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多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8:05:09
《原来并不多余读后感作文700字》
井水叮叮,是它倾诉的声音,不同于自来水的哗哗,它能触动心灵。小时候,后院有一口井,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挖的。
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谁还用井啊?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母亲总是笑笑:“以前谁家不用井啊,井水干净,不花钱,造福了人们几千年,不能轻易丢掉。”但我还是很诧异:难道是我家用不起自来水?大了些,母亲便让我来压水。起初,我压得可起劲了,双手紧握井柄,卖力地一上一下,胖胖圆圆的身子也随之或弯或挺,水也就化作欢腾的鱼“,咕咚咕咚”向外涌。毒辣的太阳炙烤大地,风儿也找地方躲起来了。
不一会儿,热气就蒸得我全身红彤彤,汗不断地向外涌,双臂渐渐肿胀。眼见着水流从哗哗变成潺潺,我更急了,使劲地压着水。母亲让我对井温柔些,我却充耳不闻,越压越快,井也痛得吱嘎直叫着……没过多久,井柄被我压断了。哀怨的水珠滑落到地上,溅出叮叮的声音,仿佛在谴责我。我慌得不知所措。母亲见水停了,问我是不是累了。我支支吾吾,挤出了几个字:“井柄被我压坏了。”母亲责备道:“我让你压慢一点,你不听,这下好了,井柄坏了!”此时,我的脸更红了,像熟透了的苹果。好在后来井柄被修好了。自此,我对这井有了爱护之心。晚上,我坐在井边,听母亲讲她儿时的生活:那时,井是十分珍贵的。家里有井,就不用跑几里远去挑水。井的用处也十分广泛,母亲小时候经常用井水烧饭,洗衣,喂牲口……晶莹的月光穿透薄纱,照在母亲身上。我看着母亲,她眼里流露出一片深情。
“孩子,妈妈希望你向这口井学习。它虽然普通,但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我点点头,心想:是的,井虽然很普通,但也能为人们提供方便;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虽然很平凡,但却能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闪烁的星光下,井旁的桂花树摇着,滤下几点树影,在井上舞动着。
井,屹然不动;井的精神,默默传承。它让人们明白了——做一个平凡但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又怎会多余呢?
听,叮叮,叮叮,是井,它在向人们倾诉着……
《多余的人700字》
总感觉,我在我们这组——很多余。多余到随时溜掉也不会被人察觉,天天自己最主有的形容词就是“我是空气,我是空气”,而他们的主要口号就是“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对于我这个不重要的人物,其实根本没权利来谈我们组的。但,既写之,则快之,我要开始“王泰安三国演义”了。(周围三人立即打坐,念咒“视而不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而不闻。”)……
首先,谈谈我们组的结构。统计一组呢,为三男,为一女,呈豆腐状。排列很简单,不管怎样调换,都二男坐一排,一男一女坐一排。故静雯旁永远不会有女生!和三个男的共喝一碗粥,总显得格格不入啊——没关系,反正,我也是多余的。
再,就是外形了。组长,王稔博。这个人嘛,是数学型的——三角形框架的脸廓里容纳了两个全等三角形眼,俗称狐狸眼。有一口吐词不清的牙或舌,自称与文科无缘,是一个玩心很大,却又很内敛的人物。而组员白炀,王泰安和他相比之下似乎要猖狂些。这两个人都干瘦干瘦的,虽然身高差异显著,但平均下来,还是很“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干黑的脸”“深陷的眼”,哇!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白炀,我怀疑他是双子座的,有点人格分裂,突然变化是一瞬间的事,也是经常的事。他也是传说中的口技者,但技艺不显得有多高超,经常发出来的声音不像狗叫,不像猪叫的,但,我可以肯定,那是人叫的,虽然这个人不免有点神经。然,还有王泰安,它的高度,避而不谈,免得打击到自己。那,就只剩那充满世界地图的脑袋和那什么乱七八糟的领导怪才了。当然,还有我,但既然我在这个组那么多余,那外形也就不重要了。(什么?你想听?哦!那好吧。这个人吧,那雪一般的肌肤和鲜花一般的容貌,无不……——此处省略500字……——以下省略800字……)(——容我先吐先……)
一个多余的人,说的多余的话,只供多余的人参考……
《原来并不多余作文800字》
“啪!”惊堂木拍在桌上,压下了半屋的私语。长衫,布鞋,一方桌,是乡里唯一的说书人;汗衫,蒲扇,几碗茶,是三五个听书的大爷。没什么人来听书了,村里嫌这儿多余,要把这茶馆拆掉。
犹记孩提之时,爷爷带着我上那茶馆听说书,泡上一壶酽酽的茶,和其他几个大爷一坐就是一下午。起初,我听得那孙悟空如何斩妖除魔,如何耍他那一杆金箍棒,格外兴奋,一脸痴迷,竟不觉得热,也不觉得累,可后来讲起各种演义,这个君那个将,这个宗那个臣的,却又没了兴致。只觉得刚刚消失许久的蝉又聒噪起来,挡住骄阳的云也溜走了,热浪蒸腾起烦躁的思绪,闹得我只想赶紧回家,再打开电视看上几集动画片才好。
待大些,我便再没去过那茶馆,电视都这么发达了,再听那劳什子的说书,不多余吗?
