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雪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1:01:10
《雪国列车观后感作文》
雪国列车观后感作文
首先,这并不是一部灾难片。但于我而言,我更愿意把这部片子和《后天》或者海啸之类的灾难片,再加上那部最后所有人登上了一艘船的电影,可以一起构成应对灾难之三部曲了。
当人类对未来的摧残愈加严重,温室效应终究导致了世界级的海啸,人类在这场灾难中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应对方式。从直面灾难,到选择求生,诺亚方舟的目的是离开这个星球,而雪国列车则做出了另一个假设——我们终于发明了永动机。虽然内心存在既然永动机都可以发明了,那么如此聪明的人类到底为什么还是让自己步上了需要集体大逃亡的结果这种疑问,可是毕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总归是渺小的,于是且就忽略不计了。
不管是选择方舟,还是这样一列拥有永动机的列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社会的缩影中,”政治“总是在你所见或不所见的地方起着微小却又翻天覆地的变化。雪国的这趟列车,用奔跑的十八年,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单靠人为,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更新换代“,用以保持整个体系的”平衡“。
于是导演的目的一算是达到了。我们在一列i车上看到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的操控下所上演的显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为了平衡的崛起。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和主题,只是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一列火车上,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所以导演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第二个问题。在一列人类唯一赖以生存,并且不可复制,不可破坏,无法修复的避难所上,这一场规模宏大,代表了底层人民心声,损失惨重的暴乱应该如何结尾?
取而代之?那便是达到了上位者的最初目的,重新恢复了平衡。可是这显然就让这部电影变得太过无趣而没有新意了。于是这个平衡必须被打破,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导演大概苦苦寻思了很久,一部电影烂尾委实是件令人难过得事情。
可是既然这已经是最后的避难所,而暴动成功的新上位者又并不想循着原来的老路走,那么,便毁了它吧,至于之后,一切,由你来想象。
而我只想说,那只出现在皑皑白雪中的北极熊,你其实是无性生殖,吃雪长大的吧!
ps:当然,火车上的海底世界啊,热带雨林啊,桑拿啊,温泉啊什么的,还是很令人侧目的!
【雪国列车观后感作文】
《雪国的读后感》
雪国的读后感范文
《雪国》故事在一片银白的国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国被莹白色的雪花铺满,将一切丑陋伪善掩盖在尘埃之中。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雪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雪国的读后感范文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解读这篇小说的虚构动机,让我想起另一部成双设对、处处渗透“参差的对照”的作品《石头记》,贯穿两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执著于物哀之美,抑或皈依运命的徒劳?当记忆如此纤毫毕见,刻骨铭心,由谁来了悟红尘虚幻,悬崖撒手?
篇二:雪国的读后感范文
《雪国》故事在一片银白的国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国被莹白色的雪花铺满,将一切丑陋伪善掩盖在尘埃之中。岛村在这里邂逅了美丽依人艺伎驹子,两人一见如故,在雪国的日子里岛村有了驹子的陪伴也不显无聊。从传言得知驹子有未婚夫并重病在病由一不叫叶子的少女照料,而驹子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做了艺妓。可当岛村询问时,驹子却矢口否认。没过多久,驹子的未婚夫即将离开人世,照料驹子未婚夫的叶子请驹子前去探望,可无论叶子怎么请求,驹子仍是不去,和岛村缓步离开。驹子未婚夫死后,叶子便在大火中自杀身亡。而岛村也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惋惜叶子年轻逝去的生命。
像是一不没有结尾的故事,最后的雪国火花冲天,将苍白的雪染上了火红般的颜色,埋没在雪地里的是逐渐失去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没,融进那片纯白,最终尘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满悲伤的笔墨在纸上写下华丽的篇章,仿佛只要墨汁一点便会在纸上留下艳丽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样哀伤,幼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观添上了凄凉的色彩。当他以《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否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后的第三年,他却以含煤气管自杀的行为结束了自己才华而忧郁的人生。
没人能理解他这样的行为,可从他的笔墨中仿佛听见他悲怆的叹息声,命运多桀造成了他的才华和精神。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话,仿佛是在向世界述说他依旧存在,存在包含着死亡的生中,升华了一切。
[雪国的读后感范文]
【雪国的读后感范文】
《《雪国》的读后感》
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1000字
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这些天抽空就把这本《雪国》也看了看。
小说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般陨落。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岛村在火车上映过玻璃观察叶子,余晖中的叶子让岛村着迷,叶子的出场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时候让人心存怜惜,死亡的意外又带给了人们无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残忍的结局,它让时间骤然停止,雪国也封存在人们心底。
驹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调。嫩绿的群山中,驹子的脖颈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绿;白雪皑皑的清晨,镜中的白雪衬托出她红红的脸。还有与岛村相视后羞涩低头时绯红的双颊。这都是让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现,调整了故事的节奏。急促的谈话,忙碌的生活,安静的等待,让驹子的形象变得鲜活可爱起来。但她终究与“徒劳”无法分离。岛村的态度决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驹子幻想中的假象。她爱他,但是他却没有。驹子,这样一个执着且坚强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泼和快乐只是雪国上空飘过的一阵风,注定不能久留。她不属于这里,就连她的出现都是“徒劳”。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她。她仅仅是个配角。如果说叶子的死去毁灭了岛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驹子的虚无则更让人觉得疼痛。她注定不属于这样悲凉的世界,她脸上的绯红会褪去,灵魂也会在冰冷中被吞噬。
