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车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53:29
《吃阳春面》
车停,大家都下了车。在车潮热闹的文心路上,我门全家走进一家不起眼、装潢单调的小餐馆,准备祭拜一下自己的五脏庙。
冬风冻寒,裹着满身的衣裳,进了餐馆。壁上挂了个小板子,单调写着寥寥无几的餐点。和往常一样,老妈叫了四碗阳春面、一盘青菜并切了一些小菜。
菜、面都送过来了,小菜也静坐桌上等着咱们享用。伸出冻得都已发白的双手,缓贴在汤面的碗上,一阵暖流从手烘热了整个身体,再喝口热汤,随着汤的滑落,胃也渐渐暖和起来。啊,这种热烘烘的感觉,真是冬天里满满的幸福!
岂知,就在我享受着冬天的幸福时,小菜里的牛肉片竟被我弟一片接着一片,一大半进入他的口里。于是,我不甘示弱地,马上往嘴里塞了一片,又再面里丢了一片,才又优雅的挟起面条,放进盛了汤的汤匙,连汤带面缓缓地啜进嘴里。
之后,爸妈竟发表起了感想,丢下了还未及挟进碗里的牛筋,忍不住洗耳恭听他们的演说。他们都觉得现今很难找到这种传统的阳春面了,古味的面汤面条。这时,又吃了一口面的我也觉得这阳春面和平日吃的当真有些不同,开始幻想此店变成了古代中国的小馆子,甚至有股想叫“店小二”的冲动呢!
结完帐,踏出店门,刺骨的冷风又扑了上来。此时味蕾仍缭绕着古味阳春面的我,轻轻地打了一个满足的嗝。但接踵而至的一阵哆嗦,使颤抖的我,真想再来一份冬天的幸福,真想大喊:“店小二,再来一碗阳春面。”
《庆云寺游记》
车停鼎湖山脚下,我们直奔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庆云寺。登临庆云寺,在补山亭和半山亭之间,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上写“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纪念碑”,碑文是中国佛教协会代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书写。荣睿大师是日本奈良兴国寺僧,公元733年奉命入唐留学,回国前曾专程到扬州拜渴我国高僧鉴真和尚,敦请他东渡日本弘法,鉴真欣然应允。从公元743年开始,他们一起东渡,五次均遭失败。第五次东渡中遇m风,漂流海上十数日,历尽艰辛,在海南岛登陆,经雷州半岛绕道端州(今肇庆)。荣睿积劳病重不幸逝世。鉴真等不胜哀痛,将他葬于鼎湖山后,再取道江西复返扬州。途中鉴真双目失明,后来不顾身残,毅然于754年作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鼎湖山也因荣睿长眠于此而在日本负有胜名。1980年5月,护送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的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木长老,曾专程到此瞻仰荣睿碑亭。我看着碑亭纪事,感慨万端。大凡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恒心与毅力是不可能的,古僧尚且能如此,何况今人?!
从庆云寺沿石级而下,拐过一段山路,便到达鼎湖山的溪涧深处,听说前面就是“龙潭飞瀑”了,未到溪前,雄壮的飞瀑已先声夺人,侧耳细听如松涛,如海潮。我紧走两步,眼界顿开,只见两侧高峻的山峰间一乱飞泽,从10多米高的悬崖上急泻而下,落入潭内,激起“千堆雪”,又沿着溪涧悄然逝去。迎面峭壁上六个朱红大字“孙中山游泳处”最是引人注目,我蹲下身去,用双手捧起一掬清凉的溪水,珍惜地送到口边。岸上许多来自港澳的同胞,正在捡拾水下的石子以为留念。……回身欲返归途时,石壁间又一行醒目大字跃入眼底,那是清末学者章太炎的正字:“涤瑕荡垢”似与游人招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