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富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16:12
《静守内心的富足高一作文》
静守内心的富足高一作文
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从英国人到乔布斯再到莫言,他们每个人都明白,在那些无比光鲜亮丽的财富和科技背后有一样古朴而典雅的东西,那就是文化。这世间,也只有文化才会使你看上去光鲜且美丽。所以,文化才是你应当紧握并拥有的东西。
在美国纽约有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宽阔大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在那里,每平方米的土地就可以让二十五个人就业。华尔街号称金钱永不眠,金钱可以像流水一样哗哗流入一个人的帐户,让他变的富足。同时,金钱也可以像流水一样哗哗流出他的帐户,让他变的贫穷。今日的成功也许就是明天的失败。一切都如同泡沫,轻轻触碰便消失不见。在他们一贫如洗的离开华尔街时,应该会羡慕那些在楼下咖啡馆静静读书的人。因为,那些人从不过分在意自己的股票,他们只因心灵中所拥有的快乐而富足。他门懂得与文学巨匠为友是多么的快乐。
“人们愿意用一千元交换你的吻,但只愿意付五毛钱买你的灵魂。”这是好莱坞对梦露的评价。著名影星梦露因皎好的面容而受到世人的喜爱,虽才华横溢,却一生未摆脱美丽而愚蠢的形象。她懂得在镜头下留下动人的笑却不懂得让自己动人的不单单是笑容。也许,当她懂得如何在午后的阳光下捧一本书细细品读的时候,她的身价才会真正配得上那张一千美金的价格牌。
我常以为是贫穷衬托了富足;是丑陋衬托了美丽;是愚氓衬托智慧。懂得携知己故交,围红泥小炉的人内心是安静的,他们不必避开车马喧嚣因为他们心中自有篱笆黄菊。作家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控诉和批判,而是经历过这一切荣辱后的淡然。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是内心富足的外化表现,是一种超然。他的勇气不在于大声吼叫使全世界都听到他的声音,而在于他一遍一遍的对自己说,明天他会再试一次。
我想文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从不绚丽的让人睁不开眼,它也从不是高山仰止让人无法接近。它平静的就在你身边,你伸手可触。虽然它不会让你的帐户余额飞增,但是它却可以让你的内心无比充实。
同样当你拥有文化所给予你的富足的时候,这世界除了你谁还这样富足呢?
【静守内心的富足高一作文】
《我渴望有个爸爸》
我的生活几乎完美,妈妈给我富足的生活:最营养的食物,最舒适的衣服,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
我的生活中几乎不曾有过渴望的经历,可是我现在长大了,越来越强烈渴望有一个爱我的爸爸。
听外婆说,在我出生当天,父母分离,从此就是妈妈一个人陪我,我从来没有在意过爸爸。 因为我拥有外公、外婆和妈妈的爱 。
7岁时,我才知道有爸爸这么一说,可我并没有觉得跟同学有什么不同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每当看到小孩子坐在爸爸的肩头,我就猜想:那个肩膀应该是世界上最坚实也是最柔软舒适的吧;每当看到别人的爸爸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我就推想:那个游戏一定是富有创意最能挑战极限的吧……想着想着,我的眼眶就热热的,我知道,那是我的泪在打转!
有一次朋友叫我写下人生四件最重要的事,我写的是:快乐、家人、朋友、游戏,他让我先去掉一个,我觉得有朋友就会有快乐,就去掉了“快乐”,接着他又让去掉一个,我去掉了“游戏”。最后他叫我只留下一个,我经过一番思考:朋友没了可以再交,家人没了就没了,于是我就去掉了“朋友”。
此时此刻,我突然发现,家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可我却少了一个家人——爸爸。我多么希望有个爸爸,这样在我受伤时会有坚实的胸膛让我依靠,在我寂寞的时候有个睿智的大脑为我分忧,在我难过的时候有个强有力的臂膀为我分担,在我生气的时候有个理解我、懂我的人……
有了爸爸,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变小;有了爸爸,家里有了困难就多了个想办法的人;有了爸爸,一家人其乐融融,无比轻松……难道,这不好吗?
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个爸啊!
