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新移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47:52
《移民者的生意经》
我在加拿大时发现,大陆新移民爱谈生意经,十中有九想经商,初来乍到如何圆梦,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不像一些从香港或台湾来的华人移民可以在加拿大吃自己的老本,几乎所有的大陆人移民后都必须出去赚钱谋生。于是,一个问题也困扰着一批又一批大陆移民,那就是,如何去赚钱。
在方圆俱乐部,有人告诉我,对于从大陆来的新移民来说,要想在加拿大取得创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英语要好,二是个人活动能力强,三是机遇加运气。做生意,这是大多数大陆人都有过的梦想。这10年中无论以何种方式来加拿大的大陆人,在国内时都经历了经济改革的潮流,多多少少与“下海”、“经商”沾过边,所以,如果你有机会碰到大陆人,特别是来加拿大不久的大陆人,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在中国很有关系,做生意打通关节没有问题”,等等。
在士嘉堡地区大陆人集中的一个商务中心,人们发现大陆移民最希望得到咨询的问题是:“如何做生意”。有人甚至套用大陆一句“十亿人民九亿侃”的流行语,来形容大陆移民的希望经商赚钱的普遍心态:“10个大陆移民中有9个在动脑筋做生意”。
然而,商途艰难,客观现实一开始就迫使不少大陆人打退堂鼓。做生意首先需要资本,即使买一家小餐馆,或者买一辆在街道旁边摆摊卖食品的热狗车,也得要好几万元的资金。就算做进出口贸易吧,也得事先准备一些通讯联络设备,以及支付数量可观的长途电话账单的钱。这些对于不少初来乍到的大陆人来说,唯有望“费”兴叹的份了。于是,不少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经商梦。可以说,并不是所有怀有经商发财梦的人最终都能美梦成真的,大多数的中国大陆移民只能是梦想归梦想,自己还必须面对现实去打一份工。可是干哪一行,又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大陆人。
那些真正下海的大陆人,大约可分为两类:一是那些来自有实力基础者,或在大陆时就开始做进出口贸易者,或者近年才来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手头拿得出一笔钱。另一类是那些通过先打工,等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后,再转人商场者。在多伦多的大陆人目前在商海里翻滚,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只做大陆市场的生意,主要是一些“太空人”和新近来加拿大的投资移民,这些人的一切商业关系全部在中国大陆,加拿大只是他们的一个海外居住地。二是做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出国有一定年份的移民。三是只做本地小生意,这部分人数比较多。
1990年从河南郑州来加拿大的张先生,原是以中国近代史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加拿大的,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即使完成学业也难以找到工作的人罢了,谁想到9年之后,他的事业会如此兴旺。今天他的公司主要做中加贸易,其中两大项目:毛绒玩具和花生,分别占到全加拿大毛绒玩具市场的二成和花生市场的五成。此外他还有一些其它的进出口项目。
他在大陆的时候从来没有与做生意沽过边,甚至也不知道离岸价和到岸价之间的区别。出生在河南农村,后来到内蒙古和广州读书,毕业后又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工作,他那时认定自己的一生大概就要与学问打交道了,出国以后,看到学习中国历史的人实在前途渺茫,不得已才走上了经商之道。开始的时候他进口唐三彩,原因是唐三彩出产在河南洛阳,他比较有把握弄到货。做生意的第一笔资金一万二千元是向朋友借来的,当通过原来学校的老师把第一批货物运到加拿大后,他把东西全部堆在地下室里,然后拿出样品,一家一家跑礼品店推销。他说,用这种方法做生意,只有他这样的新手才如此。
算他走运,第一笔生意做成了。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唐三彩源源运到。这期间不是没有挫折,也被人骗过,但总的来说还是顺利。如今在多伦多等地,如果在商店里看到唐三彩的话,他表示有把握基本上是他弄进来的。接着他就打花生市场的主意。他说,加拿大花生酱销售量惊人,而了解下来才晓得那不是用中国的花生做原料制成的,他想,大陆生产的花生不错,价格也便宜,为何不进口过来呢?也许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些做贸易的经验,所以进口花生的生意进展不错。目前加拿大做花生酱的花生基本上来自中国大陆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的花生收获季节相差半年,各占有一半的市场。他认为,移民他国,一切要从头开始,最重要的是忘记自己过去的辉煌,大胆朝前走。
《异国他乡的拼搏》
在我所接触的大陆新移民中,甘先生、曲先生、黄先生等应该算是其中的成功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在北美的求学经历,他们的一致感受是,来加拿大,就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否则,匆匆而来,完全是对生活的不负责任。
