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凝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46:51
《水珠的凝结周记》
水珠的凝结周记
我们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个节气叫做“白露”,在“白露”这个节气段里,早晨当我们走过草丛时,鞋子总会被草叶上的水珠打湿,我很好奇昨天晚上并没有下雨啊!可是为什么草叶上会有这么多水珠呢?今天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小实验让我知道了结果。
爸爸给我买了一瓶冰镇过的汽水让我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于是我就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汽水。刚刚过了十几秒钟,汽水瓶子上就开始出现了一层白色的水雾,我感觉到很好奇,于是就用手指碰了一下,我感觉好像有点湿湿的.像是水。然后我就继续观察,大概在三分钟后,我发现汽水瓶上的水雾越来越厚,我就又忍不住用手指点了一下,在我手指离开瓶身的时候,一滴水珠从这个位置缓缓地流了下来。当时间到十分钟的时候,我不用手指碰触,汽水瓶上就已经开始自动的往下流水了。
我很好奇的问爸爸这时为什么。爸爸告诉我说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空气遇到冰凉的物质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水珠。
【水珠的凝结周记】
《九月节》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晨时起,打开窗户,一股股冷风嗖嗖地往屋里钻,仿佛已经看到了冬日的脚步。今年的天气冷得比往年早呢。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嗯,夜尝梨贝养脾肠,最近肠胃总是不好,该养养了。夜里也熬些梨贝?
白露,寒露,霜降。
儿时读书时,总会晨起跑步,凌晨六点多便起床去跑步,那时最令我惊喜的不是春日的柳树发新芽,而是霜降后路边的小草上凝结的一层薄霜,晶莹剔透,宛如遗落尘世的精灵,美得让人心疼,于是心里也总念叨着,太阳可别出来哦,不然那美丽的小东西就不见了。
到了后来,就再没了机会看到霜降了,毕业了,就不需要再那么早起,即便偶尔早起,也没时间跟心情去野外看看。
如今这样的环境,白天太阳浑浊,夜里星月模糊,草木上还能有那样一层薄霜吗?
于是就一直想,在一个下了霜的清晨,去找找那白色的精灵,不知道还有没有?
《神奇的汉字》
汉字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先人用智慧凝结而成的经典。
当我和我的家人走进汉字王国的时候,有许多汉字高兴的来迎接我们,“聪”字大声地说:太好了,又有一个家庭来参观我们的王国了!于是,汉字们把我和我的家人带到了一个大剧场,汉字国王热情地说:“欢迎你们的到来!亲爱的客人们!欢迎你们来参欢我的王国”。
这时,主持人一一“人”字宣布:“这次《来客活动》的主题是一一猜字游戏!
首先,我匆匆地跑到了台上,说: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点血。我说完后,下面的汉字有的双眼紧闭,皱着眉头,在大脑中找答案,有的正托着腮苦思冥想着;有的好像已经想到了答案,满脸笑容。其中一个字答到,说:这个字是“照”。我又说一个人在伐木。我刚说完就有一个汉字说:是“体”。
我们在汉字王国中玩得很开心,我们出来后,心里只想说;“汉字,我爱你”。
《关于谅解的排比句》
1、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2、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3、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一道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干涸的心田;它是一缕炫目的阳光,能温暖渴望关怀的心。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能融化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能冲淡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内心的创伤。
5、谅解是心灵受伤时的抚慰,谅解是人生道路上的陪伴,谅解是我们心灵可以栖息的港湾。谅解是一股以及煦的东风,能溶解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6、谅解,它,是一种尊重,把悲伤的人转为欢乐,他,是一种高尚,他把没有信心的的人重识自我,她,是一种温柔,给绝望的人最大的鼓励。
7、谅解是沟通之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谅解是和善之本,让社会充满温暖;谅解是润滑剂,让世界少些摩擦。
8、谅解是一束,阳光照亮迷茫的心灵;谅解是一片海洋,激起前进的风帆;谅解是一场春雨,滋润友谊的鲜花;谅解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
9、生活中处处都学要谅解。父母和孩子之间学要谅解;朋友之间学要谅解;老师和学生之间学要谅解……
《经验与勇气作文素材》
当经验凝结成人生的宝石,也带来了宝石上的裂缝。所以,年轻人,如果你有勇气割开它,请不要去想失败的后果。
