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80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0:34
《我的奶奶300字》
我的奶奶80岁了,她的头发白花花的,国字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穿着朴素大方,性格很温和。
有一次,奶奶走在路边,看见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吵架。叔叔醉醺醺地坐在地上,阿姨两只胳膊交叉放在胸前,眼神里流露出了愤怒的目光,瞪着眼睛对叔叔说:“不让你喝酒,你偏要喝,醉成这个样子!”这时奶奶连忙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阿姨的肩膀说:“年轻人,不要吵架,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在奶奶的劝说下,叔叔和阿姨和好如初,纷纷向奶奶道谢。又有一天奶奶去街上买菜,看见两位叔叔在吵架。原来是摊主的苹果卖的太贵了,顾客和摊主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了起来,两个人都攥着拳头,怒视着对方。奶奶急忙走上前去,轻轻地将两人推开,对他们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有话好好说。”不一会儿,两位叔叔就化解了矛盾,分别向奶奶说谢谢。
这就是我爱管闲事的奶奶,我爱我的奶奶。
《外公的长相》
我的外公今年80岁了,可是耳不聋,背不驼,走路连拐杖都不要。外公身材魁梧。他的脸胖胖的,额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眼睛的视力不太好了,因此,时常戴着一副老花镜。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大塔白胡须,蓬松松地飘在胸前。从远处看,外公活像《森林里的故事》中的森林爷爷。外公整天笑眯眯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如果遇到了高兴的事儿,他还会哼上一段豫剧呢! 妈妈给外公买了一件咖啡色的夹克衫,说是老年人穿上精神,外公乐呵呵地穿上了。嘿!鹤发童颜的外公穿上后,顿时年轻了许多,真是帅极了!
【简评】 这段话写的是人物的外貌。小作者抓住了外公身材、长相、神态、衣着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一个鹤发童颜、精神矍烁的老人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那缕霞光》
我的妈妈快80岁了,可办起事来还是那么利落干脆。今年春节后,中共南海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一批1998-2000年度“创、争”活动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妈妈榜上有名。
妈妈是离休于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段辉煌的历程中,她紧紧跟着共产党,造就了热爱党忠于党的执着情怀:在党的号召下毅然投笔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黑暗的“国统区”勇敢地走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行列;迎接新中国,她热情洋溢,日以继夜地投身于党领导的各项运动……
说妈妈的生命蕴藏着无穷的热量,一点也不假。她离休后20多年一直未停止过工作。先后到过南海市图书馆采编部刻蜡板印目录卡、组织目录,后又编写图书馆志;接着去地方志办公室“帮忙”,她又粘上了“方志”;南海市老年诗书画摄影协会需要一位负责《南海晚霞》编辑校对的人,她二话没说,负起了《南海晚霞》的编印、发行工作。此外,她还是老干部局主编的半年一期的《南海老干》的栏目编辑;她还到大中小学讲革命故事等等。妈妈的人生旅程走得多么飘逸!她的乐趣就在工作中,在信念的升华中。今年妈妈当选为中共南海市离休干部支部书记,她的责任又重了。其实,妈妈在离休支部中的党龄最短,为什么大家这样信任她呢?原来她对支部工作倾注了真诚和热情:老同志病了她去探望;人院她陪着去;医药费报销她频频为之奔波。
这就是我的妈妈,党对她的信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她永远都喷发着青春的气息。
妈妈很重视后一代的成长,除平时的思想启迪外,儿孙女婿们政治上有进步(被评为先进党团员、先进工作者)、学业上成绩优异,都给予奖励。每年春节,拿出一笔不少的现金作为奖金。而平时她的物质生活却是非常俭朴,一日三餐随随便便打发了,家具衣服是捡女儿淘汰出来的。有些人劝她不要难为自己,用多点吃多点,她却凛然发话:“艰苦奋斗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作风,我做得不对吗?”