认识海外留学多年的电脑博士甘先生,是在1998年圣诞节前夕。那天我参加了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一个地下大厅由方圆俱乐部举办的联欢会,方圆俱乐部是一个由大陆新移民自己创办的非燕利性的社团,最初才几十人,后来逐渐发展为数百人,其成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基本上全讲中文普通话。它除了在一些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外,主要是每月一次的交谊舞会。一般是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晚上,时间是从晚上7点半到12点。如果是会员,门票5元,非会员,门票7元,因为会员已经交纳了全年10加元的会费。我是在1998年圣诞节前该俱乐部举办那场“欢乐在圣诞”活动时开始了解该组织的一些活动,也多了一个了解大陆新移民的固定场所,同时也有机会不断了解甘先生。
他是方圆俱乐部的现任主席。这个职位是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更不会有人给他发工资的。他的主要职责是为新移民服务,组织大家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那天晚上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活动从下午4点半开始,首先是观看中国国产彩色故事片《不见不散》,然后是400余人的集体大会餐,简单的中式自助,接着是文艺晚会,大家演出的全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节目和卡拉OK,然后是由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侨务领事讲话,尤其对该组织捐款援助1998年国内水灾的活动表示感谢,后来就是抽奖及游戏比赛活动,最后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活动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1点30分。整个活动井然有序,热闹而不显乱。这里面当然有甘先生的一份功劳,他毕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和主要组织者。
甘先生很会唱歌。他的拿手节目是《牡丹之歌》,据说连续几年在多伦多各种类型的华人歌曲比赛中拿到冠军。就在那次圣诞晚会上我听过他洪亮的歌声。在异国他乡听着一首首熟悉的中国歌曲,那种特殊的幸福与陶醉感,是在国内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到的。后来我在“多伦多华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卡拉OK大赛”上再次看到甘先生领奖的场面。
甘先生夫妇都是江西人,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而后移民加拿大。刚来时他在一家小公司谋职,夫人全日打工。几年之后,甘先生在一家大的电脑公司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夫人也开始盘个小小的鞋店经营起来,又两年下来,甘先生夫妇搬出了与人合租的穷舍,贷款在郊外的士嘉堡一带买了价值30多万加元的一套房子。
知道我是来自北京的博士和国际关系学者后,甘先生夫妇对我表示相当友好。每次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并几次提出要设家宴请我,不巧的是,每次邀请我都有其它学术活动安排,一次是日本来的学者要与我座谈亚太安全机制的构造问题,一次是多伦多大学举行有关北约轰炸科索沃间题研讨会。一直到1999年国庆节前夕,眼看我要离开加拿大,他们再次为我敲定请我到他们作客的时间,“就在国庆大游行的当天下午吧”。大游行那天,我所在的位置处于队伍的前头。“多伦多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暨澳门回归大游行”的巨大横幅下面,是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周兴宝夫妇、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主席詹文义、几位对华友好的市议员等,之后就是我们公派留学人员了。在游行队伍经过多伦多大学南街向中区唐人街转弯时,我看到了“方图俱乐部”的醒目横幅,下面是甘先生夫妇,还有俱乐部的会员们。他们正好处于游行队伍的中间。
游行结束后,我们相约在甘夫人的鞋店,很快就乘他的车穿过市区向东北郊外驶去。他家的房子坐落在一片新开发的住宅区,环境显然比一般技术移民住的市区好多了,这才是人们印象中的“外国”。小楼上下两层,合200多平方米,另外有车库和地下室,前后草坪花园。进门厅,左边是会客室,正对面是餐厅和厨房,右边是家庭厅,看电视和唱卡拉OK的地方,还有洗手间和壁橱。由环形楼梯上二楼,三间卧室。主卧室差不多30平方米,侧面一个大浴室,有淋浴和很大的按摩浴缸。
用过丰盛的晚餐,我对甘先生夫妇的盛情款待表示谢意,钦佩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拼搏奋斗,他们的一切确实来之不易,但我也想,能像他们这样的大陆新移民究竟有多少呢?
