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的拼搏

2024-09-10 22:35:14 文题网 阅读:

   在我所接触的大陆新移民中,甘先生、曲先生、黄先生等应该算是其中的成功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在北美的求学经历,他们的一致感受是,来加拿大,就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否则,匆匆而来,完全是对生活的不负责任

    认识海外留学多年的电脑博士甘先生,是在1998年圣诞节前夕。那天我参加了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一个地下大厅由方圆俱乐部举办的联欢会,方圆俱乐部是一个由大陆新移民自己创办的非燕利性的社团,最初才几十人,后来逐渐发展为数百人,其成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基本上全讲中文普通话。它除了在一些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外,主要是每月一次的交谊舞会。一般是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晚上,时间是从晚上7点半到12点。如果是会员,门票5元,非会员,门票7元,因为会员已经交纳了全年10加元的会费。我是在1998年圣诞节前该俱乐部举办那场“欢乐在圣诞”活动时开始了解该组织的一些活动,也多了一个了解大陆新移民的固定场所,同时也有机会不断了解甘先生。

    他是方圆俱乐部的现任主席。这个职位是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更不会有人给他发工资的。他的主要职责是为新移民服务,组织大家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那天晚上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活动从下午4点半开始,首先是观看中国国产彩色故事片《不见不散》,然后是400余人的集体大会餐,简单的中式自助,接着是文艺晚会,大家演出的全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节目和卡拉OK,然后是由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侨务领事讲话,尤其对该组织捐款援助1998年国内水灾的活动表示感谢,后来就是抽奖及游戏比赛活动,最后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活动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1点30分。整个活动井然有序,热闹而不显乱。这里面当然有甘先生的一份功劳,他毕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和主要组织者。

    甘先生很会唱歌。他的拿手节目是《牡丹之歌》,据说连续几年在多伦多各种类型的华人歌曲比赛中拿到冠军。就在那次圣诞晚会上我听过他洪亮的歌声。在异国他乡听着一首首熟悉的中国歌曲,那种特殊的幸福与陶醉感,是在国内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到的。后来我在“多伦多华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卡拉OK大赛”上再次看到甘先生领奖的场面。

    甘先生夫妇都是江西人,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而后移民加拿大。刚来时他在一家小公司谋职,夫人全日打工。几年之后,甘先生在一家大的电脑公司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夫人也开始盘个小小的鞋店经营起来,又两年下来,甘先生夫妇搬出了与人合租的穷舍,贷款在郊外的士嘉堡一带买了价值30多万加元的一套房子。

    知道我是来自北京的博士和国际关系学者后,甘先生夫妇对我表示相当友好。每次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并几次提出要设家宴请我,不巧的是,每次邀请我都有其它学术活动安排,一次是日本来的学者要与我座谈亚太安全机制的构造问题,一次是多伦多大学举行有关北约轰炸科索沃间题研讨会。一直到1999年国庆节前夕,眼看我要离开加拿大,他们再次为我敲定请我到他们作客的时间,“就在国庆大游行的当天下午吧”。大游行那天,我所在的位置处于队伍的前头。“多伦多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暨澳门回归大游行”的巨大横幅下面,是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周兴宝夫妇、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主席詹文义、几位对华友好的市议员等,之后就是我们公派留学人员了。在游行队伍经过多伦多大学南街向中区唐人街转弯时,我看到了“方图俱乐部”的醒目横幅,下面是甘先生夫妇,还有俱乐部的会员们。他们正好处于游行队伍的中间。

    游行结束后,我们相约在甘夫人的鞋店,很快就乘他的车穿过市区向东北郊外驶去。他家的房子坐落在一片新开发的住宅区,环境显然比一般技术移民住的市区好多了,这才是人们印象中的“外国”。小楼上下两层,合200多平方米,另外有车库和地下室,前后草坪花园。进门厅,左边是会客室,正对面是餐厅和厨房,右边是家庭厅,看电视和唱卡拉OK的地方,还有洗手间和壁橱。由环形楼梯上二楼,三间卧室。主卧室差不多30平方米,侧面一个大浴室,有淋浴和很大的按摩浴缸。

    用过丰盛的晚餐,我对甘先生夫妇的盛情款待表示谢意,钦佩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拼搏奋斗,他们的一切确实来之不易,但我也想,能像他们这样的大陆新移民究竟有多少呢?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