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讲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16:55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般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训练侧重点
在具体场面具体情景的设想中,展现个性化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实例中寻找出最佳角度,准确的提炼哲理的能力
个性化作文设计定位
情境描写的个性化——不同的性格特点会有不同的情景想象;不同的情景想象会有不同的采摘经历。
感悟哲理的个性化——性格特点的不同,采摘的方法也不同,经历体验的不同,得到的启示也当然不同。
通过这样的作文情境中的模拟体验,给学生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话题作文的选材和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多色彩的,多情调的,多风格的……
课堂教学情景想象
根据学生的写作实践可知:不同性格的同学,在这片浆果林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不同。急躁的与沉稳的,轻率的与慎重的;冲动的与冷静的;优柔的与果断的;悲观的与乐天的;忧心忡忡的与信誓旦旦的……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采摘过程和采摘心理,一定会千姿百态,别有风格,尽展个性风采。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很开放。在各种各样的采摘经历中,再引导同学们思考这样的经历所蕴涵的道理,也一定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也一定是宽泛而广大的。
在采摘的经历中体味哲理,在体味的哲理中感悟人生。
讲评内容
(先回忆作文题)
【引言】
刚刚读过同学们的作文《人生路上的浆果》。欣赏着同学们的作品,想象着同学们在浆果林里的表现,那或兴高采烈,或不知所措;或沉稳,或轻率;或刚毅果断,或犹豫徘徊的采摘情景,使得老师也似乎徜徉在这一片浆果林中,被大大小小的浆果吸引着,诱惑着;一颗怦怦跳的心,犹豫着你们的犹豫,惊喜着你们的惊喜,遗憾着你们的遗憾……总之,老师的心,为同学们比赛的最终结果,悬挂的很高,也牵扯的很累……
的确,在这样的一条长长的曲折的小路上,要从那么多的不知究竟的浆果之中摘一个最大的,心仪的,而且只有一次机会,还不能走回头路,真的很难啊。
究竟该怎么摘才能取胜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作文里,看看我聪明的同学们是怎么摘的吧!
【引入采摘经历】
还记得吗?读大家的作文,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惊诧于同学们的创造力了!这次也一样。聪明的同学们,竟然把老师的一个带有小小游戏性质的作文写的如此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又是那样的富有个性。
下面请大家以前后三人三排为小组,把自己的采摘方法互相的介绍介绍,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最有个性的同学的采摘方法,读给大家听。让我们看看:最理智的摘法是谁,最简单的摘法是谁,最优柔的摘法是谁,最果断的摘法是谁,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自己命名好了。
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宣读,推选,当然,老师更希望自愿表现。
(打出投影片:我在浆果林中,之后不久,请同学发言)
在同学充分展示的同时,老师评价几种摘法:
最幸运的摘法:翟春晓:摔了个大跟头,捉了个大浆果。与幸运之神亲吻之后意外取胜。
最乖巧的摘法,范源博:犹豫中想到了老师的教导,按课堂知识取胜。
(范源博这样的信任老师,真让我感动了良久。同时,更感觉到了老师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使命了)
最机关算尽的摘法:扬松,尽管他的'摘法让老师目瞪口呆,老师跟着他的思路绕来绕去最终也没有绕明白,也不知道他把衣服撕成条状之后还有没有衣服穿。但是,我承认他的确动了脑子,是本本色色的扬松采摘法!
【引入个性写作】
看来同学们的采摘经历真可谓千姿百态,千人千面,千变万化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经历?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
(总结:)
①个性不同,心理感受不同,采摘的方式也就不同。所以说,经历的描写,是心境的体现,是个性风格的折射!
再看看这个采摘过程,你能猜想到这是谁在采摘吗?
