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湘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8:05:14
《浓郁的湘西风情高一作文》
浓郁的湘西风情高一作文
梦想着,我走在窄长的石板路上,上面铺满了湿滑的青苔,一直蔓延到那两边高大的砖墙,点缀在那青瓦上,像绿色的小精灵,快活地布满墙面。那窄窄的石板路好像走不到头,又分出几道岔口,好似那巨大、令人迷惑的迷宫。嗅着那湿潮的空气,清新带有古朴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此时那留影纪念的相机,那带着时代气息的机器都不肯运行,生怕打扰了这淳厚的乡情味。
忽闻人声此起彼伏,被牵引着,终于走出了石板路。映入眼帘的是那形形色色的路人:有背着竹篓穿着麻布大褂的妇女,哼唱着那动听的山歌;有将船靠在岸边,坐着马扎,品着凉茶,摇着扇子的船夫;有那大声吆喝,招揽生意的小贩;还有那潺潺的流水,流过小桥人家,流过茶峒大河,也流过了白塔。白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老人是个老船夫,管理溪上的渡船,清澈透明的溪水上,常有载着搭客穿梭的渡船,来来往往就是五十年。他那清秀水灵的外孙女翠翠时常帮忙,也吸引了有情人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这湘西一片好地方,孕育了水土,也孕育了一群忠厚、老实的人。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尔虞我诈、逢场作戏,只有纯真的友情,铁似的兄弟情,真想抛掉俗世,来到这么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作者赋予了小说这样一个背景,也体现了作者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希望。这美丽的湘西,谱写着一曲曲动听的乐章
【浓郁的湘西风情高一作文】
《《边城》读后感读后感700字》
《边城》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
作者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这也是那艰苦生活中的一种美。
然而作者在为我们描绘着人与自然相处得相融、优美和谐时,却无法不体味到爷爷和翠翠这一老一小单纯生活中的孤单与悲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栲下,看天空被夕阳染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是一种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无依,说不清道不明的凄楚与忧郁。
翠翠爱情的悲剧,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不见,就像生活中许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爷爷的木讷和犹豫,源于没有“碾坊”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总顺顺对爷爷的误解,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人在根本上是无法沟通的。翠翠与大老,二老还未展开就仓促结束的爱情,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和爷爷的离世,迅速将一个妙龄少女朦胧的幸福梦幻击碎。
而他们却是那样的美好。二老为了纯真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选择渡船,大老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爱情,他们都胸怀宽广,光明磊落。
而这般对乡情世态的叙写,对乡土的感情,对生命的爱,总是令人忧愁。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然而它们却不仅仅是“优美”,也有人在命运的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
《家乡的原风景》
今天,我来为大家当一回家乡推荐官。作为半个湘西永顺人,我要推荐的是家乡的原风景——不二门。
不二门景区,位于永顺县城南郊。永顺的母亲河猛洞河,如一条碧玉的带子环绕其间,含情脉脉。不二门不只有风景,更有人文。来!小伙伴们,请跟随我的脚步来!
走过万缘桥,再从不二门大桥下小路穿行一公里,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便开门迎客了。过门回首,是亚马题写的“武陵胜境”。果然是胜境,富含负离子的空气要让我醉氧了。
几十步走下来,路边就出现一座亭,名曰:洗心亭。山泉从石龙嘴里喷出,清凉甘冽。后壁嵌石板,刻有同治年间贡生、土家族诗人彭勇行诗作:“黄菜花开碧柳丝,城南门外洗心池。劝郎洗尽闲烦闷,莫洗心头一点痴。”最后一句,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沿洗心池向上看,是一座贞洁牌坊,此坊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牌坊中门上雕五龙捧圣,下刻“处士向文寿之妻符氏”,足见符氏是一位守贞重情的女子。
小伙伴们莫嫌我啰嗦,我还得说道一处消失了的人文景观。那是外公给我说的,估计整个永顺城知道的都没几个。记得那天,外公手一指,指向了对面的石壁,问我看见上面有什么字?我说,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话归正传,这时,一座石门赫然映入眼帘。这便是景区的灵魂——不二门。沧海桑田的造化下,三块天然巨石并立,豁然洞开,入口崖壁的左边刻有“不二门”三个大字,右边刻有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手书“石门天凿”。还有一副迎门联:半窗阴雾藏高木,一片晴山衬夕晖。对书法有点研究的舅舅说,这没有落款的字,许是赵朴初先生题的,因为进不二门,左侧山中的观音岩寺几个字就是赵朴初所题。
进了不二门,四壁的摩崖石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最多、最醒目的,便是毛主席的诗词石刻。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龙飞凤舞;乐观豪迈的《清平乐•六盘山》,志摩云天。但最具特色的,是清光绪六年探花景元于光绪二十年时所书刻的“山青海岸”一笔书,乍看像一个草书的“虎”字,经人介绍,再去细看,才能分辨出这四字,真是绝妙!
