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继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1:43:59
《描写继承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继承?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34个关于描写继承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绳其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绳厥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克绍箕裘]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克传弓冶] 犹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克嗣良裘]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父析子荷] 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
[肯构肯堂] 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肯堂肯构] 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为裘为箕] 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凤毛济美]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负薪构堂] 指继承先人德业。
[良弓无改]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传爵袭紫]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传龟袭紫]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世济其美]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开国承家] 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相门有相]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推陈出新]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奉天承运]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继继绳绳] 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继继存存] 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继往开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后继无人]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后继有人] 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古为今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干父之蛊]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一脉相承]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脉相传] 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不肖子孙]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贪天之功的意思、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献公的公子重耳,因继承君位问题引起家庭矛盾,被迫流亡国外达十九年之久。后来在秦国支持下,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
重耳在流亡期间,晋国大夫狐偃、赵衰〔cuī〕等人,跟随着他,到过好多个诸侯国家,受过不少的艰困辛苦。长期的流亡生活,证明这些随行人员确实都是忠心耿耿的。其中还有一个官位低微、名气不大的贵族,名叫介之推(亦作介子推),此人处处照顾重耳,尤其无微不至。据《韩诗外传》说,他们在曹国时,路费失窃,重耳饿得走不动了,介之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充饥。
重耳回国执政以后,因此对这些随行人员大加赏赐和提拔重用,以示报答。但是偏偏忘记了介之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当时介之推没有得到任何奖掖。介之推也不伸手索取,他说,“天不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老天爷不叫晋国灭亡,总会出个君主的。现在能继承为晋君的,除了重耳还能有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而某几个人以为是他们的功劳,岂不是欺骗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偷了人家的财物, 尚且要被人称为盗賊,何况贪冒上天之功算作自己的贡献呢)?”
从此,介之推带着母亲到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的山里隐居,不再露面。
据说,晋文公后来想起他,还曾找过他,可是怎么找也没有找到,只好把绵上作为介之推名义上的封田,并且说:“我要以此牢记我的过失和借以表彰好人。”
另据传说,晋文公曾火烧绵山,企图逼迫介之推出山相见,但是没有成功。火熄之后,发现介之推背着老母亲,同被烧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以每年清明节的前一日定为寒食节,家家停火,都吃冷食。并把绵山改名介山。
《左传》所记介之推的“贪天之功”一语,就作为成语传了下来。不过所谓“天”,古人以为是万物的主宰,所以往往把巨大的业绩,归功于天。我们现在引用这个成语,是指抹煞群众的力量,掠取人民开创的丰硕成果,把一切功劳算在自己名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李俊道:“……讨暹罗之难,全是众位之力,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
《传承优良家风,继承优秀传统作文750字》
什么是家风?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经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一种好习惯,好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好的习惯形成需要好的家教家风,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优良的家风彰显出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可以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从《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这本书中感悟到家风的重要性,其中《司马光取字》这个故事使我印象尤为深刻。
小时候,司马光想吃青胡桃,可却剥不开皮,于是他就叫女仆帮他剥,这一幕正巧被司马光的父亲看到了,后来他姐姐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是我剥的。”司马光的父亲刚好听到,便训斥了司马光,说我都看到了不是你剥的,小小年纪就撒谎骗人。司马光便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改正过来。并用君实作为自己的字,提醒自己时时处处要诚实。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被爸爸看到了,问道:“你作业写完了吗?”我因为自己没写完作业,便撒谎说:“今天没有作业。”爸爸的表情立马变得严肃起来,说:“小小年纪不学好,学骗人,你们老师和我说了今天是有作业的。”我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爸爸冷静下来,便耐心的与我说:“你不能骗人,骗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知道了吗?”我羞愧地低下头,小声说道:“我知道错了爸爸,我会改正过来的。”从此以后我便下定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爸爸的教育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传承优良家风自古有之,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优良家风,并把诚实守信、善良、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爱党爱国等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家风纯,社风才正。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好家风是其根源。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更多好的品格和作风。一个民族拥有好的品格和作风,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和谐安定、繁荣昌盛!