驹子的无力,让我觉得伤感无奈。冰冻大地之上,即使有千万的火种也不能燃烧。驹子的存在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在岛村的心里是,在雪国也是。其实,驹子的形象随着叶子的死去而幻灭,她悲恸的喊叫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却依旧无力。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绯红留下,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当凄冷已成宿命,那团火焰的熄灭或许比死寂更让人疼痛吧。
《雪国》读后感1000字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但是当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散文临终的眼时,给我极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说雪国。
川端康成自小成为孤儿,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雪国这本书买了后,看了好几遍,看完之后,我问自己,看完后自己有何感觉,我告诉自己,没有感觉。是的,看完之后,心底没有留下几个特别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与之发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觉得的就是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犹如,电影画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经不是关键的因素。他们都是一些带你走如画面的线索而已.其实,这里边有很多关于日本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描写。反而,让我想起了简爱中,对于那个阴郁的阴天的描写,低矮的旧式城堡,有着阴霾的天,自己一个人躲在小房间窗帘的后面看这书,那个时候看着这一段的时候,只是觉得那个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无声的雪国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国四季的自然景色魔术般地衬托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洁白是日本美学观念的体现,日本传统美的象征,而“雪国”则是川端为其营造的最后一块栖身的净土。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行男这个名字暗示着作者对渐渐离去的日本传统的哀悼,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
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而看雪国的时候,其实,心情是安静的。因为没有特别大的人物矛盾冲突,所以没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个人在静静的欣赏着那一方的雪景。从作品,偷窥作家,直觉告诉我,那一定是一个有着对纯美的东西有种偏执的人。一个人总是在现实和精神上游走,对于驹子。他描写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没有对叶子的印象深刻。虽然,倔强的叶子只是在开头和结尾中出现。但是第一次的出现如果以纯美来形容的话。那么,最后一次的`从二楼跌落时候,那个场景可以用凄美来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个慢镜头,段落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
《雪国》读后感1000字
“不管怎么说,这个女子总是个良家闺秀,即使他想女人,也不至有求于这个女子。这种事,他满可以毫不作孽地轻易了结它。她过于洁净了。初见之下,他就把这种事同她区分开来了。”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这样说。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在初中,当时好奇地捧着姐姐的高中课本看《伊豆的舞女》。高中时又看了好几遍,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多遍的课文了。当时我还没有喜欢上文学,却喜欢上了那段飘着缕缕悲伤的文字。
《雪国》是在我高三毕业那个暑假看的。那时刚开始看书,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因为想起了那篇《伊豆的舞女》,所以找来了川端康成的这本《雪国》。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看完《雪国》后的心情。那是一股浓浓的惆怅,还有不知所谓的悲伤,整个人恍恍惚惚,难受至极,想拨开心中那片阴霾,却不知道这份悲伤惆怅从何而来,虚无缥缈的感觉让人不知所措。可它又确确实实缠绕着我,让我坐不是,站不是,总觉得失去了什么,追悔什么。
如果说《伊豆的舞女》只是淡淡的悲伤的话,那《雪国》给人带来的悲凉就要浓厚的多。小说中的人好像都是病态的,似乎多愁善感到立刻就会去自杀。而在这病态的爱情中,却又始终透露着两个字,最吸引我的两个字:纯洁
就像开头我写的那段话,“她过于洁净了。”这是与村上春树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纯洁。你能想象一个妖艳、甚至有些放荡(当然我不喜欢这样评价驹子)的舞妓从未与男主人公发生过那方面的事情。
“她过于洁净了。初见之下,他就把这种事同她区分开来了。”
就是这样,整本书都没有发生过。虽然他们两的举动是那么亲昵,也常常一起过夜,但最终还是相敬如宾。
过去,我问朋友,你有没有喜欢过一个女孩,非常非常喜欢,但是却从来不想与她发生那方面的事情,觉得这样做是对她的一种玷污?朋友说没有。我问过几个朋友,他们要不是嗤之以鼻,就是说我太幼稚。可是,你不觉得这很纯洁吗?只是喜欢一个人,完全没有性上的冲动,这不是爱的更彻底更单纯吗?
晚上又看了遍《雪国》。上次那种悲戚的心情还余音未了,所以我不敢太认真的深入故事。看书的过程中,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去隔壁串个门,一会儿吃颗桃子。基本上,我是在这种三心二意中看完小说的。有时候真的很害怕,那种悲伤的心情是很难消除的,经历多了,渐渐害怕那种心情。于是乎,渐渐害怕看书。
在这种故意的三心二意下,看完《雪国》后心里只是感叹:哦,原来是这样!
我也不知道这样感叹的原因,也许是为故事感叹,也许是为看完故事的自己感叹。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这股悲伤就像晚点的列车,虽然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不来。于是,我又坐在了电脑前,想着故事里的那个驹子,那个爱的竟似癫狂的舞妓。
驹子的心该有多矛盾?不停嚷着走,却又舍不得挪步,明明热烈的喜欢岛村,亲密接触后却又护住胸口,还喊着:这是什么玩意,什么玩意。明明想留下来过夜,又怕被人发现……,可问题是,她有着与这可爱的羞缅完全不符的身份,舞妓。要是别的舞妓,这样定会让人觉得虚伪、做作。可正因为她是驹子,正因为她是舞妓,这份羞缅却让人倍加珍惜了。驹子有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纯洁,我从不怀疑。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岛村为什么不把驹子娶回去?不是喜欢吗?日本不是可以去二房吗?为什么岛村就不把驹子娶回去?一个悲伤的结局让悲剧更加悲剧。虽然小说的最后,他们俩还在一起看火灾,但是在弦外之音中我知道,岛村要离开了,很明显的要离开了。他都不会悲伤的吗?这一切真的都是“徒劳”吗?