《大陆新移民》
据当地媒体报道,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雷兹指出,70年代时华裔移民的薪资为加拿大白人的77 %,到了80年代比例降至65肠,他预计90年代华裔新移民工资和平均收入会持续下降。他指出,华裔和其他新移民在加拿大就业困难,最基本的症结在于,外国取得的技术和学历认证问题。他们当初以技术专长被作为技术移民获准来加拿大,可是加拿大的雇主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新移民的技术,也无从评估国外的学历和技术认可资格,更不知道这些移民的背景相当于哪种加拿大经验或者工作经验。
根据报道,1998年5月23日,“加拿大各种族文化议会”在多伦多举行大型讨论会提出,加拿大驻在各处的使馆人员,应该有义务告诉想移民到加拿大来的人,让他们知道求职困难的真相,以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聪明又能干的人来到加拿大之后,无机会一展所长,委屈求生,浪费人才。
这个专门协调处理加拿大国内33个种族文化发展的机构指出:加拿大轻易地批准许多技术移民来加拿大,如医生、科学家、工程师等,但是事先并没有让他们知道加拿大求职谋生的困难,造成许多人变卖家产来加拿大之后,发现找不到相关的工作,美梦破碎,待家产用光之后,就面临生活困境。他们指出,许多人在移民加拿大之前,并不知道这里的生活费昂贵,也不明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更不清楚许多专业需要再度训练或者考试之后才能被任用,造成一脚跨人加拿大之后,碰到种种困难,许多有才华的人因无机会施展才能而灰心丧气,造成个人与国家的双重损失。加拿大有义务事先让移民了解这里的各种真相,或许会避免浪费许多好人才。
例如,对于移民来加拿大的医生,加拿大并不说不承认你的学历,只是要有加拿大的行医执照,无论在医院工作或者个人开业都需要这个执照。在安省取得此执照的过程大致为:首先要通过加章大医学理事会的评估考试;然后还要参加安省为国际医生开办的研究生课程。要上此课需要托福580分;TSE(英语口语考试)50分;人学考试第一部分,笔试6小时,临床医院选72人;72人参加人学考试第二部分选24人;这24人参加为期36周的内、外、妇、儿科的课程学习,每科学完后都有考试,如果有未通过者可延长12周学习;接着还要通过加拿大医学理事会资格考试。第一次考试之后是为期一年的住院医训练,接着是第二次考试。通过了所有上述考试,医学理事会发给证书,安省医学协会发给行医执照。最后总算是有了执照,而离找到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一些不愿天天打工者来说,有大里的书要读,有许多试要考,他们最缺少的是时间。
其次,大陆新移民在主观上存在着寄人篱下的感觉。
大陆新移民一下子来到加拿大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要从零开始,要从无到有,从不适应到适应,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由于没有稳定的收人,往往要住最便宜的房子,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算计。由于一时找不到好工作,可能要先干些粗活,遭一些白眼。人们发现,在加拿大,歧视是深人到人心中的,而不是他不想歧视就可以不歧视的。大多数大陆新移民目前只能去打工,所谓打工,指的是活重、钱少、不稳定、没有福利的工作。这事实上就存在着一种歧视。而大陆新移民大都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有一位40岁的外科大夫,在日本6年因为无法解决身份问题,移民加拿大,他对我说,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彻底忘掉你是医生,事实上,在餐馆切鸡和在手术台上开刀,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两口小有积蓄,来这里买下一个小杂货铺,卖一般食品、水果等。“忘掉过去的辉煌,一切从零开始”。这是许多移民辅导站及华人社团向新移民传授的经验,以便他们能尽快适应加拿大社会。
1999年2月27日加拿大统计局的一份材料显示,50%以上的新移民都选择在安大略省定居。统计显示,仅1996-1997年期间抵达加拿大的26万多名新移民中,有52%的人选择在安省定居,在这期间,由于移民移人,使多伦多人口净增加7: 66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新移民同样大多集中在安省,而且喜欢移民到多伦多。1999年3月初加拿大“国家邮报”与康伯斯(Compas)民意调查公司共同举办的一项民调显示,约占30%的加拿大人认为,华裔只喜欢和华人在一起,因此他们建议,华人在参与社会方面应该进行一些策略调整,以使他们更广泛地接触加拿大社会。
