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母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19 05:37:47
《欢度国庆》
国庆节到了,秋高气爽,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76岁的生日。天空湛蓝湛蓝的,像被水洗过一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来到了热闹的公园。
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一串串灯笼像红彤彤的小灯笼,把公园装点得格外喜庆。我被一阵阵锣鼓声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大人在围着打牌呢,输了的人还要唱歌诵诗,真有趣!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玩着游戏,还不忘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傍晚时分,鼓楼广场上空烟花绽放,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又像一颗颗飘洒的星星,还像一片片舒展的高粱叶。有的烟花直冲云霄,瞬间绽放;有的烟花则缓缓升起,久久不愿离去。
国庆节真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我们盼望着祖国永远盛世太平,国泰民安!
《爱在身边》
在我的生活中,母亲的爱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一直陪伴着我。
学校举办了一场绘画比赛,老师选到了我,那天我激动极了。当天,我就准备好了一套水彩笔,满心期待着比赛的到来。可比赛的前几天,我发现我的水彩笔不见了,我就像战士没了武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翻箱倒柜地找,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可还是不见画笔的踪影。我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又气又急,不停地自责怎么这么粗心。母亲看到我这副模样,赶紧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温柔地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找。”
母亲和我一起仔细地搜寻着每一个角落。她一会儿蹲下身,在沙发底下摸索;一会儿又爬上梯子,在书架的高处查看。她的动作十分认真,眼神里满是关切。每找过一个地方,她都会把东西重新整理好,然后继续寻找。
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画笔。母亲皱着眉头,正当我以为母亲要责怪我没有将画笔收好的时候,母亲对我说:“那我们不找了,再买一套新的吧。”我听到后,心里既感动又担心,我问:“不会浪费钱吗?”母亲笑着摸着我的头并说:“没关系,比赛更重要。”当天下午,母亲就带我去文具店买了一盒新的水彩笔,把画笔递给我,说:“以后要保管好哦。”
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暖暖的。原来,母亲的爱一直在我身后,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
教师点评:这篇习作画比赛前水彩笔丢失为线索,生动展现母亲的爱。通过翻找画笔的细节描写,如母亲“蹲身摸索”“爬梯查看”的动作,以及温柔安慰、果断买新笔的言行,将母爱具象化,情感真挚自然,结尾比喻贴切,点明“爱在身边”的主题,是篇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爱在身边》
父爱如山,母爱如河。在生活中,父亲、母亲会为我们遮风挡雨,他们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他们是最伟大的存在!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十分唠叨,总是对我叮嘱:“上课要认真听讲,吃饭要细嚼慢咽……” 可那一次,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唠叨。
有一次,我不小心睡过了头,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匆匆刷完牙、洗完脸,胡乱吃了些早饭,就准备去上学。就在我正要出门时,母亲的唠叨又响了起来:“上课要认真听讲,字要写端正,还有要带伞,今天要下雨……” 母亲的话还没说完,我便不耐烦地打开门,径直上学去了。看着天空中明媚的太阳,我心里暗自嘀咕:“天气这么好,怎么会下雨!”
