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丑陋的中国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25:01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800字》
读完《丑陋的中国人》一文,让我觉得中国人确实是丑陋的,看我们的身边,丑陋无处不在!
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比起非洲那些严重落后又连年战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试想一下,没事儿就来个大混战,上面河北人跟内蒙古人打成一片,左面西藏人又和新疆人干上了,再往下一点儿,四川人跟湖南人因为谁吃辣椒更厉害而意见不统一来了个种族大屠杀……其实这只是打个比方,我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但是其丑陋程度可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柏杨老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我很赞成这样的叫法,虽然觉得还有些不过瘾,但因为没有找到更能出气的称呼,就暂且沿用前辈的叫法吧。
《丑陋的中国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版,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海峡两岸、神州大地,稍微有文化的人看过此书后都会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书中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但很快这本书又成了禁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出生,所以第一次拜读此书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其中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当时我以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篇文章,不过看了之后也深受感悟,便保存下来,时而翻阅一番。虽言词犀利,但收获颇丰。事隔几年以后,某日我闲逛一小书店,猛然看见新近出版的此书,毫不犹豫而买之!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软绵绵的一看就知道是所谓的“文人”写的文章,即使是批判性的,那也就像是身上痒得厉害,却只是轻轻地挠一挠,小打小闹,不过瘾!
我并不是说文章写得犀利,语言说得激励,骂人骂得痛快就好。文章不是药,而只是处方。医生开出处方,是针对你的病症的,至于你承不承认你有病,去不去开药,开了药吃不吃,吃药坚不坚持……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是顽症难症,医生开的只是温补的药,那么你吃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医生开的是猛药很药,你不吃,不承认自己已并入膏肓,那么又能怪谁呢?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
爱不一定是赞美,也可表现为批评,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深刻思考和讨论中国人劣根性的书籍,但它的背后仍旧是对国民深切的爱。
中国人的心中缺少国的概念,而过分看重家的观念,尽管爱国主义教育已经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年,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选择了明哲保身。西方人司礼义神父赞美中国底层民众身上的勤劳和殷勤,我却在这两种特点背后看到了一种根植于人性中的自私。文化当中的“滤过性病毒”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无形之中影响着一代代国人。芸芸众生,那种麻木与灵性的缺失仿佛是一种传染病,所到之处阴云密布,雾霾重重。
就以今年春节之时爆发的新冠疫情为例,灾难席卷荆楚大地,全国各省市医护人员立刻在命令下对口支援湖北,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更是在84岁的年龄依旧为国奉献毕生所学,成为医护人员心中的一座标杆。但是,在前线医护人员不畏困难、谱写着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时,有些民众又在做什么呢?我们看到了有一部分非常有爱心的民众捐款捐物,但是也看到了一些道德渣滓,他们在网上辱骂医护人员无能或者是怨恨武汉人给国家带来了灾难。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疫情刚刚平稳下来没多久就有患者持刀杀害曾经前往湖北支援前线的医生。
正如柏杨先生在书中所批判的,中国人永远如一片散沙,再优秀的个体也抵挡不住西方人的团结。中国人“窝里斗”的能力比什么人都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疫情火烧眉毛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一部分普通民众却可以拿别人的生死开着玩笑,把性命攸关的事情当成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
柏杨指出:“中国人非常情绪化,主观理念很强,对事情的认识总是以我们所看见的表象作为判断标准。”不得不说书中对广大中国人的概括在今天仍旧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这些人过去可能是闲话家长里短、碎嘴胡言的市井小民,而现在可能就是在网上大肆狂吠、以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键盘侠。
书中尽管有一些偏激之处,比如说赞成汉语文字的拼音化,但是瑕不掩瑜,仍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本书。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很早就接触了《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一直想拜读,却因高中学业繁重,只好借用暑假之余细细品读。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便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丑陋的中国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宛如一道霹雳,使我内心不禁一颤。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谁发出过这样振聋发聩的呐喊声,只有他——柏杨老先生。冯骥才先生评价说“他在写这些文字时,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像把一张亮光光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么办”。是的,柏杨老先生就是这样犀利痛快,对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让每一个字眼都深入人们的内心,使得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虽然书中大部分文字比较过激,但不得不说,正是这样的文字才能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丑陋。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柏杨老先生对中国人不团结、窝里斗现象的批判。他说“中国人的不能团结,中国人的窝里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品质不够好,而是在中国的文化里,有滤过性的病毒,使我们到时候非显现出来不可,使我们的行为不能受自我控制,明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是要窝里斗”。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霍顿污蔑我国游泳运动员名将孙杨是“嗑药的骗子”,后我国游泳协会要求其向孙杨道歉,可想而知,霍顿自然不会道歉,但最令人痛心的事并非如此,而是有“国民老公”之称的富二代王思聪发表了一条微博“呵呵,硬按着别人头让人道歉这事儿只有在中国才好使,拿出去使别人可不吃你那套呀”。从微博内容可以看出,王思聪在关系国家尊严的立场上,站在了祖国的对立面,这就是一种不团结,明明知道这是外国选手是在污蔑,却反而对祖国进行侮辱!如果将这种不团结的现象往大方面来说,这便是不爱国!一个人如果连祖国的尊严都可以不管不顾,那么这样的人是多么的丑陋也就不言而喻。
在柏杨老先生犀利而尖锐的笔下加之如上的各种丑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这些缺点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以至于今天仍然屡见不鲜。我想,这就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劣根性,是无法在短时间彻底烟消云散的。
虽然柏杨老先生语言犀利,直插国人要害,甚至让很多人看了无法接受而对其产生误解,但是我认为柏杨老先生如果只把焦点对准中国人的“丑陋” ,陈述中国人丑陋的事实,而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么这本书也就没有了意义,更不会在出版时风靡全国,这本书之所以可以流行,最重要的是它刺激着我们去发现自身的不恰当行为,让我们以一种当事人的心态去看待自己乃至他人的“丑陋”,在正确分析这种“丑陋”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我觉得这才是柏杨老先生写这本书最大的意图。
幸运的,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当初柏杨老先生笔下的那个中国,一切都在顺着柏杨老先生所希望的那样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你可曾发现,电视上报道的“xxx到此一游”,已经是几年前看见的新闻了;你可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你可曾发现,中国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脏乱吵,几乎销声匿迹;你可曾发现,更多的人都无偿的参与着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们!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反映出一个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在一点一点的抛弃掉五千年历史沉淀所遗留的糟粕,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变越好,越变越强,更有义务去使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以及所有的中国人都成为文明的象征!