事实上,由于中加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文化语言的巨大差异,大陆新移民比其它类型的华人移民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虽然学有所长,但他们不像先留学后移民的大陆人那样,对西方社会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易于融人主流社会。一些新移民只要求安定生活,认为只要打工挣钱即可,对其他事务概不过问,一些有益的社区、社团、文体、政治活动不太积极参与,甚至认为自己已在享受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及新鲜空气,对有碍于自己发展的细节问题乃至于可能出现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不去争取改善,不懂得如何寻求保护,因而安于现状。
应该让广大的抵达加拿大的大陆移民了解,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华人移民对加拿大的贡献大于索取。幸好1999年夏天加拿大媒体透露,多伦多怀雅逊理工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王曙光公布了他的研究,使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证明。1985年从大陆到加拿大留学的这位华人学者指出:多伦多华裔移民对于加拿大国库的贡献,远远大于从其中索取的福利待遇,具体来说,华人移民在向国库交纳的税项与向政府领取的各种福利两者之间,比例是2. 5: 1,他的研究报告题目为:“华裔移民对主流经济的影响”。这位学者指出,其实华裔移民对主流社会的贡献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他的研究还仅仅是多伦多地区华人向国库所交纳的钱以及所索取的钱这一部分。因此他主要引用两方面的数据,一是当年多伦多华人移民向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所缴的税项,1995年这一数额为11000万元,二是多伦多华人移民当年从政府所领取的失业金、补助等各类金额,1995年该数额为4400多万元。这一年多伦多华人移民一共向国库多贡献了6600多万元。
第三,反映大陆新移民呼声的“民意”渠道不畅。
大陆新移民与来自台湾、香港的华人相比更需要接受辅导,因为大陆新移民大都举目无亲,完全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因此需要更多的协助才能使他们安顿下来。可是,现实情况是,新移民初来乍到,只要求得谋生;来加之前,各在东西南北,这种状况决定了他们目前仍是一盘散沙,尚缺乏真正全面反映这部分阶层呼声的正常渠道,而在注重利益集团与“民意”诉求的加拿大社会,大陆新移民在就业、教育、家庭、婚姻、健康等方面的特殊情形与需求,理应通过民主社会正常合法程序实现诉求。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在使用社区服务方面,大陆新移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包括:缺少信息、英语班不能满足专业技术移民的需要、看病困难、托儿费高、缺少为老年人和年轻人组织安排的服务项目。正如多伦多大学的雷兹教授所建议的,加拿大有关教育辅导机构、专业组织和联邦政府移民部门,都应责无旁贷地加强协助移民的安顿及就业,建立移民技术及专业的认证制度,并提供雇主有关新移民技术背景的资料信息,才能有效地利用移民带来的智慧和技术。类似的建议也有人提过,但并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
第四,内心深处犹存浓厚的怀旧思乡情。
加拿大是一个被认为有很好社会福利的国度,可是,加拿大的生活现实正促使新移民改变以往在大陆时的传统观念,逐渐接受工作方式由靠脑力到体力转换的现实。因身怀一技之长而无法施展,他们与一般团聚类等新来的大陆移民不同,多有无奈怀旧的心态,与以往理想的反差越大,其怀旧心态也就越重,甚至怀念以往在大陆代表着优越生活的一切,向家人“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为共同采用的模式。应该看到这种思乡情也是很可贵的,他们身在天涯却永远怀着一份赤子情,当自己的祖国斋要帮助时,他们又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他们多次参加抗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示威活动,踊跃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游行,就说明了这点。
通过对这部分社会群体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对大陆新移民来讲,既然选择了移民加国,就要有勇气向命运挑战,人乡随俗,一切重新开始。要不失时机地加深对加拿大社会的全面了解,弥补国外留学这门课,对加拿大的建国历史、人文地理、多元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关联日常生活的方面,都要有所切实研究,以尽快适应这个崭新的社会。