《国王的三个愿望》
从前,有一个国王,自从他继承王位之后,一直在王宫里住着,非常平淡无聊。他心里想:“要是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就好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斗篷的法师出现在他面前:“尊敬的国王陛下,我可以实现你的三个愿望。” 国王惊喜的说:“那你能把我变成乞丐吗?”国王说完,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衣衫破烂的乞丐了。
国王端着他的小破碗,高兴的来到街头行乞。可是等了半天,没有一个人给过他一分钱或者一份食物。一阵大风吹来,国王变成的乞丐冻得直打哆嗦。他心里想:“怎么就没有人给他钱和食物呢?” 又是一阵冷风吹来,国王乞丐缩在墙角。他看到一群蚂蚁抬着一片面包屑经过他的面前。他就想:“要是我是只蚂蚁就好了。”
刚想完,就发现自己正和蚂蚁们一起抬着食物。他开心的吃着面包屑。然后就跟着蚂蚁们走啊走啊,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其他食物了。蚂蚁们都在说这个国家太穷了。又是一阵大风吹来,国王差点被吹走了,旁边一只小狗,拉了一堆尿,又差点把国王淹死了。国王连忙说:“快把我变回来。”法师把国王变了回来。
从此,国王开始认真打理他的国家,老百姓们有衣穿,人们有饭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继承中创新,在实干中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春去秋来,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时代在不停更替,事物在不停变更,职业在不停替代。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残酷的时代。
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现实中的种种职业无不预示着人民创新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更激起了人民奋勇向前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创新,人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诚然,职业也是这样,再强大的职业也终不敌先进科技和世事的发展。
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过去吃香的职业被当头一棒,面临着关门的处境,时代更替很快,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我们不能局限在已有的空间里,让自己的视野变的狭小。拓宽眼界,领略更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微信的出现让生活更加快捷,支付宝的出现给银行带来了压力,滴滴打车的出现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压力。新兴行业预示着时代大潮奔流不息,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时间永无停息,创新没有止境,让明天向着朝阳前进。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这是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随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大量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以前没有或不出名的职业现在成了热门,他们追随着时代,紧跟着时代,与时代共同发展。
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消亡,“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使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因为在新的时代,他们不负自己的梦想和使命,秉承“工匠精神”,从一直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名声四起。诗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从一无所有到统统都有,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所有的工艺都是从积累开始的,一步一步走向精致。现代社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都离不开“实干”。数据分析师面对大数据需要实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实干;网上销售需要实干,实体店铺经营也需要实干。
同学们: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以发展的思维面对新生事物,以实干的精神锁定自己选择的事业,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继承,传承》
这里是楚长城遗址,是一个普通而又宁静的村庄。村南是一片麦地,麦地周围有几个土坡。走近一个土坡,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楚长城遗址,文物保护”字样。碑的背面刻着楚长城遗址的简介。
那年来的专家说,这段千疮百孔的土坡,还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十分珍惜,他还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乱挖,不好好保护它,也不例外,用不了多少年,这仅存的土坡,会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后人若想再探索古文化,恐怕只能从前人的记录中寻觅了。
