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加拿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05:33
《机智的鸭妈妈》
加拿大是一个发达国家,自然也有自己繁华的贸易城市——温哥华。但在这么繁华的城市里,竟然也有一件趣事。
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数以千计的车辆在行驶。所有人都在赶时间,没人注意到任何一件小事。主干道上,只能听见汽车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
突然,一辆车停了下来,后面的车一个急刹,才保住了自己的爱车,紧接着又是更多的急刹。
“怎么了?”后面的司机抱怨道,因为所有的车都走不了了,大家很是感到奇怪,于是下车,徒步走到前面,啊!原来是一只鸭子,带着一群小鸭,在路上大摇大摆地走着。
“嘿!真好玩!”人们看见了,气也消了。但是,鸭妈妈和小鸭们没有看见前面的下水道,人们急了,大叫:“小心!”可惜它们听不懂人话。还好,虚惊一场,鸭妈妈避开了。
但是,一只小鸭又掉了下去。
鸭妈妈听到了声响,向后一看,少了只小鸭!鸭妈妈愣了一下,突然乱叫起来,脸上露出求救的神态。可是,谁会听得懂它在说什么呢?谁会领悟到它紧张的神情呢?你可能会说:小鸭掉进水里了,它不会叫吗?答案是:它太小,不会。
鸭妈妈冷静下来,似乎在想:这样不行!它便向四周张望。忽然,几个巡警路过。鸭妈妈马上跑过去对着他们嘎嘎地叫着,又走了过去,朝着下水道叫了叫。巡警们马上会意,随着鸭妈妈来到了下水道。
十五分钟左右,巡警们从下水道中上来了,手里抱着只小鸭子。人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欢呼起来。口中不停地称赞鸭妈妈和巡警。
小鸭子又归队了,鸭妈妈又对着警察叫了叫,表示感谢,随后便大摇大摆地上路了……
《在加拿大做生意》
有一个姓杨的北京移民,近几年他做的是帮助大陆代表团来加拿大访问的生意。首先他到大陆各城市走了一趟,与以前认识的政府部门的朋友、企业界人士“套好磁”,得到承诺。接着的一年,他就靠发几个传真,打几通国际长途电话,就稳稳当当地赚到了钱。然而更神秘的是,这位只会中文和极少英文的杨先生,居然还带着一个中国大陆的考察团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访问。据说他每到一地,都将事先反复练习过的通关用语强化默诵,然后象模象样地填写各种报告单,从不露出半点马脚,这位先生事后说:“一个人不会英语并不难,难的是不会英语却叫人看不出来”。
然而,大陆新移民在多伦多,无论创业还是改行,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以及艰苦的努力,很难有捷径可走。
有一位大陆新移民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2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厘米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伦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他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加元和30加元,当天分钱还算不错。就这样干了一段。后来,他又找了一份类似的工作,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21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于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一些新移民说,他们只所以决定移民加拿大,是因为看不惯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太耗费精力了。可是,一位新移民告诉我,在加拿大,人际关系一点也不比中国简单,新移民如果完全不会搞人际关系,只有卖死力气,挣辛苦钱。
一家刚刚开张的华人公司老板黄先生说,在北美,面对当年吸引他别妇抛雏,不远万里而来,孤身奋斗了多年的地方,自己心中的感触矛盾而复杂。他说自己有过追求,有过失落,有过奋斗,有过蹉跎···其中的甜酸苦辣,成败得失,真是难以说清楚。当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土地,就想走遍这块将来要重新开始自己一生中新的里程的大地。然而几年了,经常地望着地图兴叹,这份爱只好经常埋在心窝里。
按说他已经在加拿大站住了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也可以,但他说,自己有时感到很可怜。他来自北京,可是最近几次回北京遇到的情形都给他很大的震动.在北京时一位朋友毫不客气地说,北京现在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在北京生活感觉也不错,而你们现在回国时倒显得只不过是“三气”罢了。一是“说话洋里洋气”。因为你们在加拿大多呆了几年,比北京人可能会多讲几句英文;二是“穿衣土里土气”。因为目前北京人穿衣服相当讲究,而新移民在加拿大反而不讲究;三是“花钱小里小气”。国内的人花钱大方,暂且不说公款消费的惊人场面,即使个人消费也相当厉害,国家政策刺激消费,普通百姓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下馆子是人们的家常便饭,可是新移民在加拿大很少下饭馆,在国内的消费也小里小气,因为钱来的太不容易了。
据资料显示,近两三年大陆新移民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后,最关心的问题首推“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事实上,只有那些从事电脑、机械工程师等行当者来加拿大后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能进人本行,但是,那些原来学纯理科、文科的,那些医生、护士、律师、教师之类学历经验不被加拿大所承认,还有那些在大陆时的科长、处长之类,好坏带个“官”字的,都很不幸运。大多数的大陆移民不得不改行,如今在多伦多的大陆背景的薪水阶层中,已经是干什么的都有了。总体上看,这批人中,只有极少数不愿意改行。他们有的通过到高等学府再读一个、甚至更多个原来专业的学位,毕业后重操旧业。有的则先到其它的行业中干上几年活,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回到本行来。但是无论何种方法,这些人都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和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大部分人则选择了与自己原来的专业告别,走一条改行之路。无论情不情愿,这些人都需要经过重新学习这一历程。只不过有的人是进人大学或者专科学院再学习一门新的专业,得到加拿大政府认可的学位或者执照后再就业。有的人是进人一些短期培训班,学会一种新的技能后再工作。还有的人干脆是直接进人新的行当,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改行对于许多大陆人来说是一个心理“炼狱”的过程。如果你有机会与大陆新移民接触,常可听到这样的话:“我在大陆的工作如何如何”,无非是说自己在大陆时的职业是多么有地位,干活又是多么舒服轻松之类。这种无奈怀旧的心态在移民的加拿大的前三个月内表现最为强烈,一般到了一年以后就淡却下来。不过,根据各人情况不同,这一过程各自长短也不等。
