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伏尔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56:04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750字》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时,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以后一次次读这本书时,每次都觉得又和老朋友重逢了。《绿山墙的安妮》就是这样一本书,每当我读起它时,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绿山墙农舍兄妹马修和玛瑞拉决定收养一个男孩,几经波折,却收养了一个满脸雀斑、又瘦又小的女孩——安妮。虽然她身世凄凉、历经苦难,但是她纯洁正直,满脑都是丰富的幻想。她的开朗乐观、善良直率,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朝气的女孩。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怕困难,让一个个梦想成为了现实。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爱上了这个爱幻想、有个性的女孩,她的一头红发,像是被赋予了太阳的颜色,热情洋溢,在每个读者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乐观、开朗、纯洁的种子。
书中安妮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期望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快乐。你也许得不到那个东西,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你期望它们时所产生的快乐。林德太太说‘一生无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会失望。’可我觉得一生无求比失望更糟糕。”有了幻想,我们才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追求,才会奋斗。一个人的成功与进步,源于最初的幻想与追求,我在安妮的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低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张牙舞爪,每次去书画展上看到别人赏心悦目的字时,心里总也幻想着:“某一天,我的作品也能出现在这里。”为了这个目标,我坚持每天都练习书法,认真研究每个字的结构,练习每个笔画,寒冬酷暑从不间断。终于,也有人站在我的作品前点头称赞,当然这离我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会继续努力的,像安妮一样永远保持着热忱。
学者周国平曾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我要向安妮学习,在失意的时候幻想着头顶的阳光和灿烂的微笑,因为期望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快乐。(指导老师:戴美华)
《读书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伏尔泰曾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在我还不识字时,妈妈陪伴我一起上东方爱婴早教,爸爸总在我身旁娓娓地读书,每晚我是枕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入睡的,于是我的梦里有了大闹天宫的孙大圣,有了神奇校车,还有了开心游乐园……
两岁时,我开始看童话书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我着迷。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令我浮想联翩。我看了几十遍了,仍不释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大家都笑我:书痴。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童话书已满足不了我。于是,我常跑到图书馆,坐拥书城,我席地而坐,伴着墨的芳香,贪婪地吮吸着字里行间的好词佳句。这时,我迷上了中外名著,细品《三国演义》,感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钦佩赵云的一身是胆,忠勇两全;钟情关羽赤胆忠心。深探《水浒传》,佩服吴用的足智多谋;赞叹卢俊义的慷慨仗义,绝技无伦。游览《西游记》,同鸣孙悟空的嫉恶如仇;仰望唐僧的坚定信念;学习沙僧的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到了三年级,我偶遇了《哈利•波特》。我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悲伤,一起高兴。让喜悦与哀伤在心中碰撞,让宁静和感动在心底沉淀。
安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近期,我又穿越了悠远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唐朝有意思了》、《清朝其实很有趣儿》……历史记载让我孜孜不倦。我领悟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品德;领略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残酷。我开始写历史笔记,按时间先后顺序,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历史记录篇。从孙承宗身上,我明白什么是气节;从酒池肉林的纣王身上,我惊恐什么是残暴,从昏庸无道的汉灵帝身上,我哀伤什么是昏君……
读书,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书,心中的乐园。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伏尔泰:“读书使人心眼明亮。”
——题记
“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在眼前”,当我听到有人说出这句话时,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以前,飘回那个名叫《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故事里,心中的浓雾弥漫,久久不曾散去。