乡文化站的经常领人来古城墙参观考察。也许是人们看腻了人造景观,很多人都要到这些偏远的地方来寻古,并乐意在这些地方照相留念。
那年来的张老,是一位享誉中外的考古专家,为抢救人类文化遗产,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从他的眼里,我们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也被这种忧虑感染着,心情也凝重起来。张老说留下纪念吧,与几千年的历史的城墙站在一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我们小心地搀扶着这位国宝级的人物,站在城墙跟,退后几步,举起了相机。
二月二来临,一年一度的苗庄迎来了周边各地的商贩赶会,会场就设在这片遗址上,并有大戏一台。
本地剧团开春没走,在自家门口为扶贫攻坚献上文化大餐。第四天的会的当晚,我完整地看了一出《清风亭》。虽说早已会唱会背,依然兴致浓厚。以前不喜这咿呀咿呀的,一句话哼嘤半天。近几年倒爱上这口儿了。40岁是我的分水岭,好几件事都转折了。
这戏自开唱以来,众人皆指责继宝的无情无义,其实还是他的养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造就他自私的性格,认为啥都不如有个好爹娘。张元秀夫妇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给他买上两个肉包子,自己娇生惯养出来的还是不要一味指责了,无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懂规矩的孩子,也值得现在的家长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其实,真投入进去观一场好戏,还是能像在书本里的电视里的一样学到好东西的。
《三更生死缘》,无意中撞到别人隐私招来杀身之祸,让我懂得了“人只管好自己”这个说法也是挺难做到的。平常我也忙于上班下班,料理家庭,参加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班,戏校担文化课,又喜欢在网上唧歪些文字,好像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风雅”。好多事情都是在人家都知道之后我才知道的,总是比别人慢好几拍,可省的招来“谁谁谁的事情是我说出去的”麻烦。我不以自己的孤陋寡闻而难过,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
这部戏也让我想到人的命运,天,地,人,命。结合一年来的经历,觉得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太励志,越来越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可能是我去年准备充分的两件事均未实现的缘故吧,希望过两年,时来运转,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积极地“尽人事“,坦然地“听天命”说给戏中卫玉莲听也说给我自己听。
最后一晚加了台柱子兼老师的名家名段,其中一段是我的老乡爱杰清唱《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跟她一茬的好多都走行政了,只有她还坚持在不丟专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用鲜明的节奏把词曲,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熔铸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整体,达到各种艺术的和谐统一,成为我们各种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集中华文化之大成。
很庆幸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少年戏曲班,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精华育新苗,让孩子们从小体验“生、旦、净、丑”四种戏曲人物特点的动作,更多地了解戏曲历史知识和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或唱念做打,或亭亭碎步,或娓娓高唱,一招一式极富板眼,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弘扬并传承了中华经典。
有人说在戏校之类的艺术学院教文化课像后娘养的,谁把你当回事,还那么尽力拼命干吗,形体唱腔老师那才是亲娘。唉,可我不说爱岗敬业了,也想尽职教好文学素养和历史教程,这和戏曲内容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理解了唱词才会演好角色。
附一:
《儿时赴会趣记》
1984年的这个季节,我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转学来到这里,得以结缘可亲可爱的同学们,人与人的相识与缘分真的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此我就与东北的同学失去了一切联系。
班主任老师说:下午放假让同学们赶会。
我听得稀里糊涂迷了八瞪不知所云,只是从同学的欢呼声中知道是下午不再上学了。
涛同学就来到我的座位上(大家都知道,是光同学的美丽可人的太太):下午咱一起赶会吧。
我:赶会?赶什么会?
她:刚才老师说的你没听到,下午放假让去玩哩。
听她细说我才明白。
我其实是一个特稳当特木讷没什么心眼儿的人,说白了就是笨人一个,但我“笨”故我在。当我要告诉某人一件事时,就会把重要的话给漏了.刚从齐齐哈尔来这时,因口音被同学说成是蛮子,我有近一学期时间快成哑巴了.就算到现在,要是有两三个人一起说笑,我也还算能聊,人一多,我就坐在边边上羡慕地听着,像傻瓜一样。这种时候,我一点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又没有自己改过来的本领,感到那种难以排遣的悲哀,对这一点我相当来气.
可是那天不知哪根筋想到了开窍了多了个心眼儿,她到我家找我时我问她:你拿了几毛?
