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奇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22:33
《黄山日出》
日出是美丽的,而我就曾看见过这种奇观。
天还没有亮,我和妈妈离开宾馆,坐着览车来到了黄山上面,我们在一块巨石附近坐下,身边都是想要来看看黄山日出的奇观的人。
我们等了近十分钟,第一道阳光出现了,它好像一支宝剑一样划开了天幕,刚才的天是颜色很浅的蓝色,这会儿从天的那边缓缓射出了一道又一道红色的晨光,人群动了起来,人们纷纷拿出了相机、手机,都想拍下这种奇观。
这时,一轮太阳从天边露出了一点,红红的,将它旁边的天空都染成了金黄的颜色。在远处的蓝色天空的对比之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没过多久,太阳又向上爬了一点,这里的太阳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趴在窗口偷窥山上的人们。
太阳越爬越高,这会儿和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搭衬在一起,再配上那一点一点的在红日的照耀下显现出来的云,竟有一种飘飘欲仙,步入仙境的感觉。人们都被这种景观给迷住了,一时半会都呆在了原地。过了一会儿,呆立的人群缓过了神来,顿时,赞叹声、快门声不绝于耳。我也在这种美景下拍下了很多的照片。
太阳在这里已经完全显露在了人们的眼中,太阳散发出来的光辉将黄山,将大地,也将观看的人们都照成了金色,好像镀上了一层金子,显得朝气蓬勃。这里,一群飞鸟从太阳面前经过,有着一种异样的美丽。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印入我们眼帘的景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它在我的相机中也留下了很多的不同的照片,张张令人陶醉。
晨光像一只自由的白鸽,在辽阔无垠的蓝天上展翅飞翔。晨光暖暖的、柔柔的、滑滑的,如同一只大手一般,阳光有手,与人击掌;阳光有目,与人对视。
不用渴望正午的烈日的强大,不用成为夕阳的“无限好”,只愿成为日出的太阳,为世界送去温暖,给人带来了希望。
山上的人们在感受过日出的美丽后都陆续下山。烈日的阳光太毒,夕阳接近黄昏,日出的太阳才是最美丽的。
日出的过程时间虽短,但还是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记事,是意义非凡的记事。
我立在原地,回味着日出的美丽,日出令人陶醉。
指导老师评语:写了“日出”一件事,集中不散,一些修辞用得较准确、形象!
《北京之旅》
中国有许多大好河山,比如:险峻陡峭的华山,天下奇观的黄山石,大名鼎鼎的钱塘江大潮,可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北京了。
首先要去的景点,当数名扬中外的万里长城了。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长龙一样,在群山之中连绵起伏,长城的两旁还有许多参天古树与它作伴。走近一看,你会发现长城的路十分陡峭,一会儿是高低不平的石阶,一会儿是凹凸不平的山坡。再往前走,就可以看见长城的石壁上有许多的小孔。爸爸说:“这些小孔是当时为了探察敌情而设计的,也可以发射弓箭。”爬到一半时,我就精疲力竭了,可一想到“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时,我的身上又来劲了,一下子就爬到了烽火台,家人们都被我狠狠地甩在后面。
爬完了长城,我们又去了故宫。走进故宫,我们穿过了高大的午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金水河汨汨流淌,“哗哗哗”地仿佛在跟我讲几百年前的故事。穿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和殿。我站在广场中央,闭上眼,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个万国来朝的场景。之后我们又去了保和殿、坤宁宫和神武门。故宫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用其无数的传世珍宝的古建筑群,向世界展示了明清盛世的繁荣昌盛。
北京的美食也有很多。比如:冰糖葫芦、北京烤鸭、驴打滚、炸酱面等。其中让我一想到就流口水的,肯定就是北京烤鸭了,它的经典吃法是:在烤鸭上涂上甜酱,与葱丝一起包在面皮里,然后一口吃下。
这次的北京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爱北京!