【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雪国的读后感》
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篇一: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夜的底层变成白色的了”。翻开《雪国》,拂面与这一句相见。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国雪了。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就在这次前往雪国的火车上,岛村以车窗玻璃为镜子,沿途窥视一位悉心照料病中青年的美丽姑娘叶子。姑娘的声音越得近似悲凉,容貌姣好得令人心颤,全身逸放出一种冷艳的美。她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脸照亮。
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出乎意料的那个病人,竟是驹子的未婚夫。
岛村后来从盲人按摩师的口中得知,驹子迫于生计,曾在东京当过雏妓,后被人赎出,回家乡雪国拜师,学习三弦琴,便与三弦琴师傅的儿子行男定了婚,由于行男长期在东京养病,驹子只好出来当艺妓,以便赚钱支付医院的医疗费用。但驹子真正爱着的并不是将不久于人世的行男,而是浪荡公子岛村。长期的卖笑生涯和不幸际遇严重扭曲了驹子的灵魂,使得她的性格显得复杂而畸形,在倔强、热情、纯真而又粗野、娇艳和低俗的同时,还保持着乡村少女的淳朴,尽管沦落风尘,却不甘心忍受长期遭人玩弄的噩梦一般的生活,想要“正正经经地生活”,渴望获得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纯真爱情,并把自己的全部爱情都倾注在了岛村身上。甚至当行男病危、弥留之际,叶子赶到车站哀求驹子回去时,驹子仍坚持要为岛村送行而拒绝回去为行男送终。但是,在岛村看来,她为赚取行男的医疗费用而沦落风尘的行为和对自己的那些似于癫狂的爱却是徒劳,一种美丽的徒劳。
然而,正因为这是徒劳,才使得岛村从中感受了一种纯粹和无偿的美。两人在给行男上坟时,意外地发现叶子正蹲在坟前,双手合十地祭奠着亡者。几天后,岛村在他下榻的温泉客栈的账房里见到了前来帮厨的叶了,感到自己被这个少女吸引了。尽管驹子是爱他的,但他总有一种空虚感,把驹子的爱情视为美的徒劳。与此同时,驹子对生存的渴望像赤裸的肌肤一般触到了他的身上。现在,他觉得叶子的慧眼放射出一种光芒,像是看透了这种情况。一天夜晚,叶子为帮驹子送纸条而来到岛村的房间。闲谈中,叶子请求岛村善待驹子,可他却表示并不能为驹子做点儿什么,觉得自己“还是早点儿回东京去为好”。叶子便若无其事却也是认真地请岛村把自己也带到东京去,并询问岛村是否可以雇自己为女佣。终于,岛村觉得已经到了该离开这里的时候。他漫无目地地游逛了一天后,傍晚又乘车回到了温泉浴场。就在驹子抱怨岛村不带她同行时,突然响起了火警的钟声。原来,是正在放映电影的蚕房着了火。
他们俩随救火的人群向火场跑去,缀满繁星的银河好像从他们的后面倾泻到了前面,仿佛要拥抱大地。蚕房喷溅出的火星子迸散到银河中,然后又扩展开去,黑烟冲上银河,相反地,银河蓦然倾泻下来。喷射在屋顶以外的水柱,摇曳着变成了蒙蒙的水雾,也映着银河的亮光。在消防队员喷射出的水柱前,一个女人的身体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势由二楼坠落下来。这个女人原来是叶子。由于是仰着脸坠落下来的,衣服的底摆被掀在一只膝头上。岛村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去,她内在的生命正在变形,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岛村站稳了脚中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往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却在幽艳,光润的文体底层,如同透过那细细的网眼,充分地展现出那充满透力的描写,仿佛从我们的内脏中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并且渗透我门内心深处,使我迷雾内从中吸收到在其它书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学知识。自然、清晰、流畅。这正如《雪国》这部书一样,具有着极深的内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篇二: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这些天抽空就把这本《雪国》也看了看。
小说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般陨落。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岛村在火车上映过玻璃观察叶子,余晖中的叶子让岛村着迷,叶子的出场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时候让人心存怜惜,死亡的意外又带给了人们无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残忍的结局,它让时间骤然停止,雪国也封存在人们心底。
驹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调。嫩绿的群山中,驹子的脖颈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绿;白雪皑皑的清晨,镜中的白雪衬托出她红红的脸。还有与岛村相视后羞涩低头时绯红的双颊。这都是让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现,调整了故事的节奏。急促的谈话,忙碌的生活,安静的等待,让驹子的形象变得鲜活可爱起来。但她终究与“徒劳”无法分离。岛村的态度决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驹子幻想中的假象。她爱他,但是他却没有。驹子,这样一个执着且坚强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泼和快乐只是雪国上空飘过的一阵风,注定不能久留。她不属于这里,就连她的出现都是“徒劳”。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她。她仅仅是个配角。如果说叶子的死去毁灭了岛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驹子的虚无则更让人觉得疼痛。她注定不属于这样悲凉的世界,她脸上的绯红会褪去,灵魂也会在冰冷中被吞噬。
驹子的无力,让我觉得伤感无奈。冰冻大地之上,即使有千万的火种也不能燃烧。驹子的存在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在岛村的心里是,在雪国也是。其实,驹子的形象随着叶子的死去而幻灭,她悲恸的喊叫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却依旧无力。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绯红留下,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当凄冷已成宿命,那团火焰的熄灭或许比死寂更让人疼痛吧。
篇三: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雪国》这部作品,如果单从语言的表达与意义这方面来看的话,我们极易发现它只不过是浅浅淡淡的生活的一种持续,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吸收的亮点,然而如果我们着眼与它的表现浸透力(所谓的浸透力,是指浸透于作为对象的人与物之间的力量)。也就是着眼与它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觉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样会认为《雪国》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雪国》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在一次机遇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艺妓后的情景,那时所为的艺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唤时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地道的`艺妓,有的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内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闲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而后,当她们看到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或起床时便会给予精心的料理,荀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普通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逐渐的熟悉起来,并且经常见面。