她说她爸给她三毛。
我说一会就对我妈说你拿了五毛,让她也给我五毛。完了我妈就真的信了给了五毛。这会想来我怎么不要一块呢。可能在小孩子的心理上,一块巨款了,家长不会给的,还是能套五毛就套五毛吧。
完了我俩在会上吃了好多玩了好多,回来路上还一人一根膨香酥。
这又到赴会季节,想到了这件往事。
附二:
现在网络发达,也看到那么多期《等着我》寻人寻亲的事例,尽管没找到的多于找到的。我有那么多东北的同学,我所有童年少年的记忆都在那里,我这打出来一些名字,希望有缘能联系上,看到的或知道的请与我联系。1980-1984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民公社小民大队小民屯小学,红鹰小学,龙沙区龙沙小学的同学们。
2009-5-23
齐齐哈尔—— -
只要听到有人悄声细语这个地名,我就会涌起一种牵肠挂肚般的怀念。 -
离开齐齐哈尔,已经25年。 -
我并不出生在这个城市,只不过是幼年童年少年,在这里度过的。
这种思念又是什么呢? -
不同于思念热恋中的情人的心情,也不同于人们思念故乡的心境。 -
与哈尔滨近在咫尺的那个城市呀,我现在不再去了。既不是我的心远离了它,也不是我把它忘怀,可是不知为什么,它离我愈来愈远了。 -
它还记得我吗? -
傍晚时分,从龙沙小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叫卖冰棍三分五分的妇人的困苦的脸色; -
为响应植树造林拿着鱼皮袋捡树种的早晨; -
穿上妈妈缝制的至今印象中最漂亮的孔雀图案的布拉吉和杨书君一起去部队大院荡秋千; -
放学踩着及膝的雪,虽说是排队出来的,但一离开胖胖的骑着小自行车走了的王老师的视线,我们就脱离队伍打雪仗; -
受不了寒冷被王老师带进教务室烤手的课间操; -
因胖嘟嘟被关军起外号“馒头”而追着他打的自习课; -
关军背着低年级同学踩着深雪上学,我写了篇《纯洁的心灵》被当作范文在校广播站朗读的班会课; -
不小心把桌布引燃,情急中急喊“刘阿姨,救火呀”的圆圆脸盘的杨辉英的妈妈; -
去小民屯玩耍,香橡皮丢失而和杨辉英杨辉明吵架的星期天; -
为和姐姐争戴紫纱巾而吵架迟到被老师罚站的早读课; -
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的市立图书馆; -
告别它前的一个春节去看冰灯; -
不愿道“再见”的同学——李莉,徐春晖,王艳辉; -
要我“常回来”的同学——徐咏梅,李艳华,邹利军,张晓锋。 -
可是,离我愈来愈远的城市呀。 -
我心中的齐齐哈尔。 -
一排排长长的校舍,老师缝制的厚厚棉絮的门帘,用报纸等糊得严严实实的窗户,火墙里红通通的火把教室熏得暖和和的。 -
那座城市,对我多么亲切。 -
雨露,阳光,绿树,一切都慨然地包拥着我。 -
我最爱的是在这里度过的我:自由,天真,率直。 -
而如今的我却是会顶撞身体不太好的妈妈,会和先生吵架,会动手打孩子,会因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而抱怨,会因一句话找同事对证,会懒洋洋的什么都不想做,会-------也想心无城府,有话直说,真诚待人,就是做不到。 -
我多想回到童年,在那儿的坡道上奔跑,在那飞行员训练操场上的圆悠悠长悠悠上荡漾。 -
现在的齐齐哈尔是什么样子,我只有对着地图发呆了,我上面提到的同学们,你们还住在那吗?想你们,想齐齐哈尔。-
又想到一些,加上吧:
<<闯关东>>里只是提了一下齐齐哈尔,就直接到哈尔滨去了.-
富拉尔基区纺织集团文工团演出,独唱节目<<姿三四郎>>和模仿木偶的舞蹈<<纺织女工>>;-
去佳木斯的途中,好奇地追野兔摔破膝盖大哭的样子;-
被地雷锹砸到脚血流不止又大哭的样子;-
妈妈给我们讲讲黑龙江,昂昂溪这些地名由来的除夕夜;-
把校车称为“大蓬车”,它一坏,我们就说它感冒了;-
联欢会上,我独唱的《真是乐死人〉》赢得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
说我有播音员音质的姜老师,忘记他叫什么了;-
对我要求极严,令我至今想来仍发怵的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孟范树老师——说东北一大怪的“大姑娘叨着旱烟袋”——她抽烟就特厉害,一节课不停地抽;-
任华军,你还和我比吃饭谁快吗?-
刘天媚,王立勇,王海燕,姚继羚,周正鸣,梁艳芹,王丽红--------
《满月》
我有一位叔祖,他非常疼爱我,他的心目中,只有我才能继承我们的家学。 一个人能在公公的怀抱里,或在大娘的背上度过了幼年一段的话,这是够幸运的人,惜我出生一看他(她)们都已分居,再加上我的父母,管教太严,从来没有央求,更没有办法撒过娇。 我的叔祖,没有跟我们一起住村庄,他一个人住在村庄两公里许的山舍,环境幽雅,静如寒庙,他在那儿专心著书,窗外红尘,不问不听,至于饮食,常由我们子孙轮流奉送,至于烧炕,还是由我们捡柴烧服侍。 我是那所山舍—芦山斋的常客,除了享受那爷爷特有的疼爱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叔祖烧好的冻肉,特别好吃,他分给吃的冻肉,顶多一块豆腐那么大,但其香味令人难忘,因为它的材料系特选的牛骨和牛皮,而且做法也甚需耐性,不仅煮了一两天,分量也等到快要焦干的程度,难怪有精美的纯度。 还有一个。