《游兵马俑》
泰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我竟也有机会目睹这天下奇观。
暑假前爸爸答应带我去陕西安看看兵马俑,听了这个好消息,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恨不得立马飞到西安去。
放假了,来到了奉始皇陵,进入大门,绕过繁茂的植物,到了一号坑。一号坑是四个坑中最大的,里面站着那大大小小的马俑,大多是按照真人的比例浇筑的。它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面露笑容,有的面孔严肃,还有的面相平淡。它们如一个个站岗的军人,立在那里。
穿过捅挤的人群,我们又看见了一种不一样的俑——跪射俑。顾名思义,它们是跪着的,武器没了,但挡不住它们的英姿。
兵马俑的身上有很多颜色,而兵马俑身上的“中国紫”,是硅酸铜钡涂抹技术,是近几年才有的技术,几千年前的古人怎么会这种技术呢?
二号坑里有很多高级军吏俑,而三号坑是一个指挥所也是唯一没有被大火焚烧的坑,里面机关重重,让敌人有来无回。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恋恋不舍地回去了,我爱兵马俑!
《青城山游记》
世界之大,奇观不少。祖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如山水之美有桂林。我选择去了离家比较近了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它背靠岷江,面向川西平原,四面环山。来到青城山风景区,穿过山坳里的林荫小道,踏过整齐的木制栈道,很快就能看见一道古香古色的的大门,“青城天下幽”五个金色大字顿时映入眼帘。大门上有类似于皮影的小雕像,进入大门后不见威武雄壮的大山,只见里面一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走过热闹的小巷,又穿过一座桥,我们的登山之旅就正式开始了。
登上台阶,我们来到一个分叉路口。我看着旁边的路标思索着,最后决定向天师洞方向进发。走在清幽的小道上不时有小贩贩卖东西,那一声声叫卖声不绝于耳。约莫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天师洞,走上台阶,见到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我心里想着:这不愧是圣地啊!后面经过了掷笔槽,卧云亭,朝阳洞以及艰险湿滑的九道拐,齐云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断坚持,到达东华殿,在大殿外得到了象征登山荣誉的奖章,然后终于到了山顶。 山顶的老君阁也是青城山的第一峰。
在山顶欣赏过不一样的风景后,我们也决定回去了,来到缆车处,只见人潮涌动,一排排、一条条宛如一条龙一样。所以我们只能徒步下山,走进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小道,沿着台阶一直向下走,路边的大树林立,下面是深绿色的小草,阳光透过灌木丛洒在林间,那一幕我都怀疑在仙境呢!这虽然比不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千奇百怪的黄山,云雾缭绕的峨眉山,但是眼前的景象却可以让人浮想。我觉得青城山的幽,不仅仅只是幽静,还可以是幽美······远处的兔子在山林中蹦来蹦去,树上的布谷鸟也在唱着歌。
青城山——今夏我登山过的名山胜地之一。它美丽、清幽,不亲自游览你无法想象它有多么好。
《游东澳岛》
有的人去了天下第一奇观石林,有的人去了天下第一奇观泰山,有的人去了雄伟壮丽的黄山,有的人去了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有的人去了一年四季风景宜人的西湖,还有的人去了美丽迷人的洱海。可是我去了中国的右下角——东澳岛。
清晨,岛上风平浪静,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凌晨五点坐着观光车来到岛上的山上看日出,东边发射出金光闪闪的光芒仿佛是一盏灯,照亮了大地。过了一会儿,金光像一条巨龙在天地之间出现,刹那间太阳露出一个小脑袋,仿佛是一位小妹妹不敢露头。金光闪闪的黄光也越来越亮,过了一会儿,太阳妹妹仿佛不害羞,露出来半个身子,金色的光芒。照在大地上,小草来拍手,柳树来跳舞,鸟儿们来唱歌,逗得太阳妹妹哈哈大笑。快!太阳妹妹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瞬间金光。
下午,我们来到海边,我们一看海水蓝绿蓝绿的,绿让人舒适;天空蔚蓝蔚蓝的,非常美丽;沙子金黄金黄的,让人感到温馨。大海一望无际,深不见底也看不到尽头。我和弟弟跑到海边,一头扎进海水里,可是水好像盐一样,既呼吸不上,还刺眼睛,我仿佛一条灵活的小鱼,在人群中穿梭,可我弟弟还在水面上,这时我和弟弟总结经验,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手拉手一起跳了下去。
晚上,蓝蓝的天空,星星们一眨一眨的,月亮圆又大,像一个大月饼,又仿佛一面镜子。在月明月寂静的夜晚,我们坐在沙滩上吃着烤肉、海鲜,看着月亮慢慢地睡着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次出来玩,真是一次美好快乐的体验。
《日出即景作文600字》
日出真是一个奇观!