《雪国》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登场入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点就是《雪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采用象征、暗示和自由联想来剖析人物的深层心理。同时又用日本文学传统的严谨格调加以限制,使自由联想有序的展开。在文中作者借助两面镜子作为跳板,开始把岛村从现实世界诱入到超现实的回想世界又从梦幻回到现实。作者通过这种有节奏的跳跃联想,一步步地唤起岛村对驹子和叶子的爱恋之情。可以说,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岛村的意识流动中展露的,是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这种把人物的心情、情绪朦胧化,正是川端式“意识流”的独特表现。寂寞、寒冷。
所有的浮躁都沉淀下来,但是所有的热情和温暖也流失了。
那一刻只觉得时光漫长,世界的律动和嘈杂永不止息,却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眼前只有茫茫雪国,白色的山脉,白色的轻烟,白色的结晶飘落,静谧无声。
一直觉得雪是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彻骨,却又给人柔软的感觉。《雪国》也是,明明清冷无比,却又透出绝望般的丝丝温暖。
我曾经是为了爱情描写而看《雪国》,最后看见的却不是爱情,而是生命的脆弱渺小之忧伤。
还是无法说出心底的感受,毕竟,这是一本太棒的书。只能说,这份震撼,我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
回首昨天,我们不难发现,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里,其实仍有许许多多我们认为已经很完美的东西,仍旧还需要那么一些极小甚至细微的东西进行一下精心的点缀,包括我们认为无法更改的记忆亦同样如此,《雪国》一书的出现就为我的记忆增添了一道绚丽的亮点,《雪国》一书已记不起是哪个假期读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许多时日了吧!然而书中精彩之处至今仍记忆尤新。
书中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却在幽艳,光润的文体底层,如同透过那细细的网眼,充分地展现出那充满透力的描写,仿佛从我们的内脏中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并且渗透我门内心深处,使我迷雾内从中吸收到在其它书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学知识。自然、清晰、流畅是我对《雪国》一书的简短评价,然而这评价正如《雪国》这部书一样,具有着极深的内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关于雪国的读后感】
《雪国列车电影观后感》
“压迫和反抗”是《雪国列车》的核心主题,影片中的角色维尔福德和柯蒂斯分别代表了压迫者和反抗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雪国列车观后感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雪国列车观后感1
难得的一个周末休闲下午,虽然天气不是很给力,但是丝毫不影响小资情调,拿着两杯奶茶和室友去看了雪国列车,本来听说是动画片,想着放松下,看了才知道心里反而更加压抑,不写点抒发下感觉晚上都会睡不着的。
生活在恶劣环境的末节车厢的人们在革命领袖柯蒂斯的带领下,为了生存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向前突进,掀起了一场向车头进军的“革命”。
看完这个影片后,其中其实有不少语句让人有深刻的印象的,可能亚洲导演都不想让观众太动脑筋,所有的寓意都是一个抛一个接,直接告诉你,不像欧美大片让你猜,比如上次那个重返地球的怪物应该象征一种恐惧把,恐惧其实只是在心里,你要是不怕,他就不能拿你怎么办。另一方面还是永恒的主题父爱,母爱,timmy的妈犹记得他在最后说的,望着窗外17年,原以为捆着他们的是一道墙,其实只是一道门而已。还记得那个带着牙套,梳着知情似得头发的女人发表的演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头,你们是鞋,鞋是不能带在头上额,be
on your place ,keep your place。感觉现在追求的一种安稳就是be on one place,keep one
place.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柯蒂斯就带着人反抗了,到了最后终极大boss告诉他其实一切都是我和吉列姆,我从容暴动,甚至给你们提示帮助就是为了维护一个平衡。感觉就是孙悟空不满意自己在社会下层,一路闯南天门,战天兵天将,打败二郎神,怒砸蟠桃会,最后终于打入灵霄宝殿,见着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说,猴子,别闹了,这些都是我跟你师傅跟菩提祖师一手策划的,其实,我打算让你来接我班,我很孤独,来来来,你先感受一下。然而,更让科蒂斯震惊的是,威尔福德竟要将列车的控制权交给他!也就是说,他从一个革命者,居然一跃成为极权统治者的继承人!千辛万苦地走到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失去了一切的他,孤家寡人地坐上了不胜寂寞与寒冷的最高位置,却发现自己当初的信仰竟然全部破灭了。革命成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论成功与失败,一切都仍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一切都只是个不变的循环,宛如巨大而汹涌的漩涡,将科蒂斯卷入其中,使他几近崩溃,甚至妥协……
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了,列车里面出现了餐厅
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可以想见,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人类必须继续进行不懈的探索与艰苦的奋斗!既要与生存环境和其他生命竞争,又要与之和谐共存。在解决上述永恒矛盾之路上,人类任重而道远。可能他们的见解更加深刻吧。
雪国列车观后感2
《雪国列车》一个字形容:赞!我心中韩国电影的最高峰是《熔炉》,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一部电影的播出,推进了一部法典,虚幻世界,改变现实法律世界。但《雪国列车》也不遑多让。
去年《雪国列车》韩国的片花播出,我就很期待,昨天终于抓紧晚上最后一班播出看了,真心觉得很赞,推荐大家去看。
如果把电影当做文章来剖析,电影开篇切入点很微妙,几句简单的旁白介绍了典型的科幻式大前提,“人类灭绝”这几乎是这几年的大热议题,在这个议题下电影首先就“叫座”了。在这个切入点,片中编者赋予了很多自己的对社会或称为现状的看法,看过的人应该知道,雪国称得上一部感情浓郁的商业电影,除了片中人物冰火两重天的内心挣扎,充盈全片的就是编者的情感。
电影中部描写柯蒂斯的革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这里成为革命或许不恰当,称其为“反动”或许更好。编者也似乎想通过每个车厢来缩影现实社会的苦难,一门之差,天堂地狱,不过庆幸编者中段并没有过分赞扬柯蒂斯这种平民英雄主义,这是商业电影最难能可贵之处!毕竟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在于非一人之力可变。同时,编者也借由柯蒂斯的嘴自述了自己只是毫无经验的“领导者”,确实柯蒂斯行为无处不昭彰他只是一只"有勇气的愤怒公牛“,而非一个领导者,用《树大根深》里面一句话评价就是”竹子虽直,却不能成为栋梁“。柯蒂斯只是对自己被欺凌压榨的地位不满,而非想推翻这一切,因此本片我个人最钟爱南宫民秀,隐忍,智谋,还合理善用柯蒂斯这张牌,最终炸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至少列车的权势阶级从没想过引诱民秀接班而是把他控制起来,全中段也有两处败笔:一是柯蒂斯得知自己食用的蛋白块是蟑螂做的,恶心的想吐。仔细想想如柯蒂斯这般细心至能够掐秒救南宫的斗士,怎么可能一点都猜不透这些食物的来源,所以此处为突出末节车厢的苦难,写的太过矫情。二是,在头节车厢前回忆往昔,所述内容梗太老,比起前段”冰冻手臂“的创意和给人的震撼显得过分老掉牙。当然中段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如:学校车厢,桑拿室制止尤娜杀人……都是很精妙的设定!