一块价值不菲的带裂缝的宝石,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是切还是不切?老工匠们的丰富经验告诉他们切割这块宝石是极易失败的,于是他们都放弃尝试。一位年轻工匠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是的,有时面对困难,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经验,更需要抛却顾虑的勇气。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经历了林林总总的成功与失败,累积了越来越多生活的经验,同时随之增长的种种顾虑也使我们丧失了一冲而上的勇气。面对困难时,往往根据经验先在心里给自己竖起一道墙,我们站在阴影下,失去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高斯读大学时,每天晚饭后他会做导师布置的作业题。平时他总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有一天却碰到了困难,然而对数学的着迷使他没有放弃,一晚过后,高斯终于解出了这道难题。当他把作业交给导师时,导师惊呆了,原来高斯解出的那道题并非是导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导师不小心夹进去的研究题目。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连阿基米德、牛顿都没有解出来,而那时还称不上数学家的高斯却用一个晚上解了出来。后来高斯说:“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就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它了。”有些事情,在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困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无知者无畏”。这并非是说无知能使人做得更好,而是说经验会使人产生顾虑,而顾虑使人丧失勇气。
一个人的进步,一个社会的进步,经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增长经验的同时持有勇气呢?也许是因为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也许因为对失败的不可容忍。可是正像年轻的工匠一样,我们还年轻,为什么要害怕失败的代价呢?为什么对失败不能容忍呢?毕竟我们看到,社会对失败的容忍是越来越宽容的,我们也有这个资本去容忍失败。当经验凝结成人生的宝石,也带来了宝石上的裂缝。所以,年轻人,如果你有勇气割开它,请不要去想失败的后果。
《初中描写冬天景色作文》
冬天是霜冻慢慢凝结的,当逐渐厚重的白色覆盖屋顶,瓦楞上一层一层的细节大多被省略,一切由复杂变为简单,由纷繁变为概括,冬天来了,冬天像封面般的装订四季。
从西北吹来的季风很直率,义无返顾地往你的袖口里。领口里钻,你刚出门上路就扎脸了。你的耳边没有了春风绵绵细雨般的絮叨,而深切地感受到彻骨和切肤的寒意和畅快。一片枯叶掉落,你猛抬头,发现所有的树都脱尽了叶子。树枝没有了树叶的装扮,格外清朗和坚实,交错的枝干成了树的真实内容,北风中翩翩摇曳,简洁而精干。
冬天来得不知不觉。当秋收的农民一边把稻谷收进粮仓,一边刚把麦种播进土地,冬天就悄无声息地过来收拾一切了。田埂上的杂草干净了,田埂里也没有了庄稼和植物的装饰外套,田野与田野之间除却了琐碎的细枝末节,尽现眼前的是优美的曲线。田野的尽头,地平线清晰又辽阔。冬天把真实和本色还给自然。大地敞开胸膛,毫不遮掩地袒露出实在和坚硬的土壤。
是冬天就有雪,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尽管“厄尔尼诺”现象一次又一次地使地球逐步变暖,但总有一两场雪能越过长江,到达南岸。一些天大雾不散,接下来就纷纷扬扬地飘雪了。江南的人对待雪的心情是很热烈的。虽然也会泥泞,但总有那么多人在纷纷飞絮中出门,游园,踏雪。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是平时难得的留影景点了。这个时候,最无赖的是孩子,他们跑呀,奔呀,打呀,追呀,一刻不停息,就像乡野的小狗,毫无忌惮地玩着,耍着,哪怕是满脸的汗,浑身的雪……这时,麻雀却在悄悄地觅食。麻雀是冷静的,因为所有蛰伏在雪地里的生命都在准备着来年的梦想。
冬天就是这样,没有太多的包装和装饰,一切都真真实实,直白也自然。冬天是北风中树的枝干,冬天是一览无疑的旷野。
在冬天,该消亡的消亡,该孕育的孕育。
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人们丰收的喜悦,鹅毛大雪覆盖了一切喧嚣,同时也覆盖了晴朗的心情。寒风中,“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她知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故事中的冬天恰似现实生活中的幕后工作者,或者是舞台上表演“反面人物”的,他们甘愿受苦受累,只要演出顺利进行,他们会认为那汗水就是甘露;无论导演怎样将反面角色丑化,他们都认为成功反衬正面人物是自己的责任。风光过后,人们往往记得台上哪位演员的表演出色,可谁又能说出这台晚会总策划的名字;电影结束,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英雄救美的动人场景,可谁又会关心“坏人”为拍摄“挨打”受了几处伤。
诚然,晚会的看点着实在明星的表演,电影的卖点的确在主角的英姿,可看过、笑过之后,别忘了稍带上幕后的演职人员,仅仅这样,那些“冬天”们就会很感动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简单的词藻蕴含着的哲理开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可总觉得这对冬天有点不公平,给人的感觉似乎在劝你:再熬两天吧!想想春暖花开,这该死的冬天就不那么难熬了!