哇塞!贼大的浆果耶!只见它在荆棘深处的灌木枝上冲着我招摇,我激动的两眼放射着绿光,就是它了!我摞起袖子,挽起裤腿,噌噌噌的冲将过去。“刺啦”一声,衣服扯破了;“哎哟喂”,一阵刺痛又从脚底直捅心窝。这些全顾不得了。我把那颗浆果轻轻的托在掌心,它是那样的硕大丰满,那样的晶莹红艳,我陶醉了……
这个可以称之为最冲动的摘法了。“哎哟喂”的一阵刺痛,算是对她“冲动的惩罚吧”?谁叫她在荆棘深处还摞袖子,挽裤腿,噌噌噌呢?
谁可能这样摘?
(学生评论后,打出作者:魏平老师)
怎么样?你想到了吗?为什么想不到?魏平老师可以写这样的文字吗?
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风格的一致性。前面的泼辣,后面的温宛。在刻意的模仿中,又回到本性了。
想象描述:凭着你对老师个性的了解,魏平老师应该是“最怎样”的摘法呢?
魏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摘呢?(让三到四个同学发言;同学的繁衍很有意思。有人认为老师时唯美主义的摘法,职业的摘法,脆弱的摘法,充满爱心的摘法,浪漫的摘法……)
(总结:)
对于老师的做法不同的同学有着很不同的描写和想象,为什么?
②审美不同,视觉不同,采摘的方式也就不同。你们所想象的魏氏采摘法实际上是与你所了解所感觉的老师的性格有关系,或者说是你的融入了你们审美情趣的体现。
由此可见:写作不仅仅是我们个性化心理的展现,还包含着我们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个性化的理解层面。因此,一篇文章的选材和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多色彩的,多情调的,多风格的……
【引入理性思考】
好了,从同学们各种各样的采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果子摘的是不是最大的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在这样模拟的情景想象和亲身采摘的历程中,那份思绪的飞扬,那份哲理的提升。我相信:在这次作文中,我们的心灵都会通过这一片浆果丛,飞驰到一片森林,一碧晴空,一汪大海,一个宇宙!有了这样的一次心灵的远行,我想:脆弱的你,还会为一个小果子而伤心落泪吗?狂热的你,还会为临时的胜利得意忘形吗?毛躁的你,心绪是否会逐渐的沉静?深邃的你,感悟是否在逐步的提升?
个性特点的不同,导致采摘经历的不同;采摘经历的不同,得到的人生启示肯定也不同吧。比如:急躁的与沉稳的,轻率的与慎重的;冲动的与冷静的;优柔的与果断的;悲观的与乐天的;忧心忡忡的与信誓旦旦的……这些别有风格,尽展个性风采的采摘经历,所得到的启示怎么可能相同呢?
但是,要想揭示出,感悟到这样的一段经历中蕴涵着怎样的哲理,还必须要理解这个寓意型作文材料中的一些事物的象征性意义,以及它们与人生的共同点:
比如:
小路——人生之路
不许走回头路——人生不能轮回,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机遇可以重来
大大小小的浆果——各种各样的机会,各种各样的诱惑
只有一次机会——人生只有一次,机遇只有一次
采摘浆果的过程——把握机遇的过程,经营人生的过程
懂得了这些,再去思索:你所设想的采摘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例如:李芳:盲目的果断及其后的后悔,过高的期望及其后的失望,都不是理想的结果,只有经过思考,有目的有理智的去处理一件事情,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再如:张宁 得到的启示是:生命的法则是不能回头,我们永远都找不到最完美的浆果。错过的,流逝了;未来的,仍渺茫。到了小路的尽头,双手空空的我才突然领悟,惟有抓住眼前的才是我拥有的。
(举例后)
请大家依然以刚才的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你们受到了多少启发,这段路途的经历让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然后,请你们把最深的感悟说出来。
(讨论后,自由发言)
启示:
要听老师的话,不要怀疑老师 范源博
战胜诱惑 郭云
平常心 吴佳阳
敢于冒险,想前人所未想 张小晗
不奢求最多,只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王翔
凡事要有目标 任立昂
【引入成文指导】
多好的哲理感悟啊!听了同学们的道理揭示,感觉很具体,也很深刻,但是,要成为一篇文章的观点和立意,而且还要自然而然的引出这个道理,写成一篇好文章,却是需要动动脑子的事情。经历与道理浑然天成的关键在于采摘过程和采摘心理的描写和铺垫。这些描写的生动性和个性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哲理引出的自然性的必然性,更能够体现你的作文的个性风采。
【结束语】
作文是心灵的折射,是思想的外现,是交织着你的欢笑、你的泪水、你的梦想、你的神韵的申述体。其实作文就是你!既然是“文如其人”,那么就尽情的写出你自己——你去采摘,你去感悟,你去抒发你独特的心怀。这才是你写的作文,张扬着你的个性的作文!
