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远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3:05:19
《青春走远了高中作文》
青春走远了高中作文
天凉了。
时值中秋,风清云淡,没有骤雨与风雪,却有一种道不出的寒,白狐向月号山峰,秋寒扫云留碧空,秋降临尘世,也侵入人心
夜深了。
月和夜好似一对依娆的恋人,相伴相随,何况在中秋。月光越发皎洁,夜也愈显黑暗,千里寄深情;月夜啊你到底承载了多少人的声与泪?
青春,走远了。
那些年,那些人,那种感情早已不再浓烈,却一直在我心里。青葱岁月只留下斑驳的记忆,身边少了一份独特的温暖,时间冲淡的是回忆,带不走的,也是回忆。青春那段日子,已走远,我却永不会忘记。
曾经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永远不会陨落,但等到他终于掉下时,我才发现,世间没有永恒
往昔的三年,你们一直在我身边,教室里我们共同的奋笔疾书,共同思考努力,共同交流欢笑;操场上,忘我的训练,拼命的奔跑,走过了,会有脚印。而这些画面,都被我印在心里,藏在脑海里。
三年后的今日,青春的激情被磨灭的所剩无几,似乎更加追求安静与沉默,但情不会变,泪仍会流。朋友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渐渐地,渐渐地,不再联系,但空间的每个留言,每次更新都牵动彼此的心,欲诉千言万语,拿起电话却不知从何开头。
或许,青春不是年华,而是一种心境。年华易逝,情愫永恒。
我们年轻,不必深沉的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年轻可以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温情满怀,看月儿由缺到今夜的圆,看花落花谢逝去无声。执伊人之手在梦的山头看时光流过,这不是挥霍,而是细数走过的青春的缤纷。
曾经我在青春的路途上遇到你们,现在已知你们已走远,至少那段岁月曾绚丽地开放过。
三年后,让我们共掬一缕月光,戴着王者之冠再会,我们那时再回首,再领略那段脚下的路。
青春,已走远
【青春走远了高中作文】
《坚持就离成功不远了作文500字》
坚持就离成功不远了作文500字
钱学森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题记
人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有些人你没坚持过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就半途而废那胜利将永远不属于你,但是往往在我们这种年纪就是要学会坚持哪怕再苦再累也要试着尝试坚持下去,别在吃苦的年纪得到了安逸。
“加油加油你已经跑了五圈了还有两圈你就要跑完了别放弃,再坚持一下”校运会上我报名参加了1500米,但是我发现这跟我平时练习的时候差多了,平时练习都是跑8圈而现在只跑七圈半跑到第三圈我在开始坚持不住了,然而还好有同学们在旁边的坚持与鼓励。我坚持了下来跑过了1500米,虽然没有得名次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我战胜了自己,最终我也还是我自己的冠军。
初二那年的我数学真的是差得不行,120的满分我经常考个五六十分。每次测试我的`成绩出来都是差不多的分数真的让我羞愧不已,后来我不愿在成为数学垫底每天晚上回到家我都坚持花两了小时的时候写数学题,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了学期期末。虽然特别难的题目我还是不能特别熟悉但是一些小题我保证可以不丢分。成绩出来后出乎我的意料,我居然考了96分得了个优秀。
在成功的路上不仅需要智慧有时你有智慧但却没有坚持下去那成功将永远不属于你。
【坚持就离成功不远了作文500字】
《秋天700字》
盼望着,盼望着,蝉鸣远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仿佛要沸腾的样子,叫嚷着绽开了笑脸。月亮清朗起来了,
夕阳热烈起来了,屋顶的炊烟欢快起来了。
树叶悄悄换上了新衣裳,金灿灿的、绿油油的。果园里,森林里,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踩着,躺着,捡两片当书签,拍两张作为纪念,散几回步,扫几堆叶子。风萧萧的。
桃树、梨花、柿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结满了果赶趟儿。粉的像胭脂,黄的像金子,红的像灯笼。空气里充满了果实,诱人的香气,闭上眼,嘴里仿佛已经满是果实,甜津津的汁水。树下是农民,伯伯们忙碌地收获着欢快的笑声,传到了天边。菊花也敢趟着凑着热闹,开花田野里的长在院子里的,硕大的,娇小的,向来赶集一场秋天的派对,兴致勃勃的。
落解三秋叶,不错的,像一把大扫帚扫落了秋叶。风里满是金黄麦浪的气息,混着汗水的味道,还有各种果实的芬芳气息,酿成了一曲丰收的乐曲。大雁准备飞往南方过冬,在天上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飞过山,飞过水,让每个准备归家的人都想念着。屋前屋后的空地里,这时候也堆满了金黄的谷垛。
雨是有些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可别急,听像风铃像拍手,轻轻悄悄的打着,打出一片和谐美妙的秋之月歌。树叶却越发黄,亮的溪水也流得无比顺畅,傍晚做饭了炊烟袅袅,传出好文的饭香味,让赶着归家的人们更加急切起来。在城市铁轨上,公交车上有无数人看着雨丝昏黄雨睡的人们,马路上还有在独自行走的人们,打着伞,穿着雨衣。他们的房屋鳞次栉比,在雨中无声地沉默着。
