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写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9:02:42
《夏日情怀》
那是黑与白,光与影的世界。是最具有中国韵味的写照,也是独属于我的夏日情怀。
光影流动间,年仅七八岁的我睁大了眼睛,用稚嫩的目光打量着挂在墙上的那幅画,气势恢宏,泼墨山水。心中对于墨的喜爱,或许就是在那时,悄然生长。站在一旁的外公,素来严肃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笑意:“想将这墨用笔写出来吗?”我的双眸中星光点点,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我点了点头:“好!”
闻此,他满意的笑了。来到书桌旁,窗外炙热的阳光打在桌上,打在砚台上,打在那乌黑的墨汁上,几要发亮。
后来,我用自己小小的手,写出了人生中第一个毛笔字。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了,只是那天的烈日和外公书桌上那漆黑的墨在我脑海里犹为深刻。
步入初中,紧张;节奏极快的学习生活使我不得不将书法抛之脑后,那当初动人心魄的情怀也渐渐淡忘。而外公对我希翼的眼神也变得黯淡了。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又是烈阳,接二连三的考试失利让我很沮丧,独自坐在窗边,烦躁之感顿生。
蓦地,余光不经意扫过了书桌角落的砚台,乌黑乌黑的墨水就那样淌着,好像什么都不能打乱它的心弦。记忆中外公与阳光交错的画面再次闪现出来。这墨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温柔的·轻轻地抚平我躁动的心绪,源源不断的给我输送着温暖。
鬼使神差的,我摊开宣纸,拎起毛笔,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尽情抒发着内心的那股力量,酣畅淋漓……
刹那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又复苏了过来,如月光倾泻般,温润,亮白,一点一点的渗透着我的四肢百骸,震撼在我的心灵深处。
我想,这就是情怀吧,独属于我的,独属于夏日的,笔墨情怀。
《校园的角落》
他不爱笑、不爱说话,内向孤僻是他的写照。永远躲在最角落,不与任何人亲近,仅仅封闭着自己的心。因为他的逃避,老师不理睬他,同学也不靠近他,整个世界都跟他没有交集。
下课时间,他走过聒噪的人群,安静的躲到校园的角落,什么也不做,呆呆的冥想着,等待上课钟声响起。
外表冷漠的他,会偷偷地帮助任何一个人,只是为善不欲人知的低调作风,没有人发现他的善行。但是在这个角落里,他把自己做过的每一件善事,都记录在笔记本里,偷偷地隐藏在一个隐蔽的树洞里。
多年过去,他早已远离校园,但因为学校改建,一个建筑工人意外的发现了树洞里的笔记本,把这本角落的心灵笔记提供给报社,经过报纸的披露,这个温馨的故事传了开来。网络上开始搜索这个孤僻的行善者。
他,依旧低调,依旧不出声,继续在另一个角落,做他愿意做的好事,谁都找不到他。
《釆海芋》
“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连假这四天的最佳写照,但突然间,太阳的光芒从云缝中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妈妈说可别浪费了老天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就决定前往竹子湖釆海芋。
爸爸开着车,沿途转了数个弯,当车子转最后一个弯时,一片雪白的海芋花海尽收眼帘,让我大饱眼福。抬起头来,看到对面的山正在冒烟,妈妈说:“那就是著名的小油坑,你有没有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臭臭的味道?那就是硫磺散布在空气中的味道喔!”
走在海芋大道,有人穿着青蛙装釆海芋,也有人直接买釆好的海芋,我们则是找了一家可以直接穿鞋进去釆海芋的农田。妈妈教我釆海芋的技巧,只要虎口向下,反手深到海芋花梗的2/3处,用力往上一拔,听到“啵”一声,就成功了!我们总共釆了八朵,准备带它回家好好的照顾。
我觉得今天的釆海芋之旅,真是满载而归,希望明年海芋季节来临时,还能故地重游,再来体验一次。
《美的真实写照》
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只是一道风景,而心底的美丽,却是一份永远的感动。
清晨起来背书,不经意看见马路上穿着黄马夹的阿姨们。她们一个个手里拿着扫把,在认真的清扫马路。她们时不时停下来捶捶背,取下帽子,轻轻的擦汗,又继续干了起来。我狠狠的吸了口气,觉得早晨的空气真清新!谢谢黄马夹的阿姨们清扫城市,迎接黎明,你们真的好美!
中午了,我拿着70多分的数学卷子垂头丧气的坐在角落里。朋友来了,轻轻的坐在我身边,小心翼翼的说:没关系的!随即拿起笔就在草稿纸上给我演算起一道道的题目,讲的口干舌燥,也不停歇,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直到我听懂了为止。我看着朋友干裂的嘴唇,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心想:朋友,你真的好美!
晚自习上课了,我的胃越来越难受,疼得受不了,伤心的哭了。是老师!老师把我慢慢扶到办公室,便急忙找药,慌着倒水,那焦急的眼神不说也能看出,仿佛关切的问:还疼吗?老师亲自给我喂了药,又拿出一盒药耐心的给我说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间吃……直到我的胃稍微有了好转,老师紧皱的眉头才稍稍舒展,我心里想:老师,你真的好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呀,这些默默无闻为我们做事,而我们有未曾说过感谢的人,不就是美的真实写照吗?
