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风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8 10:41:28
《风流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风流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风流:指人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风流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流”一词,古今都有褒义和贬义两种色彩。
风流的造句
1) 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2) 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 舞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4)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微笑。
5) 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
6)电视里面的人物过得风流快活!
7) 风流潇洒,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一树梨花压海棠。
8)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 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份灿烂和辉煌。
10) 拥有: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11) 山无语,山无需多言,山的风流不必包装作秀,天然一副“酷”样,在那儿,就是好。是读山的人,但是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1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14)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15) 风流灵巧招人怨。
16)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民谚
17) 我喜欢出泥而不染的莲花,虽是“花中数风流”,也不肯“同流合污”的`牡丹。
18) 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 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20)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21)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22)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23)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24)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5) 枫叶被风吹了下来,落在湖面上,枫叶被风吹了下来,落在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枫叶转了几个圈,才安安静静的飘在水面上,顺着湖水,慢悠悠地随着风流向另一个地方。
26) 在八月的风里,有你我寻觅的嫣然,炙热的心跳;八月的风,穿越了时空地域,拂在脸上,激越了灵魂深处的向往。一起尽缱绻,说风流,共唏嘘。
27) 从一个微笑开始,吟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实自己也俊俏:无比;唱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实自己也豁达开朗,洒脱大方。
28)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29)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0)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东来春去,白了人头。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风流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真名士者自风流—太傅谢安1000字》
曾经近乎迷惘地仰望过那一轮明月,想像着是否在很多很多年前,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也曾独自凭栏望婵娟,那向来淡定的眉宇间也会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迷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依稀是那一轮明月,而时空流转,岁月变迁,一个个叱咤风云,引领时代的英雄在滚滚东逝的江水浪花中淹没,封尘在史官的波澜不惊的春秋判笔之下。