改行的过程也是大陆移民改变以往在大陆传统价值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起杠杆作用的只有一个字“钱”。因此不管什么职业,蓝领、白领无所谓,只要赚钱多,就觉得理直气壮。钱赚得越多,无奈怀旧的心态,也就消失得越快。为了赚钱,大陆人什么都肯干,也什么都敢干。今天如果在多伦多的365行内细心去找,大约都可以找出一两个大陆背景的人来。此外,还有干365行之外的大陆人。那种“大学教授洗碗”、“医生做保姆”的故事早已不新鲜。至于有人为了挣钱糊口去当按摩女郎、脱衣舞女,有人为了钱以赌场为战场,还有人为了钱走私犯罪,也是时有听闻的事。多伦多一些华文报纸常有这样的招聘启示:“脱衣舞女,专招大陆新移民”,保证月收人多少多少万。
有位新移民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寻找了一种传销方式的工作。一天,他看到在多伦多发行的中文报纸《大中报》上刊登有一则招聘广告。于是他打电话联系,对方是一位女士。按照约定他们周末在城西地铁站旁一家咖啡馆面谈,原来对方是位黑人女士,要推销一种Special Juice。根据黑人女士的解释,这种工作可以如何如何提成,保证你在半年之内脱贫等等。条件是,你要先从她那里买来这种产品,然后定期参加他们组织的推销演示会,接着要设法向亲戚朋友们进行推销。一个星期之后,这位新移民自动脱离了这个行业,自然是一分钱没有赚到。
《移民者的生意经》
我在加拿大时发现,大陆新移民爱谈生意经,十中有九想经商,初来乍到如何圆梦,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不像一些从香港或台湾来的华人移民可以在加拿大吃自己的老本,几乎所有的大陆人移民后都必须出去赚钱谋生。于是,一个问题也困扰着一批又一批大陆移民,那就是,如何去赚钱。
在方圆俱乐部,有人告诉我,对于从大陆来的新移民来说,要想在加拿大取得创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英语要好,二是个人活动能力强,三是机遇加运气。做生意,这是大多数大陆人都有过的梦想。这10年中无论以何种方式来加拿大的大陆人,在国内时都经历了经济改革的潮流,多多少少与“下海”、“经商”沾过边,所以,如果你有机会碰到大陆人,特别是来加拿大不久的大陆人,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在中国很有关系,做生意打通关节没有问题”,等等。
在士嘉堡地区大陆人集中的一个商务中心,人们发现大陆移民最希望得到咨询的问题是:“如何做生意”。有人甚至套用大陆一句“十亿人民九亿侃”的流行语,来形容大陆移民的希望经商赚钱的普遍心态:“10个大陆移民中有9个在动脑筋做生意”。
然而,商途艰难,客观现实一开始就迫使不少大陆人打退堂鼓。做生意首先需要资本,即使买一家小餐馆,或者买一辆在街道旁边摆摊卖食品的热狗车,也得要好几万元的资金。就算做进出口贸易吧,也得事先准备一些通讯联络设备,以及支付数量可观的长途电话账单的钱。这些对于不少初来乍到的大陆人来说,唯有望“费”兴叹的份了。于是,不少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经商梦。可以说,并不是所有怀有经商发财梦的人最终都能美梦成真的,大多数的中国大陆移民只能是梦想归梦想,自己还必须面对现实去打一份工。可是干哪一行,又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大陆人。
那些真正下海的大陆人,大约可分为两类:一是那些来自有实力基础者,或在大陆时就开始做进出口贸易者,或者近年才来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手头拿得出一笔钱。另一类是那些通过先打工,等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后,再转人商场者。在多伦多的大陆人目前在商海里翻滚,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只做大陆市场的生意,主要是一些“太空人”和新近来加拿大的投资移民,这些人的一切商业关系全部在中国大陆,加拿大只是他们的一个海外居住地。二是做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出国有一定年份的移民。三是只做本地小生意,这部分人数比较多。
1990年从河南郑州来加拿大的张先生,原是以中国近代史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加拿大的,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即使完成学业也难以找到工作的人罢了,谁想到9年之后,他的事业会如此兴旺。今天他的公司主要做中加贸易,其中两大项目:毛绒玩具和花生,分别占到全加拿大毛绒玩具市场的二成和花生市场的五成。此外他还有一些其它的进出口项目。
他在大陆的时候从来没有与做生意沽过边,甚至也不知道离岸价和到岸价之间的区别。出生在河南农村,后来到内蒙古和广州读书,毕业后又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工作,他那时认定自己的一生大概就要与学问打交道了,出国以后,看到学习中国历史的人实在前途渺茫,不得已才走上了经商之道。开始的时候他进口唐三彩,原因是唐三彩出产在河南洛阳,他比较有把握弄到货。做生意的第一笔资金一万二千元是向朋友借来的,当通过原来学校的老师把第一批货物运到加拿大后,他把东西全部堆在地下室里,然后拿出样品,一家一家跑礼品店推销。他说,用这种方法做生意,只有他这样的新手才如此。
算他走运,第一笔生意做成了。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唐三彩源源运到。这期间不是没有挫折,也被人骗过,但总的来说还是顺利。如今在多伦多等地,如果在商店里看到唐三彩的话,他表示有把握基本上是他弄进来的。接着他就打花生市场的主意。他说,加拿大花生酱销售量惊人,而了解下来才晓得那不是用中国的花生做原料制成的,他想,大陆生产的花生不错,价格也便宜,为何不进口过来呢?也许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些做贸易的经验,所以进口花生的生意进展不错。目前加拿大做花生酱的花生基本上来自中国大陆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的花生收获季节相差半年,各占有一半的市场。他认为,移民他国,一切要从头开始,最重要的是忘记自己过去的辉煌,大胆朝前走。
《高税率国家》
加拿大是一个税收完普的高税率国家,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税收也就成了经常困扰新移民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对带着资金去移民的人更是如此。如何了解加拿大的税法,在移民加拿大后的投资上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策略,对于新移民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加拿大的保险市场也很大,各种理财项目头绪繁多。因此,他们从事税收、保险事业就有相当市场。
我为了印证他们所讲的有关问题,采访有关方面人士,查找社区图书馆的有关资料,获得一些加拿大理财方面的知识。
凡是加拿大的公民、永久居民(指新移民)或者在加拿大工作、经商的人士,都必须向加拿大联邦和所在省政府交纳所得税。加拿大税收的特点是,加拿大居民(而不仅仅是公民)需要向加拿大税务局交付全球性所有收人的税收,来自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收入,都要综合起来一并计算收人税,加拿大收人税率可高达54%。加拿大税制采取“自行评税”的制度,当纳税人填报税表时,必须宣誓证明所填税表每一项都是准确无误的。根据加拿大税法,逃税的最高罚款为税款的两倍,另加利息,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可以判决高达5年的监禁。