《记忆不能挽救你》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家境良好,生活富足,而且他脑子非常灵,一点就通,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在家中,他也乖巧懂事,父母对他疼爱有加。
可是,上天却没有一直眷顾着他。进入青春期后,他变得十分叛逆。叛逆家长,叛逆学校,叛逆社会,不听同学的良言忠告,不听老师的耐心教导,不听家长的苦口婆心,总是我行我素。终于,他第一次尝到了坐牢的滋味。在监狱里,他痛不欲生,发誓要悔改。
一天晚上,在梦里,他遇见了一位老智者,老智者见他如此狼狈,便上前询问,“孩子,你年纪轻轻,怎么落得这样的下场?”年轻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本来是很有前途的,只是当年一时冲动,没有记住他人的忠告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啊!”年轻人痛苦地揪了揪头发。“那么,我能提供一些帮助吗?”老人和蔼地问道。“记忆,我需要清晰如初的记忆。这样,我就会记住以前的教训,永不再犯了!”年轻人非常激动。老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吧,如果记忆真的能挽救你,我给你五年的记忆,在五年之内,你会记住以往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不会淡忘。”年轻人非常感激,并下决心要好好改造。过了五个月,年轻人被释放了。一开始,年轻人确实在努力约束自己,可渐渐地,他开始习惯记忆中那些时刻警醒自己的教训,最终,当他犯错误后记忆给他敲警钟时,他已经麻木了,没有任何反应。不久后,他再一次因抢劫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在想,是不是老人给的那些记忆强度还不够呢?最后,他认为肯定是。
五年后的一个晚上,老智者再次光临了。他似乎早就料到了结果。所以当见到年轻人又进了监狱时没有过多的惊讶。年轻人一见到老人就扑通一声跪下,央求道:“老智者,我请求你再给我十年的记忆,而且记忆强度也要比上次大好几倍,那样,我再也不会来到这里了!”老智者笑了笑,又答应了。从此以后,年轻人好像真的决定重新做人,再没做出什么违法行为。可是,只有他才晓得,这种“高压”式的记忆只有在他犯错误时才能控制他的行为,缓解他的痛苦,而平时他总要陷入记忆中的痛苦,因为记忆中的那些血的教训总是浮现在他眼前,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十年过去了,他的清晰的记忆逐渐消退,此时,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向老智者索要记忆。
“我这儿的记忆已被你用完了。”老智者的第一句话就使年轻人——不,应该说是中年人仿佛遭晴天霹雳般瘫了下去。“这些记忆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其实就是毒品,你刚要开始用时,没什么感觉,可你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依赖,当记忆突然消失时,你就感觉非常痛苦。忘掉记忆吧!忘记它,你就会慢慢地好起来的。”年轻人还想说些什么,可老智者已经消失了。
多年之后,曾经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终于明白:清晰的记忆是不能挽救一个误入歧途的人的,要拯救自己,唯心灵莫属,唯有心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讨夸夸其谈者》
吾观山瀑不止,乃因源泉富足;悬河不息,乃因水流泛溢;然夸夸其谈者,若何?远视之,但见其唾沫横溅,眉飞色舞,以为高;近闻之,却乃陈词滥调,物序不备;环视之,众皆感愤,不止之尔。隐!既来之,则忍之。
予观夫夸夸其谈者,为其虚荣,明知己之不悟,乃强扯尔尔,胡言乱语,令人不知其所言,不明其所指。其又极爱炫耀,偶触其一句,其恨不能倾平生之所知,扯新近之所闻。乍闻之,实疑之欲陈其见,然久候不得;细辨之,乃知其言者,人所明之,其不言者,尔所问之;复思之,乃悟其夸夸谈者,与尔启齿问者竟差十万八千余里,顿悔实不该相询,稽废时日,徒耗精力。
呜呼!夸夸其谈者,何不洗心革面,不费己之口舌,不费人之时日卸已虚荣之心,少人怨愤之意,不亦万事大吉乎?