对于尾端,就不多做陈述,毕竟剧透是除了拉屎不带纸之外最痛苦的事情。不过尾端充分的表达了编者的中心思想,但柯蒂斯与威尔福对话内容张力不如中段。
一句话总结编者的传单的思想就是:我们并不是不满体制,只是愤怒于在这个体制下我们不是受贿的那一方,所以对于自己的无能与无力感到悲愤!
雪国列车观后感3
《雪国列车》事讲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异变让地球上大部分人类灭亡,在一列没有终点、沿着铁轨一直行驶下去的列车上,载着地球上最后幸存的人们,“雪国列车”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归宿、最后的信仰也是最后的牢笼,在这里,受尽压迫的末节车厢反抗者为了生存与尊严向列车上的权利阶层展开斗争。
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强调着位置、平衡。
什么是正确的位置和平衡呢?
一、关于位置和平衡
"位置"和"平衡"是本片最为核心的两个词而"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末节车厢的人们在社会最底端的位置,他们吃着蟑螂做成的蛋白质块,过着底层的贫穷生活,他们有着自己的位置,而前车厢的人们过着上层社会的富足生活,他们也在自己的位置上生活。末节车厢的人不愿过着被压迫的生活,不愿意守在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有了反抗和暴动,有了杀戮和死亡。影片强调的一点就是位置,借用梅森之口:鞋只能在脚上,不能在头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能改变,为了整体的和谐,只有牺牲小部分人才能达到真正的稳定。
电影的开始,温室灾难实质就是对于现实环境恶化平衡缺失状况的一种示警,并且通过捏造"CW-7"这种用来扭转气候却打破自然平衡造成毁灭性后果的事物来警示世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而为了维持列车的平衡,人口平衡、封闭的生态平衡、资源平衡,这个系统的平衡,对末节车厢的贫民的杀害、还有一系列的暴乱,其实都是为了保持平衡。万物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才能稳定。
二、罪恶感和清白感
柯蒂斯讲诉了一个他被抓进列车王国的沉痛往事,在被抓进来的头一个月,威尔福德以及统治的人不为末节车厢的人提供食物,他们没有食物,便开始了相互屠杀,一个男子带领着一群人追逐一个妇女和孩童,男子杀死了妇女,此时一位年长者走了过来,他说:“把刀给我”,所有人都以为他要亲自杀死孩子,而年长者用手截下了自己的胳膊,对面前这些饿得面无全非的人们说:“先吃我吧,放过孩子”,男子沉痛跪下,他们吃了女人。柯蒂斯痛苦地对着南说:“杀死女人的人就是我。
柯蒂斯一直活在罪恶感里,他痛恨威尔福德,他认为是威尔福德造成了这一切。让他生活在无法自拔的痛苦中。而推翻威尔福德,是让柯蒂斯从罪恶感走向清白感的唯一一条路,这样也促使着他从末节车厢最终走到了引擎车厢。当尤娜意外闯进,她翻开地板,柯蒂斯才发现被放进地板里为永久引擎工作的孩子们,为了救孩子,柯蒂斯最终舍弃了自己的手臂,去拯救了引擎里的小孩,完成了自我救赎。
三、生命的希望
最后柯蒂斯和南炸毁了列车,列车被摧毁后,只剩下南的女儿尤娜和一个黑人孩子,他们走出了列车断层,他们望见绵延的雪山。在影片的最后,他们看见了一只北极熊,这只熊代表着生命的希望,或许他们会死在雪地里,但我们却看到的是希望,是生命的重生和再次繁衍。
雪国列车观后感4
《雪国列车》是一部讲述人们在对抗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发生的事,故事从世界成为一片冰天雪地开始,踏上这趟列车的人就好比登上了诺亚方舟,但问题是,踏上这趟列车并不等于生活就有了保障,整个列车就像人类社会一样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前面车厢里的人就是所谓的领导者、决策的制定者,象征着权威,而生活在最末端的车厢里的人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要注定遭受一切贫困和苦难的弱者,向像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一样,统治者的残暴、专断激怒了底层的奴隶,那么这个阶级就要开始反抗,并拥护一个领导人,也就是curtis,影片的最后curtis知道了这场革命不过是当权者为了平衡整个列车的系统而策划的时候,悲伤过度的他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并救出了小男孩。
看过《雪国列车》之后,这部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所有人类都应该反思的问题,为什么全球的气候会变暖,为什么整个世界会变成冰天雪地,而人类又为什么只能躲藏在一辆小小的列车上?人类一直都是自私自大的生物,我们自以为控制了世界掌控了自然,我们为我们所发明的叫做科技成果的东西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当自然真正爆发出他自有的威力的时候,人类就像蚂蚁被掀翻在大海中,一波巨浪袭来,就灰飞烟灭。所以,这样的电影看过之后,人类也该反思,高速发展的科技究竟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野心,还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第二个方面则是这部影片体现了人类社会进化与发展的规律,从人类的出现至今,一直都遵循着弱肉强食的规律,对于群体来说,强大的群体要统治弱势群体,而被逼迫的弱势群体最终爆发也可能战胜本来强大的群体,然后统治者更替,人也是一样。一个体格健全四肢发达的人和一个四肢不全软弱无力的人抢同一块蛋糕,胜负自然不用说明,就连影片中的老人也说,双手不管怎样都是有用的,最起码抱女人的时候会舒服些。所以,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要想获得最好的资源,首先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等别人来施舍你,而是自己要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争取甚至是斗争,否则你就注定是要失败。影片或许看起来有些残忍,有些不近人情,可是仔细想想,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来描写而已。