纳税额等于(全年的总收人一不用纳税的金额)乘以纳税率。在这里,全年的总收人是指,从当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其间所有收人的总和,包括就业收人、企业收人、租金收人、投资收人、各类津贴等。不用纳税的金额最常见的包括抚养费、在加拿大境内的搬家费、工会费、职业团体的会费、与就业有关的某些费用、退休储蓄金、学费、托儿费以及若于捐款等。纳税人应在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前将上一年个人收人的情况申报给政府。税收部门在接受到收人申报后,经过8周左右时间会寄给纳税人一张纳税通知,告诉你这一年中应缴纳多少税收。根据纳税人平时已经在工资中扣除的税收额,再补交剩余的金额,如果平时交得过多,税收部门会将多余的部分自动退还给你。如果发现纳税通知单上的计算有错误,纳税人可以与税收部门的顾客服务处联系,要求他们重新审核,如果仍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可以在通知单寄出的90天内进行申诉。
购买保险是越来越多的大陆新移民要面临的问题。保险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加拿大人在一生中都会购买好几种不同的保险,这些保险主要包括汽车保险、房屋保险、人寿保险、医疗保险等。加拿大的保险公司都必须向各省的保险当局注册或者申领牌照后,才能营业。各省政府对保险公司的执照、经纪行为、合同内容、客户服务及投诉等都有一系列相应的规定。咸先生的一项业务是卖人寿保险。加拿大的人寿保险非常国际化,竞争也十分激烈。在加拿大,目前共有140多家人寿保险公司,大多都由政府管制,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根据统计,在加拿大83写的家庭拥有某种形式的寿险,平均每个家庭的投保额为17万加元。可见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也是越来越多的移民需要了解的必备知识。在加拿大,受教育是每一个居民享有的权利,地方市政府用地税来提供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则由省和联邦政府资助。但随着通货膨胀、政府收紧开支及省政府资助金额的削减,教育经费已经显得越来越高昂,令家长和学生望而生畏。以安省为例,从1979年到1992年的全日制学生人数增加的幅度达40%,但其受省政府资助的金额,不但没有跟着生活指数增加,反而减少了13%。学生除了学费外,还需要缴纳书籍、住宿、交通和其他杂费等,而4年的大学费用已经从1975年的8千加元上升到1994年的4万加元。以此类推,到2014年,将超过12万加元,如果选读医生、律师等专业学位,时间、费用更要双倍。
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无钱交学费而被淘汰,早在60年代,加拿大就成立了一个“教育储蓄计划” (Registered Education Savings Plan简称RESP)的不牟利基金会,以帮助储蓄子女未来的大学费用。到70年代,“教育储蓄计划”被政府批准成为注册立案的避税计划,使父母不但可以为子女储蓄学费,还可以提供避税的方法,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优。参加储蓄计划,只要每月或者每年在银行户头中存一定金额,存额最高限额为每年每个孩子1500加元。存放的金额可以减税,在利息上,父母可以享受长达26年的免利息税优惠。当子女进人大学时,父母可以全部收回资本金,而子女每年则将利息以奖学金的形式取回,以作为学费之用。在加拿大,父母参加最多的注册教育储蓄计划基金会是互助性“奖学金信托计划”基金会,该计划是将每个参加者的储蓄集合在一起,投资在政府认可的债券、定期存款及政府担保的第一房屋按揭,绝对没有任何风险和取巧。到目前,“奖学金信托计划”基金会已经拥有超过10亿加元的存款,加上免税,可以得到比其他相同的投资高出3倍以上回报。
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简称RRSP)在当今加拿大也十分火爆,在各种媒体上都可以经常看到它的影子,在各种金融机构更是十分显眼.该计划是为帮助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而设立的,与教育储蓄计划一样,退休储蓄计划也是经过加拿大税务局批准,成为注册立案的避税计划。退休储蓄计划(RRSP)投资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根据加拿大收人税法案,纳税人每年投资RRSP的钱款,可以从收人中扣除,从而减少纳税人应缴税款,通过投资RRSP所赚取的收人,是无需在当年就申报和缴税的,只有当纳税人从RRSP户头上提取现金时,提款才加在当年的收人上。因此,RRSP内的投资,可以以比较高的回报率滚存,从而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纳税人在年轻时收人比较多,税率也就比较高,投资RRSP可以节省下来较大比率的税款。退休后收人减低,税率也相应降低,到时提出税款,就可以缴比较少的税款。
加拿大的法案规定,某一年度的RRSP投资必须最迟在次年的前60天内进行,金额不能超过12500加元。RRSP每一年度的投资限额,是上一年度“赚取收人”的18%减去雇员退休福利的调整。某一年份的投资额未用完,可以延续到未来的7年中使用。“赚取收人”主要包括薪金、生意收人、租金收人。纯投资收人(如利息、股息或者资产增值)则不属于“赚取收人”。按照规定,纳税人可以向配偶的RRSP供款,但向本人或者配偶RRSP的总投资额是受限制的。如果配偶在纳税人供款的3年内从RRSP提款,提款必须计算为纳税人的收人。这条法令是为了防止高收人的纳税人向低收人配偶的RRSP提供款项,而配偶在短时间内提款,以达到将纳税人的收人转移到配偶方的目的。达到或者超过72岁后,纳税人就不可以再投资RRSP了。投资RRSP除银行定期存款外,还可以投资各级政府和公营机构发行的债券、股票、互惠基金以及购买物业等。为了防止大量资金外流,加拿大政府限制投资海外的资金,最多不得超过总额的18%。
可以看出,咸先生和袁先生是颇有眼光的,他们找到了一个庞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如果做得好,是会有发展前景的。
《新兴华人社团》
我在加拿大还发现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随着大陆移民的大幅增加,多伦多的华人社团频繁诞生,众多以大陆新移民为主的团体会员人数也一再打破纪录。例如,在当地有名的“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尤为典型,每月人会的人数达到150多人,会员总数达到3000人。
新成立不天的“北京协会”也几乎每天都有人人会,会员总数达500人。“上海联谊会”每次举办比较大型的活动之后都会吸引不少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入会。
根据我在加拿大期间的观察发现,当今多伦多的大陆人社团分布组合情况大致有三种:
一是根据大陆人的形状分类组成的团体。