千年之后的我也仅仅只能透过那一卷卷暗旧地发黄蒙尘的古朴书籍、那一个个曾令得天下也为之变色的名讳中,寻得那一抹翩然出尘、和风朗月的身影。
岁月掩盖了过往,历史湮没了惊涛骇浪,可不论经过多少时代的转换,历史永远会铭记这样一位惊才艳艳的人。
他是从晋书中缓步走来的其颀硕人,曲水流觞的兰亭有他泼墨挥毫、锦绣文章,亦有他的肆意欢笑、畅饮杜康;隐世时他是东山的洛下书生咏,琴歌长啸写意人生,直引名士皆效尤;入仕时他是一朝名相,笑谈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樯橹灰飞烟灭。后世之人不论是不羁如李太白者,自傲如苏子瞻,清高如王安石,高志如稼轩者皆以他作为偶像。他领导的世家代代才人辈出,堪称历史上真正的贵族;后人们都只能以仰望的姿势瞻仰他淡然笑容后的百世流芳。他引领的是整一个时代的潮流,他,便是那整一个混乱时代的朗朗清风——谢安。
说来也见笑,我曾经为了他,无比向往东山这一个地方。然而殊不知,东山再起的神话,并非因了东山的山清水秀,仅仅是因为太傅谢安这样一个人,自他隐居于此,东山便不再是东山而是谢安的舞台、谢安的背景,谢安这样一位盛年隐居又在位极人臣时激流勇退的名士选择的传奇地方。
也曾欲往金陵寻找乌衣巷的踪迹,然而最后停步秦淮河边,终是没有入内。乌衣巷的传奇,在王谢时,在唐诗中,却终究不在今朝。新建的石墙上不会有岁月斑驳的痕迹,不会有一朝名相谢安的味道,听筝堂不再会有向来自若的他哀曲感怀的一行清泪。门口也许有几个游客在不停张望,在徘徊,可当问起此处时,却都摇头表示不知何处,不知何人曾住。如今的人们渐渐忘却了历史,忘却了经典,少有人再会注意到从细雨中归来的王谢堂前的一双燕子。传统渐渐被抛弃,人们纷纷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于是在外国文化充斥的当下,悲哀地发现,我们骨子里浸没的、血液中流淌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竟层层淡去褪去隐去。
上虞东山不再,建康乌衣巷消逝,虽然很多东西为历史长河所湮没,但是,穿越了一千六百年的文化、思想、精神却是永存的。正如他的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他的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他“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的风骨,白衣卿相的孤傲洒脱运筹帏幄,他的处世他的为人,皆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们也不应、不能忘却东晋的时空中,有这样一个人,谈笑风雅、拂袖风流,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流,仅是风流。从《晋书•谢安传》中给出的“君子哉,斯人也!”便也可见得一斑。千古以来,当真将风流二字演绎到极致的,便只有太傅谢安,一人而已。
真名士者自风流。
《汇聚涓滴之力,共振华夏风流800字》
时代的责任是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身上是一座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人推脱责任,我们汇聚涓滴之力,共振华夏风流。
回首2020,新冠病毒犹如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我们脚下站着的是中国的土地,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筑起了抗疫的钢铁长城。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和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甘做先锋;专家设计、工人抢建,“火神山”“雷神山”设备完善、建筑科学的医院拔地而起;保安牢守社区安全,不厌其烦的,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记录行程;保洁人员不辞辛劳,一天三遍地对街区、楼道进行消毒;物流小哥做好防护,仍顶着风雨,为人们送去生活保障。更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听从国家指挥,待家学习办公,募捐物资为一线送去帮援。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温情”!
团结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强调集体的作用,同样也强调每个人凝聚的力量,在构建理想蓝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了不起!为国争光、拼搏奋斗的巾帼英雄“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好成绩夺得世界杯的桂冠。没有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们”,就没有“女排”。同样,没有个人的努力,也没有今天的中国。试想,邓稼先如何不知核弹的研究如同一座大山?可他没有“以手扶膺坐长叹”,滚滚黄云,中国的核弹试验成功,最终震撼星汉;屠呦呦岂不知“青蒿一握,浸水二升”?可她还是以身试药,肝脏俱损。榜样的力量,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便纵然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讲家,不是大义凛然的革命者,不是声扬中外的大人物。可是,这样即籍无名的人,扶起了血泊中的小悦悦;接住了高楼失足的孩子;拦截了逃跑的小偷;联合奋力抬起了碾压着人的汽车……这便是每个人的力量,这便是中国人!他们的存在是中国力量的存在!