今天早晨醒来,一看手表,才五点多,“最近怎么总是睡不好……”我有点不耐烦地小声嘀咕道,然后轻手轻脚地下了床。
一家人都还在睡觉,我小心翼地翼地刷牙洗脸,走进客厅,无意间看见了阳台外微微泛着鱼肚色的东方。这可把我迷住,我走沙到沙发那里,坐了下来,欣营着这大自然的奇观。
准备日出了,天空已经泛着浅蓝,在最东方的天空和西边形成鲜明的对比,东边先是微微的橘红,后面变成微红,淡红……随着颜色的变深,东方的红晕也在一点儿一点儿地扩大,这些颜色和光晕仿佛都是在为一个东西作准备——太阳。太阳像一位仁慈的君主,用光辉照耀着世间万物,瞧!这不就来了吗?
“君主”露了一个小角,虽然只是一个小角,但是,迎接太阳的光晕和颜色一下子鲜明了许多。原来冷清的早晨一下子多了许多光彩。光芒照在我的心田,让我觉得倍感温暖。太阳像一个红色的蜗牛,在慢慢地向上爬着,但看起来丝毫不吃力。大半边天慢慢染成了红色,太阳把整个小区、家里的我、世间万物都镀上一层金色的薄膜,太阳亮得出奇......
太阳全出来了,刺眼的光芒使我不敢直视太阳,但身上却暖烘烘的,突然,太阳光好像没那么猛烈了,我抬眼一看,原来是被云挡住了。太阳给云嵌上了一条金边,云朵也衬着太阳,使太阳多了一分仙气......
“滔滔!你在干什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妈妈。我一看手表,已经过七点了。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日出,真乃奇观也!
《不速之客作文450字》
“观潮,奇观…….”教室中,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高声朗读着课文。
“啊!蟑螂!在……在……在你的脚下!”被称为“千里眼”的燕儿发现了一只蟑螂。又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尖叫声钻进同学们的耳朵里,原来是莺儿在大惊失色地尖叫,同学们顿时左邻蠢蠢欲动。
胆小如鼠的女同学三魂丢了七魄,吓得差点晕过去;有的梨花带雨似的哇哇大哭,掉下一粒粒“水豆子”;有的蹭蹭地爬上桌子,大声求救;有的只顾尖叫……。而胆大包天的男同学则有的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咧着嘴,抄起一本书冲到蟑螂面前;有的拿起扫把,大叫“呦,妖精,老孙不找你,你自己找上门来了,吃俺老孙一棒!”有的拿起笔,一支支射向蟑螂;有的张牙舞爪地扑向蟑螂…….