雪国列车观后感5
随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列车内部人类大致分成两种,车尾到车头可以理解为野蛮人向文明社会的各个历程体现,但很明显,这个文明社会是偏移了正常发展方向的。正因为人类被自己困在了列车内,失去了外出的希望,所以人们都开始专注于享乐,不再探求车外的世界。而掌握引擎的boss一直都在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人们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位置。”但我有一个疑问,人们自己的位置究竟是由谁来决定的?如果是由人们自己决定的,我会觉得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很可惜,后车厢人们的地位并不是他们自己决定的,而是被“神们”压迫才产生的社会隔阂所导致的,这些位置并不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列车头的人是在进行一场“造神”运动。
这使得我想起阿西莫夫的一本书《神们自己》,虽然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依然能稍微猜到这本书的内容究竟是在讲一些什么。在雪国列车里,一部分人因为生存在人性中往复挣扎,一部分人享受着不需挣扎而放大的享乐主义所带来的一切,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也就放弃了人性。
纵观整部电影,人类社会内部的争端一直没有停歇,就连主人公最后也差点成为“神”的同伴,但看到电影最后我们会发现,神们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第一,他们并不是神,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观念而私自决定所有人的命运,没有敌对声音的世界是危险而可怕的。第二,神们放弃了对外部探索的希望,从无数万年的进化历史来看,一个民族一旦全然不顾外界,那么势必就会面临内部的冲击从而渐渐瓦解,然后这个文明会继续扩大,循环往复。这就是宇宙中的铁则。
我们决然不能彻底丧失希望和寻找希望的勇气,人类就应该像那只北极熊一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困难(不是指不躲避寒冬)。雪国列车不可能是永远的港湾,人类迟早有一天是要走出去的。等到春来冰消雪融,列车的钢铁之躯也会被从其内部打开,人类终将拥抱整个世界。哪怕世界是雪白的,前进的热血也会将其融化,露出泥土之下大地的种子。
说起来也挺奇怪的,我似乎能在这段时间看过的所有的科幻作品中,都找得到我在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里第一次看到的那个观点,即重要的不是战胜困难,而是面对困难所散发出的勇气。“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或许是因为有些重要的东西会不断地被人类所讲述吧,也或许是我自己的理解习惯。但我有理由相信,这种勇气会一直带着我们向前。
雪国列车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 釜山行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汇总
★ 高中釜山行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 2021电影时光机器观后感范文
★ 丧尸灾难片《釜山行》的观后感作文五篇
《《雪国》中人物形象解读——意境与虚无记叙文1500字》
第一次拿到《雪国》这本书大概是在一年前吧,写过了全书的书评并且对全书剧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最让我不解的也是小说中的那种似有似无的如同飘雪般既美丽又不太真实的幻——一种感觉,只能用一个字来代表它——类似于虚幻,幻觉的感觉,却又不同于虚幻,幻觉的实际意义,当然我认为illusion这个单词从某种意义上与其有相同的感觉。开学时同学们说因为看不太懂这本书而没有选择用它写书评,而我恰好是因为看不太懂这本书中各种幻的叠加而选择阅读它。那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幻刚好是其最大魅力点所在,也将书中人物最好地呈现了出来。
首先,主角男子岛村,是一位将虚无与真实融为一体的人。他本身作为一位虚无主义者,却又追求真实,在这同时却又情不自禁地被各种虚无所吸引。他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包括生命,都是无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极其消极的体现,但是辩证地去理解分析,又何不是一种境界上的完美。资料表明,他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知识分子阶层的消极的人生态度的一种象征。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实都有这种假象中的美好的经历,而他们大多又享受于其,尽管他们知道这种美好不能持续下去,或者说只是一种假象。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在午夜之时站在雪山悬崖处,向下俯视可以看到一座安静祥和,灯火并非十分通明的欧式小镇,抬头则是震撼人心华美炫烂缓缓闪烁着迷离光影的北极光,身后是落满了白色雪花的植被,耳机里是迷幻而又充满了意境的纯音乐。在这样一种白色童话般的意境中,任何一个人都愿意让时间停下,进入这个仙境并且永远留在其中。而他们却了解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生活在现实中,尽管流连忘返,也只能在观赏美景后离开他们所想象出的意境。这与岛村有一点点相似,唯一差别在人们倾向于回到现实尽管他们十分留念那种意境,而岛村似乎倾向于留在意境中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驹子是位真实的人,她既是纯洁的,也是风尘的,她的孤独也直接从行文中体现出来。她是位艺伎,这种为了生存而做的职业,恰恰也映衬了她的真实,而此时她已经丧失了她纯粹的美。在变得越来越真实的同时,那种幻觉的美也在渐渐消逝。驹子也在追求这种幻美,无论是她在尝试追求岛村这种没有可能成功的事情,还是与叶子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感觉连接,都可以体现出来。