这类团体如留学生组织有全加学联、多大和约克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新生代俱乐部等。专业人士的团体有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协会、妇女专业人士协会、华人艺术家中心、大陆难民协会、全加中医师协会等。按专业类别组织起来的团体如加拿大中国高等院校校友联谊会,它目前有成员2000多名,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不仅有许多博士,而且还有博士生导师。为了寻求解决华人专业人 华人在加国的参政问题是近年来谈论比较多的话题,由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一进程也不会一帆风顺。根据《渥太华公民报》1998年2月23日报道,有些加拿大人明确反对华语地位上升及华人参政进程。在华人的进一步努力中,“大陆留学移民”将来可能要比“大陆新移民”承担着更重的担子。各类型华人移民之间要团结合作,华人社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是我那句话,华人参政议政程度的提高,应有助于所有华人在加国的长远发展。
对于如何沟通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友谊桥梁,如何密切双方的文化、经济贸易联系,“大陆留学移民”也应做出更积极的努力。而他们在加国的发展本身,也是对“先移民后留学”还是“先留学后移民”之争进行的一番检验,他们在加国的成功,显然对“大陆新移民”是个鼓舞与借鉴,而他们在加国所走的弯路,也应该为“大陆新移民”所避免。人士安省鉴定研讨会。
方圆俱乐部(Toronto Chinese Social Club)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新移民组织。它的宗旨是这样规定的:“方圃俱乐部为一非政治性、非赢利性的在加中国人组织。本俱乐部的宗旨为娱乐、交流和互助,致力于丰富会员的业余生活,促进会员的交往和了解,倡导会员间的相互尊重和帮助。本俱乐部崇尚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为我们能生活得更好,为我们能在加拿大这个第二故乡更好地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而努力”。从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来看,俱乐部由主席、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组成。会员资格是年满18岁以上并在加拿大居住,自愿遵守俱乐部纪律和规章,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并热心为俱乐部和其他会员服务的中国人均可加人。
活动形式是俱乐部每年举行四次正式活动,主要在室内进行,其他活动视会员的要求和季节酌情安排。活动采用随机安排座位方式,以利每位会员接触和认识不同的会员。每次聚会均有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尽可能满足会员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同时还举办各种比赛并颁发奖品,以增加乐趣和调节气氛。方圆俱乐部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晚上均举办舞会,有时逢情人节、元旦、中秋节、圣诞节、春节,都会增加一场活动。地点在多伦多大学总医院健身中心(90 Gerrard Street West, Bay &Gerrard ),从1999年夏天开始,每次都有免费舞蹈培训及抽奖活动。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在加拿大比较引人注目。这个由中国专业人士组成的一个大陆新移民侨团,以它独特的姿态活跃在加拿大这个多族裔、多文化的社会。它的会员结构令人骄傲:80%以上的会员拥有各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这些会员大部分任职在加拿大政府、科技、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他们在为第二个故乡奉献着聪明和才智,成为主流社会不可或缺的一股新生力量。
联谊沟通,在专业上互相帮助提高,是该协会1992年成立时的初衷。因为在当时,也就是1992年时,从中国来加拿大的学生学者逐渐增多,这些已经在加拿大完成学业的专业人士,在四处奔走寻找自己落脚点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力,于是几个热心人就成立了这个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协会不断壮大,会员管理也正规化、多元化。协会的目光不光盯住大陆人社区,而是积极与华人社区其它团体和主流社会合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帮助新移民会员尽快融人加国社会。现在协会的宗旨十分明确,那就是建立和加强来自华人专业人士之间的联谊和交流;协助会员融人主流社会;扩大华人在社会的影响,维护他们的利益;促进加中两国之间的沟通,发展双边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从一个年轻的大陆新移民团体,以每月100多人人会的速度迅速扩大,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注册会员。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成立近十年来,已经发展成大陆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团体。除了个人会员不断增加,团体会员也迅速增多,继信息专业人士协会、金融专业人士协会相继成立后,清华大学校友会、吉林大学校友会、加拿大中国金融投资专业人士协会(分会)、加拿大中国计算机专业人士协会等也以团体的形式入会,陆续成为专业人士协会的所属分会。
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以其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在促进和发展加中两国友好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98年10月,协会主办了“加拿大新技术合作考察团”,自费到北京、上海、镇江、苏州和长沙等地进行商务合作洽谈、学术交流及考察;他们参加中国中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签定合作意向书近20个;1998年11月协会部分理事随加拿大外贸部长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加中贸易理事会年会。
二是按大陆人过去的经历分类组成的团体。
这类团体如校友组织有北大、天津大学、复旦、上海医大、上海交大的校友会等。同乡会性质的有北京协会、加拿大海南同乡会、加拿大四川同乡会、加拿大云南同乡会等。
《大陆技术移民现象》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人移民加拿大起源于19世纪中叶之后,但无论从任何角度进行比较,都与今天的新移民形态差异极大。除了个别情况之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移民到加拿大是1990年以后的事,从1949年到1974年几乎没有移民来自中国,而自1995年加拿大对中国开放移民政策起,才有大黄的中国大陆移民奔赴加拿大。即使对于今天有关媒体评论居多的“大陆新移民”现象,人们在不同场合的所指对象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在多伦多的《加华新闻》发表文章指出,有必要对此加以界定。
