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哪个人能不吃呢?有些学校已把烧饭做菜列为中学劳技教育的内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中学生烹调美食不单是饱尝口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无论在家庭内,还是在集体中,中学生新手如亲手操刀做菜品尝佳肴,真是一件大乐事。 中国烹饪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五味调和及众口难调等,都含有很深的辩证哲理。因此这类文章写事明理颇具特色。即使是小同学的习作,也常常能把握住这一点。
在本类目里,我们选了四篇文章,有两篇是初一学生写的,既不是记流水帐,也不单是记事写人之类,而是在记叙中一理贯穿,深刻道理见于文章之中。 首先是“吃”也有时代特色。这些文章写的都是青菜萝卜、烧火剥葱的琐事,而恰是这些事反映了社会风貌,打有时代印记。吃“三鲜”么,反映的是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新面貌;吃火锅么,说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中,时兴的一阵“热流”、一阵“新潮”,告诫人们人们不要盲目地随大流。“第一次烧肉”,表现当代青年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次野炊”,则反映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家庭把独生子女宠爱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样……这些都是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的“鸡毛蒜皮”。
但一叶知秋,人们可以此观察时风,引起注意。 做学问都提倡“观察与思考”,真实这也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写什么人,记什么事,不细心观察,就写不出,写不好;说明什么问题,反映什么主题,不认真思索,就说不清楚,反映不深刻。鲁迅、福楼拜等许多文学大师,都是这样指导青年学习写作的。可喜的是,我们许多同学依此作了成功的尝试。如“吃三鲜”,表现了作者的观察力。“吃火锅”的文题提炼,是作者苦苦思索的结果。经验证明,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成为“观察与思考”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