《贵族家庭的写照》
这“功名奕世,富贵传流”的“钟鸣鼎食之家”的膏粱、锦绣的生活,看来是多么迷人,但是,在它的背后,却浸透着被榨干了的农民的血汗。看看乌进孝缴租(五十三回)的那张单子,就可以了解,贵族地主阶级是用怎样残酷的手段压榨农民了。可是,他们的贪欲是永远满足不了的,见了乌进孝的账单,贾珍立刻表示不满地说:“这够做什么的!”,虽然榨尽了农民的血汗,也已经供应不上贵族们日益增多的挥霍,干是,他们就只好再加上典当、变卖、借贷,来维持这,末世的繁华。然而,毕竟是末世的繁华了t那破落、颓败的犷前景无法掩饰地暴露出来。古董商冷子兴说得好:“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运终数尽”的悲哀,不时地在袭击着那些“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主子,管家的凤姐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总绕不过弯子”、“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样讲究”,曾经一度管事的探春,在检抄大观园的时候,也说出了她悲哀的预感:“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谈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的“盛筵必散”的筹画和瞥告,不过是压迫着这个贵族家庭的现实的阴影。
当然,使作者感到悲哀的,并不是少数有才智的统治者们觉察了这种颓败的趋势,而是他们的大多数依然故我地加速着这种趋势。看看那些贵族“爷儿”们的形象吧!
贾政是他们中间的唯一的正统人物,但他只有一副灵魂空虚的假道学面孔。除了庸俗的八股科举的立身处世哲学,一无所能。他唯一能施展威力的,是用僵死的道统扼杀贾宝玉的个性。但是,像贾政这样的正统人物,在这“诗书簪缨之族”,也还只是一个孤独的存在l更多的是一些“人形的动一物”,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外戚们薛蟠、邢大舅、王仁,完全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眠花宿柳、偷鸡摸狗、聚赌斗殴,无所不为,特别是性生活的糜烂,无异于禽兽。封建伦理的道统形式,在他们的手里已经撕得破碎不堪,焦大用两句话概括了这个家族伦理关系的混乱“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柳湘萍只用一句话:“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拘儿都不干净”,就活画出这个贵族家庭的溃烂的道德面貌。
最可笑的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们,时时刻刻还企图把这腐烂的一切包装在森严的封建秩序的外衣里。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场面,是何等庄严、肃穆、堂皇、神圣,但是,这样严整的封建秩序,在这个贵族家庭的生活里,实际上是一个强烈的讽刺,因为它只是一年一度祭祖时的一瞬间的存在!
用如此深刻的艺术批判的笔触,在日常生活的画面里,真实地、细致地描绘出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复杂矛盾斗争以及形形色色的腐烂的生活形象和精神面貌,在我国文学史上,《红楼梦》是唯一的作品,曹雪芹是唯一的作家。《红楼梦》的社会历史价值在这里,曹雪芹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才能的主要表现,也在这里。
自然,它的典型概括的意义,却远不止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写照。外表恒赫内里溃烂的荣宁二府,只不过是清代雍乾盛世统治阶级的象征。它用艺术形象启示给人们的,是这装成得非常漂亮的“昌明隆盛之邦”,实际上是滋生着各种毒菌的腐烂的机体,愈是那“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就愈是埋藏着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事物。不管它怎样修饰、装璜,也都无法掩盖它的腐朽不堪,也都挽救不了它的即将崩溃的历史命运。所以我们说,《红楼梦》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也是整个封建贵族制度必将灭亡的宣判书。
《人性的写照》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狮王终日心事沉沉,原因仅在于牛、虎、乌龟的寿命比自己要长。一个小小的缘由,竟让嫉妒的狮王无药可救,最终一命鸣呼。这似乎可笑,但合乎人类的生活规则,似乎就是人性的写照。
寓言在故事中总要包含一定道理,在艺术表达上这是一种曲笔的写法。
这篇文章的故事吸引人,所讲的道理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
作者能在考场的限定时间内,产生这样的精美构思,的确值得称赞。
当然,这和平日的生活思考息息相关,我们所说“做生活的有心人”,其道理就在于此。如果没有对人的劣根性的基本认识.就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中国服饰的变化》
近代中国,“长袍+马褂”是它服饰的写照。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又带来了一件新服饰———中山装,四个口袋,一个风纪扣,给人庄重、威严之感,人们称之为“国装”。于是乎,穿国装成了一种时尚。不久,西服—洋服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穿西服的中国人是勇敢的,是创举。
然而,西服在中国经历了一条坎坷的路。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人因为贫穷,无法顾及服饰。五十年代,中国是火红的,急于要搞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又封锁我们,服饰是清一色,显得那么团结。六七十年代,中国热衷于“运动”,政治主宰了一切,有谁敢把姓“资”的洋服套在身上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给这个映映大国找到了出路,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西服不再姓“资”了,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穿西服了。
西服盛行了,我们的国装呢?一提起国装,想起了孙中山,想起了喜爱穿国装的周恩来,仍然有许多人穿国装。极偶尔的情况下,还可以看见一些人穿长袍呢。现在,人们的服饰真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把国装比作国粹,把西服比作洋货,那么两者又何尝不能结合起来呢?今天,西服以其潇洒与大度,被中国人接受。对于外来文化,只要对我们有用的,就尽管“拿来”,并且给予加工、改造、创新,以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正如鲁迅所说,人是新人才能创造新文化。
大约一个世纪前,中国人脱掉了沉重的长袍,今天,西服已不带有“资”的味道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再封闭了。打开国门,搞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加入国际交流与发展的行列,这是我们唯一能走的路,也是一条正在被实践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被证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