而此时的我,故作镇定,只见蟑螂在我脚下,我全身发抖,憋着气,一动不动地,生怕蟑螂会爬上我的脚。我盯着蟑螂,它在地上慢慢地爬着,好像在闻我的气味。我眼疾手快,随即拿起书一拍,伴随着“咚”的一声,蟑螂当场被我捉获。
这时,上课铃“丁铃铃”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观潮,奇观……”,而这位不速之客------蟑螂早已躺在垃圾桶里了。
《家乡的卧佛寺》
世界那么大,奇观何其多。而我的老家—保山,也有一道奇观,这道奇观就在卧佛寺。
卧佛寺,顾名思义,它就是一个寺庙,那一个寺庙里怎么会有稀奇古怪的东西呢?你进去了就知道了。
一进门,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水塘。这时,你就务必要买点瓜子、爆米花之类的。这可不是买了给人吃的,那是给谁吃呢?只见水塘里立着一块告示:鱼嗑瓜子、花生,中国一绝,属卧佛寺特有奇观。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奇特之处了,池内鱼类属世界稀有品种,叫原始软骨四须鲃,属国家二类一级保护水下鱼类,被称为“活化石”。
其实刚开始我也不太相信有这么神奇的物种,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带着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瓜子走到水塘边,先小心翼翼的往水塘里扔了几颗瓜子,没想到过了一会,瓜子不见了,浮出水面的是成堆成堆的瓜子壳。这会儿引得我更想一探究竟了,于是,我一次性把所有的瓜子全倒进水塘里了。刹那间,我倒下去的瓜子被这些鱼给围攻了,只见一条条四须鲃张大了它们的嘴巴争先恐后的吃起了瓜子,它们的体型都比较大,应该是一直有人喂养,也没人去捕捞它们的原因吧!四须鲃的嘴巴足够大,嘴角尖尖的,感觉能把我的拳头都塞的进去,嘴巴两边各有两条长长的胡须,就像电视里神仙的胡子那么长,在咬食瓜子的时候我能隐约看到它的嘴巴里好像牙齿一样的东西,它应该就是用这个来咬开瓜子皮的了。我正打算再仔细观察它们呢,弟弟妹妹因为没喂到鱼而在旁边哭闹,我只好作罢。
瓜子都被我喂完了,只好把带来的饼干给弟弟妹妹喂鱼了,也许是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它们比刚刚争抢的还要激烈,弟弟妹妹一看越喂越欢,从一片片的扔变成了一把把的撒,又从一把把的撒变成一袋袋的倒,不一会儿,饼干盒就空空如也。
饼干喂完了,我们只好回家了,这次的游行让我流连忘返。
《火烧云》
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馈赠给人们无数或秀丽或宏伟的奇观,飘渺的雾霭,瑰丽的虹霓,壮美的日出……而我却独爱那瞬息万变、五光十色的火烧云。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落日的余晖为路边死气沉沉的枯树镀上耀眼的金边。点点归鸦,披着夕阳的残红,在万丈霞光中徐徐飞行。看,那一朵朵一片片的火烧云,正在柔和的暮色中竭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将阴沉的天空渲染出绮丽的迷人色调。最下层是热烈的橙色,与太阳的光芒同辉,接着是活泼的黄、温柔的粉,再自然地过渡到深邃的蓝。仔细观察,那黄色中还包含着多种色调,先是深沉的土黄,再是轻快的柠檬黄,继而是柔和的鹅黄……真是令人心醉神迷,浮想联翩。好似有一名高明的画家,在天空这块画布上精心涂抹,终成一副浓墨重彩的绝美画作。
再仔细瞧瞧,天空中还隐藏着许多动物哩。忽然,一匹骏马映入我的眼帘,它毛色金红,体形健壮,身上布满了结实的肌肉,正撒开四蹄狂奔。也许,它是匹战马,驰骋沙场,身经百战;也许,它是匹赛马,拼尽全力在赛道上飞驰;也许……我正在幻想的世界中遨游,那匹马却模糊了。
接着,空中又出现了一群绵羊,它们通体粉红,个个圆滚滚、肥嘟嘟的,蓬松的绒毛,使得它们像一团柔软的棉花。羊儿们正悠闲地漫步着,时不时低下头啃几口鲜嫩的青草,惬意极了。但不一会儿,那群羊儿就都不见了。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那被火烧云染红的天空,期待着更多的美景,可事与愿违,火烧云渐渐散去,暮霭四合,夜晚终于降临。