首先,从时间跨度上讲,“新”移民一般是相对于“老”移民而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加伞大这个国度里,每一个人都是移民,大家的区别只是早来者与迟来者之分,而前者即老移民,后者为新移民。由此可以断定,新老移民之分,作为加拿大移民国家特有的社会现象将永远存在下去。但是,并非所有新近来自大陆的移民都被包含在该书中所指的“大陆新移民”范畴之内。例如,家庭团聚类移民、投资移民、难民身份移民等。由下列论述可见,“大陆新移民”已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术语,而其它类型的移民被称为“新来的大陆移民”可能更为恰当。
其次,从地域空间上看,大陆新移民是相对于来自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华人移民.他们几乎来自整个中国大陆的所有省份,不仅来自福建、广东等一带,而且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陕西、山西、黑龙江、辽宁、湖南、湖北、山东、江西等地。这股强劲的移民潮终于促使大陆取代台湾、香港昔日的地位,成为加拿大新移民最大的来源地,国语的地位也随之日渐突出。仅仅在多伦多各地,人们既能随时听到北京话、上海话,也随处能看到四川人、东北人和河南人。
第三,就华人移民结构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大陆新移民”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对大陆开放移民政策、准许技术移民以独立身份申请来加后,那些虽然缺少国外留学与工作经历,甚至连国门也未跨出过,但却成功地以“技术移民”身份来加的新一代知识型移民。与早年的留学生相比,这批人有很多特点:他们在整个新近来加的大陆移民中所占比例高达90%,就总体而言,他们全部受过中国大陆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为硕士学位拥有者,具有实力比较强硬的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学领域。年纪较轻,以30多岁为主,这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曾从事过大学教师、工程师、医生、新闻记者、证券从业人员、外企职员、法律工作者及电脑程序与营销等不错的行业,在国内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已有高级或至少是中级职称,有一套两居室至少一居室的住房。因此,与前些年留学生和家庭团聚类移民占多数的情况已有所不同,他们在大陆时的经济状况比较前一些年的移民已经大有改善,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已经“有很不错的生活”,经济上比较宽裕,少则有几千美金,多的都是几万,他们在大陆时的成就感与受人茸重的程度可想而知。他们都是全家三口一起来加拿大的,不像当初留学生那样只身闯天下。在他们当中,虽然也有人后悔过“当初怎么就那么糊里糊涂地听人游说”来到加拿大,但更多的人在当初曾经都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移民来到加拿大,就是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争取更多的自由,谋求更大的发展。”
但是这些新移民普遍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来加拿大前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我在多伦多常常问那些新到加拿大的同胞:你们在中国辞掉不错的一份工作,变卖家产,一家“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这在人的一生中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选择,那么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你们对加拿大有多少了解呢?令人吃惊的是,多数人回答说,加拿大是个工业强国,在美国北边,首都是握太华,是个说英语的国家,天气很冷,说不过五句就卡壳了,其余一概不知。如果只了解这么一点就做出移民的决定,恐怕是太盲目了!很多人对加拿大仅仅是猜测、幻想,认为加拿大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加拿大一定是什么什么样子。还有的人说,听移民公司的介绍挺不错的就来了。我自己曾有这么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人们找对象结婚,如果仅仅是听介绍人说某某如何漂亮如何英俊,你肯定不会相信的,你必然要亲眼看看对方,与对方谈谈、聊聊,在做了深人研究之后才做出选择,因为这是终身大事。移民,可不像出国留学、旅游,也是事关终身的大事,为什么那么多人只听中介人的介绍就把全家的命运托付给了他们呢?
那么他们目前在加拿大的现实状况究竟如何呢?这也是广大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多伦多地区近几年来自大陆的新移民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目前在加拿大的处境至少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是饱尝了失业与转行的痛苦滋味。
当一批一批大陆新移民踏上加拿大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事情并不完全是原来移民公司所描绘的那样,这里的一切与自己原来的想像也有差距,当他们领略了北美的现代化和如画般的风景之后,他们突然发现,要在这里立足并非易事,原先一些移民公司讲座中提到的工程师年薪多少万似乎与自己无缘。这除了有些新移民一时难以做到人境随俗、对本地的就业市场不太熟悉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加拿大政府对工程师、科学家等专业人士在评分时给予高分,但当这些人拿到移民签证或者来到加拿大后,他们的专业资格与经历却不被加拿大政府所承认。而且,虽说他们有一定的技术,但目前的雇主都希望员工能操流利的英语,而大陆新移民又难以胜任。即使个别能说比较流利的英语,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因为这些移民都缺乏加拿大的工作经验,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正是由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一段时间找不着工作,很多新移民初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失落感”、“孤独感”,有的甚至后悔,更有甚者,夫妻反目,男的指责女的“都赖你,非要出国”,女的也不示弱“都赖你,没本事,你看别人怎么都找着工作了”。
在我所在的“亚太研究中心”主任Froli。家的一次非正式聚会上,多伦多大学一位正撰写移民政策博士学位论文的加拿大人对我提出的有关问题,也作出了“移民政策本身存在矛盾”的回答。大陆新移民不象多年留学海外的人士那样拥有被认可的欧美学位和流利标准的英语,许多人只得面对失业或者学非所用的境遇,甚至出现为生存而出卖苦力的情况,大学教授做制衣厂工人的例子确实存在,一些新移民为了就业,不得不放弃原有多年从事的专业,重新进人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以求得将来能摆脱窘境。