再往前行,一条石径被参天古木掩映,直通观音岩寺。每逢六月十九观音诞辰,这里香火达到极盛,我和妈妈去领过观音诞的斋饭,味道清淡可人。
观音庙周围,有天造地设的八阵图石阵,阵内怪石林立、孔洞通连,人躬身穿行其中,有时伸手不见五指,森森然动人心魄,悠悠乎若入玄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门,石径随处分叉,千回百转。舅舅说他有一回走迷了路,顺着一根老藤直下,竟然到了不二门前,可谓是“柳暗花明”了。相传,这八阵图是诸葛孔明所布,自然变化多端、神鬼莫测。
对于我和表哥来说,最爱的还是不二门的温泉。早年间露天的“热水坑”,只停留在外公和舅舅的述说中,而现在的不二门温泉,几经设计修建,成了散落在山间的数十块蓝宝石。在最大的温泉池里,游人悠闲地边泡边泳,随时可把对面的风景一览无遗。这些温泉池,已为家乡带来了滚滚财源。每年假期来温泉泡澡游泳,已成了我的必修课。
家乡的原风景——不二门,欢迎五湖四海小伙伴的到来。到此人皆佛,同来我亦仙!
《“凤凰”游记》
“湘西圣境栖凤凰,依山依水古城墙……”湘西,一片凤凰守护的土地。
此“凤凰”,就是湘西的凤凰古城。
吊脚
“吊脚”是吊脚楼的别称。
从外面大马路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沱江两岸高低起伏的吊脚楼。
细木柱子,灰砖墙筑起的吊脚楼挂上了大红灯笼,与楼外观的褐色、茶色映衬,流露出喜庆、热闹的感觉。黑瓦铺盖的倾斜屋顶,倒与家乡岭南的建筑十分相似。
吊脚楼中颇有现代气息的,是许多阳台外放置的吊椅。我坐在吊椅上,欣赏外面青葱的山,芽绿的沱江水,几座虽久尤新的风雨桥。不必行走,吊脚楼上也是个欣赏景物的好地方。
夜景
夜晚行走在古城的沱江岸,江边吊脚楼灯火辉煌,绰绰的影子映在水中,河面仿佛洒满金子。就像《红楼梦》中写的“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一般。江边人山人海,繁华而热闹。
但古城的夜景是宁静中的热闹,萧条中的繁华。宁静在于这没有月亮的夜晚,天地同色,四周空旷无比;萧条在于四周空旷而静谧,黑乎乎的小山围绕古城,倒有些苍凉的感觉了。
跳岩
夜晚,我们前往沱江的跳岩,这是一排横跨江面的石墩子。
“万一掉入江里怎么办?”瞧那跳岩间奔涌而出的江水,我想象着自己在江水中挣扎的模样。
“你不会掉下去的。”父亲说,“不要怕,跟着大家走就好啦!”
“可是……”思索了一会儿,“那好吧!试试看。”我还是妥协了,因为跳岩这么刺激的活动,怎能不参与呢?而且江上人影绰绰,欢闹声接连不断,说不定真有好玩的东西,吸引人们去。
走下第一个石墩,虽然比较平稳,但我的心已经悬起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每一步,我都把重心压低,前脚踏稳了,后脚再踩上去。离江岸渐远,水流渐湍急。到了江心,“哗哗”的江水仿佛要顺走石墩子,激起的浪花足有半米!“好高啊!”我只能别过头去,紧紧地盯着自己脚下的路走,想象自己走在平路上,脚下只是水流缓慢的小溪……
走下最后一个石墩,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走过啦!想想自己刚刚走的路,这凤凰古城的沱江跳岩,其实并不可怕!