田野里面有弯着腰的身影,渐渐多了,田埂上奔跑的孩子们也多了。城市校区,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着归家,一个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领着孩子带着礼物回到长辈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时节多的是思念和牵挂。
秋天像递送包裹的邮差,给每人带来惊喜的礼物,它忙碌着。
秋天像中年人,成熟稳重,笑着勤奋的劳作着。
秋千像得道的高僧,有安宁温和的眼角和眉梢,带着我们体味生活的真谛。
《成长的滋味》
“春暖花开,春天离我们也不远了。”话音刚落,天空上掉下了豆大的雨点——春雨。乌云密布,风雨交加,这一天也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滋味。
早上,花儿垂着头,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师的脚步“嗒嗒”响,手里抱着一捆昨晚刚考的试卷。这时我才发觉情况不太妙,“叮铃铃——”上课了,老师的视线一直望着我,我明白了——考砸了。学习委员发试卷时,一张试卷掉了下来,一看!正是我的,发现等级是D,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老师把我叫去“喝茶”了,说:“你最近学习状态不是很好,抓紧时间调整哦!”不过,今天晚上说可能要吃“竹笋炒肉”了,赶紧想想回去应该怎么交差。
妈妈接到我,上来就直奔主题。“今天考试多少分呀?宝贝。”
“今……今天没考试吧?”
“我听王妈妈说他家儿子考了满分!”
“我……我忘了。”
回到家后想洗个热水澡,洗完后,妈妈看见了我夹在语文书里的卷子,我想这下是真完了。可是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其实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品德,知道吗?下次不能再欺骗妈妈了哦!”妈妈夸我是知错就改的乖孩子。
雨停了,万物又充满了生机,就是在这时我尝到了成长的滋味,也明白了做人品德的珍贵。
《春天来了》
冬爷爷悄无声息地走远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了。今天,小美、小丽和小力一同来到郊外游玩。
郊外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一大片五彩缤纷的鲜花,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美丽的新装。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说着悄悄话,又细又长的柳条在温暖的春风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一阵阵微风吹来,一股股清香在空中飘荡,沁人心脾。三个小孩子们在草地上,蹦呀,跳呀,他们尽情地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春天真是一个柳绿花红、万物复苏的季节呀!
《诗意秋天》
春姑娘的脚步渐渐的远了,秋姑娘在我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时候来了,带着神奇的魔法棒,带着迷人的微笑,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人间。幸许只有当你看到地上的叶子已经枯黄之时,枝头的硕果已经茂盛之时,才能发现她早已经跳起了曼妙无比的舞蹈。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季的颜色,好比打翻了一桶融化的夕阳一样如梦如幻,好不真实。树上红红火火的枫叶如同燃烧的火焰,是那样的绚烂耀眼,她点燃了秋天的激情,演绎着丰收之歌的独一无二的前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之硕果,来自于农民伯伯春耕夏耘的辛勤,来自于农民伯伯挥汗如雨的劳作,正是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才奏响了这美丽的“丰收交响曲”。请欣赏这动人的篇章: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真是惹人喜爱,一阵风吹过,就像农民伯伯笑弯的腰。稻田看过去一望无际,成熟稻谷与未成熟稻谷的锋芒,简直是一幅大自然形成的油画,橘色与金黄色的搭配犹如梵高的作品。风声稻浪,好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在收获的季节里,果子都成熟了,果园里一股甜丝丝的香气扑面而来,让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大家一边快步走进果园,一边谈论着农事,热闹得连一旁平时傲然挺立的白菊都忍不住伸过脖子来侧耳倾听。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柿子、胖乎乎的橘子、笑嘻嘻的石榴个个挺着大肚子,挂在枝头摇摇欲坠。