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定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5:55:12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作文》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作文
潺潺的流水选择了大海,把自己的位置定格在海洋中,汇成了一种深邃;细碎的石子选择了高山,把自己定格在高山脚下,铸成了一种巍峨;日月星辰选择了宇宙,把自己定格在茫茫空间,聚成了一种神秘;青翠的小草选择了原野,把自己定格在荒芜上,蔓成了一种广阔。江河湖泊,高山原野,因有了自己的定位,即使斗转星移,也生生不息,凝成了一种美丽。
人生无常,社会多变,我们总是在其中的不同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编导,自己编织自己的梦想,演绎多彩的人生。
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有所作为。
轻轻揭开历史的面纱,感受其中的恢弘大气。轻轻回溯古流,穿越时空……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着留其名。”是这般的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这般的豁达。李白,白衣飘飘,持酒执剑,三分剑气,七分酒煮。他,潇洒挥毫,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闻名半个盛唐。他没有被繁华的人世所羁绊,而是将自己定格在诗酒中里,才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高人”的恣意和洒脱。
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到“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他的一生极为坎坷,庆幸的是,他没有被辗转的劳累、奔波和凄清的世事打倒,而是将自己定格在词中,才有了“人生到处之何似人,恰似飞鸿踏雪泥”的释然。
拂去历史朦胧的烟云,感受现代人的创新与拼搏。在这个属于我们的世界里,不难发现,成功者都能清晰的定位自己。
“不屈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他,手里执着一份企业招聘的报纸,眼里充满了执着与坚定。他已经在数个城市兜兜转转,参加过数次面试了,但结果都是无功而返。与他同行的十二名应聘者一同竞争一家麦当劳的职位,可是除了他,其余应聘者都被录用了。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挫折所打倒,而是将自己定格在不屈与创新上,才有了今日的阿里巴巴,才会有如今的淘宝,才有了现在的纵横商界的马云。
没有大海的深邃,可以有溪水般的清澈;没有高山的巍峨,可以有碎石般的坚强;没有原野的广阔,可以有细草般的坚韧。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让自己凝成一种美丽,铸成一种成功。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作文】
《为自己定位作文》
为自己定位作文
生活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和勘察加半岛沿海的海獭善于游泳和潜水。它是一种非常有智慧的动物,它知道自己喜欢吃生活在50米以下的海底的硬壳动物,也明白每次潜水捕食的时间只有四分钟,在这四分钟里,海獭必须潜到50米以下的海水里去捕猎,如果超过了四分钟,它就会溺死在水里。海獭能够准确定位自己,明白时间对自己来说就是生命,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捕获到食物。不然,要么会被淹死,要么会被饿死。
四分钟决定生与死,真是太让人震惊了。而人呢?如果在生活的过程中,只给你四分钟的时间,你还会满腹怨言吗?当你想到四分钟决定生死,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准确定位,给自己一个期限,给人生一个期限,你的生命将永久不同,因为压力及动力,给生命一个期限,就会产生动力,而有压力你才会全力以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勤奋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一个人的兴趣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兴趣表决于自身的优势,因此发掘自身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选对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奋力耕耘,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就需要准确定位自己。
著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在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成为数学家时,回答说“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著名画家回答这个问题时的答案如出一辙“别的'都不会,只好作画”。他们的成功,都源于为自己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
准确定位自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无论把他放在哪里,他也终将只是一个铸空的躯壳,没有灵魂,没有气息,没有动力,更何谈成功?
准确定位自己,为自己的前行点亮道路。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力动力就会有拼搏,有了拼搏,就一定会成功。定位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为自己前行时点亮一盏引路的灯。
准确的定位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有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与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无论何时,只要可能,都应“模仿”自己,成为你自己。
有些人想入非非,认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他们用不着努力,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殊不知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个世界优胜劣汰,没有实干的人终将被出局。
冲出父母为我们束缚的网,努力发掘自身的亮点,为自己定位,做最好的自己。
【为自己定位作文】
《定位,映射生命的高度800字作文》
定位,映射生命的高度800字作文
同一双鞋,定位不同,会有不同的价格;同一个人,定位不同,也会拥有不同的追求,成就不同的人生。
一双鞋,打上不同的品牌,便会拥有不同的价格。那么,你又是什么品牌呢?