“驹子和叶子不应该以时间为节点割裂地看,她们本身就是一体的,叶子自始至终作为驹子精神的内核,或者说驹子的心而存在,叶子是她纯粹美的自留地。叶子的行为反映了驹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叶子做的事是驹子真心想做的事,叶子说的话是驹子真心想说的话,叶子为行男守墓是驹子真心想为行男守墓,叶子求岛村带她去北京,是驹子想要把她的真心带去北京。甚至叶子与驹子之间的嫉妒,也是驹子自己心里的纠结与矛盾。”
那么叶子这个形象,是虚无的,是完美的,因此是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最后她也离开了这个现实世界。她与岛村幻想中的完美是完全重合的,从出场的迷离,到退场的奇幻(意思是她离世的原因过于蹊跷,一看就是虚构的),她整个人都是虚无的。她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在整个小说中可以算是陪衬作用,又或者说,是个隐藏线索。我认为将叶子道如一个人其实不太准确,现实中的她,倒不如说是一条完美的灵魂。
因此也不难推测出来,驹子和叶子更像是共处于两个互相平行的时空中的同一灵魂。雪国的一切,终究也只是岛村的梦境。小说在一种凄美的梦境中渐渐地消散,悄悄地结束。
《解夏——读《雪国》有感》
窗外聒噪的蝉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盛夏来临的通知,通体泛绿的玻璃制风铃间或响起惊跑小巧鱼缸里潜游的两条灵动的红尾金鱼,溅起的一两滴水花化作几丝凉意送来。
红瓤绿瓢,冰镇西瓜是夏天的风物语。却依旧难去心中烦躁。
幸好我遇见了雪国。
那么漫不经心和命中注定,被家母下了“死命令”的我正压抑着烦躁不甘不愿地收拾书柜。一本包有软质白色书皮的书好死不死从书架上翻下来砸中了我……我下意识地接住开始翻阅时,不知是凑巧还是缘,一丝清凉的风从窗台溜进来吹散了额头细密的汗珠,给我一种莫名的清爽。就像那本书的名字那般令人心静——《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寥寥数语,令人只能赞叹这完美地交代了主人公已到达、雪国以雪著名的景象,又勾勒出一种冷寂凄怆的感觉,似乎暗示着我有什么不祥之事要在冥冥中展开。我被这寒气所伤,牙关震了一下。
又保持被砸后吃痛下蹲的状态,目不转睛地一口气读了十几页。开篇的感受就像有一片片绮丽的雪花,轻轻地、柔柔地盖到眼睑上来,会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徐志摩那首家喻户晓的《雪花的快乐》: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慢慢地变成了瘫坐的姿态,窗台上的风铃依旧半天才“叮——”一下,像肃穆缄默古寺里那口厚重大钟点明人的心灯。我侧着头,左手把盖耳的头发按到微鼓的脸颊上去,完全被雪国中那种四季变迁的自然美震撼。我的耳边仿佛响起单调的车轮声,是驹子“断断续续的”、“简短的”话语,是驹子“竭力争取生存下去的象征”。那一种被温情所感动的心思,就像那片暮景与灯光交融下衍生的意识流镜子,连我也觉得美得不可方物,美得不可思议。满腔的燥热随着一页一页被翻过的书页凝固在上一秒的时空里,此刻的我好像觉得用力呼吸都是一种对这片宁静雪夜的亵渎,微微起伏的肺部挤压出诚恳的吐息。
看着不知不觉就歪倒在坐垫上,临近傍晚的阳光在风铃和鱼缸里折射出如梦如幻的华彩。再厚的书也早被我翻到尾声,一路这么看着流落风尘却勇敢追求爱情的驹子、拥有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声音的叶子、值得珍重却空虚无物的虚像般的岛村他们三人彼此纠缠,心中对坚毅不屈的驹子盈满了大雪般厚重的喜爱。
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艺妓生活,并没有使洁身自好的驹子耽溺于此。正如文中所说,“女子给人的印象干净得出奇,甚至令人联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对爱情纯真的追求,渴望能爱自己之所爱,但她对岛村坦荡的爱恋,在现实社会上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她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极致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哀伤虚幻的爱。一针见血地说,这只是“一种美的徒劳”。
整章看下来,溢满的是日本文学传统的余情美,季节感。寂寞妖艳与四季更替的美令人痴醉,实在是看得我戚戚欲绝,神色悲怮。读罢后,静默了一阵子,把书盖到脸上,在夕阳的余晖中,有一滴泪珠从左眼流入右眼,与汪在右眼的水汽交融,最后滴入素色的坐垫里,悄然无声,却在我的心湖泛起了滔天大浪,久久不能平静。
就像结尾那火光滔天映衬下的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尘星旋绕粉白花瓣向我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这个夏夜拥有巨大的星空,巨大到足以覆盖笼罩住这颗像蓝色泪滴的星球,却温柔到像被鹅毛大雪圈围住那般无声无息。
闷夏,已经那么远了。一切都将宛如新生,重新开始。
《雪国之旅》
振奋人心的日子到了,因为爸爸妈妈要带我来一场“雪国之旅”!听着就令人兴奋。
我们乘坐飞机,事后又坐汽车,一路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草津。哇,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映入眼帘,令我惊讶不已!我迫不及待地向雪堆里飞奔而去,一头扎进雪堆里,整个人都陷了进去,像钻进了棉花糖里,幸福极了!