热情奔放的深红色、生机勃勃的橙黄色、高贵典雅的银灰紫……各种各样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果园刹那间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好像每一种“花”的颜色都能照耀出农民伯伯脸上红彤彤的笑容。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在美得让人发颤的秋季里,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菊花也开始了“选美竞赛”。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先恐后地展示出最动人的姿态:白菊花高傲地挺立着自己的小脑袋,一阵风吹来,更是急得摇头晃脑,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优雅而又生动的舞姿;黄菊花片片细长的花瓣一齐垂下来,好像怕见生人的小姑娘害羞地低着头,但依然不妨碍一双双赞叹的眼睛对它投来欣赏的目光……
美丽的秋季,在色彩的装扮下越发觉得迷人,八种果香混合成的独特味道与优雅迷人的白菊交织在一起,谁能不深深陶醉在这秋季当中?要是可以,我多么想和孟浩然畅饮菊花酒,品味一次把酒话桑麻的独特乐趣,做一个沉浸在秋季艳丽当中的酒中人。
《杀年猪》
严冬到来,意味着春节已经不远了。说到春节,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杀年猪的情景,场面可壮观了!听爸爸说杀年猪的习俗是从古代的祭祀演变来的。古人为了祈福纳吉,在年关,把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宰杀供奉到祠堂或是堂案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慢慢地,杀猪也变成了过年的一件大事,备受村民重视。
天刚麻麻亮,屠夫和帮手们早早地来到了我家,为杀年猪做好准备。不一会,杀年猪开始了,帮手们冲进猪圈,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齐向猪扑过去,揪耳朵的揪耳朵,揪尾巴的揪尾巴,推屁股的推屁股。但猪却不怎么配合,撕心裂肺地叫着,直听得人毛骨悚然。猪不断地摆动着身子,想逃出人们的手掌心,帮手们也随之左摇右晃的,乍一看就像是一场“斗猪”比赛。但一只猪的力量始终是抵挡不住五六个人合围的,片刻之后,它便被拖出了猪圈。
这时,等待已久的的屠夫迅速地抓起绳子,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猪的脚绑了起来,然后众人合力将猪抬到桌子上。屠夫麻溜地抽出杀猪刀,边上的小孩子忍不住捂住了眼睛不敢看。只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随着“嗷——”的一声,红色的血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奶奶急忙拿出准备好的盆子把猪血盛起来,待猪血凝结便可以做成“猪血豆腐”。看到猪断了气,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然后他们用绳子将猪绑了起来,放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沸水里翻滚,脱毛。而后,把猪捞起来,屠夫操起一把斩骨刀,不断地用力劈砍着猪的脊梁骨。不一会年猪被一分为二了,屠夫的这一顿操作又快,又准,又猛。随后他又将猪剁成了一块一块的了,杀年猪结束了,左邻右舍也都散去了。只有那些馋嘴的狗儿,还在屠桌边转悠,等待屠夫扔下一点碎肉或是趁人们不注意,偷偷叼走一点荤腥,逃之夭夭……
晚上,请亲戚来吃年猪饭,主菜都是由猪肉为主,有:猪肉羹、红烧肉、清汤猪血、糖醋里脊……虽都是些家常菜,但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起来,讨论的,无非是今年李家的猪杀了多少肉,张家的婆娘明年准备抓几只猪仔……农村就是这样,一头肥肥的年猪,足以让这家的女人在外边得意上整整一个冬。
家乡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但我唯独喜爱杀年猪,因为它见证了一家人共同努力,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年初的时候将小猪买来,努力地将它饲养得膘肥体壮,并在年末带来情感和味蕾的满足体验,亲情乡情,也在吃“年猪饭”的氛围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过年啦!》
古人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我还记得去年的乐趣呢!
过年很有趣,有许多关于年的食物,都意喻着美好,如:年糕等于年年高,汤圆等于团团圆圆,鱼等于年年有鱼。吃年夜饭也很有讲究,,要杀年猪、做腊肉、做酱肉、酱蟹,还要煮汤圆,有猪油芝麻糖馅,有时还有酒酿圆子,又称为“浆板汤果”。我们宁波人的年夜饭以海鲜为主,有花蛤,有各种各样的鱼,还有蟹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各样的海鲜多得数不清。
吃过年夜饭,我们最热衷的项目就是——放烟花。这边放的是旋转炮,那边放得是礼花炮…… 就连甩炮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了,天空中的烟花各种各样,有花朵的形状,有云朵的样子,还有动物的形状,五彩缤纷,璀璨夺目,可漂亮极了!