是的,鞋因品牌价不同,人凭品格分高低。同样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同样生活于老林深山,孙膑与庞涓却有着不同的命运、相差甚远的口碑。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机遇,缘何成就了如此迥异的人生?孙膑安贫乐道,不汲汲于名利;他待人友善,坦荡洒脱。反观庞涓,则迥乎不同:好高骛远,野心勃勃,总想凭一己之力号令天下;心胸狭隘,嫉妒贤能,总想除掉前行障碍以期成就“一代吴起”的美名。不同的品格,不同的定位,终究为他们挂上了不同的“品牌”,而品牌的优劣,也彰显了他们生命高度的天壤之别。
一双鞋,放在不同的位置,也会有不同的价格。那么,你又把自己放在了何处呢?
地摊上不过几十元的鞋子一旦放到商场、专卖店,价格会涨到几百甚至上千。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将内藏的光芒尽情释放。就如淮南的橘种在淮北,只能长成苦涩的枳;就像挺拔于大漠的胡杨若生长在水足土沃的江南,它便再也不会有固有的.粗犷豪迈。如果一个人找错了自己的位置,命运的星空便会黯淡无光,生命的高度也会一落千丈。定位自己的人生,找准前行的方向,你会在蔚蓝的天空下尽情翱翔。
如果把人比作鞋子,那你只是一双鞋子中的一只。一只鞋子,纵然出身名贵,纵然置于最醒目的位置,可又有谁会慷慨解囊!形单影只,失去了你的另一半你便失去了价值。所以,找到你的“另一半”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另一半”绝不是狭义的陪伴你一生的情侣。这“一半”可能是与你互利共赢的助手,抑或是与你和谐竞争的对手。一种默契、一种协作,便在“另一半”的定位中升华。“嫦娥”行空,“天宫”信步,固然离不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拼搏,更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协作,离不开国际航天的“危机”争夺。好鞋一只不行,高人一个不能。定位合作,良性竞争,你会奋发向上,会做得更好,攀得更高。
一花一世界。一个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如同一双鞋子,必须放对自己的位置。
一物一菩提。在心里种一朵花,你会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心里种一朵花,你会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高度。
世界虽大,鞋如人生。找准你的世界,定位你的生活,你的生命便在巧妙定位时葳蕤绽放。
【定位,映射生命的高度800字作文】
《找准方向》
类方向,是一个定位,也可能是一个目标,无论是定位还是目标,都需要我们去奋斗。可是,奋斗固然重要,然找准与否,则是成功之关键。
回望浩浩的历史长河,多少帝王将相,名臣名将,忠臣奸臣,无论名留青史,或是遗臭万年,方向就是根本,找准了方向等于找准了人生。我就有那么一段经历……
三年级的暑假,我去报名武术培训班,对于这第一次学武术,我信心高涨,临出发时,我暗下决心:只要我努力,终将学有所成。带着这个决心,我踏上了武术之路。
转眼间,一个暑假在紧张的培训中结束了,可我好像一块总磨不光的石头一样,终究没有学到一招半式。看着其它的“同道中人”学有所成,向自己的家人炫耀“成果”时,我失望、迷茫地跟着父母回到了家中。
心灰意冷的我渐渐对武术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在我心灵深处,我就是一个失败者,直到……
常言道:知识在于积累。其渠道则是书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起这书籍,还是一次巧合呢!