前往山舍的路上,每按季节,各有不同的山果可以摘吃,譬如春天有黑累累的桑甚,夏天有山草毒、野 梨,秋天有称猴桃、山葡萄、山柿子等路旁都是。路上摘了 它们,嘴角已经染上了紫黑色,肚子已经饱满满的,但爷爷 不知道我的乐,只是为了我的求学、敬祖精神而特予赞赏。 有一天,我又独自走访山舍,我还记得那是一个风和 日晒的冬天。叔祖在院阶上埋头作些什么事。他用他的老 花眼,凝视着橡皮鞋的内底,而且手上紧紧握着齿子刀,正 在挖着什么。 我靠近他,仔细看了一下,真是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 儿。他用齿子刀挖的是最舍不得穿的橡皮鞋的肉块,肉块 上印好“满月”的字样,而字样也满大。“满月”,只不过是这 双橡皮鞋的牌子。 “爷爷!您在干嘛?”我好奇地发间。 “我讨厌这个字。” “您不是喜欢赏月么?” “讨厌的,才不是月亮呢!就是充满的‘满夕这一个哩。”
他看我似懂不懂的表情,再亲切地解释说: “一个东西,如果盈满,便要溢虚,如果过盛,当必衰落,这是自然的道理哟!” 自从我亲眼看过了由叔祖刨除“满”字之后,我也开始嫌远它,这种嫌远,久而成癖,譬如身上钱多了一些就不安,车子客满就忐忑等的小毛病。难怪,我又相反地欣赏半开的花儿,半开的窗帘、半空的云雀,甚至欲吐还休的半句话呢。 前几天,我回老家祭我祖父回来,当然抑制不住对叔祖的望怀。每当我归乡,对故园所起的变化,总比想往童年的兴趣浓厚,我打听堂兄们李家全家的起落盛衰,离合聚散,往往听到不堪设想的例外,常使我劳累不安。 汉城,不是没有兴亡盛衰的悲欢苦乐,但因彼此隔绝,隔墙相望,咳嗽相闻,而从无来往,甚至邻居的婚丧,可以不理。 不过在乡村,尤其像我老家的山间村落,篱低墙矮,没有一处鬼鬼祟祟,人我之间,不仅有血统关系,且有稼墙上合作关系。 一到夏夜,邻居们聚在门前摇把竹扇,谈天说地,一到冬夜,聚于厢房,围炉闲说,因此地方的消息,互相灵通,百家争鸣的情况,经常遭遇到的。
祭完祖父,我就回归汉城,要搭火车,必得走一段路,幸有堂兄陪我同行。我跟堂兄,边走边谈之间,不知歇戴了多少次,又不知惊叹了多少次,秋觑者来自曾经是阔绰的,惊叹者来自曾经是赤贫的。 一走出村口,得越一座峻岭,这座峻岭,说来并不高,而它小径崎岖,峰峦曲折,我在童年时老是听过那边白天也闹过鬼的传说。 走到一半的小径,堂兄遥指山坡上的一家瓦房说: “堂弟,那一家的女儿,今年考上汉城的国立大学呢!” 这一句话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冲击,我不能不为此发呆。二十年前的那幢房子是一所快要倒塌的茅房,茅房之下,刚有丧舆的破房,当时以为那一带就是鬼灵出没的基地,要我光临,我实在不敢领教的地方,而今天变成青蓝色的瓦屋,二十年前的故乡,一个大丈夫也好容易才出门深造,而今天由一个闺女冲破了贫穷与轻女的风气,远赴汉城升学,尤其是一所最难考的国立大学。
我除了“该恭喜她吧”,再也说不出话来。在我这么激动的时候,我的意识却以反射的作用转入另一端来了,妙的是恰好想起二十年的富翁,就是邻村的柴老。 他特有的狮子狗般的胡须,油亮的鼻尖、半寸厚的嘴唇,还有那差一点滑下来的短裤,他曾经种过几十亩的稻米的阔人哟! “堂哥!柴老呢?” “哼?你还不知道啊,他早就落花流水了呢,好惨啊。他那么多的财产变卖典质,现在还了亏空,只剩两只赤手。” 我不想追问,因为一盈一虚的月亮,照在人人的心胸,只是迟早而已。
《评价和继承文化遗产》
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地继承了这些学说,但又和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如列宁所说“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直受着这种精神奴役的痛苦。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它把伟大的认识了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列宁的这篇光辉论文和所有的关于遗产间题的论述,都给无产阶级在批判地评价和吸收文化遗产方面规定了科学的正确的原则,然而,对于文学工作者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列宁不仅规定了这些正确的科学的原则,而且具体地运用了这些原则评价了一些作家和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怎样批判地评价和接受文学遗产的问题,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然而,列宁的这些批判地评价和继承文化遗产的辩证的原则,在某些研究者的手中却被歪曲了。