当地的官方语言是一门工具,熟悉掌握它将获益无穷。根据民意调查,大多数的加拿大人都认为,在新移民来到加拿大之前,应该先有英语、法语能力。一些调查发现,官方语言能力愈强,融人加拿大社会愈快,‘而这种语言能力,并不是指自己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者应付移民官面试即可,要真正作为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身在异国他乡,要学会调节自己。对转行与求学要量力而行、区别对待,作为知识型移民,不能长久单靠出卖苦力求生,否则个人与知识的价值从何谈起,这并非原来人们所预期的“发展”。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大陆新移民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华人移民要友好相处,以求华人自强自尊,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民意”,善于和敢于运用加拿大的“民主”、“自由”机制,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争取自身正常的合法权益.华人社团在其中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华人参政议政程度的提高,应该有助于大陆新移民在加国的长远发展。要改变大陆新移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更需要加拿大有关政府部门认识到这个对加国同样是人力财力浪费的严峻事实,适时修改有关政策法规,让外来新移民更容易贡献所长,创造繁荣,使其真正成为加拿大经济的支柱之一。
人类毕竟迎来了21世纪,新的移民构成毕竟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加拿大朝野理应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这一新现实。相信拥有知识财富的大陆新移民经过自身艰苦努力,在一段或长或短的痛苦期后,能够克服困难,在知识经济时代再创辉煌。
我在为他们祝福。
《加拿大的总体印象》
在我遇到的一些大陆新移民中,我曾问过他们,你对加拿大的总体印象如何。有人回答说:首先,加拿大地大物博,经济发达,工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当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相应地比较高;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居民生活的环境优美、舒适。其次,社会秩序良好,政局稳定。加拿大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尤其是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和摩擦,但各民族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彼此生活在一种宽容祥和的气氛中,而且总的来看,加拿大人能安居乐业,并能享受到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得到社会的特别关心和尊重。第三,国家有比较健全的法制,人民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比较强的法治观念,因而也有比较强的民主意识。因此,连续6年来,加拿大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世界上人文发展指数居于首位的国家,是并非偶然的。
也有人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这当然有点过分,但社会各个方面对孩子的关怀照顾应该是明显的。加拿大政府对孩子的福利之一叫“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 18岁以下,孩子每人每月85元,7岁以下再加17元,再根据父母的收人高低有所增减。移民孩子从人境报到的第二个月起发,直接打到父母的银行帐号上。因为有了这样的收人,低收人的家庭也可以保证让孩子吃得好。另外,根据我的了解,接送孩子的学校车,司机的执照等级是最高的,当校车停下,孩子上下车时,街道两边的所有车辆都得停下,让孩子过去,否则罚得极重.上下学时,学校雇人站在学校附近的主要路口,手执STOP停牌,护送孩子过马路。我住的附近,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形。大热天,那位持牌的男子也不会偷徽避避太阳。而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上,都有供孩子玩的大型玩具,滑梯、秋千等,这些玩具都十分坚固,而且都有人定期检查、维护,很难见到有什么地方掉个木版或者断条链子,而且这些玩具都是免费的,周围没有围墙,社区中心的幼儿游泳课程也是免费的等。中小学校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学生上课体现离教于乐,十分的轻松,所以孩子们自然是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