在读小学二年级时,我的语文没什么突出,总保持在六七十分左右。我常常为此而懊恼,不知所措。
再一次偶然的时候,我走进了爷爷的房间,无意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的书顿时散发出一种臭味,事后想想,这不会就是书香吧。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武侠小说,拂去上面因岁月而蒙上的尘埃,打开了古色古香的书页,表面上晦涩难懂的句子,在慢慢的阅读中竟然趣味盎然,变得通俗易懂。
自此,课外书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扎下了根,结下了不解之缘。渐渐地,长大了,随着知识面的增长,丰富,使我受益匪浅。
可见,方向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向一旦错了,成功可能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找准方向,决定人生。
《审视之镜,攀升之梯-关于人生定位的作文900字》
人的成长是主客观间矛盾与平衡的过程。一面是自我的定位与期望,一面是家庭与社会的预期与角色要求,成长便是在两者间的落差与错位中不断审视自我,重新定位,蜿蜒前行攀升。
自我期望,热情而质朴,寄寓着向往与美好,一如疏月朗朗,清辉灿烂。然而,自我期望最终要落入现实埃土,其过于理想化、个性化的设定难免与现实相碰撞冲突。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与错位,产生于主客观的隔阂与矛盾中。一方面,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犹管中窥豹,难知全貌,人们往往凭着勇气与热情而非真正的理性规划;另一方面,家庭与社会往往以现实的尺度衡量个人,将其意志施加于个体而罔顾个性,碾压个体需求。主客观的矛盾不可消除而这一错位与落差在所难免,它是主客观世界寻求平衡与同一相适的必经之旅,人的一生便需不断寻求调整自己的定位,在流动变迁的现实中觅得一席容身之所。
落差与错位并非个人前进的障碍或对自我期望的否定,它实质上是主客观沟通的渠道,借着它,我们方能认清现实,审视内外之分,并重构自我,在弥补沟壑中攀岩而上。苏秦游说而遭拒,归乡而受冷落,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面前,他刺股苦读,终纵横捭阖;顾炎武早年抗清失败,在“亡天下”的巨大现实苦痛面前,识清专制本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鲁迅痛感国民的愚弱麻木,弃医从文,以笔为剑,提振国民精神。由此可见,落差与错位是人必经的磨砺,它催生蓬勃的生机斗志,使人在主客观的矛盾与冲突中醒悟,振作,找到真正适合自己、适合家庭与社会的人生定位。
所谓真正合适的人生定位,一是要接纳落差与失望,不拘泥约束于自我设定;二是有所坚守,心智不为纷繁复杂的现实所扰乱。对待落差闭耳塞听犹饮鸩止渴,一味地排斥矛盾只会麻木心智。遁隐山林既是沉湎自我消极闭塞之举,又是在逃避个体对时代应尽之责。同时,世俗眼光下的是是非非并非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庄子曾言“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大瓠无用,而能“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考古学家樊锦诗一生潜心研究敦煌,扎根于他人眼中饱受冷遇的行业而在学术上臻于大成。正如王守仁审视内心,认清自我,面对个人与现实的错位与落差,我们既要倾听外界又要坚定自我,既要解构自我又要重构自我,在主客观中达到平衡与同一,方能实现个人生命的构建。
如司汤达所言:“一条路不因其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美丽,旅行者照旧前进。”落差与错位是审视自我之镜,是自我攀升之梯,藉此,我们方可定乎内外之分,达于内外平衡,在蜿蜒中定位人生,尽览旅途复杂曲折之美。
《明确定位,勇敢前行800字》
生活在21新世纪的新青年的我们是幸福的。不用经历战火纷飞;不用经历家破人之;不用忍受饥寒之迫……但这样幸福的我们同时也是迷茫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好像没有什么是我们这一代可以做的?仙贝烈士们好像都把事儿给做完了?这些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头顶上冒出的问号。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的无事可做吗?其实不然。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胜关键期,而这一关键期的主力军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这是我们国家,这个社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觉得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用;更不应该徘徊不前,觉得无事可做。毛泽东爷爷曾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站在了实现中国梦这条康庄大道的关键路口;这是“天时”也是“地利”;而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行动来证明——我们这一代青年就是这“人和”。
明确我们的定位之后,就是怎么做了吧!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放,敢当。”伟大复兴的担于虽重,但我们也必须去正视这个担子,它承载了太多的期望,这份期望是我们无法去辜负的。正视自己的定位,是我们每一位当代青年必做的第一件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有敢于正视了,才有后续的行动可言。我们这一代青年,最不缺的就是勇敢了吧!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位炎黄子孙血液里都攥着一股股劲儿。这股劲儿是永不服输的劲儿;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劲儿。“00后”程昕是一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二的学生,他曾在公交车上徒手控制小偷。在面对小偷的威胁时,他霸气回应:“我是警察,不怕你记。”这敢做敢当,毫无畏惧的劲儿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点赞转发。没错,我们就要攥着这股子劲,在我们定位的这条大路上勇敢前行。
在明确定位之后,不用慌张,亦不用为其感到迷茫。我们可以从小事出发,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出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散发一点光。明确精准定位是让我们坚定方向,勇敢前进行的基石,亦是让我们丢掉迷茫,投入生活的动力源泉。
明确定位,勇敢前行,我们可以!
