里,每个故事
都有性格鲜明的主人公,而且植物和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感情。克雷洛夫的寓言中概括了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特征,形象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自然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角色,借此来展示人的品质和性格。
比如:《老狮子和狐狸》,说了一个狡猾的暴虐的老狮子为了生活下去,又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抢夺食物,就想假装生病诱引小动物去的山洞里,然后吃掉它们。而聪明狐狸试探了老狮子,最后聪明的狐狸告诉狡猾的老狮子:如果我没有发现小动物进去的脚印,而没发现它们出来的脚印,也许我会钻进洞里去的。
这个故事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样的计谋都不会是天衣无缝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事情,就可以从不正常的现象中找到本质的东西。许多人能够不断的胜利,获得成功,就是善于判断形势。
再说《鲜花和纸花》,说的是一盘失去光彩的花和一个耀眼的纸花毗邻,当一场风雨过后,鲜花散发着美丽,而纸花则被雨水打的狼狈不堪。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能经受坎坷的人,只知道困难面前口喊口号,临阵退缩。而那些迎接困难,挑战困难的人,才是真的经受得起风雨的人。
《人类的诺亚方舟:爱和希望》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作为第一个神创造的女人给人类带来了爱,然而在她打开魔盒放走灾难之后,她又将希望播种,于是人类又看到了曙光。现在看来,爱代表着一种人文情怀,而希望则是由科学发展带动的人类社会的进步。而爱和希望终将成为人类的诺亚方舟,将人类救赎。
人类社会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的迈进,期间人文和科学总是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时期,总有一股力量在鞭策着科学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文情怀又不时牵绊科学发展的步伐,好让科学冷静下来,反思是否违背了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毋庸置疑,人文情怀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充满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几乎每天,都有冲突、动荡、战争发生,人们冒着枪林弹雨试图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想一想:非洲儿童那如小鸟爪子般干枯瘦弱的手;想一想:此时此刻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因为无法得到治疗而濒临死亡。想这些固然不是非要让我们唤起心灵深处多大的悲伤和同情,更不能想过之后又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诚然,生活仍在继续,我们不能过分拘泥于对死者的同情,而是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关怀、呵护生活中的弱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或是精神上,或是物质上需要我们的关怀和鼓励。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人文情怀,这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同是造福于人类,科学,在近百年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脚力被交通工具代劳,显微镜的发明治愈了过去的顽疾和瘟疫。科学推动了社会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甚至在人类面对死亡绝望时给人类带来希望。然而,科学仍是一把双刃剑,在它带给人类福音的同时,如果我们睁大眼睛就会发现,生化武器、核炸弹摧毁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分离、萃取技术带来了地沟油的泛滥;剧毒的化学药物成为了变质、腐烂的食品的抛光剂。或许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太迅猛,以至于无法停下脚步去顾及人文情怀。然而,人文情怀最终会扭转这股不正之风,使科学健康发展。
在一个社会中,人文和科学是人们永远放在心上的两个话题,它们又经常发生冲突,因为它们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我看来,科学能让生活进步,而人文则完善生活。
如果没有科技,人类社会会停滞不前;如果没有人文,生活会缺少爱和温暖。这两者曾充盈了整部人类史,也将在我们的手里继续传承下去。作为当代青年尤其是立志用科学造福人类的理科生来说,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保持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因为人类最终的救赎将是爱和希望。
《安徒生的事》
《安徒生的事》海报
《安徒生的事》是原创音乐团队墨明棋妙创作的一首歌,并由河图和HITA联袂演唱,歌曲收录在墨宝中。
该曲曲风婉转悠扬,带着一点点十九世纪的哀伤风格。似乎是安徒生在某个阴沉的季节,磨了一下午,写出了一则动人的童话,临睡时,所激发出的灵感——急急点上灯,披上衣裳俯身于书桌上所写出的优美语句……
《快速想象作文训练》
写作目标:
1.想象要合情合理,富有创新
2.发挥想象,把文章写的生动而丰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舒缓的音乐
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想象文章,重点掌握文中的奇思妙想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作者的奇妙的想象。其实,不仅是课文中学过的这些文章,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请同学们回忆这些作品,选择一篇文章,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过的,说说它们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2.导写:
1)学生自由发言,品析想象的精妙之处。
2)学习知识短文《想象》。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所读作品及平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怎样产生的?