总听爷爷抱怨,现在听书的人越发少了,他那些好茶都没人一起品了。总听爷爷叹息,这样下去这说书哪儿还有传承啊?年轻人越发的不懂欣赏了……
茶馆最后一场说书,我拗不过爷爷只得跟着他去。到了才发现,大半屋的全是被老人家推来捧场的小辈们,一个个一脸不情愿地坐在老人家身边。一会儿功夫,说书人上台了,还是那长衫,只是旧了些;还是那醒木,更显乌黑了。“啪!”醒木拍下,说书人出口便是一段定场诗:“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爷们,不遗余力地叫着好;小辈们,略略好奇地鼓起掌。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说书人使了浑身解数,老人们眼泛泪花,慢慢地,杀伐、权力、爱恨、情仇,似乎都交织着涌入每个人的心里。一壶老酒一把剑,一批快马一生纵横天下;一杆毛笔一卷书,一朝高中一生人世沉浮。这就是说书的魅力吗?这就是老人们热爱而无法割舍的情怀吗?
总是要结束的,说书人眼含不舍,向来有力的声音伴了丝哽咽:“我坚信世上仅两种人:爱传统的和不知道自己爱传统的。哪怕到现在,我仍不觉说书是多余的……”
原来,总有人坚守着“多余”,原来,这“多余”并不多余。
可是否……太迟了呢?
(指导老师:戴媛)
《我班的“运动全”》
他体型偏瘦,全身上下没有多余的肉,有的只是那全身的筋骨和肌肉。
平时他喜欢和同学一起打篮球,如果他是队长,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进入他的队伍;如果他是队员,双方队长也十分想让他进入自己的队伍。虽然他在平时会打的是一些小比赛,即使是小打小闹,他也会展现出自己的不凡的身手。
每临运动会时,有时候都怕它上场,因为他一上场,原本百分之八十的获胜率,直接降为百分之百三十。
记得在一次球赛中,当是比分是2比3。正当我们取决于我们多一分时,突然对方一个三分球落入筐中,我们都被惊到了。当时比赛已经接近尾声,正当我们认为没希望时,而他却重燃了我们的希望。只见他穿梭在球场上,一个灵活的走位便脱离了对手的追击,一球,两球,我们渐渐的和对方打成平手,但距离比赛结束也只剩短短的两分钟了。终于,他在最后的几秒钟投进了最后一个球,我们也因为这个球让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为着胜利欢呼着,呐喊着。
他,我们班的运动健将,一次次为我们班争夺胜利的体育猛将—全昌辉!