禁止同学们在打开水时用开水测碗,开水便够用,否则就很难说。看来,某些同学确实非得有人看管不可。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小时候驱赶牛的情形。
放牛时你一定要把牛盯紧,稍不留神它就跑到农田里乱啃一通。按理说,庄稼是绿色植物,青草也是绿色植物,牛为何宁肯挨鞭子抽打也要去啃庄稼而很少问津青草呢?想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牛是损人利己的动物。由此联想:开水也是水,冷水也是水,某些同学为何经常用开水而不太喜欢用冷水去冲洗碗呢?也只有一种解释:这些同学是损人利己的人。据说,有一种牛很烈,当它乱啃庄稼时你去驱赶它时,它会用一对大角顶你;同样,也有一种人很悍,当他浪费开水时,你去阻止他,他说不定也要打断你的腿。我不由惊呼:人者,牛乎?
我本不想、不愿更不敢把某些同学比做牛,可令人痛心与气愤的是他们的某些行为与牛又有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我只好冒着“断腿”的危险来联想一番,敬请他们“原谅”。同时,我抱着一个奢望,就是希望他们自觉一些。人皆有开水可用,岂不皆大欢喜?如此,幸甚!
毕竟,人就是人,牛就是牛。
《应试教育》
从前,有一个王国,那里人民生活富足,但缺乏必要的教育,道德水平不高。因此,犯罪率居高不下,而国王实在想不出好方法来遏制这种现象。他便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大王说:“联是个讲仁爱的君主。我希望百姓都做有道德的人。所以他们应当受教育。但他们散漫惯了,不用强制手段恐怕不行。用强制手段吧,又怕有人说联不人道、假仁爱。诸位爱卿有何良方,快快道来。”
一个见多识广的老臣眯着眼睛,持着白胡子想了一会儿,走上前去:“启察大王,臣有妙法。”
“快说!”大王赶紧说。
老臣不紧不慢地说:“大王说的对,教育有时需要用强制手段,不令人痛苦的教育是没有的。只是有的教育方法如细水长流,先让人觉得不痛苦,然后慢慢加码,就像注射疫苗,慢慢地,学习很苦了,人也有了抵抗力了,没有痛楚了。但此法有个缺点:见效慢,耗用的时间和精力太大。恐不合大王心意。”
大王急了:“知道联的心思还说那么多废话干吗?!联要的就是速成!”
老臣慌忙说:“另一种方法虽见效快,但非长久之计,望大王三思。”
大王不耐烦地摆摆手:“尽管说。”
老臣说:“这种教育方法如洪水猛兽一般:它以反复不间断的考试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疲于应付;它还规定了考试的最低分数线,考试成绩低于此分即为不合格,必须从头再读,到时会更痛苦;所以学生们压力很大,会玩命地学习……”
“像这样,即使不重读,他们也还是很痛苦啊!”大王已经有些怜悯之心了。
“不要紧,您只要规定每年有七天长假,假期中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不能犯法,让他们很好地缓解一下压力,就可以了。如此反复,书也读了,人也开心。”
“好一个速成之法!”大王鼓掌大笑。
“你是从哪里学到这些旁门左道的?"大王顺嘴问了一句。
“回陛下,老臣是游历中国时知道这些的。”
“哦?说说详情。”
“那里的人从幼年开始就按臣所说的办法接受教育,只是他们做得实在狠毒:每个学生要读12年书,其间有不计其数的考试,最后还要参加一个叫做‘高考’的考试,如果考试没有通过,书就算白读,什么用都没有—没人承认你是读书人。”
“天下竟有如此狠毒的君主?!”大王很吃惊,也很愤怒。
“不过他们每年有15天假期,他们管这叫‘过年’。”
大王点了点头。
忽然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你刚才说这不是长久之计?”
大臣答到:“陛下有所不知,世间轻松之法,消费当属第一。平日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昏天黑地地背公式、背课文、做题目,没有机会放松,到过年时便会不加节制地大大消费一通。可试想,7天内把一年内要抽的烟抽完、要喝的酒喝完、要吃的肉吃完、要看的热闹看完,人得成什么样?过完年后,再让他们玩命地读书,如此循环,非常人能忍受。科学实验表明,长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会导致脑部负责拓展思维的部分退化;过年更是对人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实行这种制度几千年,问题多多,现在国内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大王沉思了。
第二天,他下令全国实行这种教育制度——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