《契合写作教学定位的实用文写作策略》
璩艳霞老师引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寒假深度阅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名作《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在研读第四章的时候深受震撼,黄老师在书中为我们做了三个写作教学定位: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指令性写作;中学作文教学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我在阅读内化的过程中,勾连了自己的写作教学,尤其是实用文写作,非常契合这样的定位。为了充分体现这个定位,我摸索出了几个策略: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策略一: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
黄老师认为,公民素养就是能够用书面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能够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文从字顺、言之有物,能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的文体的写作。为了让每个公民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自如地表达,我们在写作教学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还原具体真实的语境,实用文写作更是倡导“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在真实的世界中写作”的理念。创设一个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的表达趋向生活需求的表达,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当下的世界其实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每一个真实的交际写作语境,就是在给学生发出一次有价值的挑战。教师预估学生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打包浓缩提前演练,触发他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实用文写作课,就应该还原或者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丰富、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作活动。比如给校长写一封信、为运动会写通讯稿、给参观校园的师生做导游写导游词、做一场活动策划、主持一次辩论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等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般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利用”和“设计”两种方式创设语境。
(一)利用
将学生的过往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级主题活动等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搭建一些活动支架,帮助学生树立“写作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我根据教师赛课获奖这一真实新闻事件,结合教材单元的新闻阅读,创设了一个新闻采写的交际活动:
我是小记者:接受采写任务。2018年4月29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七省九地语文教研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蒋婷婷老师,荣获一等奖。嘉州学校新闻中心,决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篇蒋老师的人物通讯稿。如果你是新闻中心记者,请拟定一份采访提纲对蒋老师进行采访,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一篇规范的约600字的人物通讯。
统编语文八下二单元《说明的顺序》,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我在说明文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语境:
1.向一位没有见过你房间的同学描述你的房间,让你的同学了解你的房间的结构布局历史以及你的兴趣爱好等。
2.拍一张你房间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公告栏,把你介绍房间的文字也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
(二)设计
如果写作是无目的的、无对象的,那么这样的写作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窘迫境地。实用文写作,重在实用性,它是撬动我们生活的工具。如果有的活动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写作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限趋于真实的有趣语境,让我们的写作真正变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创设写活动邀请函要得体的语境,每一个步骤都是模拟语境:
1.为了迎接“环境保护月”的到来,我校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的启动仪式,针对这次活动,学生会制作了两份活动策划书,选择一份活动策划书研读。
2.根据选择的策划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要求表达要得体。
3.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一张精美的电子邀请函。(APP推荐:美图秀秀、请柬邀请函、电子请柬制作、易企秀、多彩手账等)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创设了几个语境任务: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身份完成主题为“梦想”的演讲稿。
①小学六年级开学典礼上,以语文老师身份演讲。
② 七年级新生见面会上,以九年级同学身份演讲。
③ 初中毕业典礼上,以高中毕业班同学身份演讲。
④在高中选修课推介会上,以大学同学身份演讲。
丰富的语境,有助于多元语言运用的展开,学生的语用能力自然会呈现阶梯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创设的语境中的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学生注意、激发、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变成写作内容和素材。创设语境只是前提,而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需要在此基础上,把学生有经验的生活,通过加工重组提炼转化。转化的过程,需要结构化的写作知识。
所以,写作教学的第二步,则需要教师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搭建写作知识支架。
策略二: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
黄老师将自由写作和指令写作进行了区分。指令写作多是在规定的情景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为了让指令写作更指向结果,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知识支架显得尤其重要,这直接决定学生的指令完成度。教师的写作知识指导如果过于抽象化概念化,是很难被学生吸纳的。如果仅仅停留在陈述知识层面,知识是静态的、隐性的,那么这些写作知识是无效的。什么样的知识是有效的呢?结构化的程序性、策略性写作知识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写作知识是一堂写作课的着力点、困难点、闪光点。统编语文写作内容主题与技能主题基于统编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搭建知识支架,这个支架一是内容知识,二是技能知识。