《梦断西湖边》
当风景需要寂寞的时候,喧嚣就绝对是多余的,西湖就是明证。——题记
淡妆浓抹总相宜,该是你美的写照吧。记忆中的西湖,宛若一位多情的女子,浓抹的淡妆下笑靥如花,又像一只梦蝶般蹁跹而至。你无法拒绝它的美,无双的美深入你的眼眸。
西湖奇兮
立在段桥头,我想起了那段邂逅的情缘。当时,许仙举着一把油纸伞,在烟雨模糊中,邂逅一艘小船,邂逅一个白衣女子。将一段绝世的情缘,刻在了湖边的石廊上,仿佛烟雨中,谁的伞遗忘在了西湖的断桥边。从此便不管天上人间,只羡鸳鸯不羡仙。好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好一句“十年修的同船渡”,好一段深得人心的美丽佳话。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我总是在抱怨着什么。可是现在我的心为什么又忽而轻松了呢?这儿的月光很淡,不能朗照,也看不大清这里的荷花。只是一股浓浓的荷香,沁人心脾,让人顿觉舒心。有船桨划水的声音,搅碎了一湖的月光。这船上的,可是位采莲的女子,在夜色下采莲,清唱《采莲曲》;或是一位精通音韵的女子,在这宜人的月色中想弹奏一曲让人迷醉的歌?西湖奇兮,让人顿然间觉得超脱了凡尘,很愉悦,很享受。
西湖幽兮
坐在朴朴实实的木质小舟上,看着岸上古色古香的亭子,指间淌过清幽的流水。那水清得连水草也藏不住身影,安静得听不到激荡的声音,颜色永远是随天而变化。一座石桥从头顶上穿过,耳畔回荡着悠扬的江南小调......这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总有种回到家乡的亲切,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难道说,是在梦里见过吗?这样的寂静却是大城市中所缺少的。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正是为了在现代化的今天,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记忆,寻找那个向往已久的梦吗?西湖幽兮,让人在寂静中尽情地品味人生,畅谈理想。
西湖绝兮
在一石桌边上,泡一壶清茶,学着高雅的人,边品茶,边欣赏着这西湖的美景,又学着文人朗几口诗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笔下的西湖是那般美好,令人向往。 古楼琼宇,亭台楼阁,雾霭缭绕,杨柳依依。忽然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坐着游船荡漾在湖面上,船桨激起的浪花扩散出一道道水纹。远山近水,亭台阁楼,恍如披上一层白纱,时隐时现,分外迷人,雨雾中的雷锋塔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西湖的美不仅在于湖,也在于山。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环绕西湖边的许多座山像众星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西湖美兮,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西湖就是这样让人如痴如醉。它仿佛是一本历史小书,一座幽寂森林,或是一位绝世美女,情牵着你,梦绕着你。它是那样神奇、宁静而又美丽......
我爱你——杭州西湖!
《多余的人》
送走最后回家的舍友,开始安排这个暑假的活动—打工。看了许多广告,打了许多联系电话,跑了许多公司,我得到的回答却是不行,不行,还是不行。这个结果,让我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当初那份要打工锻炼自己的雄心壮志几乎灰飞烟灭了。
在繁华的东大街上,我落寞地走着。火炉样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整座城市像一个发了烧的病人,身后的影子也怕热似的瑟缩着。肯德基里,传出麦考尔·伯顿沙哑的喉咙;证券公司门前人头涌动……整座城市在商业化的背景下是那么摩登,而学生气十足的我和这座城市却显得不协调。不由想起“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来。是的,我什么也没有,在这里我仿佛只是一个多余的人。
拥挤的街头,流动着路人那一张张缺乏生动的脸和冷摸的眼神,他们匆匆与我擦肩而过。一个小乞丐迎面走了过来,这对我而言已是习以为常的,城市里有摩天大楼和灯红酒绿,也有低矮破旧的平房和乞丐。
