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西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22:54:28
《最忆是雨中的西津渡900字》
雨水缠缠绵绵,我们来了几天,它便下了几天。清晨,又是被一阵不愿停下的雨水敲击玻璃声叫醒的。回忆起几天前阴雨中肃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白色的恐怖充斥在空气中,实在不愿再去回想。
我喜欢古香古色的青砖白墙,似隔非隔的镂空窗棂,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自然就对西津渡印象深一些。刚到西津渡,只见一楼阁立于山顶,一侧似乎是砖垒成的小路,待我们向上走些,再拐过几道巷,那条主路才逐渐呈现,仿佛西津渡是从这里开始的。穿过一道拱门,门里门外恍若两个世界。高楼林立的浮躁全被挡住,门内是中式玲珑古朴的楼阁,曲折的小道被夹在中间,可真是块城市中的“宝地”。小雨淅沥的淋着,反复冲刷着石头台阶,古道镌刻了独轮运货车车辙的磨砺,反射出光亮,也偶有泥点溅起。一处玻璃封存了明清时代留下的青石阶,苔藓不留余地的盘绕遮挡,也不知李香君的绣鞋可曾轻踏于此。
桂花糕的香气充满了整个西津渡。那位推着三轮车的老婆婆,没有叫卖声,身后的蒸笼中冒着白气,缓缓的走着。打开蒸笼,白气一下升的老高,老婆婆微笑着替我拿了一块桂花糕。我赶紧咬下一口,热腾腾的糯米化在口中,夹着些甜甜的馅儿,湿透的鞋袜带来的寒意也尽是扫了去。老婆婆不小心多取了一块,便对那同学说“这个也不贵,你不用付这个钱了,拿去吃吧……”这时,阴沉的天空竟有一线光穿透云层,我们也随这光亮兴奋起来。趁着老婆婆还没走远,我追上去又买了一块。
走出街道,一条红漆大船赫然映入眼帘,一时我只能想起两个词来形容——商业化,格格不入。青灰色调的古镇在烟雨朦胧之中被一片大红打破,实是没有了美感。以前的渡口被玻璃封锁,压在大船下,比如今的路面低了些许。雨水从玻璃上弹起又落下,透过玻璃还可大致看到河水正一次次翻滚着拍打堤岸,栅栏被冲垮,枯木在水中漂浮着。还有那船——那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印记,曾经的男女拎着行囊登岸,车水马龙的样子一定很热闹吧?现在,它像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残剩的骨架被水流来回拉扯,倔强,孤苦无依。李白,苏轼等诗人都曾在此候船,王安石还由此出行途经瓜州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千古名句。经过历史的洗礼,它变得沉寂而有力,那娇态的红船又怎能比它曾经的风华。
西津渡,灵魂渡口,渡人忧喜,渡人寄托。静倚墙壁,聆听它的繁华与寂寞。只见那街转角处,还有腾腾的带着桂花飘香的蒸气和老婆婆的笑容……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夜宿西津古渡,木格窗没有掩好,窗外古戏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雨水滑过鱼鳞瓦的滴答声,一齐流进梦里。
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童年的古城区,让我流连忘返。
老街上昏黄的灯光夹杂着皎洁如水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洒落在堂屋的油木地板上,显得略微有些惆怅,已是大半夜,老街的青砖铺成的小路上行人已是寥寥无几。不知何处传来一阵悠扬的古琴声,突发其想推开房门,寻着那月光的足迹走在错综复杂的小巷间。悠扬的琴声再度响起,回响于老街的上空,回响在这个寂静的夜。
登上了山顶,坐在凉亭中最靠江的位置,凝视着远处江面上斑斓的渔火和那仅有的几条渔船,我的思绪渐渐飞扬起来,随漫天的星光一同洒落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无恐无惧的年代,仿佛又变为曾经那个正呀呀学语的天真小男孩,仿佛又感受到了江河的气息,仿佛又抵达了那片本属于我的净土,仿佛又与心灵最深处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畅谈。远处,灯光渐渐摇曳了,北风呼啸着,抽咽着,惊得那几条小小的渔船在风中略微颤抖,漾起一周围涟漪,此时的月看起来就像停在海平面上,渐渐心平静了,城市的喧嚣与任何左右我思考的欲望全然被抛之脑后,俯视西津渡,那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古迹在月光的轻抚下正散发出绝无仅有的光泽,我仿佛看见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看见它自己最为骄傲的一面,仿佛又重回到了那个我最为流连的地方。渐渐的,模糊了,只剩下月光、远处的泛火和悠扬的琴声。
这样的画面,总时不时在我的脑中来回徜徉,来回流转,令人流连,直沁心扉……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指导教师:朱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