这是妈妈的品格和做人的原则。
曾经历过不少风浪的妈妈,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阳,意气风发地走进幸福的乐园,为我们在祖国亮丽的天空添上一抹淡淡的晚霞。
《当我80岁生日的时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虽然人们不是为了我吃粽子,虽然人们不是为了我划龙船,但我还是直着细弱的嗓子向人们宣告,我已是地球上的一员了。我的生日令人羡慕。的确!今年,我步人生命里程的第17个年头。回首过去的时光,我记起了五彩缤纷的10岁生日。让人难以忘怀的14岁生日,我像是驾着时间的飞轮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岁月的门槛,可是我还有18岁生日,20岁生日……当我前瞻,一句诗从我脑子里悄悄溜出来:“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钱和幸福的樱络……”所有的日子?不知怎么我想起了我将过的第80个生日。
或许,我早已不在人世。死?我怕死吗?我不甘心地摇摇头,可是我怕“空”,就像祖母院里种过的一棵夭折的桃树,空空的枝干平生没有结过一颗果实。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自己带着满身罪孽来到人世赎罪,假如没有洗清自己的罪恶,怕受上帝的惩罚。我当然也不怕上帝,我只是怕辜负了我自己生存的短暂时光。
或许,我还健在,还满面红光。肯定,我将失去光滑的皮肤、乌黑的头发、旺盛的精力、敏捷的头脑,但愿我用这些宝贵的东西创造更为可贵的价值。是的,人们羡慕我,因为我的出生之日正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泪罗江之时,它提醒我感到肩上的重负。中华民族的祖先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我相信我有权利也有责任在这场庞大的接力赛中充当一名运动员。我虽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前路有数不清的障碍,但我记起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假如我成了一名教师,但愿我能桃李满天下。有人说当教师的不是同代人中的精英,那但愿下一代人能踏在这些非精英的肩膀上成为精英。假如我是普普通通的工程师,但愿我能拿出实干的精神来,而不是在一片“混”声中靠茶和报纸度日。假如我有幸成了事业上的出类拔萃者,但愿我在取得成绩后仍不屈不挠地在研究道路上开拓,而不徘徊在一个陈旧的框框里。在开拓的道路上我将记住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哈钦斯·戈达德的名言:“很难说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现实。”
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建筑在“但愿”的基础上,可是我还要说,但愿我在80岁生日宴会上没有叹息。不过或许我压根儿忘记了我的80岁生日,那么,但愿是为了工作的缘故,因为我还相信一句话,叫做“老骥伏柄,志在千里”。
《写给80岁的我》
等到我80岁的时候(如果我能够活到那一天),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记得我18岁时的样子、18岁时的想法和18岁时写的这篇文章。
但是,18岁时,我感到,我已老了。
对着印着kiki小猫的镜子—粉粉的,是小女生心事的颜色—小心翼翼地挤着一颗“青春豆”,顾盼之间,却发现眼角似乎有几丝,蜿蜿蜒蜒的纹路。于是设想起自己老时的样子,满脸的千沟万壑,就像经历了一冬沧桑的缩水的苹果。然而这种苹果却是很甜的,于是想起那句很有感觉的说法“年老的苹果有一颗年轻的心”。于是问自己,当我这个皮囊变老的时候,我的心是否还会年轻?