“姐姐,好姐姐,给我一点钱吧!”我转身一看,刚刚已走过我身边的乞丐不知什么时候又折了回来,正低着头跪在我面前。她汗湿的头发聋着,一只手紧紧地抓着我的衣服,另一只手弯曲成碗状,“碗”里盛着并不多的毛票。
我漠然地甩开了她的手,想转身走开。突然那孩子哭了,两行泪从她的眼中滚出,我心中隐隐酸酸的,这孩子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多余的人?我掏出一把零钱放在“碗”里,那孩子抬起头来,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这时,我才注意到那孩子的眼睛,一双很大的眼睛,却没有应有的天真单纯,也没有乞讨那特有的神色,充满的却是麻木、茫然,还有一丝狡黯。
一丝风也没有,沉闷而又让人感到窒息。我走在大街上犹如一条在快干涸见底的河中扑腾的鱼。我知道,一个老练的乞丐要挤出两行眼泪并不是难事。可是这孩子,这可怜而又可悲的孩子,她才六七岁呀!我多么希望那眼泪是真的。
那点钱是帮不了那孩子的,望着喧哗浮躁的大街,不由的想起宁静祥和的校园,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意识到校园的美好,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我需要那个校园。我是属于那里的,我不是一个多余的人,那个小孩子也不应该是。
我转身大步朝学校走去。
《搞车房销售遭反对》
我们家的“车房销售”虽然也是卖掉多余的东西,但是别具一格:卖芋头。在中国,我只吃过芋头,却从来不知道芋头的叶子竟状如“马蹄莲”那样漂亮。先生种芋头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谁知郁郁葱葱的芋头叶子招来了许多从我家前院路过的行人;如果正巧赶上我先生在给它们浇水,总是有人上前不厌其烦地问这些漂亮的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习性,从哪能买到等问题。
在课堂上没完没了地回答学生同题的先生,此刻突发奇想—搞一次“车房销售芋头”的Garage Sell,让这种在美国市场罕见的亚洲植物种植到欣赏它的花园里去。
开始我以为先生不过是说说而已,谁知他竟说干就干,买来了大小不等的花盆,把枝繁叶茂的“芋头”分一、二、三等地娜进花盆里。我没有反对,因为我们家实在种了太多的“芋头”,每星期剪枝剪叶便要花去许多时间。既然那么多人要买,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我开始为“芋头”照相—从生长期到成熟期,从欣赏叶子到吃芋头,煎炒蒸炸都拍到照片上,然后配上先生夜读研究出来有关种植芋头的心得,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广告便应运而成。先生做事总是一副专业的样子.又把从图书馆里查出来有关芋头的资料打印成册,买“芋头”的人不论是当菜吃,还是当花种,人手一册,不用再担心不会种“芋头”了。
忙了一星期,终于一切有了头绪。“车房销售”的头一夭晚上,我和兴高采烈的儿子把一张张画有箭头的纸牌贴在沿街的路灯下—因为“车房销售”一般都在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这几天。
还好,星期六我们刚把一盆盆芋头摆好,车门一开,周围的邻居便纷纷来捧场,买得最多的是我们隔壁的邻居,他家不但大人来买,两个小孩也争先恐后地掏出自己的“私房钱”大买而特买。我这个初次当“老板娘”的人可看不下这个,一再表示近邻不要钱,可是孩子们那种花钱买快乐的样子实在又令我不好扫了他们的兴,所以也只好顺应自然,反正也不贵。
两天的“车房销售”结束后,先生公布我们的“战绩”:我们挣了215美元。
儿子说:哇,这么多钱!
先生说:你妈可以几天不用做饭了,我们到饭店吃!
我说:自欺欺人,去掉买花盆和复印资料的钱,剩下的都不够你给那些花浇水的钱,何况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呢?下次我可不做这买卖了!
话虽这么说,那天晚上我还真的没做饭,而且儿子又多了一百美元的“私房钱”。
经历了Garage Sell的买卖经历后,我对这种现象已不再敏感,所以当我带儿子回中国看望父母的时候,姥姥、姥爷听大孙子说他和父母在自己家里卖了一次芋头的故事后,母亲急三火四地问我可是真的?我说是真的。母亲把眼睛一瞪:你们家就缺这几个钱吗?一个堂堂的大教授在家里卖青菜,多丢人!尽管我解释不是青菜,是植物,但是母亲仍然坚持:卖啥都不应该!
是呀,没有来过美国的妈妈怎么能接受把买卖二字与教书连在一起的观念—中国人的住宅没有车房,有车房也不能做这种不赚钱的买卖!