他们片面地强调资产阶级的文化遗产,片面地夸大资产阶级冬化遗产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抹杀资产阶级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本质差别,主张全盘接受,反对批判继承。他们也打着列宁的旗子,但是,把虚无主义者(列宁曾经严厉地批判过虚无主义)对于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地评价遗产的精神混为一谈,其实这正是列宁曾经批判过的“离开无产阶级的观点而去迁就一般民主的观点”,或者简直可以说,是把革命的无产阶级观点和资产阶级一般民主主义的观点混同起来,“搬弄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笼统词句,实际上等于盲目背诵那些反映着商品生产关系的概念。”为了破除在遗产问题上的错误理论,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列宁的批判地评价和继承遗产的辩证观点。在列宁论文学艺术的文章里,涉及到文学艺术遗产的一些复杂现象,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战斗的无产阶级的批判锋芒和深邃的科学见解,以有关论述托尔斯泰的几篇义章最为突出。
《爸爸,我要继承你的事业》
想了好长时间。我终于向你表态了,爸爸,我要继承你的事业,尽管你是个农民。
当我提笔,想对你吐露心中的激情时,幸福的泪水不禁溢于眼眶,往事如烟,从脑中轻轻闪过。爸爸,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咀嚼那值得珍惜的过去。
七月,黑色的七月,无情的独木桥,甩下了我这个无辜者远去了。站在空旷的野外,我茫然四顾,面对斜阳,一种失落感袭击着我。这辈子,只得继承父业,干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行当。
“澎恩,爸托人给你买个户口,趁早出去吧!爸这辈子算和这穷山沟分不开了,可不能再让你受苦了”。
“不,我不,我死也不离开你!”我声嘶力竭地呼叫,企图来惩罚自己。
一想到父亲含辛茹苦,拉扯我姐妹几个苦苦度日,供我们上学的情景,就仿佛看到了那双煎熬得通红的眼睛,常捶胸顿足,有愧对父辈之感。一种莫名其妙的信心涌上心头,我坚信:“天无绝人之路。”
一个明媚的清晨,我睁开惺松的睡眼,耳畔燕语呢喃,仿佛改换了个新天地。昨天,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招生启事,我如获至宝,看了又看:临奇县第一职业中学农学班招生启事。我立即剪下来,小心地藏在口袋里。心中充实了许多,明天给父亲说说。
“爸,我想上学。”
“上学?什么学校?”从你眼神中,我看到了惊喜与希望。鼓足勇气,清了清嗓门说:“农学班”。
“转,转户口吗?"你急切而又有点口吃地问。
“不转,学技术,将来还回村,靠科学种田。”我竭力使语气保持平静。
“你看着办吧!”我知道,你的回答是不痛快的。
爸爸,你知道吗?为了将来能胜任你的事业,做一个称职的农民,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里我不想面对你有太多的哲言,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你。
爸爸,你不会忘记一个月前的一件事吧:大概是清明前后,一场意外的霜冻,使全乡小麦80%受冻,50%绝收。而咱家呢,一点也没受到影响。
星期天回家,你把这“奇怪”的事儿告诉了我,我只笑笑说:“爸,你知道吗,咱家的小麦之所以没受影响。一是播种及时;二是品种较好(耐冻);三是管理得当。”去年麦播时,为了选种,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爸爸作了让步。爸爸,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了当个新型的农民,对我们这个穷山沟是多么难得呀!这不仅要掌握技巧,而且还必须相信科学。
爸爸,不容你回答了,我已拿出十二分的决心,投入到这上面了。我要让科技星火燎原,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贫穷而落后的农民,让科技的犁桦在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耕耘,为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全部心血。
到那时,我会自豪地对你说:“爸,当农民有什么不好呢?农村也需要科技人才,也需要新时代的农民来为它装扮呀!”