每一个站点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凤凰”也是如此。用心感受,每一处,都有它独到的风情和味道。
(作者是广东省新会尚雅学校九年级学生)
后 记
去凤凰古城是我第一次远行的目的地,祖国山河远阔,希望能读万卷书,也能走万里路,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好。
家长感言
暑假父女俩第一次单独远游,欣赏了最美的风景,也感受了最温馨的亲子时光,更惊喜于她能“我手写我心”,把游玩所见藏在眼底,把所感存于心间。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生动而细腻的语言记叙了自己假期与父亲到凤凰古城旅行的经历,这趟旅途领略了古城风景的美好,也收获了温馨愉悦的亲子时光,明白了生活中好风光无处不在,重要的是细心品悟,可谓是在游中玩,玩中感,感中成长。(陈玉婷)
《湘西矮寨一日游》
暑假的一天,烈日炎炎,碧空如洗。爸爸、妈妈、外公、我和弟弟,一起去湘西矮寨游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大约三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矮寨镇。爸爸打开手机导航,皱着眉头说:“你们坐好,我们接下来要走这条盘山公路,它蜿蜒盘旋,像一条纽带,我得慢慢开车”。车子左拐右拐慢慢地往前行驶。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矮寨大桥观景台。一座气势如虹的铁锁大桥映入眼帘。爸爸告诉我:这是世界最美大桥——矮寨大桥,又叫矮寨特大悬索大桥。它横跨在两座大山之间,腾跃于300多米深的德夯大峡谷之上,桥两边是用铁索将桥身牢牢拉住。大桥底层是观光通道,上层是高速公路。站在观景台这里可以看见整个矮寨大桥和各种各样的树。桥身是深红色的,银色的铁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上的车子络绎不绝。远远望去,这座大索桥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两山之间,更像是一道彩虹落入人间。桥两头那两座洁白的桥塔在两边山顶高高耸立,像两个互相守望的巨人,用一根根钢索将桥身牢牢拉住。我沿着观景台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桥下我们刚刚经过的盘山公路全景,它像一长条折叠的彩带,更像一根压缩的弹簧。于是,我让爸爸给我拍照,我要与雄伟壮观的矮寨大桥合影留恋。
接着我们出了矮寨大桥观景台又顺着公路继续行驶来到了德夯苗寨。爸爸买好门票,我们坐上了摆渡车,要去九龙潭观看流沙瀑布。窗外的景色很美丽,我看到了路两边种着一片片玉米,山上长满了葱葱郁郁的树木和嫩绿的小草,还有飞翔在蓝天的小鸟。我们一下车,清新的空气立刻扑鼻而来。听景区的工作人员说,还要走半个小时的石板路才能到达流沙瀑布。我们顺着石板路上山了,还没有走到一半,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在爸爸的不断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接着往前走。大约半小时后,还没看见瀑布,我就听见了瀑布“哗哗”的流水声,好像一阵阵的风吹过树林。我瞬间忘记了劳累,立马兴奋起来,牵着弟弟迫不及待地朝前跑去。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丝带从悬崖顶垂下,我不禁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走到近处观看,只见她的顶端飘着淡淡的白雾,犹如美女轻纱拂面,仙气飘飘。啊,整个瀑布好似一座洁白细纱编织成的屏风。一阵微风轻轻掠过,瀑布飞泻的水花落在我身上,飘在我脸上,好像刚刚下过一阵蒙蒙细雨,令人心旷神怡。瀑布下有一个深水潭,水潭深处的水碧绿碧绿的,绿的像一块翡翠。水潭近处的水却淡黄淡黄的,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一只只小螃蟹在不停的游走呢。我和弟弟急忙脱下凉鞋,来到水里抓螃蟹。水里的鱼早已被我们惊吓得无影无踪,小螃蟹也急忙逃走躲进石头缝里了。我和弟弟乐的笑哈哈。
后来,我们还去玉泉门观看了雄鹰岩,玉泉溪峡谷,玉泉台,玉带瀑布。玉带瀑布没有流沙瀑布曼妙的曲线,它像一条质地柔软、轻盈的玉带从笔直的断崖上倾泻落入水潭。我们拍了好多照片……真让人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我的小肚子早已饿的“咕咕”直叫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景区了。
《猛洞河漂流记》