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加拿大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些中国人的第二故乡。有学者估计,在未来25年间中国将继续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地。
在奔向加国的浪潮中,除了经过合法的正当移民手续跨出国门者外,还有一股使得各方感到头疼的偷渡逆流。其直接诱因是大陆人移民加拿大第二次浪潮的1992-1994年间来自福建的难民,他们往往花上2至3万美元向“蛇头”买一个假护照来加拿大,在飞机上把护照销毁,下飞机就举手投降,申请避难。加拿大一向对难民十分友好,又发衣服、又发被子,每月还有生活费。这个消息传到福建沿海一带,来的人一下子剧增。他们多数是农民,没文化,既不懂英语又不懂广东话,普通话更不会,这些人在加拿大,往往在唐人街做最底层的工作,有的难以打工就凭每月600元的生活费紧巴巴地过着。我最初住所的附近就有这么一位,他长期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生活懒散而无规律,后来让我帮他打电话,他一句英语也不会讲,而他的中国话我听起来又相当费力,他看到中文报纸上的招工启示就请我帮助联系,可是几次下来都不成功。要命的是,他的心理压力很大,与那位华裔房东关系紧张,并使他的邻居张小姐日益担惊受怕,执意要搬走。尽管如此,在国内不少人看来,他们毕竟在国外生活,令人羡慕,于是一些人仍要设法奔到加拿大,在“蛇头”组织下的偷渡屡禁不止。我在加拿大期间就遇到过着这样的事,从1999年7月20日首艘非法移民船只强闯加拿大西海岸开始,到8月31日,在6个星期之内就从中国福建开到加国西海岸三艘载着非法移民的船只。第一艘载有非法移民123人,有86人以难民身份申请居留。第二艘船上载有非法移民131人,其中60多人以难民身份申请居留.第三艘船上就有190人,此艘鱼船是在海上漂浮了72天才抵达加国海岸的,他们一上岸,就被送到加国埃斯基摩海军基地。
当我一连多少天从电视画面上不断看到有关报道,以及围绕这些新闻所进行的一系列讨论时,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们国家目前的生活条件不如加拿大,许多人向往加拿大不足为奇,可是采取非法的偷渡形式是不可取的。当我1999年10月底离开加拿大时,那些提出难民申请者仍在等候加国移民局的审核,根据当地媒体报道,那些没有申请难民身份的人将被遣返。这一工作一直拖到2000年上半年,在中加两国有关方面配合下,完成了向福建的遣返工作。
《新移民的困境》
来自湖南的一位移民在找工作问题上转了一个大弯,发现光打工这么干不行。还得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他们曾到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人事部门查用人信息,按信息发传真,递上自己的简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发出了上百个传真了,水远是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这里的当地人比,实在没有优势,无论是工作经历、语言、人际关系等。于是他后来又换了一种办法,先去大学或者医院拿介绍,这种介绍十分详细,甚至列出每个主持研究人员的姓名和照片,和每个正式工作人员的姓名及他们的研究内容及资金等情况。主持研究的教授可以到医院或者政府申请经费,自己聘请工作人员,招几个人,付多少钱,全由教授自己决定。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但教授常招学生,可以少付工资,这样的话,用人里很大,却不用到人事部门招人。可见,他们这样找工作也较困难。
杨教授,曾是天津某财经学校最年轻的女教授,她所在的学校条件相当不错,收人也高,她自己受到重视,每年都承担有重要科研课题,有相当的成就感。她出国前的那个晚上,在他们校长为她举行的送别宴会上,校长举杯挥泪相别。她说,现在的成就感完全没了。来加拿大后她曾去洋人餐馆应聘女招待,一个职位十几个人去应聘,看样子她也不会被聘上,只好回家抱着被子哭。她认为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原以为白领工作找不到,在餐馆找个工作应该不太难吧。可是要知道,白人、黑人中也有许多人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也只能干不要文化的工作,面试时一开口,就把初来的大陆新移民比下去了。街上看到的筑路、建筑、擦高层建筑外玻璃、收垃圾等粗笨工作,差不多全是白人,连黑人都很少。据说是这类工作工资很高,工会组织的势力又大,老板招什么人,工会会有影响。所以她现在不得不到移民英语夜校重新学习英语。
加拿大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告诉我,根据了解,加拿大有关专业职称认定的政策规定,目前加拿大只承认海外两种专业的证书,即助产士和汽车修理工,另外有9种专业必须经过加拿大学院的培训,在取得了相应的文凭之后,才认可其工作经验,这9种职业是:会计、牙医、营养师、按摩师、护士、培训辅导员、药剂师、物理治疗、兽医。1998年到多伦多的大陆新移民90%以上是技术移民,他们的职业大都是加拿大就业市场短缺的,可是当这些人来到加拿大后发现,事实上这里并不是那么需要他们。