时间如潮水般流逝,转眼就到了放学时刻。我和同学们刚从教室走出,天公却突然不作美,哗哗地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同学们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等了又等,等雨稍小一些,同学们纷纷撑起雨伞去找家长,而我却两手空空,心中满是懊悔,后悔当初没听母亲的话。突然,我听到有人在叫我的乳名,抬头一看,正是母亲。她打着伞,挤在人群的最前头。我开心地奔向她,她一把抱住我,轻轻拍拍我身上的雨水,陪着我往家走。
伞外,是倾盆大雨;伞内,是母女情深。
教师点评:文章以“母亲的唠叨”为线索,用“忘带伞遇雨”的具体事例,将抽象母爱转化为“雨中送伞”的鲜活场景。细节描写生动,如“不耐烦开门”“懊悔等待”与“母亲撑伞出现”形成对比,结尾“伞外雨、伞内情”的画面,简洁勾勒出母女情深,真挚动人,以小见大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爱意。
《有您,真好》
母亲像是春日里的风,轻拂着我的脸颊,母亲像是夏日凉荫,为我遮挡火辣辣的阳光,母亲还似冬日棉袄,为我抵御严寒。
还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发烧了,我的脸红彤彤的,而您却一直坐在我的身旁,时不时帮我换毛巾,吃药,自己也顾不上吃饭。深夜,我有一点不适或想吐,您都会第一时间起来用体温计测量我的体温,因为这件事从而导致您变得十分憔悴。
还有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捏着52分的试卷不知所措地回到家里,走到房间,反复看着试卷上那刺眼的红叉号,心里十分担心您看到试卷后的反应。但您却端着一盘水果走进我的房间,拿起试卷看了起来。这时我的心跳加快,而您把试卷放在桌上,说:“每个人都有己不足之处,这次考52分不算什么,来,我们慢慢分析题目。”说完您就与我一起分析错题。
讲完题国后你又为我煮了一桌美食,和我谈起了心事。
您就像是在黑漆漆的道路上为我照亮前方,又好似大雨中为我撑伞的人,母亲,我想对您说,有您,真好。
《国庆游园会》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国庆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节日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夜游了虞山城墙。城墙上人山人海,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朋友们手持小国旗在城墙上奔跑嬉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角落。城墙脚下还有无人机表演,变换着不同的阵形,仿佛也在为这节日增添一份喜悦。
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我们来到了城墙顶,灯光下我远远的看到一台徽章贩卖机,我开心地奔向它,妈妈说我可以挑选一枚徽章,以此来纪念登顶成功。我挑选了一枚我最中意的徽章,戴着它在城墙上拍照留念了!
国庆节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我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晖寸草心》
清晨,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如轻纱般温柔地覆在一位母亲的身上,她的剪影被拉得悠长。那件洗得泛白的T恤,在夕照的晕染下,竟似镀上了一层暖金,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公园里,晨雾尚未完全散尽,一位勤劳的母亲便已从一间略显陈旧的小屋中走出,手中的扫把、拖把等清洁工具静静伫立,她的一天,在晨光与薄雾中悄然开启。
不久,一个青年也从小屋中踱步而出。望着母亲那因劳作而愈发坚毅的背影,他略带局促地开口:“妈,今天的餐费还没给我。”母亲应声的瞬间,便从磨得有些毛边的围裙口袋里取出钱包,指尖在纸币上仔细摩挲、数算,而后将钱递向男孩,语气温柔如春日和风:“孩子,在学校要多吃点,别总想着省钱,家里不缺你这点吃穿的,知道吗?”
男孩点了点头,心中了然——天下母亲,谁不牵挂自己的孩子?表面上他应下了母亲的叮嘱,可转身离去时,却悄悄将一半的钱塞回了母亲的衣兜。那是儿子藏在心底,悄悄留给母亲的一份惦念。
那日,男孩同往常一样与同学结伴归家,却见母亲一人承担着十人的工作量。那一刻,愧疚与心疼如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他默默思索:母亲为我付出了如此之多,她这般辛苦,不过是盼我能吃好饭、读好书。我定要发奋图强,绝不辜负母亲的呕心沥血。
我望着男孩那愈发坚定的背影,仿佛瞧见他在无声地落泪。夕阳渐渐沉落,将少年与他的母亲都笼罩在一层金色的光晕里,他们似是这世间最闪耀的存在。就在那一刻,我幡然醒悟,人生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感恩与母爱。