新时代的青年也应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一念循书山,一念苦作径,学习知识,拼搏奋斗,贡献一份有活力的年轻力量!共克时艰,你我玉汝如成;汇点滴之力共震华夏风流。
《真名士,自风流作文1000字》
《儒林外史》中有几个极风雅、极有趣的边缘读书人。同魏晋时代七子、七贤、兰亭名士一样,他们是黑暗时代的光明,是政治高压下的自由气息。他们真实、自由、快乐地做着他们认为有趣的事儿。在我看来,最风流的莫过于天长杜仪。
杜仪,字少卿。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常来说,即便他不做官,凭着祖上留下的田产,一辈子富足也未尝不可。杜仪对经济之事是全不懂,也不愿去懂的。老管家娄老爹掌事儿的时候,杜仪府上尚且能够收支平衡,娄老爹老病,杜府就入不敷出了。杜仪怜贫惜穷、乐善好施,而且他舍钱不究真相,穷苦的、或与他交情深厚的、或受他太老爷敬重的,只要张口求他,再没有一丝不爽快的。有现银自不必说,没有现银,当东西、卖土地得了银子就送与求他的。如此这般,很快把家业“败”光了。杜仪索性把祖房也卖了,奔南京去生活了。在南京,依然迎来送往,有求必应。
关于杜仪的这番风流自在的作为,时人褒贬不一。堂兄弟杜慎卿说他是个呆子,好充老官。邻县的高翰林则毫不客气地说,这杜仪简直是杜家第一败类,以致于人家教子侄们读书,桌上都贴张纸条,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高翰林关于杜仪的长篇大论,是典型的“看不惯你,只是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极刻薄恶毒,却也是所谓正途中人的见识。
然而,杜少卿分明不理会人们如何看待他,他不但金钱不要,功名他也全然不要,只要风流自在。更有意思的是,他娘子对此也是无可无不可的,真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娘子。杜仪报之以恩爱无二。他根本不动娶妾的心,当名士朋友们劝他娶个如夫人,年轻貌美好风流时,他引用晏子的话说,“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他的风流是这样的:出游喝醉了酒,在清凉山上,携着娘子的手大笑着,在清凉山岗子走了一里多路。在封建纲常里,这是伤风败俗的,所以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而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自顾自去了。
最妙的是,这件事儿,杜少卿在圣贤书《诗经》里找到了理论依据。他说:“‘女曰鸡鸣’一篇,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他还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这些说道,正襟危坐的道德君子们是理解不了的。
按说明朝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诗经》是秀才、生员们必读之书。然而,范进、周进、高翰林之流是不敢,也读不出这般心得来的。同样一部《诗经》,无数人读到的是黄金千镒、高阁广厦,杜少卿读到的却是本性使然、名士风流。
《读诗亦读国作文800字》
诗剑风流,传渊远文化;家国情思,承博大胸怀。——题记
漠北肃然柳亦绽
眼前尽是黄沙垄土,飘来携着土腥味的风,当时高铁未通,我们只能乘着绿皮火车,静听着它的厚重鼻息。眼前的黄壑便到了目的地。这里的饭食似乎都带着黄沙,这是我第一次到漠北旅行,遥望着远方,却觉得无味至极。浑浑噩噩熬到了下午,我牵着父亲的袖子拖沓向植树地点去。
不知多久,眼前忽的变了,盘节的林海,随北方的飓风翻涌着,波翻迷尽了绿色的眼。走进,颗,丛,团,海,父亲说,这才是大国风光。风云涌起千里大漠,镌刻下多少边塞诗意,翻涌的林海,则是国家开放与兴盛埋下的韵脚。
诗剑博远国簇新
一次偶然的诗歌整理,从夹页中带下一张纸来,于是眼前浮现出景,麻缕披身的杜甫热泪盈眶:“穷年忧黎无,济时肯杀身”;陆游提笔怀古“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范仲淹乘云雾而走,嘴中翕动着:“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于是在一柄柄诗剑中,刀光剑影下,挥洒一份簇新而兴盛的爱国情。
人间烟火抚凡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再见恍如隔世的繁华,才发现车水马龙,才是国泰民安。终于,在众志成城中,我又看见了一座繁华的城。老人小孩相伴在行道树边,路边又是嘈杂的声响:收得晚的早餐店仍在吆喝着,蒸屉的蒸汽浸红了老板娘的双颊;孩子嬉笑着吵嚷,又少不得母亲们的一阵叮嘱……
口罩又如春花般争艳,五彩缤纷下,是遮不住的暖情与笑意,而掩在这人间烟火后的多少温情,又漾开了这背后的奋斗与艰辛,多少汗水,只因一句家国情怀更变得弥足珍重。集中,统一,配合调整,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进,酿就了最抚凡人心的辉煌诗章,绵延进人们的心里。遥看过去,多少奋斗,多少拼搏;直视现在,多少笃行,多少真情;展望未来,多少憧憬,多少豪迈!