爸爸,我要当农民,愿吃一辈子“苦”!
《古典小说继承传统艺术》
《螺旋》、《一个女工程师的自白》虽然作者的意图都是好的,从一个方面的生活角度来看,作者的观察和发一掘也是独具蔽眼,但从艺术形象的创造来看,那表现却未免太直露以至粗浅了。
有的同志认为,人物个性奇突,富于英雄气,也是蒋子龙从古典小说继承得来的艺术传统特色之一。如上所说,蒋子龙作品中那些人物的英雄气概,是来自四化娜设与梦会改革的沸腾生活,为了反映这现实的磅礴气势,作者适应自己风格的特点,借鉴与继承古典作品中描绘英雄的艺术传统,这在他的作品里完全可以找到轨迹。但是,说人物个性奇乡、也算做小说传统的艺术特色,恐怕就不那么贴切。无论是占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还是当代作品的革命现实主义,其艺术形象创造的成功,都只能是深刻的典型概括与鲜明的个性生命。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可能有奇突个性的人物,但它,是社会环境与个人生活诸因素错综交融的产物,并不具备构成艺术传统的内涵,而且一切单纯追求个性奇突的作品,都不可能充分反映牛活真实,或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蒋子龙笔下的那些出色的典型人物—霍大道、乔光朴、解净,以至维持会长铁健,或“畸形人”金风池,它们的动人心眺的力皿,正在于它们的鲜明的性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着强烈的现实的典型意义。而凡是作者对所谓“奇突个性”的过分追求,也就必然在他的作品里留有败笔。《螺旋》的情节,对革命战争年代与“文化革命”的错综交织的生活概括,未尝不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陈单风、杨其锐、侯金榜间的“悲欢离合,的遭遇,在光怪陆离的十年动乱中,也不是不能发生的。可惜的是,作者在这奇异的情节结构中又过分地追求个性的奇突,结果连那个性的真实基础也被削弱了,使入物也变得象是幽灵。《弧光》写的也是四化建设的现实题材,主人公本该也属于这“开拓者”家族,但纠缠在路凯与马越之间的那条爱情线索,虽然也被有些同志称为“爱情以外的,比爱情更加强烈的一种感情”,可以使人“感心动目,回肠荡气”,我却觉得,对这两位生气勃勃的建设者来说,这奇突的爱情,总象是强加给他们的一不皆 ,在他们的性格里并无必然的真实基础。即使如菜万鹜不惧的刘思佳,或者算得上一个“奇突的个性”,塑造得很成功。小说通过把失火汽车开出汕库的情节,揭示了刘思佳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先是他狠狠地打了那个惹祸的司机一巴掌,而当他被何顺拉住也有点犹豫时却看到解净冲了上去,他愧侮地甩开何顺骂了他一句:“你是个真正的混蛋”,便冲上了着火的汽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他把解净淮下了车,但听到解净被摔痛的喊声,又不禁流下了眼泪。尽管他救灭了火,立刻又用玩世不恭的外衣把自已起来,可这场火却照亮了藏在他性格深处的那种当代青年的正气和潜力。
显示出他终究被解净的智慧,胆识、魄力、忠实所折服,溶化了心头的冰块小说最后是结束于这位聪明能干的青年已经开始跻身与解净并肩战斗的行列,刘思佳的形象是感人肺腑的。然而,刘思佳的正气与潜力,却又毕竟在那复杂的“奇突的个性”的遮掩下过得太久了些。以致那最后豁出来的美,也不免给人以“突兀”之感,堆以使人一时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