根据我的调查,1998年到达多伦多的大陆新移民,有90%以上是技术移民,他们的职业都是加拿大就业市场上短缺的,可是当这些人来到加拿大后发现,事实上这里并不是那么斋要他们。虽然大陆移民的结构在发生变化,但就业仍然是各种类型大陆移民的第一需要。根据调查,在对加拿大社会的各种认识和需要中,大多数大陆新移民的首选是就业,这一点与香港或者台湾地区来的移民有明显不同。
尽管对于大部分中国大陆新移民来说,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需要,然而,大陆移民的就业观念同时也在发生变化。刚刚开始时那种“饥不择食”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不愿意接受粗活、苦活、脏活的人正在增加,真正愿意做最底层苦力活的大陆技术移民并不算多,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大陆新移民就业的严重障碍。鉴于在国内时的背景,大陆新移民对职业还是比较挑剔的,像到餐馆去刷厕所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千。大部分新移民都是技术移民,身怀一技之长,他们不想接受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职业。但无论如何,大陆新移民的就业难题是相当突出的,大多数人尽管有比较高的学历,有些人语言能力也可以,但是仍难摆脱无业之命运。
《在加拿大消费》
像美国一样,在加拿大购物也要付消费税,这项税包括大约8%的省消费税(PST)和7%的联邦货物及劳务税(GST),因此你要记住,凡标价1加元的物品实际上要支付1.15加元,以此类推。但购买现成食品不斋付消费税,而就加拿大当地人的实际收人而言,食品还是比较便宜的。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你自己买莱烧饭,伙食费用还是比较低的,每人每月只需花费100多加元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你老在外面吃那就另当别论了。值得庆幸的是,在加拿大购买食品你会感觉到极为方便,有名的超级市场遏布全国各地,超级市场内货架排列有序,各种食品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售货员虽少。但能做到有问必答,顾客真正犹如上帝一般。超级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每周都在随当地报纸送出的广告上登出规定期限降价出售食品的名称、价格以及限盘,或随广告奉送某种食品的减价券,顾客凭此券可廉价购买,这一类降价的幅度一般也都比较大。因为一般家庭都有大冰箱,所以每周末去采购一次也就可以了。在加拿大城市街头还有一种“方便商店”和杂货店,它们也卖各种食品,且营业时间较长,但价格稍贵些,如在超市批发价买的可口可乐为每瓶0.25加元,而在这些小店的零售价为每瓶0.6加元,若冰镇则超过1加元。对于中国人来说,唐人街显然是采购中餐食品的最佳去处,我发现那里的食品店和摊头菜铺里,各种蔬菜、海鲜和中餐调料琳琅满目,从镇江的香醋到王致和的腐乳,从上海的青菜到广东的芥兰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所以,一到周末,你就会发现乘坐地铁或巴士到中区或东区唐人街的乘客相当多,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你在加拿大找工作必须经过Interview这道关。一般都是技术主管来先和你谈,他们会按照你写的Resume一项不拉地考查,问得很细、很深,并有意设一些陷井,来试你是否真的掌握了。只要注意一些,还较为容易pass这个Interview。但面试也有学问,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男士去面试要穿得体的暗色西装。带与西装搭配雅典(绝不能大花大绿)的领带,内穿白色棉织内衣,这是通行的规则。甚至提上一个讲究的公文包,放上自己用特殊纸制作的精致履历及相关的学术证明,可以抬高自己身价不少。去面试前,还要把对方公司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查公司的历史、运作、产品、客户、竞争对手,甚至它的股票等等,当然越多越好。记住,一定要提前五分钟左右到,这是礼节,你可以到休息室坐下来喘口气,平静一下情绪,再进去。进去后,一定主动与人家礼貌握手寒喧,当然要注意男女有别。面试中的一问一答也有“套路”,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要巧妙地表现自己。另外,一定要注意你的牙齿卫生。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些思想准备,一定要牢记,天堂与地狱往往是一对难兄难弟,加拿大也如此。加拿大虽然已连续几年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誉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但是优美的风景不能当饭吃,必须首先要有一份工作。当新移民在机场内办理海关手续时充分感受到加拿大的亲切、周到和体贴,坐车奔赴新家途中观赏到了美丽风景的同时,在新移民第一次付房租,第一次上超级市场购物的时候,就会体会到经济的压力。随之而来的诸如养车、吃饭、打电话等日常生活开支等,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对于大多数新移民来说,前一两个月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临时工。而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大致相符、比较理想的稳定职业,最少也要半年甚至更长。
加拿大拥有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充分体现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但有许多实际的细节,却不如人们所想象的。比如医疗保障。由各省所提供的公共医疗保险,只包括各项医疗服务、诊费和住院费,而药费、为就业和买保险为目的所进行的身体检查、电话咨询、整容手术、假肢、针灸和例行牙科治理等都是完全自费的.同时,每个落地移民在获取医疗保险资格后必须按每月交纳医疗保险费用(有部分省免费)才能享受这一保障。
再如失业保险。要领取它也需有若干的条件限制。首先是要累计在一年内工作900小时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其次领取时间为几个月至一年不等,每月发放的数目也有上限,一般为顾主受顾时工资的50%左右,最高每月不能超过500元左右。所以,对新移民来说,恰恰是初抵加国最需要保障的头半年内拿不到失业保险。
许多新移民听说在“岁以后可以定期领取养老保险金。但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你在拥有一份工作后需要按期缴纳政府养老保险费用,并且从年轻时开始进行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即每月从工资中划出若干存人固定户口进行投资,待退休后再逐月动用这笔钱,否则当你老了的时候仅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是不够用的。
