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辩证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5:49:00
《秋水读后感600字》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生活中的辩证法》
“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你也会错过星星”
从泰戈尔笔下涌出的涓涓细流,充满了哲理,道出了生活中的几许辩证。
人都会有所失,有所惆怅。但一味带着怅惘若失的心情,去追逐欲坠的夕阳,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原来的你,成功从何谈起,孤独和流浪,怎么会自己逃出你的心里。
失败后,就像一只蝙蝠,永远都在黄昏起飞,这怎么行呢?这简直是对生活的亵渎!
事实上,失败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在失败中自惭形秽,从而错过了星星。
坚强些,才能正视生活,才能深深地品悟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的个中三味;要知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拨之志”;英国培根亦有“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一说。所以,为了一个目标,现实生活那怕是满身疮痍,也要把无奈沉入心底,这才是对生活的辩证期许。这虽有“纵使晴明无雨色,入林深处亦沾衣”的不可避免。但至少使人相信被神惩罚的西绪弗斯在搬石上山的过程中,有一种生命的愉悦。```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失意并非就没有希望。曾有这么一位勇者,十六岁走进不是拼搏的拳击场,而等待他的是头破血淋;十九岁,大踏步走入军营,战神赐给他216块弹片和赶走的梦魇般的记忆;成年后,无数次的退稿,精神并没有湮灭于积残的体内。他,就是饮誉美国文,最后仍不做弱者,宁愿倒在自己枪口下的硬汉海明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来不是就要被打败的,只要你不想倒下,除非别人将你肉身从这个世界上清除。不堪人生悲苦的天才画家—凡高,一生作画,仅一幅画以低价卖出。虽然这还是源于买者的买椟还珠,但他仍然勤耕不已。死后,世界上最值钱的前十幅画中,就有四幅是凡高的,而且,最昂贵的那一幅,足可以买下中国博物馆。
虽然,这留给人们的未免有点悲怆的意味。但意外的幸运常常会使人冒失、狂妄;然而,经过磨练的幸运却让人成为伟器。
人们常说,《老子》是生命中的大智慧,《庄子》是哲学中的天籁。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如此超然、齐生死而淡泊名利呢?人说钱钟书夫妇超凡脱俗,可中国又有几对这样的伉俪呢!
对大多数人来讲,把无奈沉入心底,做一个流浪的吉普赛人,即使一无所有,也永远要歌唱,是绝对能做到的。
《用两种眼光看幸福》
用两种眼光看幸福,这便是辩证法的独到之处. ——题记
幸福是什么?成功、财富、名望…….或是一个好的出身,一生受人青睐?可是,古今中外,不乏成功人士自杀,社会名流隐居的消息,在翻阅人物传记时,除了“某某出身豪门”之外,还有大量的“某某自幼家庭贫寒…..”
——幸福,不是绝对的。
既然不是绝对的,顺境出奇才,逆境呢?
李白的诗向来给人一种气势雄浑、豪放不羁之感,可看他作千古名篇《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哪一篇不是被贬之后独自生闷气之时作的?再看那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又有哪一篇是在春风得意之时所作,他们都是在人生低谷之时作出了流芳百世的名篇,换句话说,若是他们一生都顺顺当当,没有独自发牢骚的机会,这千古佳句从何而来?他们生活在愁苦之中,品味着另一种幸福。
他们并非特例,在古今中外,贝多芬、陶渊明、庄周、高尔基、林肯…..显然,他们远不及比尔盖茨、莱特、凡尔那那样幸运,但他们依然是生活的强者,生活狠狠地给了他们一拳,但同时,也给了他们一大笔财富——他们是幸福的!
一次失败的考试,可能让你消沉下去,也可能让你站的更直;老师的一句尖锐的批评,会让你气馁,也会让你燃起斗志。这些都是挫折,会压倒人,也会扶起人,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从反面看时,挫折是一根钉子,刺穿人的灵魂,从正面看时,记住,幸福来了,敢于接受它!
我不得不佩服马克思,这位挨了生活狠命一击的智者,生活给了他一拳,于是,辩证法诞生了,另一种幸福,也出现了!
《美食辩证法》
“民以食为天”,哪个人能不吃呢?有些学校已把烧饭做菜列为中学劳技教育的内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中学生烹调美食不单是饱尝口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无论在家庭内,还是在集体中,中学生新手如亲手操刀做菜品尝佳肴,真是一件大乐事。 中国烹饪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五味调和及众口难调等,都含有很深的辩证哲理。因此这类文章写事明理颇具特色。即使是小同学的习作,也常常能把握住这一点。
在本类目里,我们选了四篇文章,有两篇是初一学生写的,既不是记流水帐,也不单是记事写人之类,而是在记叙中一理贯穿,深刻道理见于文章之中。 首先是“吃”也有时代特色。这些文章写的都是青菜萝卜、烧火剥葱的琐事,而恰是这些事反映了社会风貌,打有时代印记。吃“三鲜”么,反映的是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新面貌;吃火锅么,说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中,时兴的一阵“热流”、一阵“新潮”,告诫人们人们不要盲目地随大流。“第一次烧肉”,表现当代青年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次野炊”,则反映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家庭把独生子女宠爱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样……这些都是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的“鸡毛蒜皮”。
但一叶知秋,人们可以此观察时风,引起注意。 做学问都提倡“观察与思考”,真实这也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写什么人,记什么事,不细心观察,就写不出,写不好;说明什么问题,反映什么主题,不认真思索,就说不清楚,反映不深刻。鲁迅、福楼拜等许多文学大师,都是这样指导青年学习写作的。可喜的是,我们许多同学依此作了成功的尝试。如“吃三鲜”,表现了作者的观察力。“吃火锅”的文题提炼,是作者苦苦思索的结果。经验证明,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成为“观察与思考”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