读完了这本书,整个人都震撼了,一是自己竟然有那么多的不足,二是我心目中伟大的祖国竟也有如此多的糟粕,十分感谢柏杨老先生的这本书——《丑陋的中国人》,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全新的祖国,一个全新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丑陋的中国人》作为自己的警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风度。另外,我也十分佩服柏杨老先生的勇气,在那样的年代,不顾自身的安危,勇敢并强硬的指出了国民的陋习,唤醒国民的民族自尊心!作为新世纪的青年,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牢固树立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新的姿态去拥抱自己,拥抱祖国,拥抱世界!
《论战:关于《丑陋的中国人》》
广西师范学院毛水清副教授谈起梁超然时说:“梁先生思想活跃,不为成见所囿,不因名家而畏,敢于在学术研究中提出新的观点,敢于商榷。他是‘唐诗论战派’。”
梁超然的好论战,乃如孟子云:“非好辩也,不得己也!”他还加入了关于((丑陋的中国人》的论战。
前儿年出版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初衷虽是为了借鉴以繁荣国内杂文创作,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及文化交流。但由于社会“心理效应”,出版者刘‘此书出版后所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并未有足够的估计。现实社会种种腐败现象、丑恶观象以及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促使一些人去探索产生此类现象的民族文化背景,感到传统文化的因袭重负及国民性中的强大惰力,滋长了不安、不满和失望情绪,要借《丑陋的中国人》这杯“酒”浇自己的块垒,抒发心中愤忿之情。这本书一面世就成了全国畅销书并不难理解。同时也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读者?
遗憾的是,连一些资历颇深的文化人也接受了书中偏激、片面的观点,把柏杨抬到鲁迅的高度,说他对中国文化的毛病“观察和剖析得更透彻了”。于是“中国人丑陋”遂成了大学生的口头禅。
梁超然惊愕了。这样一本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性的书,怎能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呢。他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发表了《鲁迅、柏杨异同论—评<丑陋的中国人》。《文摘报》、《文论报》、《作品与争鸣》、《中国图书评论》摘发转发了此文,使争鸣掀起了小高潮。湘版《丑陋的中国人》编者认为在所有批评文章中“梁先生的《异同论》是比较严肃的商讨问题的文章”。但还是提出了反批评。梁超然又写了《再论鲁迅与柏杨—兼答<丑陋的中国人的编者》,使论战更深入下去。
梁超然的基本观点是:鲁迅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既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面和国民劣根性,又肯定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的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民族脊梁。鲁迅总是鼓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奋发前进的勇气,有利于建设中国的新文化、新文明。柏杨与鲁迅“差之千里”,他的全面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偏激、片而观点,只会使青年读者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观念,助长弥漫于当前社会上的失望情绪,增加改革和建设的困难。
论战、争鸣不需要谁来作结论,由群众去判别是非。我肯定梁超然的是,他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研究,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运用辩证法和唯物论把握中华民族命运的进程。他苦心所在是希望区政协召开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研讨会”上宣读的《评<河殇》的论文中,剖析了中国大地上从《河殇》热到《河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河殇》现象的措施。他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是社会原因;党内产生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及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使群众中有一种失望情绪在滋生。《河殇》利用了这种情绪。不言而喻,克服《河荡》现象,不是写儿篇批判文章可以奏效的,全社会要在政治思想领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路线,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恢复群众的信心、信念。他的论文得到与会者的赞扬和支持。
我问梁教授:“书斋生活够安宁的了,你为何关注当今文艺界,不怕影响科研吗?”他毫不含糊地说:“书斋是联系着社会的。学者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当代文艺现象,使我的头脑不至于凝固在古代文献资料上,促使我钻研马列主义,应用马列主义观点去观察、分析、总结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他还在恬静的书斋告诉我:“我写了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只是微观上的探讨。有余力我还想从宏观上系统地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至此,我对‘梁教授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曾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莫乃群题写一条条幅赠梁超然,其中“二分梁父一分骚”诗句,最得梁超然喜爱。梁教授并非要从政,而是说学者也要有政治灵魂,要提高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素养,要关心政治,关注国计民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的学者必定是有政治家的眼光,思想家的头脑。梁超然教授绝不超然政治、超然社会,我真为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