【作业 】
读你的作品,欣赏你手里的范文,比较思考之后,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佳作珍藏版!
《学会记事——《新班级二三事》作文讲评课》
教学目标:
明确选材要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让叙事变得生动的写法,并从这两个方面升格作文。
教学重难点:
1.明确选材要围绕主题进行,使之“有意义”;
2.学习让叙事变得生动的写法,使文章“有意思”。
一、导入
通过阅读你们的习作《新班级二三事》,老师发现,虽然你们进入到新的集体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大家都快速融入了集体,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大家的作文里都写了哪些班级事件呢?
二、写了什么
1.军训很辛苦,特别是站军姿,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2.在内务整理比赛中,我跟室友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
3.我们使劲全力,最终还是输掉了拔河比赛,可我很感动。
4.我克服紧张的情绪,参加班干部竞选,并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鼓励。
5.第一次上社团课,觉得很新鲜。
6.连续三次忘记带作业,被老师批评了。
……
师:这是同学们在《新班级二三事》一文中写到的事件。你们对于这些事件的选择,有没有什么看法,是否都合适呢?
生评价。
师小结:班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既然题目强调了“新班级”,那么写作时就要选择不一样的,能突显本班特点和班级风貌的,有意义的事来写。
三、要写什么
师:对于“有意义”,你理解得怎么样?通过我们刚才的讲解,请大家再次审视自己的文章,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认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口头训练。
(屏显)一句话说说我想写的事。
学生回答。
师点评。点评时关注:事件是否交代清楚了?是否包含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并追问:为何选择这件事来写?意义在哪里?
明确:写什么是由主题决定的。选材要典型,要有意义。紧扣主题来选材,发掘事件背后的价值,是我们这次写作的训练点,而在这次的作文中,很多同学的选材未能突出主题,价值和意义就不大,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更换素材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该怎么写
1.我们来看看这篇范文,看看他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否有意义?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片段一:
军训生活真是苦乐交织!去田径场的途中,小方就和教官怼上了。教官问:“你讲啥呢,这么开心?”小方双手一摊,一脸无辜地说:“我没讲啊!”“看见你讲还不承认,怂包一个。”教官气呼呼。“我就没讲。”小方瞪大眼睛,据理力争。于是乎,两人开启互怼模式......小方越战越勇,还趁着队伍在拐弯的机会逃走了,估计教官也是哭笑不得,直接来了句:“嗯?我的小怂包去哪了?”最后,小方同学一战成名,还喜获封号:“小怂包”。有了这样的开心果,我们的军训也没那么累了......
慢慢地,我发现小方同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怼懒做”,在班干部竞选时,他竟然选上了卫生干事和历史课代表,在岗位上如鱼得水,干得红红火火,尽职尽责。就连平时不怎么服从命令的小彭同学也被他调动得服服帖帖。我想,小方应该也是像小彭一样被班级的氛围所感染,被老师和同学调动起来的吧。
生评价。
明确:有意义。作者想要表现的是班级的良好氛围对每一个同学的正面影响,并且以身在这样一个集体为荣。
师:除了事件本身有意义、有价值,这个语段还有没有其他可取之处呢?