一大清早,奶奶把对联贴好,把福贴好,我看了一下,大声说:“奶奶福贴到了!”奶奶笑了说:“那就是福到了呀!”我一下子明白了。
年藏在妈妈做的汤圆里,年藏在爸爸的老酒里,年藏在一家团圆里……让我们珍惜过年的时光吧!
《腊月(二)——做粉条》
进入腊月,离年就不远了。
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冬之冷。这时,正是一年岁尾,田事告竣,大地沉寂,人们停下脚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乡村,腊月所做的事,都与过年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过年联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准备各种吃食。人们忙碌一年,劳累一年,就只等过年的时候,好好吃一吃,喝一喝,团圆一番,庆祝一番。
现在的过年气氛,远不如小时候那么浓烈,很多程序和仪式,被简化和省略。但人们外出务工一整年,能够清闲地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只要不怕麻烦,还是会做一些相对简单的东西,用来犒赏自己一年的辛劳。
小时候,过年自有一番景象。很多事,都要一件一件,紧锣密鼓地进行,时间不可错乱,仪式和程序,也丝毫不能精简。只有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才能保证在除夕的夜晚,可以安心地坐在炕头,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做粉条,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前几天在村里的微信群看到,打工回家的小两口,已在自家院子里做着粉条。女人站在灶台边,用机器往滚开的锅里压粉条,男人端一口不锈钢盆,从锅里捞出粉条,晾晒到院子中央的铁架上。小两口就这么轻松自在,一边做粉条,一边拍小视频发朋友圈,很是让我惊诧。在我的记忆里,做粉条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工程,一家子两三口人,根本没法完成,必须提前好几天,就找好相帮的人。我专门仔细看了好几遍小视频,机器轻巧省力,底座上的四个“爪”,牢牢地固定在灶台上,一个女人,只用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操控机器,根本不用其他人帮忙。我对机器的改良,无限感慨。
村子里那时只有一两套压制粉条的机器,家家都要做粉条,需要提前好几天去主人家借机器,排上队,每天打听机器的下落,计算着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而且,前一户人家用机器的时候,就要早早去他家里等,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父亲去拿机器的时候,那一家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父亲便自觉加入忙碌的人群,帮着干一些零碎活计。那家人用完以后,父亲二话不说,扛起那个笨重的大家伙,就匆匆往家走去。
此时时间尚早,父亲先在院子里搭木头架子。两边各斜立两根木椽,用麻绳在椽头上交叉固定,上面再平搭一根去了皮,相对光滑的木椽,用来晾晒粉条。父亲去取机器的时候,母亲已烧开了一锅开水,一只手均匀地把加入了苏打的洋芋面粉洒入滚开的水中,一只手捏着两根粗竹棍做成的长筷子,在水里快速搅动,煮熟的面粉,成为一大块稠面糊糊,这便是所需要的原材料。
另一口大锅下的灶膛里,塞满粗木头柴火,熊熊燃烧的火焰,烧得锅底通红,坐在灶台下填装柴火的大姐,脸被烤得红突突,汗水在脸颊上闪着光。大锅里的水,冒着热气,翻滚不息,伯父、伯母、叔父和婶母,都已站在院子里,做好了干活的准备。伯父和三叔走进灶房,把两根粗木棍,架在了灶台上,父亲很快用铁丝将机器固定在木棍上,等待着母亲和婶母,在案板上揉好的洋芋面团。
做粉条的机器,主体呈圆筒状。筒身是一截圆柱体粗钢管,下方焊接一块铁皮,钻有好多个大小一致的细孔,粉条就是在那些细孔里,一条一条钻出来。筒体上方,焊接了两根长钢筋,一个大螺丝母,螺丝杆与匹配的螺丝母套在一起,螺丝杆的最上头,钻了小孔,穿着半截细钢筋,下头焊接着与筒身匹配的圆铁片,拧动螺丝杆时,塞进筒身的洋芋面团,就被挤压成了粉条。