可你是否知道,没有大雪为土地保温,春天的播种会顺利吗?没有冬日的冻结,春季泥土会湿润吗?没有严冬的磨练,春姑娘的脚步会那么健康坚定吗?冬天是春天的母亲,这话一点没错。所以,不才的我想盗版一下雪莱他老人家的话:没有冬天的到来,就没有春天美丽的临近。冬天是伟大的母亲。
《两条道路》
是什么将灵光一现的情感凝结于言语之中?是什么将我们陶醉于纵横千古,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又是什么将我们的生活存在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模式之中?是人文。
是什么用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将我们完全征服?是什么用最理性和最纯粹的一直吸引一个时代的力量?又是什么用未来的曙光与方向再次改变我们的生活?是科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或许是人文与科学的最佳诠释。“道”即万物之理,生活自然囊括其中。人文与科学,两种力量,一对矛盾,幻化于无形之中,主宰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与历史车轮留下的轨迹。人生来就是自然的智慧,我们构成的社会,却无法照应彼此的心灵,因此我们需要人文的力量关注我们的生活,又恰好生活正是人文的写照;人生来就是自然的敌人,我们拥有了知识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因此我们需要科学的力量,解释或脱离已知自然,又恰好自然正是科学的摇篮。人文和科学只是通过两条道路满足人类的生活,但大道行思,异途同殊。
人文,一条似水般轻柔有川流不息的道路。它是那么悠久:苏格拉底严重最完美的意志,文艺复兴最嘹亮的号角,法国大革命的最终希望。它是那么弱小:古希腊文明衰落后的萧条,西欧千年黑暗中的遗忘,殖民时代利益的牺牲。它是那么顽强,因为他从来没被历史抹去,因为它在神权终结之时勇于挑战宗教,因为它在革命思想传播世界之时呐喊,因为他在价值观混乱的现代提供力量。人文从未远离人类的生活,以人为本,即使沉浮若梦,却总追随历史的足迹坚定的走着自己的步伐。
以人文之眼鸟瞰:
看!它是文艺复兴先驱者灿烂的硕果:但丁不朽的《神曲》撕碎宗教外衣,呼唤人性;《大卫》在米开朗琪罗的刻刀下将人的美重塑;莎士比亚的笔触间又升华了多少人文情怀。我们因为人文而拥有情感。
看!它是近代社会进步的潮流: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君本位”向“人本位”的宣言;先贤祠中那颗自法国启蒙运动就永不停息的心脏;《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林肯那改变美国历史的背影。我们因为人文而彼此尊重。
看!它是现代多元文化中对撞的旗帜:罗素与爱因斯坦奔走呼告世界无核梦;现代奥林匹克中体育精神的显现;中国政府人文关怀发展的历程。我们因为人文而更珍惜现在。
人文之道贯穿文化二字。将先进文化的核心表露在生活之中,以无形又无孔不入之势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
科学,一条充满荆棘与曲折又总有希望与发现的道路。它最初从远古巫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走来,成形于哲学思维最理性的部分,被工匠或是炼丹者利用服务于生活。而这只是开始的萌芽。后来,它遁入黑暗,西方宗教以上帝之名将其追随者判为“异端”;东方古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重本抑末”之道将未成为科学的技术永远成为了技术亦或是历史。而这正是在积蓄力量。再后来,科学之力已无法忍耐:黑死病的蔓延让欧洲看到了上帝的无能。文艺复兴已为它扫除了最大的障碍,阿拉伯人与蒙古大军早已将东方的科技呈现于西方,留下了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梦想。
现在,由西方来完成一场任何古老文明无法完成的壮举——改变人类千百年来的生活。
以科学之名呼唤:
来吧,工业革命!让装着巨轮的海上“怪物”连接世界,让蒸汽机驾驭的轮与铁轨在原野上奔驰,让社会财富像城市污浊的空气一样滋生。
来吧,第二次工业革命!让吞噬石油的内燃机带领四轮的座椅进入每一个家庭,让便捷像身边空气一般的电能通向我们的生活,让未曾像小鸟一样拥有双翼的人们登上“大鸟”拥抱的蓝天。
来吧,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的威力编写这个时代的程序,将我们的生活程序化;以互联网的美丽连接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彼此不再分离;以宇宙的深邃激发人类的好奇,将宇宙航天器作为生活与时代下一个开始。
科学之道孕育“未来”二字,凭“知识就是力量”以沧海桑田之貌改变我们的生活,延续我们的梦想。