(一)内容知识生活化
写作内容一方面来自生活体验(多见于叙事性文本写作),一方面来自主题阅读(多见于说明性议论性文本写作)。实用类习作的大部分内容知识都需要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统编语文七上四单元《对名人的一次采访》这个作文题目,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文本阅读搭建内容知识。
“李永红生活化作文”公号开播,李老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纷纷再公号上发表成长故事,许多故事都写到了李永红对老师们的专业引领和人格影响,这让我们对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探访兴趣,于是,我们约到李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
为更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教师给学生提供公号文章阅读、李老师传记文本、李老师专著等支架,解决写作内容。
(二)技能知识程序化
实用类写作如传记、新闻、访谈、演讲、倡议书、邀请函、书信等,教师最需要提供的是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或结构化的程序性知识。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群文(书)阅读建构图式,用四个步骤获取这些写作技能知识。第一步,多文本比对;第二步,勾画关键结构;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第四步,归纳提炼术语。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其实有两个写作任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两个任务都需要技能知识:
写作知识1:新闻采访问题串设计
1.确定采访核心点
2.设计合理问题串——GOSS公式
(GOAL) 目标—(OBSTACLE)障碍—(SOLUTION) 解决—(START)开始
写作知识2:新闻写作“四步基本法”
1.串“核心要素” ——连缀导语
2.提“核心人事” ——拟出标题
3.展“核心事件” ——充实主体
4.显“核心主题” ——简明语言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中写邀请函的写作知识:
1.邀请内容最需具体性
2.依据目的语有号召性
3.辨识对象考虑身份性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的写作知识:
开头:背景话题——中间:主题故事——结尾:思想号召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以上的技能知识都是教师在海量阅读同类型文章的基础上,经历比对、勾画、归纳、提炼四个步骤。
结构化的写作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基础能力也是关键能力,思维的提升要依靠必备的知识,正所谓无“知”便无“能”。
有效写作知识只是学生提升思维的基础,要想真正训练写作关键能力,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训练,因为,写作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
策略三: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写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黄厚江老师要我们注重过程写作,即只有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写作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写作教学不能单纯地介绍写作知识,而应该开展大量活动,大量基于写的活动。这个写作过程是把写作变成了一种可教可学的程序,是学生思维活动轨迹。学生经历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叠加式的过程,而非线性单向的过程),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提升应用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经历了采和写的过程:
写作实践1:就已知的此新闻的内容,你要报道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表达。(1分钟)
写作实践2:请同学们根据经典课例的启示,再次确定此事件你报道的主题。
写作实践3:请同学们拟出采访问题3—5个(两分钟)
写作实践4:写一则人物(事件)通讯稿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写作过程为:
写作实践1:追问——主题故事
写好故事是故事型演讲稿的核心,围绕话题写故事,需要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追问图式展开,比如“梦想”,我们就需要追问三个问题: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3.为梦想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追问拟出故事提纲。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请写一两个故事解释一下。为梦想做了哪些事?我们不妨用“标志法”将这些故事做一个合理的排列。(10分钟)
写作实践2:核心——思想主张
请你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主张。(4分钟)
写作实践3:开头——背景话题
是什么引发了你做这次演讲?请用一段话讲述一下演讲背景,写一个关联听众的有吸引力的开头。(6分钟)
写作实践4:结尾——思想号召
写一个鼓动听众的结尾。(4分钟)
在过程中提供写作知识,作者才会加工转化,最后在技能学习中习得技能,提升表达能力。
《我身边的她》
在旧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男治国,女持家”的角色定位,沿袭数千年不变,根深蒂固。这一观念,束缚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但其间也不乏有坚贞勇敢的妇女,《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便是一个。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家庭妻离子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水生和水生嫂只是千千万万对别离夫妻中的一个缩影。男人奔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女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像个男人一样坚强地生活。
故事一开始,水生嫂在家中等待未归的丈夫,听说丈夫要去参加抗战,她只说了这样几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还有什么?”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地写出水生嫂细微而百转千回的心理变化,突出她的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也没有拖丈夫的后腿,面对水生的“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她知道这是为了祖国的明天。在特殊时期,她必须承担更多的压力与艰辛。
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水生嫂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被保家卫国的渴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心中的雄心壮志,是她们身上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基础,也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众多文学作品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人物形象。《祝福》中的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她与水生嫂同是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其中不乏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水生嫂自身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让她成长为一个抗日战士,她不正是现代新女性的体现吗?