一个阳光下午,我开始思考人生。我读着《苏菲的世界》,想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当我问父母时,他们真如书里写的那样看我如天外来客。为生汁奔碌的人们啊,只知道关心天气的阴晴,菜价的高低。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力。那一刻,我仿佛是用一种沧桑老者的眼光去看一群孩子。他们悲哀地忙于占有一些到头来均不会真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过多地认识到与年龄不相符事实是一种悲哀。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到了原来被认为美好的事物的丑陋的一面。
人生的奔劳永不会是对所有问题的解决,而却是更多问题的累积。累的是心,纠缠于情仇恩怨。说什么人生的奋斗之路,其实只是一条不停息地飞扬着、洒落着凡尘的路。它从是非恩怨的一处,通往是非恩怨的另一处;从名心利欲的一端,通往名心利欲的另一端。沿途所见,俱是紧张奔劳而又徒然无功的人们。沿途所闻,俱是机车马达的噪音,间杂着那被凡尘裹满的急切的心的鼓动。此之谓失其本心。
我讨厌上学,却不得不把它当做一个必须执行的程序。每天听铃声打了又打,看课上了又下。而时间也在铃声的间隙中滑过。听铃声上下课能学到什么真才学?真才学是剑桥里的Fellow用烟斗一点点熏出来的!本以为文科班的日子多少会有些诗情画意,岂料却只空对着政治概念和历史年代。相比之下,语文是惟一沽着些许人文色彩的课了,虽然大部分时间它是一种以高考为目的的知识填充。我们为了高考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于是,常常在万籁俱静的深夜,守着一盏孤灯,伴着秒针嘀嘀哒哒的脚步,我胡乱涂着些文字,任笔尖阵思绪天马行空,我是惟一的读者。或是,在宋人的词作中去放纵丝丝忧郁。“我报路长磋日蓦,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于是,常常想隐居。羡慕那些山中高士,梅妻鹤子,意志悠闲,神情悠远。如果有一海滨小屋,那么,听潮起潮落,任愁绪常长常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处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如果有一山间草舍,那么,看叶绿叶黄,叹月圆月缺。听“石泉涂涂落风雨”,看“桂花松子常满地”。“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其实,我想要的,只是让我那颗心远离尘世的喧嚣,让它清清爽爽,无绊无羁。于是,在自由的天空下,高声吟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谓“求其放心”。
此刻,突然感悟。其实,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俗浅且被情感左右的孩子,却常愿去思索一些大人们也不会去思索的事。在做梦中,我慢慢长大。一位作家说,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这也许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解释。至于上学与归隐的矛盾,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境由心造”写下来置于案前,这也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没有舒心之事,就用心情去营造。沉浸在心造的意境中,也能怡然自乐。
18岁时写的一篇随笔,用时间将它尘封,待我80岁时来评说。我会好好地活到那天。
《党80岁生日所想到的》
党的80华诞这一天,也是我入党8周年的纪念日。回想自己成为党的儿女的经历和在党怀抱里成长 的历程,我心底感慨万千,有千言万语想倾诉,可是,因为心中要说的实在太多,我一时又不知从何说 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家乡桂北一个县文化部门工作。当时,我自恃有点才气,又觉得看多了社 会的不正之风,年轻气盛的我曾一度走进了迷茫,产生了理想和信仰危机,总以为自己看破了红尘。比 如说,有时领导找我谈话,教导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会振振有辞地 说:我心性淡泊,只求尽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意于仕途进取,升官发财,所以,我没 必要与政治结缘!当看到同事或朋友积极要求人党时,我心中会嘀咕半天:什么共产主义理想,还不是为 了捞取进身的政治资本!
后来,动摇我这种观点,使我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牢不可破的信念,坚决要求加人共产党,是因参 加了一次救灾英勇事迹调查所引发的。
10年前,我所在县的一家工厂发生了一次火灾。灾后,县里组成一个五人调查报道组,一方面调查 事故原因,另一方面报道在救灾抢险中涌现出来的英勇事迹。因为我是县里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故被领 导点名抽调到这个组,负责采写报道英勇事迹工作。