有人说“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湖南湘西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猛洞河漂流则被誉为“天下第一漂”。
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慕名来到湖南湘西猛洞河旅游。那天早晨,蒙蒙细雨,我们怀着雀跃的心情去猛洞河漂流。穿上雨衣和救生衣,拿上水枪,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橡皮舟,开始了惊险刺激的猛洞河漂流之旅。开始水流平缓,小船十分平稳地随波逐流。我好奇地四周张望着,调皮的小雨点从空中轻盈地跳到碧绿清亮的水面上,荡起一圈圈可爱的小圆晕。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有高大挺拔的松树,有果实累累的柚子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大树小树。树干笔直的,像站岗的哨兵;树干弯弯曲曲的,像驼背的老人;树冠尖尖的,像小小的塔;树冠圆圆的,像绿绿的伞......奇形怪状的石壁上,一层碧绿、一层浅绿,厚厚的,毛茸茸的,如同给石壁披上了绿袍。远远看去,是一幅幅精美的画。
忽然,妈妈提醒我抓住皮艇上的扶手。我定睛一看,只见前方水面上怪石嶙峋,白浪翻滚,原来到了狭窄的激流之处。我赶紧抓紧扶手,心中像揣了十只兔子“咚咚”直跳:这么猛烈的激流,皮艇会不会翻呀?要是碰上了暗礁怎么办呢?……还没想完,皮艇已经驶进了激流。那激流立刻如同一头疯狂的巨兽张开巨口扑向了小艇。我吓得紧闭双眼,尖叫起来。我的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自己仿佛一片小小的叶子,一会儿被抛上高处,一会儿被甩下低处,风在耳边呼啸,尖叫声四起,此起彼伏……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一瞬间,皮艇终于过了激流,随着水流时而缓,时而急,我的心情渐渐平复。两岸石壁上的一条瀑布映入眼帘,宛如一条巨龙,下面飞花溅玉,蔚为壮观。我不由惊叹:“啊,真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啊!”咦,那边石壁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好像有两只猴子,不时停下来望望水中的我们,又蹦来跳去地玩耍。忽然有人悄悄地朝我们喷射水枪,一时间,我们全拿起了水枪,自动分组开始了水战。大人们也像小孩一样,兴奋起来,顿时,水面沸腾起来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漂流,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猛洞河,水碧山青,风光秀丽,难怪有“十里绝壁,十里瀑泉,十里画卷,十里洞天”的美誉。一路逼人的绿色,清凉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啁啾的鸟音,空灵的水声,欢快的笑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的心空。
《游湘西墨戎苗寨》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第一站到达的是湘西最古老山寨——墨戎苗寨,走进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民族,去感受墨戎古寨那独特的苗族文化。
墨戎苗寨位于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墨戎镇,是宋祖英的家乡。宋祖英在湘西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民族歌手之一。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墨戎苗寨寨门口。有意思的是苗家人却拦着寨门,非得让我们对歌才能进去。接下来是你一首苗歌,我一首山歌对唱着,我们派出妈妈做代表对歌,妈妈大声的唱了一首《浏阳河》,获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于是我们就顺利地进入了墨戎苗寨。
走进墨戎苗寨,只见几位身着苗族盛服装的姑娘,手拉一条彩色织锦,横在我们面前,这是苗族村寨迎接客人的礼仪。凡是进寨的客人,还要在这里喝拦路酒。
拦路酒实际是苗家自酿的米酒,姑娘们用银碗盛着, 恭恭敬敬等候在路边,我们派出四名代表,完成这个仪式。四名代表亳不客气,端起来,一饮而尽。还不停咂嘴说:好酒!好酒!我们旅行团的大小成员都被苗家姑娘的热情感染了,也跟着喊:好酒!好酒!再来一碗!