望着那渐渐消散的火烧云,我思绪万千:那旖丽多姿的火烧云虽然绚烂,却不长久,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人生短暂,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但是,毛主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唯有脚踏实地、勤恳努力,才可以让人生的美好长存。
《萧江奇观》
萧江,是我的故乡,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那孤崖顶上的双榕树,耶稣堂前的樟水井,涣底殿的大鼓,是人们传颂已久、远近闻名的奇观。
当人们来到萧江老陡门时,一眼就望见一座六角的望江亭。紧靠望江亭后面有一块孤立而突兀的岩石,人们称之为孤岩。孤岩顶上长有一棵奇大的榕树。
这可榕树少说也有几千年的树龄。那盘曲嶙峋的树根穿出石缝,暴露在阳光之下,又互相扭结,一直扎人地下。高大的树干已经开裂,形如两棵,腰围之粗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过来,现在竟还是那么青翠挺拔,枝叶茂盛,绿荫如盖。弯窿形的树冠覆盖着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地,遮掩着许多小商摊贩,方便了许多游人避雨乘凉。
1986年,萧江人民在大树底下又建起一座亭台,名日“双榕亭”。县长亲笔为其题词:“双榕双榭听鼓听潮人换世,客来客往避风避雨坐何妨。”更为双榕树增添不少色彩。
面对奇特的双榕树,我想,当年这树苗长在这上无半点泥土,下边水源拓竭的孤崖顶上,靠的是天然雨水和岩缝中渗出的微小的水滴来维持生命,其成长之路可谓坎坷艰难了!但双榕树能忍饥渴,熬霜雪,挨过了漫长的岁月,到如今竟长成了诸树之冠,不亦奇哉?
萧江菜场北面耶稣堂前有一口老的水进,名曰:“樟水井”。井水冬暖似汤,夏凉如冰,清甜可口,美味绝伦。就在这口井里曾生有樟抱榕的奇树。
早在数百年前,萧江人民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在这里开了一口井,并筑好不久,井壁上竟长出一棵樟树苗和一棵榕树苗。骤观之,两树倒映并底,犹如同根相连。几年后,樟树竟伸出枝叉,慈母般地紧紧地拥抱住榕树,那榕树也像怕羞的孩子似的紧紧地偎依在樟树怀抱里。这样,人们就把这两棵树合称为“樟抱榕”,那涓涓清澈的井水就是从这树根底下流出来的。又过了几十年,不知什么原因,那棵榕树枯萎了,只剩下一棵樟树。后人就把这口井叫“樟水井。”
樟水井是萧江人民饮用的唯一的水源,又是酿酒的好材料。每年农历10月20日,萧江镇的人们总要到这里挑几担水回去酿过年酒。据说这口井历史上从未干涸过。
樟水井,井壁生树,涓涓细流发自樟树之根,水清源长,不亦奇乎?
萧江还有一面远近闻名的大鼓。
据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萧江人民为了抗楼冠,在娘娘宫建造了一面大鼓,其鼓面可摆一桌酒席和八把八仙椅,八个人在上面会宴,还可有人在上面沿鼓巡酒一圈。如果擂一下大鼓,从初一到十五,还能听到鼓声的余音,足见鼓声之宏矣!就是那取皮蒙鼓的键牛,据说它关在牛栏里,头能伸到隔河对岸的菜田内吃菜呢。这些只不过是传说罢了。而萧江大鼓的名声早就播及浙、闽、赣等地。
随着年代的变迁,大鼓先后改装四次。后来,鼓皮破了,只剩鼓桶放在古庙内,在文革期间作为“四旧”搞得无影无踪了。1987年,萧江人民为了保留萧江的文物古迹,在侠底殿又蒙制一面大鼓。其鼓面直径为2.30米,高2.50米,竹钉900多枝,鼓桶用了60多块木板,计木材为1.4立方米。鼓面上用彩色瓷漆画有双龙戏珠和流云焰火。那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在改革的大潮中,全国各地来萧江联系编织业务的人和回乡探亲的侨胞,都要去侠底殿看一看这面大鼓,听一听“隆隆”的鼓声。据说这鼓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奇鼓。
我想,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家乡的山山水水会变得更奇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