在当今社会中,也不缺少这样的女性。她们用实力演绎:什么才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莫高窟的容颜。如今的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84岁的老人。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交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感动中国”对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颁奖词。敦煌研究院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樊锦诗便是其中一个愿意守护历史的人。为了考古事业,她与爱人分居19年,儿女情长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的爱情带着时代的注脚,也带着与时代无关的伟大。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樊锦诗说,她用57年的执着和坚守,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坚定信念,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这不正与水生嫂相同吗?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各自的方式为祖国的事业默默奉献。樊锦诗和水生嫂虽是女子,但她们谱写了伟大的篇章,令我敬佩。
在历史的潮流中,有无数这样的英雄女子:秋瑾冲破封建的束缚,东渡留学,最终壮烈牺牲,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为革命建国而努力;丁玲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她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宋庆龄青年时代便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正是有无数这样的女子,才有如今中国的辉煌成就。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绽青春,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学生)
后 记
翻开《白洋淀纪事》这本书,一个静谧的江南水乡就映入我的眼帘,烟波浩渺,鸡犬桑麻,风景如画。可战火的硝烟却烧到了这里,无数青年背井离乡,只留下妻子和孩子艰难地生活着。水生嫂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坚强独立,努力学习新知识,担起生活的重担,却没有一丝怨言。正是怀着这样的敬畏,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触也愈发深刻。其实不管是战争年代的水生嫂,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樊锦诗,她们都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作出贡献。当今时代并不太平,台湾当局挟洋自重,谋求“台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应该像水生嫂一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谨以此后记,与大家共勉。
同学赏析
文章叙述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用祥林嫂的悲剧反衬水生嫂的独立自主,再由水生嫂的现代新女性的形象联想到戈壁大漠深处的樊锦诗,以及牺牲于革命事业的秋瑾,用笔墨支持革命的丁玲,投身于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的宋庆龄,从而升华主题,表明志存高远绽青春的思想。文笔流畅,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引用人物语言、名言警句、颁奖词,突出了人物形象,恰到好处的名句,同时又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名著与现实,相得益彰。语言铿锵有力,读起来令人心潮澎湃,值得驻足观赏。
教师赏析
文章思路清晰,先写文学作品中的水生嫂、祥林嫂,形成对比,然后写当代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最后联系自己要志存高远,绽放青春;以细节描写为研读基础,引用颁奖词和名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潘时民)
《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价值定位】: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对探险本身的意义进行探究和对人生意义的进行理性思考。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节选自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故事,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所以,《伟大的悲剧》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教育价值。
【文本定位】:
本文定位为获得阅读方法的样本类文本。
二、说学情
初一下学期的孩子,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未知世界和别样人生有很强的新鲜感、好奇心,思维的独立意识增强。但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和失败的意义,没有清晰的认识。
文章篇幅长,情节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但因阅读方法的问题,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
针对这些学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紧扣住 “伟大”,找出颂扬和赞美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的语句,反复朗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住“悲剧”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让语文课走向文化与人格的高度。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创设法: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供视听素材,扩大教学容量,提升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对话互动法:通过提供话题为学生构建互动对话的平台。
【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我确定了以下几点学法:
1.圈点批注法: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3.探究品读法:引导学生对仔细品读文本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美丽而神秘的大陆,那里皑皑白雪,茫茫冰川,不知承载了多少探险者的梦想……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激发兴趣)
环节二:快读,读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抓要素,概述故事
分组,默读课文,按记叙要素,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人物 时间 事件
2.抓题眼,梳理故事
从课题入手,抓住关键题眼“悲剧”、“伟大”
3.抓情节,感悟故事
勾划情节,深情地讲,深情地读
(设计意图:长文短读)
环节三:品读,读细节
——这是怎样一群人?怎样一种情感?