诗中有画,画里摹出一个国,读诗也读国,有一片底色,是中国红。百年奋斗,换了人间;再启新程,勇毅前行。峥嵘中诉下诗篇万首,诉尽国之点滴。
——读诗亦读国。
《千古风流人物志之辛弃疾》观后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年少时便立下远大志向,想要在军事方面有所作为,事与愿违,他的人生过的却过得起起伏伏。在政治上,有人把他当政敌,在军事上,一生也未能当上将军,最后只是一个人落落寡合。尽管现实的无奈令他失落,但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辛弃疾的一生是一部坎坷曲折的悲剧。
年少时,辛弃疾同祖父一起生活,在祖父的悉心培育下,习武与读书成了他生活中的两大乐趣。后而祖父离世,辛弃疾同时失去了稳定的生活依靠。青年时,辛弃疾投奔南宋与朝廷联络抗金,但山东起义军却因耿金之死而解散,这无疑对辛弃疾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中年时,辛弃疾想要创建自己的军队——虎儿军,却又面面受挫。无朝廷任何经费的他只好从犯人那智取石料,之后却又被朝廷的监朝御史向宋孝宗告状,内容为“聚敛民财,贪婪残暴”。“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老年时,被迫隐居后,辛弃疾也未曾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心中的悔恨与遗憾伴随着他久久睡去,享年68岁。
辛弃疾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豪放诗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青年时参加领导抗击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达观。赏过田园风光,走过小桥流水,写过绝世佳作,一生都怀着一腔热血,为了事业,为了理想劳碌大半生。热血难凉,在隐居期间,躺在床上已病入膏肓的他依旧在心念着国家,最后在大喊两声“杀贼”后便病逝于了铅山家中。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虽一生未能做上将军,但在词的世界中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赢得了“词坛飞将军”的美誉。辛弃疾带给我们的非清一色的宋词,更是他词中迸发的豪气,那滚动千年的热血和一种坚守、乐观、着眼大局的品质。
辛弃疾虽一生都在失意,但他一生都在前进,向阳而生,从不就此堕落。我也从辛弃疾曲折且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明白了什么叫做“辛弃疾精神”——尽管是一个人行走在孤独的人生旅途中,也要用坚韧的心守护着梦。
指导老师:王娟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袁隆平爷爷的颁奖词。它是对袁爷爷一生最凝练的概括,最精确的评价。我心中的英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袁隆平爷爷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那朴实农民形象。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袁爷爷从这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危机。他用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不平凡的辉煌。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潜心科研的辛劳。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一呆就是16年。在这期间,中国大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和大饥荒,人们为饥饿痛苦所折磨,此事促使他投入水稻研究。即便烈日炎炎,腹中空空,他依然坚持在田中工作,只为能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办法。袁隆平不是在家,就是在实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上。袁隆平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从没想过放弃。1976年至199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2亿多亩,累计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袁爷爷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将杂交进行到底。
袁爷爷有着“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当袁隆平高声地喊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为他鼓掌。这种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袁爷爷有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情操。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一旦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他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他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得失。
袁隆平爷爷为了让老百姓吃上饱饭,投入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了一生,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不,他是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心中的英雄。
《玉袍长剑堪风流》
李白,乃盛唐诗仙,天地江湖,俊逸洒脱,不似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不同王维“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他仙风道骨,满腹经纶,他才高八斗,不畏权贵,他就是他,那个令我钦佩,风采卓绝的李白。
我喜欢他,喜欢他的才华横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能令狂客金龟换酒宴邀,号为谪仙之人,诗诗传千古,也就唯他一人而已。他的诗也为狂而无有愁,那大鹏一日同风而起,三山半落青山之外的恢宏之气也就他才有,真不愧为让明皇相迎,奉为上宾的谪仙人。
我喜欢他,喜欢他云淡风轻,能让骄横跋扈的力士脱靴,能让君王“从此不早朝”的贵妃磨墨,如此盛宠当前,却又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宣言,更是他的气节。但也因此,他从他的仕途之梦惊醒,但他的为民之心还依然赤诚炽热,志在千里,从未泯灭。
我喜欢他,喜欢他炽热的报国之心。赤子之心并非溢于言表,在那卧于长安巍巍高楼,堪酒斗诗之余,又有多少愁抽刀断去,举杯消而不成的悲寂。被贬之后,仍想大唐传世千古,仰天大笑之前,他又何尝不是黯然神伤呢?
我喜欢李白,他放浪不羁,不孤芳自赏,也不孤影自怜,他就是他,自由洒脱,天地江湖,长笑轻荣辱。在我心中,他永远是那个“玉袍长剑堪风流、斗酒诗篇谪仙人”。
《千云情致,万古风流》
过年在家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和朋友约了去游桃花洞。我们在淮源镇西侧的魏庄下车,直接向南进军。刚入山门就看见山坡上黑乎乎的,满目疮痍,原来是过年时那些祭奠祖宗的人们点了纸就走了,结果是山火着了一天,部队官兵和森林警察忙得不亦乐乎才把大火扑灭!真是想提醒人们要做个有环保意识的公民呀!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这个义务。看着这些被烧毁的草木,让人感伤,朋友都说:“没有关系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下次来就可以看见绿意盎然的小草了!”但愿如此吧。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攀沿而上,有的地方坡陡路险,需要手脚并用,刚爬一座小山,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我们就在石头上坐下休息,在这座山上远眺,居然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桐柏山真美呀!难怪神仙都在此修炼。翻过这架山以后就拾级而上,来到了“仙人摆布观景台”,站在这里鸟瞰山下,深涧里枯树稠密,还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冰瀑,真是晶莹洁白,像天河从天上悬挂下来,真是壮观之极!看来阳光不能及时给它温暖,否则不可能这么温暖的春天还是冰天雪地吧!