生评价。(描写、先抑后扬、生动具体......)
师小结:
小作者选取了有价值的事件,并且通过具体的描写,先抑后扬的手法等,生动而具体地刻画了一个立体的小方。不仅有意义,还写得很有意思。
2.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片段,请作者胡同学给大家朗读。
片段二:
一次生物课上,老师正在讲着生物的应激性反应,有个同学睡着了,老师走到他身边,他立马就醒了,老师对我们说:“这就是生物的应激性”。
师:请大家来评评看,胡同学这个语段写得怎么样?选材有没有意义呢?
生评价。
明确: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体现班级的和谐氛围,老师的教育智慧,虽是一件课堂小事,但也值得一写。所以,胡同学的选材是成功的,这个事件有意义,可他的“意义”没有点明,这是遗憾。另外,大家再想想看,跟上一个片段相比,他写得有意思吗?
生评价。(不具体,不生动)
师:这件事情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本身也是一件趣事,但是作者并没有将细节写出来。我们来一起帮他回顾一下。
活动:现场采访
(1)采访作者胡同学:
你看到老师走向这位睡觉的同学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师说完“这就是生物的应激性”之后,你又是怎么想的?
你对老师这种处理方式有什么评价?(为老师的教育智慧点赞)
(2)采访当事人,睡觉的刘同学:
老师走到你身边的时候,你醒了,当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老师说“这就是生物的应激性”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3)采访其他目击者:
你观察了当时老师的神态吗?老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你观察了当时刘同学的神态动作了吗?
你们看到这一幕,有什么反应?班上当时的气氛如何?
师过渡:刚刚这几位同学的讲述有没有勾起你对那节课,那个事件的回忆呢?你印象中还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你能不能用上同学们从范文一中找出的方法,帮胡同学来修改一下这个语段呢?
3.学生升格语段,要求:确定值得详写的若干环节,抓两三个细节来着重描写,力求有意思。
生现场写作。
展示评价。(关注:何处加了细节,哪些是有意思的细节,圈点批注。)
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修改,这个事件被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有意思了。不仅如此,你们还挖掘出了事件背后的价值,有意思,也更有意义了。
五、课堂小结:
记事的文章,有记一件事的,有记多件事的。我们这篇文章是要求大家写多件事,多件事也是一件事一件事加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先学会把一件事写好。怎么写好?先给两个要诀:有意义、有意思,其实,关于写好一件事,还有很多小秘诀,未来,我们一起探索!
教学反思:
课例获得了在线备课大赛一等奖,整个处理化繁为简,紧扣“有意义”有意思”两个部分进行,要点突出。采访环节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取材生活,书写真实,这样多角度的回顾对于“有意思”的写作很有帮助,但具体如何写出”意思“来,指导较为笼统,可以尝试细化、强化、系列化。
《对修改的意见》
汤钟灿老师:
听了您的改稿与讲评,的确深受教益,从中发现了不少自己作文里的缺陷与漏洞,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写此信的目的,除了表达谢惫外,还想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疑间向您谈谈,希能得到您的踢教。
关于《新境》原稿的结构,杨老师您是不赞成的。改稿的结构也确实合乎平常的习惯。以校中的路为观察线路,就以高一上学期语文教本中的儿篇来说,《雨中登泰山》和《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但是,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不依路线不一定就是杂乱,立足点可以不在一个层次上。象朱自清的《绿》不就是这样吗?这样的文章是屡见不鲜的。况且《雨中登泰山》,也绝非一个层次。那么,我有一种也许并不新鲜的想法:为了富于变化,是否可把立足点从路上移到教室或别的地方,从一个层次进而转入多个层次?再补充一点,‘我们的教室在楼上,树丛不会遮住视线,这才可以“眺望”国旗在蓝天飞舞,所引发的感受才会更强烈。我是想先把学校的环境作一个描述,把在哪儿看到的什么好的,使我感受最深的景象与我的感想一起展开出来。这我想您会十分清楚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可以按一次性观察来写,也完全可以按照对景物的感受的深入,按多次性观察来写。