1.一读“悲剧”。读关键句——分析“悲”在哪里?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失败之悲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作证之悲
“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死亡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世人之悲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解读文本。)
2.再读“悲剧”。读关键词——分析“悲”中含义?
品读示例1: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师引导品读:“盯”能不能换成“看”?
通过换词法,读出:事业失败的——悲伤。
品读示例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通过品读修辞,读出:替人作证的——悲哀
品读示例3:奥茨突然站起身来……走去。“
师引导品读:如果你是奥茨,你怎样和伙伴告别,试着再读一读奥茨 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伙伴,看着奥茨的身影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着说一说。
通过换位体验,读出:生命死亡的——悲壮
品读示例4:“在英国国家主教堂,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师引导品读:身为国王,为何下“跪”?
通过品读关键词,读出世人悼念的——悲痛
(设计意图,选择关键词,师生共同品读,将学生的浅层次解读,自主解读逐步引向深入。)
环节四:悟读,读主旨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
1.一读“伟大”,个性的伟大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读出“理想伟大”
坚忍不拔、团结协作——读出“精神伟大”
为对手作证、有尊严的死亡——读出“人格伟大”
临死还进行科学考察——读出“态度伟大”
生命最后一息的惦念:祖国、全人类——读出“情感伟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与朗读中,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奋斗的价值,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既定目标。)
2.再读“伟大”:共性的伟大
参阅《争夺南极的斗争》,参阅《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其他传遍作品,归纳人类共性的伟大。
理想的伟大;精神的伟大;
文化的伟大;激励力量的伟大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宽度,加深阅读深度,培养学生站在文化的高度主,历史的高度去解读文本。)
环节五:思辨、读人生
自选论题:理想与人生意义
探索与人生追求
成败与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自己的人生。)
环节六:练笔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深深震撼了我们,尤其是颁奖词,情词恳切,文采斐然,魅力无穷。
如果让你为“斯科特”写“感动世界”的颁奖词,你会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领悟。)
七、说板书
板书起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我的设计如下: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主板书: 副板书:
悲剧: 伟大
失败之悲伤 理想的伟大 快读,读故事
作证之悲哀 精神的伟大 品读,读细节
死亡之悲壮 文化的伟大 悟读,读主旨
悼念之悲痛 激励力量的伟大 思辨,读人生
(设计意图:主板书简洁明了,展示内容;副板书形象直观,呈现解读路径。)
结语:
一篇课文精美预设就如同一棵树干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树。本课的设计深深地扎根于文本,努力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大树的根基,以课前预习为基础,而快速阅读、精品细读、深刻感悟、独立思辨为途径的对文本的逐步深入的解读,就是一个不断扎根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环节就是这根大树上分生的树枝,每一个教学细节就是一片片繁茂的树叶。我相信,精美的预设一定会让生成的课堂更美丽!