喝过拦路酒之后,苗族姑娘们为我们表演了一段苗鼓舞,让我们顿时感到墨戎村民们的淳朴,热情和友善。
我们旅游团里有个李老师,还参加了苗家婚礼,他的表演引得游客们哈哈大笑。
中午,我们还品尝了苗族的风味佳肴,观赏了丰富多彩的苗族节目。
一路上,很少见到过往的村民,却看到几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她们都向我们投以友善的微笑。
在古老而幽静的苗寨中,到处都是靓丽的风景,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被周围浓郁的苗家文化陶醉。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奇特,美丽,充满智慧的民族。
导游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到外地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两年旅游业火爆起来,,一些年轻的女性村民回到家来,在寨里的旅游开发公司就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稳定,越过越红火。
离开苗寨前,我们参观了银饰品店,爸爸妈妈买到称心如意的银子保健杯和银手镯。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
小作者简介:曹孟博,11岁,岳阳市经开区东城小学五年级学生。是一名有着奇思妙想的鬼马少年,多才多艺的音乐小王子,喜欢看书、唱歌、街舞、钢琴、运动、在学校曾获得“优秀班干部”。
《爱在东莞》
我的故乡在湘西,但我温暖的家在东莞。东莞是我第二故乡。2011年由于爸爸工作调动,我们来到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我快乐地成长,我每一天都感受到东莞在变化,东莞在发展,东莞在强大……
周末,我几乎都要到图书馆看书。汽车行驶在宽广的东莞大道上,两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路两旁是一排排高级的商务办公楼。庄严的市政大楼前是那宽广美丽的中心广场,站在广场中央,放眼四周,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音乐喷泉有时候会表演的,随着音乐美妙的旋律,音乐喷泉喷了各种形状的水柱,有的像鲸鱼,有的像腾空的老鹰,有的水柱喷出时就在跳舞,在空中划出了一个个优美的舞步,美丽极了!艺术味道浓郁的少年宫里,许多小朋友在学习音乐、舞蹈、画画、书法;安静的图书馆里,就有许多人在读书阅报……科技馆,让人一走进去就仿佛走进了梦幻的魔法世界;玉兰大剧院里经常有音乐演奏、话剧表演……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 ,收拾好物品,前往图书馆。经过十字路口时,一位老大爷手持扫帚正专心致志地扫着大街,他的一个转身发现了我,通过交谈,我得知他原来是一名志愿者,每个周末清晨都来打扫街道,同来的还有他的10岁的小孙子,拿着“迷你”版扫帚,正忙着。他告诉我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有好多……是的,正因为有这么多人默默地奉献,才会有我们美丽干净的环境。
我哼着歌,不知不觉来到图书馆,今天的人真多啊,不到9点,坐位已经占满,有老人,有小朋友,有大姐姐大哥哥……虽然人很多,室内却很安静,大家各自看着书、找着书、写着笔记……就在我沉醉在书海时,只听到一小声拖沓地脚步声朝我这边传来。我侧面看去,原来是一位“捡破烂”老头,奇怪,他怎么到这儿来,来看书吗?花白的头发,衣服有点旧,一双手张满了老茧,但是,很干净。起先,大家有点戒备,离他远远地。过了一会,馆长过来了,端来一杯热乎乎的茶水,老大爷礼貌的回了声“谢谢”。大家回到原来位置,认真读书阅报……
要闭馆了,我走出来,发现那位老大爷正在洗手。“啊,这位老大爷,不就是哪扫街位志愿者吗?”他也发现了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我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早已忘记了他衣服的破旧、头发的花白,只记得他那双握着扫帚的长满老茧的手……
“爱”的繁体字,是有“心”的,是在爱字中间。如果我们把这个字比作一个人,那么“心”在最重要位置。没有心或没用心,一切都是虚的,人人都有心、用心去做一点、一件有意义、有益于社会的事,就像那位扫街的志愿者一样,那么东莞就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强大……
是的,东莞变化很大很大,天空变得越来越蓝,空气变得格外新鲜,河流渐渐变得清澈;森林公园越来越多,东莞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东莞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日新月异地改变。走在路上,我们看到:果皮、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越来越少了;墙壁上各种各样的标语大字也越来越少了;电线杆上“狗皮膏药”越来越少。学校里,同学们也越来越讲卫生讲文明了:看见果皮、纸屑,立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看见水龙头在滴水时,会主动上前关好;看见同学下课狂奔不文明行为,会马上过去温馨提醒……上公交车时,人人排队上车,车上坐着的是老弱妇孺,站着的是年轻人;大街上,“谢谢你!”“您好!”“不好意思。”“没关系!”这些温馨的话语奏着一曲曲优美的交响曲。东莞变得更和谐了。