倘若一个人没有感恩之心,又何谈成就大事?母爱的伟大,在于她总在你需要帮扶时第一个伸出手,永远不会将你舍弃,总是把最好的都捧到你面前。面对这般深沉的母爱,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激?又怎能不被这份伟大所触动?让我们珍惜这份深情,学会感恩,让母爱与感恩的光芒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王家大院的夏日记忆》
夏日如金,蝉鸣贯耳。我与母亲踏进山西王家大院的那一刻,仿佛钻进了通往幽深岁月的时光隧道,穿梭到了一座雕梁画栋的庭院。放眼望去,整座大院在明澈阳光下默默诉说着昔日荣华。
跟随无数游客,缓步其中,目之所及,无处不是雕刻的盛宴。房檐屋顶、门框窗棂、廊柱扶手以及墙壁的砖石上,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这些砖雕、石雕和木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我对两幅石雕印象深刻。
行至东院时,一幅石刻《乳姑奉母》倏然吸引了我的视线:年轻妇人低首侧坐,衣袂轻垂似有无限温柔,她正将自身乳汁哺予白发婆婆。老婆婆脸上交织着感动与不忍,皱纹间满溢着难以言喻的温情。为防一旁嗷嗷待哺的小儿添乱,侍女手拿叮咚作响的拨浪鼓逗耍,引开小儿的注意。看着这幅图,我虽难以置信,脑海中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乌鸦反哺的画面。原来生命之河奔流不息,正是因了这般反哺的深情。
前行几步,一方石雕《吴牛喘月》赫然在目:来自南方的水牛,身骨强壮,却蜷缩在清冷的月华之下。它粗重的喘息和惶惶的眼神,映射出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恐惧。据导游讲解,当年王氏子孙做官经商,历经二十一代而经久不衰,就是藉此石牛警醒自己,世路之险,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方能行稳致远。
归途中,回想那温情哺乳的故事和石牛警醒的姿态,我蓦然领悟,王家大院的雕刻不仅止于雕琢之巧,更是将“孝”的暖流与“慎”的智慧化入其中,如不灭薪火代代相传。
老师点评:山西王家大院,素有“美在雕刻,魂在雕刻”之说。小作者以“雕刻”为核心切入点,选材极具眼光。王家大院雕刻繁复万千,他却巧妙聚焦于印象最深的两幅,以“以小见大”之法,让读者得以“窥一豹而知全身”,轻松领略建筑的精髓。更难得的是,小作者不仅清晰叙述了雕刻的具象内容,更深入挖掘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让文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母亲》
我生命里有一本活的书,不写在纸上,写在她手上、肩上,写在她每日的营生里。她是我母亲。
春日午后,灶房暖洋洋的。她握着木勺,搅着一锅噗噗响的汤。阳光斜进来,正好落在她半边脸上,能看见细细的汗毛。眉眼有些倦,却依然温柔坚定。那身影,就定在了我心里。
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生活简单而忙碌。天还乌青,她就窸窸窣窣起来了。先喂鸡,鸡食撒在地上,咕咕一片响。接着扫院子,竹枝扫帚刮着地皮,沙沙沙。然后钻进灶房。揉面,面团在她掌心塌下去又胀起来;切菜,刀落在砧板上,笃笃笃,又快又匀。灶膛里的火苗映着她脸,明明灭灭。饭菜端上桌,简简单单,吃着熨帖。
母亲的手很糙。指节粗大,手心有硬硬的茧子,裂着细小的血口子。这手插过秧,稻叶子剌人;抢过麦,麦芒扎手;也常在寒冬,给我们缝补衣裳。她的手并不柔软,却总是那么温暖。我发烧时,她总是用那双粗糙的手轻轻抚摸我的额头。她的掌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驱散一切病痛。
她话不多。常念叨的一句是:“生活再难,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过得好。”声音不高,听着实在。她自个儿的事,桩桩件件,也像是从老辈人口里传下来的古话,平实,又有点叫人敬重。
她待人的好,都在手上脚上。有一回考砸了,我蔫头耷脑。母亲没言语,转身去灶下,擀面条,切葱花,卧了个鸡蛋。面端过来,热气扑脸。她坐我对面,说:“摔个跟头怕啥?土疙瘩绊不倒人。爬起来,拍拍灰就是了。” 面汤滚烫,喝下去,浑身暖了。
她心里装的都是家。自己身上那件蓝布褂子,洗得发白,袖口都毛了边。问她,她就笑笑:“你们穿得好,吃得好,我就开心了。” 她像棵老树,枝叶都向着我们,遮风挡雨,自己盘在土里。
如今我离了家,离了她。有时学习不顺,耳边就响起她那句“生活再难,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过得好。”累了乏了,眼前就晃出灶膛的火光映着她带笑的脸。
母亲啊,你自个儿就是一本厚书。那书里写的,不是什么神仙精怪,是日头底下的实在道理,是过日子的筋骨。
《致母亲的一封信》
尊敬的母亲:
您好!