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姓李的新移民在大陆已经有9年的电脑从业经验,从硬件做起,到软件开发,再到数据库,技术全面,因此他申请移民时,在职业栏上得到了满分也就是10分,满以为来多伦多后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可惜半年多过去了,走了许多职业介绍所,查追了网络,结果仅有的几次面谈机会,也是因为“没有加国经验”而不了了之。在他们看来,大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中,学识越高,找工越难。近期每年约有20万移民抵达加拿大,这些人融人就业市场的成绩,可谓每况愈下,尽管近期到来的新移民,比过去的拥有更高的教育程度。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大多数早期的移民来加拿大后,在田间、森林、矿山劳动,而今天几乎所有新来的移民却奔向城市。大约90%的外国出生的加拿大人生活在15个大城市里。新来者所选择最多的是居住在多伦多或者温哥华,在多伦多,有38%的人完全是加幸大以外的出生者,而温哥华人口的30纬来自加拿大以外出生者。现在,尽管对于大部分中国大陆新移民来说,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需要,但是愿意做最低层苦力活的大陆人已越来越少。高不成,低不就,使大陆新移民就业难上加难。
转行也许能改变客观境遇,但是对一个新移民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情况下,只好看报纸,找其他的工作。同时也到一些“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登记。这些职业介绍所,有些收费有些不收费,报名时要靠打字及“多项选择题”,题目的内容包括考你的电脑知识及有关申请工作的知识,接着便是回家等消息。往往是等了好久,也没有接到职业介绍所打来的电话,所以便索性不等了;于是开始看报纸找工。
令人沮丧的,是差不多每一份工作都要求有“加拿大经验”,对于一个新移民来说,未找到工作,没有开始,哪里来的“加拿大经验”呢?同时,以一个女孩子来说,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敢去尝试的,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广告单看内容不知实情,也会令人望而却步,无胆量随便去应征。
一般来讲,找工作最好不要只找华人机构的工作,因为只找自己文化语言圈子的工作,而不去尝试打人外国人的天地,就永远不能融人外国人的社会之中。可是,许多大陆新移民开始往往找华人机构的工作,其原因很多.有的人,英语能力虽然毫无疑问,但却感到找一份“西人工”也不甚容易,因为对别人的社会情况不熟悉,很多工作都不明白工作内容,没有这方面的背景,也不敢贸然应征。还有一种多伦多最常用的求职方法“登门人室”(Walk In),就是到你想求职的机构或者公司,堂而皇之地登门人室,向主管或者负责人说你十分有兴趣在他们的机构、公司或者店铺工作,毛遂自荐。
对于不少大陆新移民来说,移民来加拿大并不是美梦的开始,甚至可能是噩耗的开始,最近加拿大英文传媒报道了大陆新移民找工困难的消息,引起不少大陆移民的共鸣。从移民本身条件来看,大陆新移民的学历和专业资格毫不逊于其它族裔的移民,但除了电脑等廖廖几个行业外,大陆新移民寻找工作困难已经成了极为突出的问题。虽说目前还没有听说新移民因为失业而自杀,但因为没有工作导致家庭破裂、严重者精神分裂的例子则时有所闻,也有一些抱着梦想移民的人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终于选择回国的道路,甚至放弃当初千辛万苦才争取到的移民身份。
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有一半以上是独立移民,这批学历高、年纪轻,所学专业也与加拿大需要的专业人才相符,为何仍找不到工作呢?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统计人才需要是在全国范围内考虑,新移民却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内,相当多的专业在多伦多和温哥华早已饱和,但在温尼帕、爱明顿等地仍求贤若渴。政府应该在批准新移民申请时,颁发详细的工作指引,具体列明哪些地区需要何种人才,让申请者自己衡量,避免发生一窝蜂拥挤到大城市的情况。影响新移民找工作的另外一个困难是,专业不被承认,以及缺乏加拿大工作经验。在加拿大还要通过专业资格考验,上至律师、医生,下至泥水匠,每个领域都是如此。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技术移民怀着梦想来到加拿大,但这些拥有良好学识与经历的新移民很快发现,在这儿他们实现梦想的道路太艰难了,因为加拿大并不承认他们的学历与经历.这是外来移民到加拿大后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新移民如果想要重执原来的专业技术,至少得在学校待个10年以上的时间重新学习,才能重操旧业。这种情况令人无法接受,为此,1998年6月初,多伦多市长拉士曼呼吁省府认识到这个事实,适当修改政策,让外来移民更容易贡献所长,创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