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恰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22:55:46
《植物园一游》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天,这是去植物园的好时节。
一进门植物园的大门,红的白的粉的郁金香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郁金香旁,托着花梗闻了闻,有种别样的淡香扑入鼻中。我正在兴致勃勃的看着花,突然看见了一只玫红色的小蝴蝶,蝴蝶身上还有几个金黄色的斑点,黄色的触角高傲的抬着,可真漂亮哦。
我走过郁金香园,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月季园”。月季园有个大亭子,亭子通向四面八方。走中间一条道,就会看到许多花坛摆在道路两旁,花坛外有一片地,里面种满了月季。花坛里有蓝的、粉的、白的、紫的、黄的花,多得数不清。月季园外面围着一条河,里面的小鱼欢快地摇着金黄色的尾巴。
月季园过去一点点会看见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油菜花地。这时抬起头,一片黄色的油菜花准会摇晃着身子在微风下舞蹈。我欢快地跑过去,一下子钻进里面,在油菜花里拍照。一朵朵黄色的花,蹭着我的脸,痒痒的,我不禁笑起来。随后我踏着欢快的脚步,蹦跳着出了花海。牵起妈妈的手准备去别处时,突然发现姐姐和姑姑不见了,左右环视一下后,她们还在花海中拍照呢!
美丽的植物园真是让我流连忘返啊!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留连:亦作“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去。 ②时时:不是偶尔一舞,而是几乎不停留地舞。 ③恰恰;恰好,正当这个时候。
这两句诗,以细微的刻画,写出了蝴蝶轻捷的舞姿和黄莺动听的歌声——蝴蝶双双在百花丛中游戏飞舞,不忍离去;那自由自在撒娇的黄莺,刚巧啼叫出悦耳的声音。蝴蝶时时飞舞,黄莺恰恰鸣啼,显示出春意闹的情趣。“留连”言蝴蝶留连花丛,亦言诗人被这美景吸引,留连忘返;“自在”,既描绘黄莺自由自在的歌唱,也描述出诗人心理上愉快轻松的感觉。“时时”、“恰恰”相对仗,显得格外工丽。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其六(常用)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句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的鲜花遮往了庭前小路,花儿千朵万朵,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压低了。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黄四娘”,不详。“娘”或“娘子”是唐代对妇女的美称或尊称。以人名入诗,很有生活情趣和民歌味道。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可见出争相怒放的花朵重重叠压的盛况。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流连不舍的蝴蝶在百花丛中时时游戏飞舞,安闲自得的黄莺似为我的来到而传出一串娇啼。这两句以细微的刻画,写出了蝴蝶轻捷的舞姿和黄莺动听的歌声,显示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留连”,亦作“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也是说诗人被这美景吸引,留连忘返。“自在”,既描绘黄莺自由自在的歌唱,也描述出诗人心理上愉快轻松的感觉。“时时”,不是偶尔一舞,而是几乎不停地舞。“恰恰”,恰好,正当这个时候。“时时”、“恰恰”相对仗,显得格外工丽。
《瘾藏》
瘾又来了,恰恰是我在众目睽睽下,我开始心跳加快,不一会却又假装平静地巍然不动,慢慢地,我以最不引人注意的动作抽出了我的铅笔,移动到我嘴边,悄悄地四周望望,大家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没有谁注意到我,我极快地把铅笔塞进嘴里,接着是一阵快意的大嚼,木质的笔杆和我牙齿相撞,发出尖利之至近乎于某种兽类的怪叫,几乎是同时,我听到有轻微的笑声,这笑声逐渐放大,变得刺耳难听。我明白我完了,对,我是完了,我看到很多目光会聚在我身上,我也如同在焦点处快要自燃。我感到了眩晕。
不久前排的人也回头了,面对满是开玩笑,嘲笑,还带着一小点讥讽的面孔,我无力使之平息,手里的铅笔缩了回去,口中再次充满了口水,未发觉,藏在手指间的笔被人抢了去,我伏在方桌上,任听乱声嘈杂,再有乐趣的玩笑终究会结束,这也不例外,显然我成了被戏耍的对象,有人开始顶我,有人用笔捅我,有人把我的帽子掀起来。而我则在瑟瑟发抖中期望这场闹剧的谢幕,我从小爱啃笔,同学认为我不干净,家人认为我养成习惯,这些不安分的因素致使我曾几次想要戒掉这怪癖,但是没有一次做到,它就像我的灵魂,我的身体,我的信仰。我根本不可能改变我的灵魂,我的身体,更不要说信仰,我可以在无人处尽情地大嚼铅笔,然后对我自己大叫,抚摸着铅笔,我就如同迷茫的旅客看到了地图,风暴中的小船看到了灯塔,铅笔可以给我犹如安徒生童话般的慰籍。
我把它视为朋友,要想我远离我至亲至爱的朋友,休想!我突然大笑起来,把一旁的同学吓得楞住了,我一把抢过我的铅笔,“我就是有瘾,我就是啃笔,你奈我何,尔等能奈我何。”我受了霹雳似地一跳。使那些原来开玩笑的人恐惧了起来,“你们想改变我,不可能!”我发疯一样咆哮着。门外聚了一些人,显然被我的言行吸引,站立了脚,呆滞地看着我,仿佛若有所思 ,我眼角的余光扫到有人在点头,有人在议论,我心里一阵酸楚,就像西班牙斗牛场中濒死的牛,绝望的眼神,已知自己必死无疑,但还是要一死以取乐那些观众,我想那些观众和斗牛士并不邪恶,但这场游戏本就是残酷的,我知道我一定会像牛一样,结局不会完美,但我还是要迎着斗牛士的长标,让阳光刹在我那尖利的角上,在冲锋中死去。
瘾,藏匿在寄主的心中,它无形无色,时而平复,时而爆发。被瘾这种东西控制时人不由自主地任听摆布,甚至做出无常的行为。
我很奇怪,瘾,到底是什么,它又藏着什么,我明白肯定不止是瘾或癖的行为,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只是了解这些都人还不多,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人人都能体味这种感觉,那瘾为什么要隐藏呢?