我爱第二故乡——东莞,愿东莞明天会更美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快来东莞做客吧,我们随时欢迎您。
《读《湘行散记》有感》
沈从文于1934年因母病回故乡湘西,一路上他用充满温情的语言书写了那个年代故乡的山水、风情,于是便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透着空明与澄澈的《湘行散记》。在他的书里,在我的眼里,一切的景、物、人、事无不使人的内心柔和、温暖、感动。
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位于沅水中游,他从小在这儿长大,十六岁起随军队辗转于川黔湘边境,因而一提笔,那朗然入目的山川景色便跃然纸上,“全河是大石头,水却平平的,深不可测。石头上全是细草,绿得如翠玉,上面盖了雪。船正在这左右是石头的河中行走,实在让人感到妙不可言。”“吊脚楼尤其使人惊讶,高矗两岸,真是奇迹……到这样地方,使人太感动了”……他的文笔胜于丹青,如水般流淌而过,一幅幅沅水两岸的秀美图景便被勾勒出来,勾起了我对湘西的向往。
然而,他的笔墨更多地却落在了那些质朴而可爱的人们身上。《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朋友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是个懂人情、有趣味的旅馆主人。沈从文离开时,天落着雪,那大雪茫茫的清晨,天刚刚白,他就这么从热被里钻出沿岸追了三里路赶来送行。“一路复兴,一路复兴。”那么嚷着,于是他同豹子一样,一纵又上了岸,船就开了。如此情义,令人动容之至,若是放到现在,怕也只是躺在床上随便发条“一路顺风”的短信而已吧。想起《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妇人在吊脚楼窗口向河下人锐声叫道:“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幽怨之至。而那水手呢,虽然或许正在急水滩头趴伏到石头上拉船,一定却记忆着吊脚楼妇人的一切,心中感觉十分温暖。在沈从文笔下,还有那些有了酒喝就兴高采烈、行船如飞的纯朴船夫,那些“黑脸黑手脚”的挖煤汉子,那些看到龙船比赛就高兴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气的青年军官,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组成了沅水两岸特有的乡野人文景象。
有关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故事,读来似乎平常、却又那么撼人心魄。沈从文对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岭间的乡野人民怀着些许同情,看到麻阳人生意惨淡,便为地方经济感到担心。然而更多地,却是感动和尊敬的爱。“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他感动于“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感动于“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于是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沈从文年少即投身行伍,加入了辗转流动的土著部队,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然而他对生活还是如此热爱,“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愿我们也能像从文先生那样,带着对生命、对历史的感悟,对生活那么温暖地爱着。
《三棵红军柳》
湘西沪澳县浦市镇,贺龙同志当年长征路过此地时,亲手栽下的三裸杨柳,如今已枝干如铜,绿荫如盖。依依三棵柳,经历数十秋。风吹柳笛万千支,似闻当年战马声啾啾—— 忆当年,星火稠,破碎金区瓦待我收。贺龙领兵去长征,队伍扎在此山沟,歼土匪,揍白狗,和人民结成亲骨肉。溪水逻足脸映脸,旱烟解乏手传手; 并肩扶犁南山下,抵足同睡吊脚楼…… 情多深呵意多厚,溶进多少碗鸡血酒!
军号传来集合令,红军队伍要开走。要开走,怎能够? 南山挽,北山留,东去的酉水也回头。十里山沟情填满,鱼水相依怎分手!? 贺老总,巧运筹,轻抽刀,稳挥手,削下青青三枝柳。披月色,戴星斗,一字儿括在镇子口。新柳更知将军意一一一夜长高三丈九。柳条儿长,柳丝儿柔,乡亲们来在杨柳下,一位大爹笑开口: “柳、柳、柳——留、留、留,三棵柳—再三留。亲人相留贺龙知,柳插三棵情义厚—— 红军虽去柳长在,根子插在心里头……” 栽柳的道理解得透,谁不爱三棵红军柳: 红军转战走,白狗吠日头,气势汹汹卷土来,石过三刀血泪流…… 三棵柳,昂起首,一声长啸似雷吼! 风沙大作助柳枝,化作千条鞭子抽; 滚滚雷霆列战云,似闻红军杀声骤。笑白狗,乱如粥,人落雕鞍马哀叫,胆丧魂也丢…… 佳话生双翼,飞进人心头,都说红军没有走,守哨在镇口。
白狗见柳胆如鼠,夹着尾巴改道溜,乡亲见柳亲又亲,有事没事柳下走…… 杨柳长得快呵,弹指三十秋,东风红旗遍神州。多少回乡亲柳荫下坐,贺龙的故事顺口流…… “两把菜刀闹革命,洪湖飞舟擒敌酋,长征护卫毛主席,战斗空隙赛篮球,贺龙紧跟毛主席,敢同错误路线斗。” 故乡人想念贺老总,柳丝依依添新秀,单待贺龙返乡来,相聚共庆三裸柳…… 谁知不能够呵,谁知不能够,林贼伙同“四人帮”,向贺龙同志伸黑手,棒子无情打,帽子无情扣,多少罪名莫须有。云作帐,山枕头,贺龙同志长辞世—— 六九年,六月九…… 战旗不可倒呵,长缨不可丢! 杨柳挺挺立,忠魂未远游,一声春雷天地开,红日照宇宙,华主席一举除“四害”,杨柳起舞舒广袖。八方亲人如潮来,柳下献上三杯酒: “杨柳永长垂,贺龙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