19世纪的美国,充满了黑暗,在那个年代里,法律把黑人看作是物品而非人,白人拥有将他们任意使唤、买卖的权利,黑人没有自己的自由,甚至惨遭虐待。《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围绕黑人的生活,讲述着一个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抵制奴隶制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欠下了债务的农场主谢比尔,不得不卖掉他们家的黑人奴隶汤姆和伊利莎的儿子哈里。当伊利莎无意间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给女主人留下了一张字条,带着孩子逃跑了。这时汤姆叔叔被卖掉,已经乘上了一艘顺着密西西比河而下的船。在船上时,汤姆叔叔认识并照顾了一位年幼的白人女孩伊娃。当伊娃不慎落入河里,是汤姆叔叔救了她。伊娃为了感谢他,恳请父亲圣克莱尔将汤姆从奴隶贩子手里买下,并将汤姆带到他在新奥尔良的家中。在这段时期里,汤姆叔叔与伊娃变得亲密无间。回到新奥尔良后,汤姆与圣克莱尔一同生活了两年,伊娃得上了重病。临死之前,她在一场梦境中梦见了天堂,她把这场梦告诉了她身边的人。由于伊娃的死,一直对黑人持有偏见的圣克莱尔的堂姐奥菲利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弃了对黑人的偏见,而圣克莱尔则承诺将给予汤姆自由。圣克莱尔履行承诺之前,却因为介入一场争斗而被杀死,他的妻子拒绝履行丈夫生前的承诺,在一场拍卖会中将汤姆卖给了一个残暴的农场主勒格里。由于汤姆拒绝服从勒格里让他去鞭打他的奴隶同伴的命令,导致勒格里对汤姆心生厌恶,决意要压垮汤姆对上帝的信仰,并对汤姆进行残酷的鞭打。当汤姆叔叔对上帝的信仰就快被在种植园中遭受的折磨击垮时,他梦到了耶稣和伊娃——这使得他决意保存自己对基督的信仰直至死亡。他鼓励他的黑人同伴凯茜和埃米琳逃跑,并拒绝将逃离方向告诉勒格里。勒格里大发雷霆,命令他的监工杀死汤姆。在他垂死之际,他原谅了两位监工殴打他的行为,受到他品格的感染,两人都皈依了基督。
逃亡的伊利莎和哈里斯斯遇上了凯茜与埃米琳,他们前往了法国,并最终抵达了利比里亚——一个容纳前美国黑奴生活的非洲国家。谢比尔的儿子乔治·谢尔比回到了肯塔基州的农场,释放了他全部的奴隶,并告诉他们,要铭记汤姆的牺牲以及他对基督真义的信仰。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全书都被同一个主题所主宰: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一位熟稔法律的智者曾说过这样的话:“处置一个人的最残酷的方法莫过于对他施以绞刑。这句话不对,还有一种处置人的方法比这种惩罚更为残酷,那就是限制他终生的自由。”
奴隶制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牢牢锁住黑人的自由。这些曾经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类,他们穷困、苦难,被不平等地对待,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他们讲话,他们饱受摧残。幸运的是,最终奴隶制终于被废除,这些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也能站在阳光下无拘无束。
而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热血与汗水为我们打拼下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地沐浴在温暖和煦的春风中学习、生活,无忧无虑。
但总有人不珍惜现下。反观许多青少年,将平等与自由看作理所应当的事,不思进取,把青春浪费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更有甚者以“世界对我不公平”为借口,放滥自我,不学习、不努力。这些人,显然已经把前辈的付出抛之脑后,忘记了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认为学不学习、努不努力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却忘记如果没有前人的努力,我们怎能快意地生活在这篇土地上?
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处于黑暗里,资本主义的列强压迫着祖国和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迎来改革开放。这一份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我们所应当珍惜的,它使我们不用向曾经的黑人一样被压迫、被残害,我们能骄傲地说出“我平等,我自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一个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祖国,而奋斗不息。
合起手中的书,我不禁想,黑人曾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黑暗里,而今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让我们在黎明中感受美好,在阳光中向未来坚定地迈步。
《精彩的校运会》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的。今天,我校就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校运会。
这届校运会,我们班出现了很多值得大家关注的亮点。比如说男子800米决赛。这场比赛里就有我们班的黎宸宇。比赛枪声响了以后,他就像一支离弦的剪一样飞奔出去,把所有的选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但第二圈时,由于体力不支,他被两个人反超。我们着急了,老师、家长和同学们也在一旁加油助威,还有的同学在旁边陪跑。只见他较紧牙关,手臂不停地上下摆动。到最后100米时,他全力冲刺,越过了终点。他获得了铜牌。当我们得知他打破了校运会纪录时,都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他太棒了!
还有一个就是女子1500米决赛。我们班的陈芊汐个子小小的,身材瘦瘦的,所以我们都认为她不会报比赛项目。可当她提出来要跑1500米时,我们全班都被震撼了。陈芊汐小小的身体里竟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去挑战一般人不敢挑战的运动项目。跑步开始了,只见她奋力地向前奔跑,两个细腿飞快地交替着。跑了几圈后,她的脸胀得通红,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呼吸非常急促。她已经很累了,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大家都为她加油助威。最后她拼尽全力跑过了终点,获得了铜牌。她真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而我呢,本来100米预赛就没有发挥好,没能进决赛。还因为跟曾国力玩,扭伤了脚。所以我需要认真地反思。这个月是体育文化月,我很遗憾,这些运动项目和竞赛我都不能参加了,不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了,不能到场为同学们加油助威了。我下次一定不能因为贪玩而受伤了,要保护好自己,为班级争光!