另有一部分人移民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加拿大只要年满5岁,都可以选择居住区内的公立学校人读。从5岁开始的幼儿园到十七八岁毕业的高中,所有费用全免。如果你濡要为孩子储存上大学的费用,只要每年存人银行固定户口2000加币,政府每年就贴补你400加币直到孩子17岁。当然,这笔钱必须完全用在孩子上大学上。鉴于诸多优越条件,为孩子移民加拿大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有5岁以下的儿童随父母移民,则家长必须考虑在三四年以内有一方全职照顾孩子。当然,也可以送朝九晚五的幼儿托送中心,但每月费用会在600加币以上,新移民家庭未必都能承受。
谈到在加拿大创业的条件与经验时,一些老华侨经常说:新移民刚刚来到加拿大后,不要立刻做生意,先去找一份工作做,无论什么工都行,包括做一份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工,目的是投人社会,加深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社会的脉搏。在工作当中,你周围的人无形中会教育到你,如果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就算是义工也要去做,待工作到一年或者一年多一些,装备好自己才可以尝试去创业。先去打工的目的,是让自己知道在这里做老板有什么难处,了解伙计的心态和要求又是如何,以后自己做老板就可以驾轻就熟。
《加拿大移民的谋生之道》
技术移民一般在移民加拿大前未出过国,移民加拿大会经常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移民或报到之前如果对有些问题先有所了解,可能会对适应加拿大的生活有帮助。本书在有关章节对此都有所涉及,这里再集中介绍几点。
如果你决定移民,必须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英语或法语)能力完全过关,真正达到听、说、读、写运用自如,而不能仅仅以是否通过移民申请为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关系到你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间题。如果单就移民申请的语言要求而言,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移民(这类国家要求移民申请人雅思成绩必须在5分以上)有所不同的是,加拿大移民法对申请人英语能力没有硬性规定,但根据技术移民评分标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如果英语是0分的话,总分很难达到70分。目前在加拿大驻华使馆还没有明确表明申请人自己先考雅思是否认可,通常情况下雅思考试是在收到加拿大使馆通知之后再报名参加。尽管加拿大使馆不要求申请人事先应有某种英语成绩,没有明确表示托福、GRE成绩是决定语言能力的因素,而且也没有作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但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申请人而言,比较理想的托福、GRE成绩对于申请是有利的,如果你的托福成绩在580分以上,或雅思考试在5分以上,说明你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可以相应提高移民申请的成功率。所以在现行的加拿大技术移民政策下,移民申请是否被批准,是移民官综合考虑各项计分因素后得出的最后决定。而且对于不同专业的申请人,使馆对其英语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申请专业分高的申请人,其语言(英语或法语)能力可以相对弱一点,反之也是如此。问题是,移民公司对你进行的外语水平评估,甚至移民官对你外语能力的认可,并不能保证你的外语就真正能在加拿大走南闯北了。你要打人“洋人”圈,与大家一起来竟争,语言作为生存工具其意义显而易见,任何侥幸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如果你作为移民申请人被要求面试,那么这一次面试机会也很重要,它将对你的申请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面试过程允许你与加拿大政府的代表也就是移民官当面就自己的资格进行讨论。虽然在加拿大各海外移民签证处,获得面试豁免的案例日益增多,但被要求面试的案例仍居大多数,因此你应十分重视面试。在面试过程中,你可以在“适应能力”上最多获得10分,因此,如果你要想获得面试机会,那么你的资格评分中除去“适应能力”(Suitability)项外至少应获得60分。面试的主要目的有3项,一是验证你所提供的有关材料。移民官在面试时要对你的材料的准确性作出判断,这包括检查你提交的各种文件,或对你进行口头考察。同时,面试亦是移民官对你的语言能力作出判断的唯一途径,在没有其它客观手段对你的语言能力进行考察时,面试往往是难以获得豁免的。二是决定你和你的家属“适应能力”的得分。虽然表面上看来,如何决定该项得分是模糊的,但在移民官使用的大纲中确实存在对“适应能力”评判的基本规定,面试程序亦允许移民官运用《移民法》赋予的“自由裁定权”。三是在你通过面试后,为你作出进一步指示。当移民官决定你符合加拿大移民条件,会在面试时为你提供进一步指示,比如,要求你在指定医生处体检以及其它与人境相关之资料等。当然,现在有不少移民申请者在争取免面试,而且也有人获得成功。在现行加拿大技术移民政策下,签证官是否对申请人豁免面试,是综合考虑申请人各个因素后作出的决定,主要取决于申请人的专业分数较高且申请专业被签证官认可;向签证官证明自己有良好的英语或法语能力,有时需要在使馆要求下通过雅思考试;签证官通过审查申请人材料便可确认申请人具有较强个人适应能力,申请人递交使馆的材料可信度较高等。如果你能免面试,那么申请的进度自然就会加快。
一旦你取得加拿大移民身份后,根据“移民法”要求,你每年要在加拿大住满183天。除非遇到以下情况可以申请办理返加签证:一是在国外上学;二是所供职的加拿大公司把你派往国外工作;三是在国外做生意、开公司;四是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由于有这些规定,多伦多的唐人街就有一些移民公司或律师行专门从事办理“返加证”业务,在一些华文报纸上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广告,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有只要出钱就能办成“返加证”的情况。一些急于回大陆或需要两头跑的人士,就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虽说这可以保住了你的“移民”资格,但要影响你“人籍”的速度。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在申请移民过程中想要孩子,最好在拿到签证之前,把孩子的有关材料补交上去并根据使馆要求及时体检,这样签证就可以一同发下来。如果领养的子女手续齐全,也可以随申请人一同申请加拿大移民。
当你真正到加拿大后,你就会发现,那里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和免费的语言培训,帮助你在加拿大安顿下来。既然你已经移民到了加拿大,就要多了解一些加幸大人的生活习惯。
