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略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1 22:52:07
《略谈中国梦》
对于“中国梦”的定义,我有我的不同看法,实在不吐不快。在此之前我们听到更多的一个类似词汇是“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就我个人的理解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更喜欢给自己戴上例如:“强盛”、“复兴”、“伟大”、“民族”,这样的大帽子。当然必须澄清一点,并不是说我就认为“美国梦”的概念里没有包含这些,也不是说这些是错误的概念,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似乎更少关注个体。“美国梦”则是更注重人权的体现,“人权”是美国梦的内容,它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工作权、自由迁徒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批评政府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造成的。当然,美国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美国虽然在1776年宣布独立,但直到1865年才废除奴隶制,直到1870年才明确赋予黑人男子投票权,直到1920才规定各州不得剥夺妇女的选举权。随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自我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任何体制下的社会都是由个体组成的,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应该是充分激活个体的价值,留给每个阶层的人以改变自身命运的程序,这样的程序我们称其为“上升通道”。而“上升通道”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元化的。这样社会才能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是具有流动性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静态的平衡是没有生机的。流动,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即有自由迁徙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即固化的等级结构被打破。当一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被堵塞,只剩下单一的高考这一种途径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啃老族”、“拼爹”、“拼干爹”,甚至“官位世袭”这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了。
为什么要强调实现个体价值,平等,权利,自由的重要性呢?事实上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德国的“法西斯”时代也是强调平等的,然而这种平等强调的是阶级性的平等而非个人价值观的体现,甚至是反对个人拥有独自思考能力的。它仅仅是出于独裁者的需要而宣言的一种步调一致性。这样的致性是危险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反对个体经济甚至反对个体劳动的。一切都是归于“人民公社”的财产,个人养鸡买鸡都是不被允许的,人们没有自主分配劳动力和贩卖劳动力的权利。换句话说你的劳动力是国有的。“计划经济”完全无视市场供需要求,无视经济结构平衡,无视个人生产权利,仅仅是为了某个“集体目标”。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可以造卫星却无法生产棉花。
前面讲到要实现“一致性的平等”,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许百姓有独立自主思考能力,所以古往今来的帝王与独裁者总是不遗余力地施行“愚民政策”。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自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更加透明也更具多样化。人们打破“愚民政策”的枷锁越发容易,然而情况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一来是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封闭,已然有了一种惯性思维;另外更重要的一个阻碍扭转这种境遇的乃是“应试教育”使然。在这样的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俨然成为了一台台考试机器,所做的只是按照固有的程序输入标准答案即可。关于中国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段子: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它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梦”很大程度上说还应该包含“法治梦”。为什么是“法治”而不是“人治”与“德治”呢?“人治”就不必说了,那是独裁自然要不得。那么“德治”为什么一定无法奏效呢?这就要讲到人性的问题,“德治”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人人都是君子这样的前提,然而由于人性的关系这样的前提显然是不可能的。“德治”是标榜道德高度,而“法治”则是划定道德底线,这就是两者根本的不同。商鞅曾经讲过为什么儒家“德治中国”的大梦是靠不住的:“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他的方法是以法治天下,“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我心中的一个中国梦就是,法制更加健全,教育摆脱应试的困境,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