下了观景台继续前行,一路上风光旎郦,令人目不暇接,一棵红叶柳树有500年的树龄了,他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树根已经老化,从边上又发出新枝,主干上到处是树洞,让人看了心酸。紧挨着他的是一棵松杨,也已经有200年的树龄了,尽管他也是伤痕累累,但是他已经长了许多嫩叶,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他向人们展示的是他坚强不屈的个性。真是佩服他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绕过古树,沿着小河走,来到一片巨石铺成的河床里,真是天 做房子,地当床啊!躺在巨石上仰望蓝天,心里顿时开阔许多,陡峭的崖壁上居然有人雕刻了一副对联:千种情致,万古风流。能流利苍劲的书法,那种神仙般的生活态度令人神往!
离开让人留恋的巨石床,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水池边,一看透明的冰面好像很厚啊!我试着踩上去,同行的人都不敢,旁边一群游客正在用餐,说:“没有关系的,冰很厚,我们刚才就上去了”。说实话,就我爱冒险,我上去也是颤巍巍的,腿直发抖,呵呵!我是英雄啊.....他们几个也陆续试着上去拍照,在这里看见几十年罕见的厚厚的冰真是难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举起一大块冰拍照,在此留下开心一刻。有古人在此做词一首来赞美桐柏山:白云半天山月小,野树金猿啸。秋风玉兔寒,一曲寻仙操,松风小楼香飘渺。此处真是人间仙境,古人尚且在此吟诗作赋,我们更应该在这里放声高歌一曲才对!
沿河而上很快就到了情人谷,所谓的“情人谷”就是情人约会散步的好地方,小溪哗哗流,两岸桃花开,空中小鸟歌唱,鸟语花香的好地方。走在这幽静的好地方,手牵手谈情说爱可能会自然一些吧.....
再往前走就到桃花洞了,我们先把炊具和食品收拾一下,让多次来此地的好友为我们服务—做饭。我们继续前进,没有想到石级那么陡峭,我每抬一次脚就觉得很累,腿直发抖。大约有一公里的山路就来到了怪石嶙峋的桃花洞了,在路边的崖壁上石洞不时可见,大小不一很多洞,还有上下几层的洞,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啊!有巧夺天工之美。这是桐柏八大景之一。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北部的峡谷中,两侧奇峰峭立,很多洞组成了桃花洞,其中罗汉洞最为壮观,里面的十八罗汉还在那里端坐,有信徒供奉的香裱,外面的洞盖在上面好像是两层小楼。还有锣鼓洞和霹雷闪电洞很神奇。传说王禅和孙膑曾经在此隐居,张三丰在这里修炼。并有诗作:白雪粼粼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把桃花洞描写的如此迷人,如果不来此一游就觉得实在是遗憾!纷纷在此留影纪念。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桃花洞,准备下山吃午饭了。
来到山下,远远闻到火锅的香味了,鸡和莲菜已经炖好了,我们就感觉很饿了,边吃边聊,大约吃了一个小时才吃好。刚准备收拾不要的东西,忽然看见树上贴了一张纸,我走近一看:花儿以芬芳回报,草木以绿色相迎,我们以垃圾回赠,朋友,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原来志愿者们在此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我的脸顿时发烫,整天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今天差一点失职,我和好友开始把附近的垃圾装进塑料袋,准备带到附近的垃圾桶里。也算是为保护我们的桐柏山贡献一份力吧!
我们沿着小路依依不舍往回走,再见了,美丽俊逸的桐柏山,再见了,鬼斧神工的桃花洞,让我们约会在梦境中----
(辛卯年正月初五)
《大江东去下一句大江东去出处及作者》
大江东去下一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