为了不使母亲平添烦恼,我向妈妈保证回美国后不再搞“车房销售”。然而,我在心里却嘀咕着:我可没法保证先生和儿子不再搞Garage Sell !
《读书情》
曾几何时,我爱上了阅读。只是因为家里穷,我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课外书,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少我阅读的激情。那时,我确实做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想来,那样的日子已过去很久,也正是那时不间断的阅读充实了我的求学生活。
时光悄然而逝,好书也在伴我成长。我的阅读也逐渐扩大,由连环画、小册子到《青年文摘》、《辽宁青年》、《读者)…阅读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阅读使我从心灵的幼稚走向了成熟,阅读也使我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也许是出身家境对我的影响,我从小就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再加上对阅读的热爱,在外人眼里,我一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也许我天生就不是玩刀弄枪的料。
阅读使我感受到了废寝忘食的含义。一本好的书在手,我可以忘记一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口气把她读完。古代文人有三乐:“闭门读佛书,开门迎佳客,出门寻山水。”在这里闭门读佛书应该是我的首乐。话又说回来,古代文人的三乐也刚好是我向往的人生境界,也是我对未来日子的打算。读书、交友、远游,这三件事足以使我的人生快乐而充实。在此,我只谈读书,读书是眼睛在吃饭,吃进头脑里,滋养着精神。人不吃饭则没有了体力,不读书则荒芜了精神。我对于好书的兴趣一如对各色美味。我善待自己的生命,也用心守候自己灵魂的家园。
一本好的书到手,我决不胡翻乱看,这如同对一道美味,我是不会马上狼吞虎咽的。我先要欣赏那颜色、造型、盛放的器皿,领悟其做工和用心,然后再慢慢品尝。珍镬和面条的吃法永远是不同的。有些书我浏览很快,甚至只看内容提要或里面大大小小的标题,我知道他在说什么和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去说就足够了,没必要字字句句地去费神,因为这样的书多是粗看热闹,即经不得推敲。人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多了,读好书的时间就少了。但若是我心仪的书,则情愿将生命分分秒秒地投人进去。我要从扉页开始,一页一页地往下读,从前面的“题”,到后面的“跋”,决不漏掉一个字。
心绪浮躁的时候,有这样一册好书在手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变得明亮,身边氮I着安详、和谐的气氛。抬眼看窗外的云,云也飘逸着别样的韵致。这时,我就要合了书本,信马由缝地沉思默想了,写作的灵感往往就在这时闪现出来。
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得快了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读泰戈尔,读海明威,读钱钟书,从来都是这样字字句句去领悟,决不走马看花。读得细致人微,才能真正领悟大师的博大精深,才能对泰戈尔的隽永、海明威的悲壮、钱钟书的深刻了然于心。贾平凹先生在(我要说的话》里劝告他的读者不要对他的作品期望太高,说:“如果要读,以平常心去读,上厕所读也罢,睡觉前读也罢,只要读得慢些我就满足了。”这是大师的谦逊,这谦逊是真诚的。一本好书只有慢慢咀嚼,才能与作者心神相通。
读书是种树的另一种形式,读一本好书是为自己的灵魂种一树。好树成林,灵魂的家园就是一片好山好水的艳阳天。
《他真胖》
哇,他可真胖!脸蛋上的肉鼓出来。下巴上还有一块多余的赘肉。由于过分肥胖,连他的耳朵比别人厚一层,尤其是耳坠儿,大大的,让人感觉不小心会掉下来。他的脖子粗粗的,和他的身体倒也相配。有一次,体育老师让我们坐在地上,用双手抱住并拢双腿,惟有他抱不住,因为肚子太大了;惟有他合不拢双腿,那是因为他的腿太粗。最后,他挣扎了半天,把我们乐得前仰后合。他呢,只好把腿一伸了之。那一次,我们体验,当他迈上地秤的那一瞬间,我就能想像地秤的指针飞转时的样子了。
师: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生:胖!
师:是光进行了对貌‘指写吗?
生:不。还举了生动的例子。
师:什么例子呢?
生:一个是上体育课的例子,再一个是体检的例子。
师:最生动的是哪个?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