只见父亲双脚站在灶台上,用力拧着钢筋,螺丝杆慢慢向下旋转,粉条从细孔里挤出来,掉进滚开的锅里,白花花的粉条和锅里冒出的热气,笼罩在厨房里,雾蒙蒙一片。大伯一手拿着长筷子,一手拿着小铲,立在灶台旁,看准时机,在机器下面的细孔截面上,将粉条铲断,如此往复,直到塞进筒身的面团,全部变成粉条为止。锅开了,伯父再用长筷子,把粉条从锅里捞出来,交给叔父,由叔父端出厨房,倒进院子里的大盆里,大盆里盛有半盆凉水,粉条倒进去,马上就凉了下来,我和姐姐用双手,把粉条从大盆里捞出来,晾在木椽做成的木架子上,我们的双手,被冻的通红。
做粉条一般都选在阴天,不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做。晴天温度高,粉条搭在木椽上,不能马上被冻住,会不停地从椽身上滑下来,只能等太阳快下山了,再开始做。此时室外温度低,不一会儿,粉条就和水一起,被冻成了冰碴,垂直伸向地面。
三家子,七八个人,往往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才能做好够一年吃的量。在村里,家家都这样做粉条。借来一次机器不容易,凑齐足够的人手也难,麻烦一次,就要做足了,晒干保存下来慢慢吃。
据母亲说,粉条的柔韧程度,取决于馓好的半成品——洋芋粉面团。多少洋芋面粉,放入多少苏打粉,必须掌握好,粉面团煮成几分熟,也要把握的足够准确。这是一项技术活,母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然是一把好手。母亲还说,晒干的粉条,到吃的时候,一定要用凉水泡,泡足够长的时间,直到粉条变成透明的,就说明已经彻底泡开课,到时候不管放入什么菜里,是炒还是煮,口感都不会变,劲道十足。
粉条做完,最后一锅一般不会上架,要留下来让大家美美吃一顿,解解馋。刚做好的粉条,不能趁热吃,要放入凉水冰,让粉条不再粘连,才会口感爽滑。我和姐姐,根本等不到粉条彻底凉下来,早早就准备好了碗,一人捞满满一大碗,放上熟油、盐、蒜泥和烫好的辣椒面,狼吞虎咽起来。吃粉条时千万不能加醋,粉条里放了苏打粉,是碱性,加入醋会起化学反应,改变粉条的口味,吃起来有一股涩涩的味道。
天黑透了,其他人还在收拾用具,母亲洗了锅,为大家做晚饭。这天的晚饭里,肯定会有一个白菜炒粉条,或者豆芽炒粉条,白菜是自家种的,豆芽是自己用黄豆生的,和刚出锅的粉条一起炒,有着一股天然的香味。
父亲来不及吃饭,先把机器还回了主人家。母亲把饭菜端上桌,让我和姐姐再吃点馍馍,喝点汤,我们已经两碗粉条下肚,满足地舔着嘴唇,什么也吃不下。这时候,母亲会变了脸批评,让我们必须再吃点馍馍。母亲说,光吃粉条,胃会不舒服,而且粉条容易消化,半夜就饿了,我和姐姐只得再掐两口馍馍。
第二天,天放晴,木架上的冰开始融化,粉条随着冰凌的消融,如烫过的头发,卷起了身躯。父亲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在木架下垫好了塑料布,粉条在干燥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自己掉下来,为了不使粉条沾上院子的泥土,就用塑料布接着。塑料布是母亲用尼龙袋子缝制的,很大一片,夏天用来晒粮。
能吃到自己做的粉条,可真不是一件简单事,把洋芋面粉变成粉条,就有着如此繁琐的工序。同样地,做粉条所用的原料——洋芋面粉,做起来也颇费周折。
洋芋从地里挖出来后,按大小分拣,堆放在地头,装进口袋,赶着毛驴,一口袋一口袋驮回家。表面没有残破,但样子一般的洋芋,留着自己吃,直接倒进洋芋窖里。个大好看的,要卖掉,倒在院角里,用玉米秸秆盖着,等待出售。剩下的,就是小的、破的和有部分坏掉的,则要全部倒在厨房门口的廊檐下,准备磨成洋芋面粉。
秋收结束以后,准备粉成面粉的洋芋,要全部清洗干净,装进大尼龙袋子里,码放整齐。以前村子里没有自来水,洗洋芋时还得一趟一趟到河边的泉里担水,攒够几大缸,有些有坏点的洋芋,还要用刀切掉,不能残留一丁点泥土和坏掉的成分。
最早村子里做洋芋面粉的机器,是电动的,一般放在大槐树下。全村就那一台机器,依然需要排队等待,还要准备足够多的桶和缸,用来盛放洋芋面粉汁液。这个活,三四个人就可以完成,一般情况下,机器由主人操作,女主人也会帮忙,一家子人,就足够了。
机器的操作口,接了一根细水管,伸进机器的入口,另一侧放着一个高于机器入口,一端敞开的U型槽,主人手拿一把锋利的铁铲,把洋芋剁碎,推进机器入口。机器的肚皮底下,就会流出洋芋面粉的汁液,洋芋渣则会从机器的“屁股”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一个人用两个小铁桶,轮换着把汁液转移到不远处的大桶和大缸里,另一个人用铁锹,把洋芋渣装进尼龙袋子里。因为场地和器具的限制,基本上有两三个小时,一家人的洋芋面粉就能做完。
机器的主人简单收拾一下机器,断了电,就回家休息了。父亲和母亲便把装好袋的洋芋渣,一袋一袋地背回家。过三五个小时,洋芋面粉全部沉到了缸底,父亲把缸中的水倒掉,白花花的洋芋面粉就露了出来。有一些铁桶,是父亲借来的,父亲拿一根麻绳,拦腰绑住,直接把铁桶背回家。缸里面的,则要全部挖出来,转移到家里的缸里,再重新加入水,用擀面杖把搅动起来,等待面粉再次下沉,如此往复好多遍,直到缸中的水,不再浑浊为止。一遍一遍加水搅动,是为了让掺杂在面粉里的杂质,随着水漂浮起来,倒掉旧水换新水,也就除去了杂质。