提笔写信,竟已觉生疏。细算起来,已有半年未曾动笔。自升入初中,时光便愈发紧促,看书、练琴的时间一再被压缩,练字也时断时续了。仿佛只是飘忽一瞬,盛夏的蝉鸣犹在耳畔,眼前却已是层林尽染,满目金黄与火红——秋意深浓。
期中考试已过去一周,成绩尘埃落定。坦白说,结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文科,发挥失常,便不再多言了。
母亲,您或许疑惑我为何近来常回家住,而不在宿舍?容我细细道来。放学归家路上,缓步徐行,沐浴着初冬微暖的风,那份轻松仿佛吹散了所有课业的疲惫。回到家中,陷进松软的沙发,舒适感油然而生。练上二十分钟琴,再洗漱完毕,时间便已近十点。此时,一种平日里难得的宁静悄然降临。打开音乐,翻开书卷,静静地沉浸其中: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感受诸子百家的思辨锋芒,于《吴军数学通识讲义》里品味数学与逻辑的纯粹之美,更从《法治的细节》中体会到罗翔教授传递的深切人文关怀。他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虚假的人永远无法代替现实中的人,愿我们走出这已习以为常的伪善,保持本心,从关爱身边每一个人开始。”
是啊,回想过去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对外人,常将不完美甚至虚假的一面小心掩饰,维持着彬彬有礼、温和友善的姿态;然而,对最亲近、最了解我的弟弟,却往往缺乏耐心,甚至苛责相加。这“两面三刀”的形容,实在贴切。我也时常反省,或许,我应选择用关爱去引导弟弟走向正途,而非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半推半迫地要求他“正确”。
母亲,每每望见您辛劳的身影,心中便涌起阵阵酸楚。洗漱时瞥见您落下的根根发丝,其中已夹杂着不易察觉的白,更让我心头一紧。请您别太过操劳,您的大儿子,已经能独立处理很多事情了。您该卸下一些担子,交予我分担,让自己轻松些,好与我们一家,更从容地携手走向未来。
记得四年前,欧老师的一句建议,您便督促我练字至今。那时的我满心不解,甚至埋怨过大年初一还要练字的“不近人情”。直到时光流转了三年,2023年暑假在市级现场书法大赛中自信挥洒,我才真正领悟您当初决定的深意。这是您身体力行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持之以恒。
身处这纷繁喧嚣、光怪陆离的世界,人们常被物质与利益的洪流裹挟,迷失其中。坐在车里,走在路上,听着车声嘈杂,看着都市的川流不息,我时常叩问自己:在这喧腾之中,我能否为内心开辟一方宁静的净土?选择回家,不仅源于对家的眷恋,更是对那份难得的、可遇不可求的内心宁静的追寻与向往。于我而言,或许这宁静只有归家后的十数分钟,便已弥足珍贵。这短暂片刻的所感所思,其丰盈往往胜过以往一周的浮光掠影。
从前读苏轼,读的是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而今再读,却更体会到“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悲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以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苍茫慨叹。苏轼,不仅是那位至死天真乐观、葆有赤子之心的少年,是忧国忧民、情思深重的壮年,更是饱经沧桑、回望一生、感悟万千的暮年智者。
所幸,相比六年级下学期那片“平静无比却永无法激起波澜的死水”,如今的我已然觉醒,开始积极奋进,上下求索。这无疑是好的转变。上学期给父亲的信,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作结。此番写给您的信,我想借用苏轼的《定风波》表达心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衷心祝愿您,也祝愿我们全家,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都能:不踌躇,不彷徨,心怀理解,步履从容。
您的儿子敬上
2024年11月15日
《母亲是一盏明灯》
母亲,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的人生旅途照亮了前行的路。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盏指引自己的灯,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为我点亮路途的那盏灯吧。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成绩并不理想。我手里紧紧抓着试卷,冷汗打湿了试卷,心里乱成一团。我失落地回到了家,推开门,发现妈妈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餐。我悄悄地换了鞋,溜进了自己的房间。刚把书包放下,就听到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声音:“轩睿,我知道你回来了,快把试卷拿出来,吃完饭我要看。”我只能无奈地拿出试卷,心情沉重地等待着。
那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抬起头,看见了母亲的身影。她认真地看着我,轻声问道:“你觉得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呢?”我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也认真地记录下来。我们一起仔细研究了错题,直到我完全明白才结束。
这就是我的明灯,她不仅会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还会在我犯错时帮助我纠正,直到我找到正确的方向。有这样一盏灯在我身边,我相信自己能够勇往直前,无惧任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