到两道交汇之境,人类生活的信仰支柱已经在矗立,我们还在等待什么?为何不奔向更美好的明天?人文赋予我们道德,我们为何不用它揭露罪恶?又赐予我们文化,我们为何不去珍惜并传承?更烙下情感的印记,我们为何不更加热爱自己?回眸一望,科学又在沐浴我们:我们懂得了实践的意义,为了探索万物的规律;我们拥有了理性的思维,为了“格物致知”;我们品尝好奇与求知,为了永远生存下去。未来由科学所掌管,过去被人文所覆盖,而现在正被二者共同支配。
解释与引导人类的生活,不是人文和科学的特权,但终将是它们的使命。芸芸众生,纷沓而至的生活体验,不过是梵天引导下的身影,却又是每一个原子运动的总和;宇宙万物,如恒河之沙般存在,而吾等不过沧海一粟,却又是时空中必然又巧合的产物;上帝的肋骨因偷食圣果而自傲的生灵,不过是单细胞生物的后代,只因进化而来。
凡成为历史者必存在于历史,这是人文者生活的落寞与依托。
凡着眼于未来者必畅游于天地,这是科学者生活的信心与疑惑。
怎奈人生只有一次,唯叹生活随人文与科学摇摆。
《凝结与见证》
在高等学府里,总有一些东西少见文字的修饰,亦无专业书籍的深奥艰深,在传承历史的进程中以最质朴的面目示人。你在对其仰视的同时,也会渐渐地知道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无声的教育,早已悄然地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甚至还根植于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生命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股激励力量。塑像即是其中一种。
西安建大现存的三座塑像,作为该校源远流长的办学历史与并校近五十年光荣岁月的凝结与见证,激励着现在校的两万余名师生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三座塑像,是该校为梁思成先生、博古学长和刘鸿典教授而立。
梁思成先生的石像立于西安建大图书馆旧址的绿化带的东面。先生儒雅地坐在建筑柱础上,好似在野外考查古建筑后的片刻沉吟,又似在指导着晚辈们的晨读晚诵和畅谈人生,而且视线一直驻留于斜角不远处的建学院东楼。先生一生饱经沧桑却意志笃定,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兼攻西方建筑史,并于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了西安建大母体大学之一的东北大学的建筑系,造就了我国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在梁思成先生石像的西面,是博古学长的铜铸像。学长昂首挺胸,双手紧握书卷负于身后,炯炯有神的双眼正视前方,透着无限的期待与坚定。学长于1921年就读于西安建大母体之一的苏南工专土木工程专业,任当时的学生会会长,是当时苏州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
若说梁思成先生、博古学长的塑像所凝结的历史已有些旷远,那西安建大并校初期建筑系的莫基者刘鸿典教授的半身石像则多少让我们多了一种熟悉感。刘教授的塑像立于建筑学院楼前,老远就可以看到,仿佛刘教授至今还在挥笔疾书,继续为学生授业解惑。刘教授不但是一位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忠厚耿直、德艺双馨的建筑教育家,而且也是继梁思成先生之后,该校建筑科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教育家,是我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此外,他还是陕西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三座塑像浓聚了师长办学治学、学长求学创新的拼搏精神,而历经并校后约五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到来后,西安建大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师长、学长塑像,不仅是积淀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更是凝结该校百余年办学历史和激励力量的需要。缘脉所系、悠然思往,三座塑像寄托着该校师生对故者的深切缅怀,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自豪感,激发了萃萃学子创新进取的求学心志,同时也是西安建大校训“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佐证。回望悠久的办学历史,细看锐意创新的建大儿女,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塑像立于这座已迈开跨越式发展步伐的校园里。
《我与树》
我:热燥燥的空气
凝结着未解冻的
嘶哑的呼喊
溶在你巨大的翠绿里
给我杳无止尽的
淹没感和压迫感
眩目随着点点金黄而来
动与静
海洋
生命
树:我不知道为何而存在
为了存在而存在
像一座雕塑
为了承受而承受
一株做了晾衣棍的树
后来
阳光下来了
烤着我
灼裂的皮肤
我终于安详的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