《教学反思|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想,每个老师在执教初,都会有一个美好的设定: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不要做自己学生时代厌恶的那种老师。在“教师”这个圈子里翻滚几年或者多年,不知道我们是否长成了自己欢喜的模样……
读熊芳芳《生命语文》,一直伴随着关于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思考。熊芳芳说,阅读、课堂、写作,是生命语文教育的三大“主阵地”。教材等教育资源是源客体,学生是近主体,教师是远主体。在“三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源客体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会不断生成,近主体和远主体的生命也会获得不同层面的生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远主体和近主体的角色进入源客体,形成诸我共同体。
《生命语文》说,对教师而言,从教育的手段和过程来说,生命语文是“用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用生命而为!何其壮美。
一、躬身阅读的人
我们感叹熊芳芳老师在课堂随时随处的“信手拈来”,惊异于她在文学、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旁征博引和自如切换。她是那样睿智通透。心之所向,目之所及,足之所立,在很大程度上,语文老师的底蕴和面貌,就是这个老师所在的课堂的样子。
行万里路,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生活;读万卷书,阅读想象的心灵生活也是一种生活。生活即语文,我即语文,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从教以来,我一直保持着不带教本进课堂的习惯。它意味着课前我必须“素读”文本,“参读”资料,创设学生阅读就近发展区,提供阅读抓手,搭建阅读共享平台。这种长期和常态化的自我挑战,让我练就了更多教学机智,却也让我忽略了自己阅读面狭窄造成的浅薄和虚空。直到工作室做“整本书阅读”,才发现,习惯快餐式碎片化接受信息的时代,年已不惑的我,要系统地阅读和研究,竟沉不下心,打不通文本、学生和课堂的关联。
好在有工作室师友的指导和督促,我空杯清零,躬身入局,读文本,读书评,读论文,构建整体框架,反复修改方案并不断调试。这个过程,由量变而质变,读懂的不仅仅是“整本书”,还拓宽了阅读视野,优化了阅读和思考的方式。
用生命而为!——用心阅读,求真,向善,尚美。
二、深耕课堂的人
《生命语文》的课例,大多使用了主问题教学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理性推进,又可以感性发散。板块式教学,有机扩充了课堂容量,在多个维度联结中,立体地呈现“生命”的多样生态。泉眼无声惜细流。熊芳芳引领学生带着真实生活体验走进文本,携着文本阅读经验走入生活,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怎样的“渠”,把怎样的“水”,用怎样的方式,引到哪里,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生命语文》的课例,是熊芳芳式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熊芳芳的课堂,个人认为,不必模仿,更不可使用“拿来主义”,应学其精髓:找准切入点整合文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共同体。
每个文本,在不同的阶段、单元和具体的学情下,有其相对“科学”的定位,如何合理增删,确实考验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和体验局限,还是不宜剥离文本生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要有云的轻盈。一棵树摇动一颗树,要有树的稳固。一颗心撼动一颗心,要有心的温情。若能营造安全和安心的课堂氛围,巧妙地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必能释放师生共同体的“生命”光华。
用生命而为!——用心教学,格物,致知,修身。
三、热爱写作的人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语文天生浪漫,语文老师总善感多情。微微涟漪,深深悸动,小小确幸,却在不断重复的烦琐的教学日常里,消磨殆尽,再没有“闲情”看庭前花开落和天上云卷舒。
新课标说,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当然,也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写作。
我以我手写我心。熊芳芳勤于阅读,也笔耕不辍。她细致地点评学生习作,编辑和推广学生作品,做课题研究,写论文和报告,写出了一本本汪洋恣肆率性洒脱的著作,写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写作,是与自己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里,我们宽恕他人,善待自我,发现美好。
用生命而为!——用心写作,怡情,明志,致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长河向前,向前,只要它流淌,只要它不停滞,它就会在光影变化里,在流年浮沉里,欢唱,欢唱二三十岁美好的年龄,欢唱二三十岁后常变常新的人生。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顺着这条长河,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善听,会说,能读,还不够,还要常写作,写我们琐碎教学日常里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写我们长成自己欢喜的模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