今年的校运会,我们班的运动健儿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都是大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一心的结果。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到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
《不是猛龙不过江》
首先声明,我不是伏尔泰笔下的邦葛罗斯,被卖做了奴隶,以至要处我以火刑了,还高呼“世界是至善至美的”。我情愿做堂·吉诃德,慷慨舞长剑,怒对那庞大的螺旋桨。我甚至甘愿做一只蝗螂,“夫不见蝗螂乎?怒其臂而当车辙”,虽粉身碎骨,犹存英豪之气。有人不屑:“竖于轻狂,碰壁而亡。”哈哈,你以为我是张子房吗?被犯上老人几句庸词就骂没了傲气?你错啦。我信奉的是“不是猛龙不过江”,“猛龙”的傲气是骂不没的!对,我们是青年(或少年),应当有的是朝气,但现在的情形是,就连这点儿朝气也在被抹杀。社会上不让我们去摔,去闯,去骂,去愤怒,去激烈,试问哪个持盈保泰的老头子还有这豪气?试问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哪个国家的青少年还少年老成?
是的,中国的传统反对“竖子轻狂”。王阳明《傅习录·券三》云:“人生之大病只是一傲字,有我即傲,众恶之魁。”莫说中国。就是那崇尚自我的基督徒也坚持这“傲”乃七大死罪之一。但我只能说耶稣害了“畏后生”病,而王阳明则连他二师尊孟子的思想也没学好。孟子云:“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哪一句不傲气十足!但既已成了传统(坏传统)且又在威吓现在,我们就不能不打破它。
打破传统需要勇气,更需要狂气。美国人梭罗的诗:“我们扔掉上一代的东西,就像扔掉一只搁浅的破船。”中国人似乎先天缺乏这种狂气,以至直到现在,人们仍在长者面前“侧目而视,重足而立”,并且稍有压抑便选择消极避世,甚或超脱老滑,持“僵尸之乐观”。现在的青年虽尚未沦落到此等地步,但传统的“君子”式的“儒”的奴性人格教育和祈丧灵性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学会的却也不过是些“颧预的厚重和明哲保身的中庸处世之道。当父母们津津乐道孩子的不显山露水,老师们将德育固定在遵守纪律和听话上的时候,我痛心地看到,原本能成为锋芒毕露地挑战黑暗的斗士的青年们,被渐渐磨去了棱角。我真不想用《狂人日记》里的那句话来形容这种情状:“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当头加戕贼之后,青年们于是开始流于委琐与屏弱,流于落寞与空虚,自以为错了。然而,那传统到底铸就了什么足以为“百世师”、“万世师”的人格呢?且看冯梦龙《广笑府》里的一则笑话:“一士亡见冥王,王忽撒一屁。土即拱揖进辞日:”伏维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声,仿佛察兰之气。”呜呼!对于如此“健全”的人格,看来我所能做的,也只有报之以“鸣呼”了!但青年们,学子们不能“鸣呼”,因为在他们,顺从才是最好的方法。于是,我们终于再也看不到有独立人格的学子了;于是,我们终于再也看不到有反抗精神的青年了!几十年前,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鹰战的武士,少有敢抚哭头叛徒的吊客。”我看现在不是少有,而是几乎已经没有抑或不会再有了。因为作为继承者的青年们的人格正在沦落。这不能只归罪于被继承者正在施“牛羊式的教育”(没有“可怜的角”的牛羊),也要追究继承者自己的责任。
青年们由于缺乏悍气与勇气,由于畏惧失败而不敢担起重塑人格的使命,这是青年自己的悲哀。台湾那位狂脾的文侠李敖说:“现在的青年缺少一种为了大目标而奋斗的悍气。”他还引两句诗说:“上得山多终遇虎,不是猛龙不过江”。认为失败数次后的成功者,始终握着一张王牌,那就是不怕失败。民不畏失败,奈何以失败惧之?我想我们青年尚未重塑起健全人格的原因,肯定与没有这张王牌有关。
我们需要不怕失败的王牌,我们需要“猛龙精神”,所以我们要重塑自己。美国的“新人类”被称为“x一代”,他们太扑朔迷离了。80年代生,90年代成长的我们固然不能像美国人,但我们也决不至于沦落到如“嬉皮士”和“跨掉的一代”那样精神贫血。我们要打破传统,就需要无畏的精神;我们要发展要开拓,就需要进取的精神。所以我给我们这一代的定位就是“无畏进取的一代”。
弗若斯特曾说:“我不愿年青时成为激进派,是因为怕年老时成为保守派。”无畏进取的一代不怕“壮士行无畏”。我们苟能使一个国家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蔚然青春气象,那还顾忌年老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