关于改稿中写升旗仪式时所加的那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我在作文时也想到过。反复思考后,还是没有选用它。我以为写了是否反而味贫,不会留给读者丝毫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这样的话,在政治书里比比皆是,怕这一说,可能失去抒情文章的味道,不利于意境的创造。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学校里,当国歌高奏,国旗徐升的庄严时刻,师生们的“同一个思想”会是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您的改稿使我感到语言自然、随和而柔美,不落他人俗套,这无疑花了您不少心血,这里再次向您表示我真诚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虚伪的自己》
星期三早上有两节语文课,讲评作文。
说实话,人都是虚伪的,或者说人都是虚荣的。至少,我感觉我是。看到老师抱着(准确地说是拿着)那么一叠稿纸走进来,我的心里是多么希望老师能读一读我的文章呀,那至少代表有人肯定我写的东西(只可惜自己实在不争气,写的作文一蹋糊涂)。看来,人都有爱出风头的毛病(或者说是嗜好),可都又死要面子,不肯承认。比如我旁边的同学吧,一个个嘴里说着:“我写的作文差劲极了,不得50分就怪了。”(这明明就是不切实际的空话嘛,用来掩饰他们心中渴望得高分的欲望。)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群虚伪的动物,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嗯,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楚这么说过),我其实也就是这种动物,根本就是的,其实就是的,我有时候真的想掐死我自己(当然,只是我的肉体,并非我的灵魂)。我有时候是多么讨厌做一个人呀,因为人有种种陋习。老师您不要说这又是消极的想法,您不要说凡事都该往好的一面想,这是现实,必须接受。比方吧,您做事的时候难道不想让别人来夸您?您辛苦地工作,难道不想多拿些工资?〔不要说您不想,不要说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献身教育事业,这是空话。)我们都不是圣人,正如上篇文章,您的批阅:“我们都是俗人。”俗人都爱听好话,什么“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那只是说说而已,真正有什么事落在他头上,他一样还不是爱听奉承的话,怎么办呢?既然我们都是俗人,就俗人俗活吧,将就着过吧,不然怎么办?
这小差开得实在太远了,稍稍拉回一点(不然再写下去老师您恐怕要生气了)。您不读我的文章,嗯,这也就算了,可是在您读别人的文章时,我的心里就总不是滋味,说到底,还不就是忌妒吗?什么呀,自己实在是个小人。您读朱蓓蓓那本《呓语集》中的文章《一个爱受感动的我》,真羡慕她,还会感动,像我这种人,早就麻木不仁了。别人出了一点成绩就看不过去,觉得她肯定是碰巧的,要不就不是人,智商与普通人不一样,反正好像别人成功了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而自己又不知道努力迎头赶上,此之谓小人也。谁都不想做小人,可我觉得我就是一个,一个彻彻底底的,真的,不是骗人,我真的觉得我这人就是小心眼,可表面上还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私底下,其实比谁都在乎。哼,多虚伪呀。
原来我有这么多的缺点,哼,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但愿不是吧,让我一人下地狱就可以了,别人都去做没有缺点的圣人吧,这样世界会美好一些的,就像世界如果充满了朱蓓蓓那样爱感动的人,那么,共产主义也就不远了。
戏言。
但说真的,我讨厌我自己,我也想让这世界充满爱,可我心里全是自私、伪善、恶毒的东西,我巴不得所有人都不如我,是不是真的很坏呢?我说我。
总结一下,揭开自己的伤疤,然后那种担露自我的血淋淋的感觉。是不是很好呢?这大概是一种自残的倾向吧,既然肉体上不能,那就思想上吧。
也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