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于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9 18:20:27
《关于中秋月亮的作文》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层层的云,如烟似雾,迷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青云的红娘,牵手于两者之间,淡淡地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之日虽不及明眸善眯,却独具情调。
月是情感的依托,是思念的传达着。远在郑州的朋友,你是否也和我共同望月?但能''我寄愁心与眀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成为我们的彼此祝福吧!
漫步在皎洁的月色下,感受着''月中清露点朝夜''的独特。月光照在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远处的桂花树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陶醉了,陶醉了……
中秋的月亮别具一格,中秋的月亮令人尽望。月亮,从古至今都传达着思念,美好,恬静。淡淡的中秋之月都能给人安慰,多少诗人都写下了月情之笔。记载着多少人的悲欢离合,记载着多少人的惆怅,传达着多少人的思念。
''海上生残月,江春入旧年。''这中秋之月仿佛在大海上吸收着每个人的思念,在它温暖与恬静中,化成云雾缭绕其间。
月装饰了别人的思念,也装饰了自己的思念。
中秋的月亮,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无数人的心声都留在了这镜子里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其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xi。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
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宇父母。
赏析:
描写出嫁少女准备回娘家探望亲人。一二节追忆当初少女
时代在山谷中采割葛藤煮制葛布的情景,映衬第三节急于回家
的迫切心情,宛转别致,使得诗歌的描写、节奏、韵律与心律
相应,一二节的舒缓、优美与第三节的强烈与急切,相互映衬
又富有变化。
《王岳伦个人资料简介》
王岳伦,1973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曾赴美进修摄影,导演了诸多音乐电视和广告。在MTV音乐电视网于纽约举办的年度音乐录影带大奖赛VMA(VideoMusicAward)中获得中国内地最受欢迎MV导演奖[1]。导演的电影作品有《十全九美》、《熊猫大侠》、《乐翻天》等。
2009年与李湘结婚,并有一女:王诗龄。2013年,王岳伦携女儿王诗龄一起参加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早年经历
王岳伦(10张)
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1998年,赴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
2000年,开始从事音乐录影带与广告的导演工作。曾执导王菲的《新房客》、《寒武纪》、羽泉的《冷酷到底》、郑均的《三分之一理想》等均获得国内、外奖项;
2008年,执导了国内首部古装黑色幽默喜剧《十全九美》取得了5200万的票房佳绩;
2009年,与主持人李湘结婚,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演艺经历
王岳伦
2009年是王岳伦的本命年,36岁的他在这一年里经历了三件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和娱乐绯闻漩涡中的李湘结婚;女儿王诗龄出生;《熊猫大侠》上映。
和大多数的“70后”一样,王岳伦喜欢看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后者的愤青电影改变了王岳伦对电影的认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人性可以被挖掘得这么深刻!电影的形式感可以这么强烈!同时,他也会反复观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王岳伦说:“以前心情特别急躁,但只要看他的电影,心情就会平静。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竞争是没有意义的,家庭才最重要。”
“网民和艺术家不同,他们用最粗浅、最生活化的话,却能表达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境遇”,王岳伦不认为网络文化肤浅,他看到的是真诚。
即将于2012年8月2日上映的《乐翻天》是导演王岳伦的首部现实题材作品,也是李湘、王岳伦夫妇继《十全九美》、《熊猫大侠》之后,搭档打造的“爆笑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该片以夫妻婚姻为切入点,讲述了女强人孟京花(宁静饰)与丈夫老钱(姜武饰)因为遭遇婚姻危机,由于妻子过于强势,让小三钻了空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爆笑故事。[2]
《情有独钟任跨越》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记叙文中运用抒情手法是很自然的。抒情是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自我抒发和表露,表现自己面对具体事物时流露出来的情绪色彩,但是它的体现又要通过客观的具体事物,具有具体性和依附性。如(都是一个爱)选取的5个事例,不仅具体表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情有独钟,立意鲜明,而且这5个片断展示着跨越时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其抒怀方式像放风筝,扶摇直上;又收得拢,一线牵动。
对此苏轼在《文论》中有精辟的阐述:“吾文如万解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泊泊,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这就形象地概括了此写法的主要特点:抒怀的“形”可纵横跨越,变化无穷;抒怀的“神”,情有独钟,终有所归。
要掌握这写法,关键在于弄清文章内部纵横关系,即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取材要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腾娜跨越是很大的。一会儿写风雨雷电,一会儿写丽日晴空,山南地北,海阔天空。但不管怎样跳跃,各部分之间必然有内在联系,如此才能为一线所牵动;或者选取生活中几个片断,每个片断不过是全身的“一鼻”、“一嘴”、“一毛”,但这些片断合起来,却要典型生动地再现生活真谛,就似千枝万叶终归根,
决不应有任何一部分游离于整体之外。如《都是一个爱》从生活的大海中看到一朵朵爱的浪花:农家小院中三代人情系乒乓球世锦赛;建筑工地上普通工人勤练砌墙基本功;乡间小路上纯朴老汉赶着驴车送公粮;课堂上萃萃学子慷慨陈词要胜日本;猫耳洞里边防战士“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长江流域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手拉手捐资助学;海外赤子不慕名利回归祖国……这些镜头展示着多彩的世界,汪洋态肆,纵横稗阂,跳跃性很大,但其人物、事件无不在一条线索的牵引下活动、展开,这线索不是别的,就是作者谋篇布局时构成全文的支架,即表现爱国之情的歌词。
《谈一谈“减负”》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好像一直都是教育部门最热门的话题。今天,我要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减负”。
减负,在一般人眼中就是减少学费,考试成绩等级化,学校不排名次;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们一段能够放松自己的时间。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减负真的对学生起作用了吗?的确,杂费是减了不少,早晨上学的时间比以前晚了,下午放学的时间比以前早了,可以说,这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减负。但在精神上,在今后的前途问题上却使许多中学生产生了一种惘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举个例子:减负中明令禁止排榜。可是中、高考呢?中、高考不是对全市学生的最大排榜吗?还有,中、高考试题明显变难,就拿去年和前年某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来说,前年是715分,而去年却一下降到693分,难道说学生的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了吗?不会吧!退一步说,即使是这样,那也不会降20多分呀!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而且今年教委明确指出,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已由原来的7: 2: 1改变为6:2:20真不明白,难道这也算是对学生的减负吗?
千万不要以为一时的“减负”就是永远的减负。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同学在自己给自己“减负”,在这里我劝同学们:不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减负”—减负就是减少学习。醒醒吧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不需要“文盲”的。知识不足的人是无法生存的。难道你们真的以为减负就是不学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