火灾发生在夜深人静的子夜时分,人们闻警而动,但由于天空笼罩在黑暗之中,给救火工作带来了 诸多不便。更不幸的是,当时厂里有30多名工人在加夜班,但只逃出了25名,还有5名女工被围困在火 海中,情势万分危急。负责现场指挥灭火的公安局局长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命令派出所所长马上组织一 支20人的敢死队,冲进火海救人。那时,县城的消防设备十分陈旧落后,只有两台高压水泵喷水灭火, 其它的办法就是群众提水泼向烈火。抢险也不像当今都市一样有专门抢险队员、抢险设备。当时冲进火 海救人靠的是不畏牺牲的勇气。派出所所长手持话筒高呼:“愿参加敢死队的站这边来!”他的话音刚落 ,20多名男女就喇地聚集在他身边。所长挑了19名身体强壮的男子,自己一马当先,用水浇湿全身,率 众扑进了火海……
因为20名勇士的舍死相救,5名被大火围困的女工全部被他们找到,砸破窗户救了出来。
把20名勇士的英勇事迹搜集完毕,我写了一篇长篇通讯稿详细报道了此事,通讯发表在省报头版, 还获得了年度优秀新闻奖。
可是,当我统计20名勇士的政治面貌时,却有了一个人的发现,可以说这个发现改变了我的整个人 生观。在20名勇士中,共产党员占了14名,共青团员4名,只有2名非党团人士。如果用百分比来表示, 20名勇士中,共产党员占70%,共青团员占20%,非党团人士占10%。就这样一个很呆板的百分比,却引 起了我的心灵地震—冲进火海救人,是拿生命来做赌注的啊,据目击者说,当时火已上了房顶,房顶大 梁随时都会坍塌,而且在烟熏火燎之中,随时都有昏倒的可能,稍有不慎,就会葬身火海。而他们面对 死亡,为什么自觉自愿往里冲呢?如果说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何要用生命为代价,而不用社会上流 行的不正之风呢?70%这个数字又说明了什么?……
哪怕是十万个为什么,结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在最危急关头,共产党员总 是身先士卒……
从那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半年之后,我终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化作信念的誓言,万分虔诚地交给 了组织。8年前的7月1日这天,我终于在红旗下举起手宣读了自己的誓言。之后,每当我碰到困难,或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个百分比,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便会使我明白自己该干些什么 ,怎么去于。所以,我今天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可以说,与那个分比对我的 鞭策是分不开的!
《东北老婆婆》
我的邻居东北婆今年80岁了。据我爷爷说,她原是东北人,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时,她和弟弟往南逃难,沿途兵荒马乱,日军攻占上海时,姐弟失散了,弟弟被人贩子骗到澳门,东北婆四处流浪,最后落户于我们平衡村。
婆婆与我们乡邻和睦相处,几十年来她过着勤劳俭朴的农妇生活,饱尝了人间的的甜酸苦辣,从不怨言,但在她的心里唯一过意不去的是姐弟俩分居大陆澳门两地。大陆解放后,澳门一直还与大陆“隔绝”。姐弟俩被代天河”阻隔,亲人互不能往来。因此,澳门回归祖国早已成为老婆婆心底里的企盼,与亲人团圆是她日盼夜望的心愿。
婆婆与弟弟自从在上海失散分离后,弟弟多年杳无音信,她老人家吃睡不安,回忆往事时,常常痛不欲生。澳门与大陆是两个“世界”,“天河”阻隔着姐弟俩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她无能为力。
七十年代,老婆婆的弟弟给她寄回一封信和一箱衣物,这对于生活经济拮据的他们来说是多么高兴的事啊!然而,在那岁月里,婆婆喜中有惊,因为文革期间,谁人有港澳关系,谁人就是历史不清白的,有政治问题的人。她不敢声张弟弟的事。此后,她们姐弟俩书信来往断绝。但婆婆年纪越大心情越沉重,每每中秋月夜便会触景生情,当明月高悬天空,婆婆以月饼拜月,祈祷姐弟俩将有团圆的一天。月圆人不“圆”,多么悲伤的事,我每次目睹婆婆拜月的情景,多少领悟她老人家盼月圆、盼亲人团聚的心情,便发出内心的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日子过得真快,又不知过了几年,一天中午,我背起书包跨出家门口时,便见婆婆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封信,眼里热泪盈眶,我上前打听,她把她弟弟的信递过来,我便念信的内容:“澳门过两年后,将回归祖国……”婆婆露出喜悦的心情。往后,在期待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婆婆白天屈指盘算着澳门回归日倒计的时间,夜里做着美梦。有一天的夜里,婆婆梦见澳门回归祖国后,弟弟举家回到故乡,院子里挤满了亲人,弟弟诉说离别后的苦衷,接着,对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赞口不绝,又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澳门美好未来的前景。婆婆梦醒来才知还是一场梦。现在婆婆的梦想果然成真了。
1999年12月20日那天,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婆婆期待已久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民期待己久的日子。当婆婆与弟弟团圆的那天,将会出现她梦里动人的情景,那时,婆婆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