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闰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2:41:37
《鲁迅故乡读后感1000字》
闰土当之无愧是重点人物。20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贫穷?还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得知的。但是从鲁迅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鲁迅的心里,闰土一直是一个勇猛聪明活泼的人,要不然不会一提到闰土就会想起他在刺猹的场面。可是,当闰土与鲁迅说话的时候,第一个词竟然是“老爷”。我相信当时鲁迅的内心震动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许料想过千百种交谈方式,但是肯定惟独没有料到这种。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说,闰土是应该叫鲁迅老爷,但是,从20年前的迅哥儿到20年后的老爷,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点?闰土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岁月在他的脸上,手上,都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是,容貌的改变并不是他最大的改变,他最大的改变就是心理上的改变。也许,他的心里还是把鲁迅当成迅哥儿的,但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也许,他的心里还是想和鲁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鲁迅之间还有主仆关系。一声“老爷”又包含了闰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还是因为久久不见不熟识的陌生?这,也许只有闰土知道了。
另一个人物杨二嫂,不知看过《故乡》的朋友们注意过没有,虽然杨二嫂是一个配角,但是她也是其中一个改变很大的人物。20年前,她曾经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是在20年后,她的样子简直让鲁迅认不出来了。对于她的样子,鲁迅只找到了一个形容词——“圆规”。如果单纯是外貌上的改变也就算了,杨二嫂成为现在这副“丑模样”也是因为她的内心在渐渐地改变。她去鲁迅家的时候,居然提出了要一些旧家具的要求,被他拒绝后大放厥词,说什么“越富越一毫不肯放松,一毫不肯放松便越有钱”。如此尖锐的语句,简直不像是一个“西施”所能说出的话,倒像是一个混着菜味和尖酸刻薄话的中年妇女。不仅如此,杨二嫂离开的时候,还拿了鲁迅母亲的一副手套。如此种种,此人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故乡》中,鲁迅不仅点到了家乡的改变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更用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词——改变。不论是家乡的改变还是人物的改变,鲁迅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世上本是无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
现实社会是无情的,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规矩、疑惑、胆怯,因为富与穷的不同。产生了太多的阻碍,太多的差距。太多的差距,让人拒之千里。人们说的懂事了,我觉得也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因为他们的童心与无邪已被现实那昏黑、阴冷,无情一点一点的磨光了,在这个漫漫的岁月之中,在这个凄凉的社会之中长大了。就比如说闰土在岁月沧桑里长大,他不但有身体上的改变,更多的是心中的无奈,他对鲁迅恭恭敬敬地叫:“老爷。”而先前那欢笑着叫鲁迅:“迅哥儿!”的那闰土早已经在社会的冷酷之中淡淡消亡了。让人费解。所以说以前的社会是吃人的。才让鲁迅要拿起笔去反击这个社会,为后人开出一条大道来,让后人走过这条道开出新的路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人们常常说要懂事,可这不一定,还不如天真无邪,欢声笑语要好的多。当看了故乡,我感到了一种凄然的感觉,自己不禁颤了一下,难道友谊在时间的过滤之后会褪色,会暗淡吗?当鲁迅激动得叫了一声:“闰土哥!”而闰土默不吭声。之后,又喊了一声:“老爷!”我知道他俩的友谊不那么深,原来的大海已如一条溪水。我变得恐惧起来,我害怕现在的挚友会贬值,多年以后,也许只是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我不希望这样,就像鲁迅不希望水生和宏儿。走他们的路。哎,难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早听过了这句话,但一直不明白这句话,读了之后,我懂了:就一条规律,本没有它而做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规律。每件事情总有一个开端,当每个人都认同他时,便成了合理的事情了。我恍然大悟,哦,原来父母做的,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事情,都有他的意义存在啊。感情会褪色,会变质,而只有记忆不会变,多年以后,对他变感情不是你的错,而不认识他就是你的错。
《鲁迅笔下闰土的孙子》
晚上,参加市支农团的爸爸从郊区雨花亭乡回来,神秘地对我而:“雨花亭乡有一位叔叔,叫陈开新,是鲁迅笔下闰土的孙子!” 我好奇极了,恳求爸爸带我去采访这位“新闻人物”。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陈叔叔家。他非常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他的客厅,客厅里摆设着高雅的家具、柔软的沙发、齐全的电器,展现出现代家庭的气派。陈叔叔请我们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趣地和我攀谈起来。他是位30多岁的中年人,红光满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流露出敏锐而智慧伪光芒, 在谈话中,我问陈叔叔:您现在千什么工作呢?;"我嘛”,陈叔叔微笑着回答,“是在一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农民’”爸爸褶说:“陈厂长,你不要谦虚嘛,谁不知道你是全乡有名的企业家呢? 陈叔叔连忙摆摆手:“哪里,·企业家我倒是不敢当,只是多亏领导和群众看得起,让我承包了红星鞋厂,当了个厂长。
现在,在领导和群众的全力协助下,我们厂生产的旅游鞋已打入国际市场,去年为国家创外汇15万美元。” 原来,陈叔叔是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承包这个厂的,当上厂长后,很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参考了上百个品种的鞋子式样、特点,生产了一批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本厂特色的布鞋、皮鞋、凉鞋、旅游鞋·一同时还很重视用户的要求和意见。有一次,一个外商在他们厂调进一批布鞋,回国后给他们厂来了一封信,对鞋子的生产式样提出了意见,陈叔叔很快采纳了外商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陈厂长还实行各车间责任承包制,充分调动了工人的全产积极性。由于他勇于开拓,富于创新,善于管理,他的企业越办越兴旺,并且很快赢得了国际信誉,听了陈叔叔的叙述我感触很深,这位了不起的企亚家,与他那个在封建思想重压下引舌的爷爷闰土,形成了多后鲜明的对比啊!- 我问陈叔叔:“鲁迅笔下的闰土,听说是你爷爷,什么时候又到湖南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陈叔叔不紧不慢地讲起他爷爷的事原,“我爷爷叫陈振民,小时候和鲁迅玩得好。鲁迅后来以我爷爷为原型,写了著名小说《故乡》。后来,绍兴发生水灾,颗粒无收,我爷爷只好带上自己众多的儿女,、背井离乡,逃到湖南来了。要不是那一次水灾,我们今天还不能坐到一起交谈呢,你说对吗?”陈叔叔最后一句风趣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跑进来扑到陈叔叔怀里娇滴滴地喊爸爸。我问陈叔叔:“您有几个孩子啊?”陈叔叔回答,:“我早就领好独生子女证了!我们是一代新人,哪能像我爷爷一样,多儿多女,给国家给自己都造成沉重的负担呢?”多么坦率的回答,多么开朗的思想啊! 回家的路上,陈叔叔那高大坚实的身影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当年鲁迅描写的中年闰土身受封建枷锁的重压,是那么贫困、麻木、落后,而在他孙子身上,在换了人间的今天,那一切都不见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完全是折一代的农民。如果鲁迅爷爷活到今天,他又该怎样描写闺土的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