后来,村里出现了好几台用拖拉机载着的机器拖拉机只需要换一下皮带,就可以带动机器转动。而且,这种机器最大的好处,就是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各家各户的门口,省去了来回搬运一应物品的麻烦。谁家要粉洋芋面粉,只需要给机器的主人打个招呼,然后在家等着就行了。这些拖拉机带动的机器,成功地抢了电动机器的生意,电动机器,几乎成为了摆设,除了主人给自己家做,一年响不了几次。这,又是一次机械的改良和社会的进步。
秋天多雨,总不见太阳,洋芋面粉没法晒干,但农人,自有自己的土办法。家里有几个炕,就烧几个炕,扯掉炕上的席子,铺上细密的布,把洋芋面粉道在布上面,烧热火炕,让面粉里的水分慢慢蒸发。炕洋芋面的时候,晚上睡觉就很难受,炕面吸收了水分,潮湿难耐,有时候,感觉褥子和被子都是湿的,但是没办法,觉总是要睡的。
细算下来,从洋芋成熟,到变成粉条,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时间跨度达小半年。当然,要是从种洋芋开始算起,几乎是一整年,都在为最后的成品,做着不同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落后原始的生活方式,带给了农人多少繁重的劳动负担。
现在,在农村,已经很少有人在过年前,自己做粉条。超市和市场,随时都能买到成品,虽然口感和味道,与自己做的相比,相差甚远,人们不再热衷于自己做各种好吃的东西,都是直接从超市搬回家里。
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农人自己,也吃不到自己耕种的食物。回家的时间,一再被压缩,多的能在家待十来天,少的只有短短的三五天。有几个人,愿意为了在家里短暂的停留,承受那么多的麻烦?
我们一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年味逐渐在淡化。或许,年味的消失,就是从这些逐渐消失的景象开始,就是从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那一晚热气腾腾的粉条开始……
作者简介
石拜军,笔名秦陇、若谷,网名策马牧风雪,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拾穗文刊〕编辑。
《秋——仿写《春》》
渴望着、渴望着,闷热的酷暑终于走远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天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成熟起来了,蝈蝈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清凉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立刻从大地里消失,老老的。公园里,老家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孩子们睡着,滚着,翻几个跟斗。摘几个树上未成熟的果子互相投掷着,竞赛着谁投得最远、最准。风凉飕飕的,草老老的。 松树、芒果树、龙眼树,带着葱郁和死沉的格调和各具特色的品质,展示着风采,黄铜一般的黄,太阳一般的红,翡翠一般的绿,好似画家们精心调制的颜料。大雁为搬迁忙碌着,松鼠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粮。野菊花、一点红、龙眼花,一眼望去遍是的:雪白的,粉红的,整齐铺在花坛里,像棉被,还迎着秋风傻笑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错的,它即将化作春泥滋润着大地,毫不眷恋曾经枝头上的繁华。秋雨落在黄叶和褐叶以及掺着绿与橙的彩叶上。朴素的枫叶,精致的枇杷叶,普通的竹叶……它们将在秋雨的清洗下变得更加美丽。
树上的果子渐渐成熟了,田里稻农也更忙了。城里乡下,工人学生,老人儿童,一个一个都出来赏析美景了,放松放松心情,观赏观赏秋色,收集收集标本,各做各的一件事去了。“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辛勤地努力,换来了收获,大地充满了喜悦。 秋天像收获之神,使农民的脸上的苦恼渐渐变为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