——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
——想象的产生:夸张、综合、拟人化等等方法。
3.引导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倾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一幅画面。
听完后,学生交流听时想象的画面。
4.练习
情境设计: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单位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以后,桌上的小闹钟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为什么每天早晨到时候就响呢?盖子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呢?”趁着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定打开来看个究竟。于是我找来了工具,打开后盖,把零件一个一个拆下来,哦,原来闹钟的结构是这样的,这下我知道了。我准备把闹钟重新组装起来,没想到,拆开容易,再装起来,就不容易了。我忙得满头大汗,也没装好,就在我万分焦急,不知所措之时,“丁冬”,门铃响了,“坏了,妈妈回来了”
练习要求:请同学们接着这个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20分钟的时间快速作文:如果你是妈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要注意具体生动,描绘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写好两个人的语言和动作。
5.展示评点学生作文。
1)学生写好以后,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在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评点,扣住合理、创新的要求,并提出修改意见。
6.归纳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作文中,丰富的想象使的文章生动形象。想象要想合理,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合理且富有创新精神。想象能开拓思维的空间,使文章更具体、更丰富。我相信,只要我们多看、多思、多想,就一定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天地。
7.布置作业: 可以在三个练习题中任选一题,也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展开想象训练。
《小学三年级爱国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
香港、澳门本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离开了祖国妈妈;在1997、1999年,他们相继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嫦娥奔月是我们先辈们几千年前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已经在逐步实现。同时,我们成功的战胜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成功的加入WTO;成功申奥;成功的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国的强大实力。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世界在东方。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新论》的特殊性》
《新论》是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把《红楼梦》及其创作过程,作为经过典型概括的文艺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特别是由于作者对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较为熟悉,兼以对历史和行学有着广泛的兴趣,因此,他不是孤立地研究《红楼梦》中一个一个的具体间题,而是把它们放在时代的三棱镜下,和当时的社会思潮联系起来,既把握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结合曹雪芹的独特的经历,看到它们中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新论》有关《红楼梦》创作的三个“特殊性”的论断,就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感。对前人的和对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新论》的作者也是尊重的,他不轻视考证,但却力求把考证和阐发《红楼梦》的思想意义结合起来。那怕象《论(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这样的题目,我们看到的也不是单纯的文字考订工作,而是善于从那些诗句的用事用典中,区分不同的作者,理出曹雪芹的思想脉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第三,《新论》的写作持续了十八年,自然和十年动乱的阻隔有关,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据我所知,梦溪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很注重资料的搜集和考证。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新论》中不少文章,完成资料的准备工作写开始写作,时间上往往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这都说明了作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而《新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也正是在充分占有资料并多方面地参合印证和融会贯通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最后,我还想说几句的,是有关作者的《红学三十年》。这篇文章目前在文艺界的部分同志中间引起了争论。我以为,不同意见的争鸣是好事。而且只有开展争鸣,才能把红学研究引向深人。但是,实事求是地看,在《新论》的十七篇文章中,《红学三十年》确是一篇力作。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红学”研究的简史,作者广泛涉猎了二百年来评论《红楼梦》的各种派别的著作和观点,并做了言简意核的概括,评价得当,力避过去的那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各种红学派别产生的背景,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成就和局限,尽量给以科学的、公正的评价。对新旧红学,以及“四人帮”统治时期受到干扰和破坏的红学研究,都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的态度,并注意从学术思潮发展的角度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摆脱了偏狭的研究和探讨,也是《新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之一。我想,作者的努力,自会得到学术界的公允评价。
我和梦溪同志相识,是他的《探春新论》刚刚发表的时候,那大概是一九六三年的夏秋之交,当时他还在大学就读。岁月匆匆,转瞬间已过去十八年了。梦溪同志的学术研究的兴趣是很广泛的,史、论,作家、作品,都有涉猎。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他在本书《自序》中淡到:“现在新的领域的另一个项目正在强烈地吸引着我”,因而,他对《红楼梦》研究“准备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希望,这也还只是“暂时”吧。正如他自己所说:“红学研究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有许多未知领域,尚需有志于此的朋友们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而今天的红学研究又的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那么,《新论》作者在从事新的项目的研究的同时,何妨仍同红学界的同志们一起,共同探索那翻未知领域”呢?作为本书的最早的读者之一,寄有厚望焉!是为跋。
《你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哪里?》
判断一个作者有没有创造的潜能,我常常喜欢将眼光落在那些人们最不经意的地方,亦即看似“闲笔”之处。比如余华在《活着》中,写到福贵埋葬了儿子之后踏着月光孤零零地往家走时,用了一句比喻:“月光照在路上,像撒满了盐”。余华不说月光像苍白的纸,不说月光像冰冷的水,而是选用尖硬、有痛感的“盐”来比喻,使
人们可以体会到福贵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在失去少L子之后内心深处悲天悯人的绝望和痛楚,以及一步一步向家挪动的艰难。这就是一种创造,至少我在此之前还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比喻。因此,我这里所说约独特体验,主要是指面对同样的精神状态和同样的生活事件,总能够在不经意之中显示出许多敏感、纤细而且与众不同的自我感受。
我们说,在一个大同小异的生存环境中,有许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都是差不多的。就中学生而言,对常规学习模式的逆反,对固定生活方式的厌倦,对升学压力的反抗,对青春时段的落寞和感伤,对新生事物的密切关注和新奇现象的热望,都有着极大的共同性。如何用一种独特的体验展示这种生存状态,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写出一些内心深夕妊为细微感受,这是体现一个作者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坦白地说,我在阅读一些本次参赛的作品时,很少有这种发现。众多的作者基本上是直抒胸臆,只不过是选择的角度和记叙的事件不同而已,像《心不静,夜不静》在表达自己对庸常生活的无奈和烦操中,就难以看到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有什么极致性的体r描述;《我心中的水晶鞋》应该是一篇带有亲历性体P,的情感记叙。可惜的是,在这种情窦初开、本应有许多绝妙感受和丰富想像的经历追述中,我们却没有读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失落与痛楚、无奈和感历。也有一些作者试图借助一些现代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如《音乐课》、《懒人日记选摘》等,但都是满足于形式本身,在具体的语言表述过程中,都还没有出现一些细腻的、可以激活生命状态的体验。也就是说,这些作者还是带着明确的主题意识在写作,总是希望将自己的思想透彻清晰地表达出采,没有注意将自己的体验、感觉投置在那些细微处加以放大,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存体验。
新颖的、灵性飞动的体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作者超越大众的日常生活感觉,有效地展示作者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心灵的敏锐程度,显现出自身潜在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其实,像《悬浮的状态》、《趴着》都很可以写出一些灵动的体K,惜乎他们都没在这方面多作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