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是主客观间矛盾与平衡的过程。一面是自我的定位与期望,一面是家庭与社会的预期与角色要求,成长便是在两者间的落差与错位中不断审视自我,重新定位,蜿蜒前行攀升。
自我期望,热情而质朴,寄寓着向往与美好,一如疏月朗朗,清辉灿烂。然而,自我期望最终要落入现实埃土,其过于理想化、个性化的设定难免与现实相碰撞冲突。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与错位,产生于主客观的隔阂与矛盾中。一方面,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犹管中窥豹,难知全貌,人们往往凭着勇气与热情而非真正的理性规划;另一方面,家庭与社会往往以现实的尺度衡量个人,将其意志施加于个体而罔顾个性,碾压个体需求。主客观的矛盾不可消除而这一错位与落差在所难免,它是主客观世界寻求平衡与同一相适的必经之旅,人的一生便需不断寻求调整自己的定位,在流动变迁的现实中觅得一席容身之所。
落差与错位并非个人前进的障碍或对自我期望的否定,它实质上是主客观沟通的渠道,借着它,我们方能认清现实,审视内外之分,并重构自我,在弥补沟壑中攀岩而上。苏秦游说而遭拒,归乡而受冷落,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面前,他刺股苦读,终纵横捭阖;顾炎武早年抗清失败,在“亡天下”的巨大现实苦痛面前,识清专制本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鲁迅痛感国民的愚弱麻木,弃医从文,以笔为剑,提振国民精神。由此可见,落差与错位是人必经的磨砺,它催生蓬勃的生机斗志,使人在主客观的矛盾与冲突中醒悟,振作,找到真正适合自己、适合家庭与社会的人生定位。
所谓真正合适的人生定位,一是要接纳落差与失望,不拘泥约束于自我设定;二是有所坚守,心智不为纷繁复杂的现实所扰乱。对待落差闭耳塞听犹饮鸩止渴,一味地排斥矛盾只会麻木心智。遁隐山林既是沉湎自我消极闭塞之举,又是在逃避个体对时代应尽之责。同时,世俗眼光下的是是非非并非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庄子曾言“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大瓠无用,而能“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考古学家樊锦诗一生潜心研究敦煌,扎根于他人眼中饱受冷遇的行业而在学术上臻于大成。正如王守仁审视内心,认清自我,面对个人与现实的错位与落差,我们既要倾听外界又要坚定自我,既要解构自我又要重构自我,在主客观中达到平衡与同一,方能实现个人生命的构建。
如司汤达所言:“一条路不因其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美丽,旅行者照旧前进。”落差与错位是审视自我之镜,是自我攀升之梯,藉此,我们方可定乎内外之分,达于内外平衡,在蜿蜒中定位人生,尽览旅途复杂曲折之美。
标签:关于视之攀升之梯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