果然如我所料,老班来了···
《薛宝钗的悲剧》
薛宝钗的性格,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也同样爱着贾宝玉,但却很少有真实感情的流露。她把爱情的希望寄托在父母之命的金玉良缘中。她“藏愚守拙”,“随分从时”,象王熙凤所说的:“拿定了主意不甘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依靠着这种“会做人”的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的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使“金玉良缘”成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象这样一个封建主义的忠实信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奉守着封建礼教、封建秩序的规范,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她的“温柔敦厚”,“庄重典雅”,她的“怒于中而不形于外”、“心如城府之严”,虽然可以攫取荣府中宝二奶奶的地位,却怎么能得到那叛子之心呢!“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
在曹雪芹前八十回的《红楼梦》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这冲突的结局,而贾宝玉对她的“立身扬名”、“仕途经济”的规劝,已经表示了十分憎恶的态度。所以最后和贾宝玉成为夫妇的薛宝钗,不可能得到爱情的幸福。封建势力无情地摧毁了宝黛的爱情,但也没有给它的忠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贾宝玉终于为了黛玉的毁灭,为了生活理想的破灭,不妥协地出走了。这位封建礼教王国中的“冷”美人—薛宝钗,得到了什么呢?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和封建主义的奉守者同归于尽!这是大观园中的悲剧的高峰。“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在被封建礼教毁灭的无数少女的婚姻和爱情的悲剧中,簇拥出了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的复杂冲突,曹雪芹唱出了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叛逆之歌,使他对封建礼教的愤怒谴责,对封建贵族腐烂生活的无情揭露,更加深沉、更加有力了!
然而,《红楼梦》毕竟描写的是大观园中的悲剧,它虽然受到了新的思想的冲击,但它又毕竟是在花团锦绣的绮罗风光中培植起来的。那些脆弱的爱情的萌芽,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却并没有离开贵族生活的环境。当大观园风和日暖的时侯,它们滋生出来,而变天的乌云一出现,那柔情似水的幻梦,就不堪一击啦!封建贵族的主子们,一个“抄检大现园”的行动,就使得这女儿国的满园春色“花开易见落难寻”了!即使那一对叛逆者—宝玉黛玉—的爱情,虽然有动人的内容,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它也依然是在侯门绣户中产生的,带着先天的脆弱。优裕的贵族生活,使他们无力摆脱寄生的依赖性,剥削阶级的“富贵闲人”的惰性,也给他们的叛逆性的爱情,注人了过分缠绵、纤细的娇花弱柳的气质。这一切,虽然是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由于它是那样浓重地渗透在艺术形象的感情世界里,对今天的读者,就不能不散播着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认识的。
《认识自我》
如果田园说,在这世上,最不了解您的人恰恰就是您自己,恐怕没有几位朋友会对田园的这种观点持赞同态度。
但是,事实上,人生无数的烦恼,人间无尽的矛盾,根源往往来自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所以,就有了一句老话,说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盲目地自高自大。有可能会铸成大错。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自轻自贱,甘居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同样也是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那些压制和摧残人才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如果我们不去正确认识和珍惜自己的价值,岂不是也在进行自我摧残吗?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他想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己本身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他首先就得通晓社会与人生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并自由地支配自己,全面地发展自己。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则在于真正懂得人生和自我价值,在于正确的自我认识。作为一个能够科学地认识社会和自我的人,他可以不为大千世界形形色色虚幻的东西所迷惑,可以不为一得之功、一孔之见而自我陶醉,也决不会因人生的艰难而畏缩不前,自暴自弃。
实际上,田园这里所说的自我认识,是个伦理学的范畴。它主要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社会存在、社会本质、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以及自己的行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等的认识和评价。
田园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大学教师,人非常聪明。可是,由于一次职称没有评上,他干脆从此“洗手”不干了,整日打牌下棋,宣称看透了世间万物。结果,他的教学水平大幅度下降,科研成果寥寥无几,再一次的职称评定,他又榜上无名。
幸亏这位朋友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在他极度颓废的时候,他的妻子与他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帮助他仔细地分析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后来,在妻子的帮助激励下,这位朋友重振雄风,发奋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博士生。
结合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自我,首先就是为了改变自我,以便挖掘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时,他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狂妄自大,我行我素;要么自暴自弃,悲观厌世,麻木不仁,浑浑皿皿。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只有自知、自觉、自信、自谦,才会具有做人的茸严,也才能够实现做人的价值。
另外,认识自我,也要以他人为镜,积极同他人交往,虚心向别人学习。
朋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您是否真正认识了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