草津是个以硫磺味的温泉而出名的旅游胜地。到了晚上,在绚丽的灯光照耀下,彩色的烟雾在空中飘荡,蓝绿色的池子里泉水闪闪发光,仿佛在仙境里一般。温泉池子在草津随处可见,如果你走累了,想用温泉水泡个脚时,你可以随便找个池子坐下来就能舒舒服服地边欣赏雪景边泡脚了。
既然是“雪国之旅”,怎么能少了滑雪呢?我们来到滑雪场,我全副武装踩着滑雪板,本想能帅气地从高处往下滑,可结果是,一抬脚,就摔了个狗啃泥,太丢脸了!我反复地摔,反复地爬起来,可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别说是滑了。经过不停地反复摸索,不停地反复试验,终于,我找到了窍门,只要我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就不会再摔了。我横着走哇走,终于走到了高处,准备向下滑的时候,身体微微向着倾,两腿微微弯曲,“嗖”的一声,人一下子就冲出去了,有种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爽呆了!由于还没来得及学会刹车,最终还是以扑倒收尾。但我已经享受了“飞”的过程,心情是非常满足、激动的!
这真是一段充满欢乐、刺激、奇幻色彩的旅程啊!
《读《雪国》有感》
“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许是日本文学笔下时刻笼罩着淡淡的悲哀,我总不敢轻易去触碰。读罢川端康成的《雪国》,无力感似有似无地涌上心头,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怅。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故事便从川端笔下这片茫茫雪域开始。
岛村,坐食祖产的有妇之夫,对西方舞蹈感兴趣,然而却只是凭借西方舞蹈的书箱和图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驹子,雪国的艺妓,为了给师傅患病的儿子行男等医药费成为艺妓。她是一个连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女子,她希望能够上城市去,与其它山沟沟里的艺妓不同,她几乎每天都写日记,把读过的小说做了十册多的读书笔记。小说描写了岛村三次到雪国来找驹子,在第二次来的途中被一双美丽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娇艳而美丽。”这是一个叫叶子的姑娘,她的声音悲戚而优美,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加声,小说平谈如水,却纤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后以叶子在一场大火中丧生而结尾。
川端康成的文笔极其细腻,意识流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相互交织,所有情节,语言都如雪国的皑皑白雪,纯净而无丝毫杂质。平淡却能给予心灵沉重一击。
小说始终围绕着“虚无”与“徒劳”。
在岛村看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却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驹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驹子记读书笔记是徒劳的;对城市的幻想是徒劳的。“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天真的梦想。他强烈感觉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爱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种徒劳,她为了将死的行男筹医药费是徒劳……
生命本来就是徒劳的,所以岛村在看到叶子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极度的悲痛。“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呼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叶子是虚无的美丽,是精神纯洁美丽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证了生命的虚无。生死无常,人生无常,无生就无死,无死就无生。人生无所谓生和死,死并不是生的终结,无并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无只不过是生命存在的两种形式,只有敢于肯定死,才能拥有生,才能在生的时候不为死的影子所困扰,才会在列的时候 不会因贪生而却步。死是幸福的重点,人死后就回归到虚无,同自然万物一样,达到万物一如。这是川端康成通过《雪国》想表达的,与中国古代老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有时候我们将生死看得太重,在这世界上,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活着离开。那又何必自寻烦恼,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倒不如坦然去面对生老病死,像赶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己的宿命。
生命会回归虚无,但我并不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哪怕到最后我们什么也带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我们可以探究生命无穷的意义,因为岛村觉得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他一直深陷在一种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活着,就有活着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发现,许多问题等待思考。我不愿意因为结局而放弃享受生命的过程,哪怕是为了一朵春天早开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国不会一年四季都大雪飞扬,它总会等到了春天的到来。这也正如我们每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阳,为更好的明天奋斗。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那里还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蒙蒙地罩上一层柔和的乳白色,整个世界纯白洁净地似有似无。里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劳,生命的虚无,岛村的哀伤,驹子的三弦梦……
“没有剧场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道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
在那里,雪山将给生命,最冗长的回音。
《雪国之旅》
阔别多年之后,全家再度造访日本,地点是北海道。北海道人口有六百七十万人,面积约为台湾的二点三倍大,整座岛的形状就像是一只魟鱼呢!
出了机场,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雪花从天而降,宛如正下着棉花雨堆积在地上,柔细犹如踩在绵绵雪花冰上,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登别尼克斯海洋公园是以生命诞生为主的泉源“海洋”主题乐园,精采的表演让我流连往返,有海狮秀、海豚特技表演,还有变化万千的沙丁鱼演出,最后压轴的是国王企鹅大游行,阵容真是浩荡,瞧!看它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其中一只小企鹅玩得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但最后还是被解说人员押道回府。
接着来到函馆山赏夜景,人称此为“百万夜景”,据说列于“世界三大夜景之首”,雪白的夜景加上闪闪灯光,就像进入童话世界般的情景,真是美不胜收。来到北海道参加雪乐园是重头戏,雪盆戏雪是最基本的雪地中活动,在广阔的白茫茫大地疾走,真是过瘾!另外,北国骑马特有的体验,虽然在酷寒中,却有另一番风味。
泡温泉是每晚不可缺的活动,也是一天行程中放松的时刻,在片片雪花中泡温泉,真是人生一大享受,这是生长在热带国家的我们无法体验与经历的。特别一提还有天狗山,因山形长得像天狗而拜之,其中,左右门神分别是红鬼、蓝鬼,就像中国传统门神一样,专门守护着人民,这也让我更了解日本风俗,收获颇多。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快,五天的北海道之旅即将迈入尾声,在往机场的途中,看着正忙着准备冰雕雪祭的活动,真让人依依不舍,心中暗暗期许着:登别天狗山的红鬼与蓝鬼,我会再来造访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