例如,加拿大人办很多事情要事先预约,公事、私事都是如此,甚至包括找工作面谈、请客、甚至去朋友家串门,不要轻易充当不速之客。我多次到加拿大当地人家做客吃饭时感到,加拿大人在餐桌上讲究很多,总是实行分餐制,人们在取食物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嚼东西吃时不能张开嘴等,即使请当地朋友来自己家作客,也应该尊重他们餐桌上的习惯。中国人喜欢谦让,但加拿大人更喜欢随意,中国人的劝酒劝吃会使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我们中国人社交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外在的表示往往不是内心的意思,而加拿大人喜欢直来直去,有时对中国人来讲表现得不那么“善解人意”。这些区别都需要“磨合”。你刚到加拿大时对有些事情可能感到很奇怪,甚至有些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东西在这里见不到,如暖水瓶,洗脸盆什么的。加拿大人喜欢喝凉水,无论档次高低的宴席,总会有加冰块的凉水,由于卫生得到保障,人们平时也饮用自来水管里的凉水,而没有烧开水喝的习惯。家庭垃圾要装在塑料袋里,然后放人专用的大黑塑料袋,因为每星期都有固定的一天市政垃圾车要收走,所以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将大塑料袋放在自己住的房前。如果你家的垃圾盆大,种类又多,那就应该用专用塑料筐按照种类分开摆在那里,一般分为纸类、金属、玻璃容器和杂类垃圾,以便回收。
你在加拿大特别要学会使用生活中的各种卡片。在加拿大生活,你会感到钱包是名副其实的“卡片夹”,像社会保险卡(Sin Card),医疗卡(Health Card)、医院卡、银行卡、信用卡、图书借用卡、商店购物卡、航空里程卡、电话磁卡、驾驶执照等。而像医院卡、银行卡、信用卡、图书借用卡、商店购物卡等卡片还不至一个。如果你在某些大公司工作,还有工作卡;上学还有学生证卡,一旦你成为了加拿大公民,你还有一个公民卡。总之,你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卡,经常用到的卡必须随身携带,比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随身带很多现金,但必须带银行卡。你可以到市场上买个专门放置卡片用的皮夹,它里边由多层透明塑料隔开,使用非常方便。
在加拿大生活要学会如何就餐,不要小看这点,它与在国内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你外出有急事,可以享受加拿大快餐的便利。加拿大快餐的种类相当多,最常见的有热狗(Hot Dog)、意大利馅饼(Pizza)、炸土豆条、汉堡包、肯德基炸鸡以及中餐盒饭等。像肯德基炸鸡、Berger Kings和麦当劳汉堡包等快餐连锁店,在购物中心和商业区比比皆是,旅游景点也不少,与美国没有任何区别,一些快餐车则一年四季散见于各种娱乐场所和街心公园。相对而言,快餐店比较舒适,里面有干净的座位和洗手间,从来没有像北京麦当劳连锁店那样的拥挤场面,因为在加拿大,一般是有急事或低收人者才在这些快餐店就餐的,不像北京那样,人们把就餐在麦当劳店看成一种时尚,或对儿童的奖赏。当地加拿大人一般愿吃西餐,一份全套西餐通常只有三道菜:开胃菜(汤、凉拌菜和蒜味面包)、主菜(以肉、鱼或蛋为主的正菜,配有蔬菜和土豆)和甜食(点心、冰淇凌或水果)。在快餐店,如果你愿将食品带走,服务员会把你买的食品连同餐巾和塑料刀叉装进纸袋交给你,如你在店里用餐,服务员会把你买的食品、饮料、餐具和餐巾放在一塑料托盘里送到你的桌前。你用餐后要把用过的餐具、杯盘等扔进店里的垃圾箱,把托盘放在规定的地方,在快餐店用餐,不需要付小费。中餐盒饭和意大利馅饼还有外卖服务,你只要从电话薄的黄页上查到号码,打个电话即可送来,但要根据路程远近支付15%的服务费。但有时为了推销,你买两块意大利馅饼,店方竟给津禁止公民在公共场所饮酒。还有一点需要了解的是,你约人共进午餐时,如你要做东,应该向对方说清楚,否则这位加伞大朋友可能会坚持付他自己那一份钱而使你扫兴。同样,当有人约你一起用腾时。只要对方没有说他请客,你就要做好自己付账的准备。各自付款的“AA制”在加拿大相当盛行。
《加拿大移民申请》
如何申请加拿大移民?是不少国内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许多人为此耗费不少财力、物力和精力。我在加拿大时对此问题有所了解,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以便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帮助。
加拿大移民局的有关文件中专门注明:“鼓励本人亲自申请,也可委托他人,但在程序上一视同仁”。尽管如此,“赴加发展咨询”、“赴加伞大技术发展”宣传等仍是十分红火的行业,有广告称:加国某某先生为“高级法律顾问、资深文教专家”、华人某某先生为“中国地区总裁、资深顾问专家”或者“文教专家”、加国某某先生为“前加拿大上诉法庭法官资深大律师”、更多的是“某某为资深法律顾问”、“咨询顾问”、某某“加拿大国际咨询总顾问”或者“加拿大国际咨询首席法律顾问”。有一家“专门从事加拿大移民咨询服务”的移民公司,在其广告里标明“为你提供:各种有关资料、相关法律文件、移民工作需求、面试辅导材料、申请过程信息”。其广告里还指出:“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国际化的收费标准”。也有广告称:“本公司是加拿大注册之专业法律机构,总部位于加国某个大城市”,“专业办理技术类赴加发展,确保成功”,“提供周到的抵加服务,为客户解除后顾之优”,“为安家就业提供充分保证”;“有口皆碑的信誉,踏实可靠的选择”。有的甚至打出这样的口号:“特大喜讯,特大优惠。就业培训、就业实习、就业安排”;“选择本公司,就等于选择了申请成功+安家成功+就业成功”。有的公司竟然标榜:“某某誉十载,扶掖众英才,鼎力施援手,圆梦加拿大”,把自己、把申请者都夸了一番,以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他们的客户。
有广告称,本公司总部是位于温哥华或者多伦多的有30年历史的加拿大某某著名家族型律师楼。我原来以为“律师楼”如其在广告画中所显示的,规模是相当大的一座漂亮大厦,到加拿大后才发现其实也许就是一间办公室(Office)。难怪一家移民公司在广告中指出:“特别注意,你签名的授权书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应当有律师姓名和办公室地址(Office—作者注)。授权加拿大律师,才是你成功的最佳保证。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办公室不是一个邮政信箱或者住家,而是正式的办公室(Office—作者注),欢迎你在美、加亲友上门拜访核实”。可见,移民公司队伍里确实有假。
某移民公司在举行移民讲座之后又向人们散发传单,描述他们的移民安家服务项目:协助报到到行前准备、本公司自备豪华接机,专人机场接机、协助家具通关,提供及报税、协助申请社会保险卡、协助申请居民卡、协助子女人学、居家常识介绍、协助考取驾照,介绍教车师傅、协助购车,介绍划算车险、协助购买医疗保险、家庭医师及专科医师介绍、房地产行情、税务分析、协助购房、赠送《加拿大税务精华》一册、太空家庭子女寄宿照顾、协助办理银行贷款、协助办理境外信托、合法节税、特约会计师免费咨询、投资理财规划、协助购买家具、电器、协助申请水电、电话及有线电视、提供就业机会、协助开创事业、申请社会福利、特约律师法律咨询、代填依亲申请表格、人籍辅导、太空人免居住人籍规划、安排ESL英语训练、协助银行开户、领支票、协助申请信用卡、金融卡、协助设立公司、安排移民考察旅行。给人的印象是这些法律服务机构真好,事实上大可不必享受到如此多样的“服务”。
大陆人进人加拿大移民顾问行列,开始于80年代末期,其后随着加拿大开放大陆移民政策,移民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大量移民公司迅速崛起。据了解,在加拿大,从事一种专门职业并非易事,即使家庭房屋装修等最基本的行业,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取资格证书后,才能开业并正式上岗,更不用说像医生、律师等职业了,在加拿大要申请律师考试资格,必须有加拿大的法学本科学历,即使你在加拿大拿了法学博士学位,但你若没有那里的法学学士资格,仍不能申请律师资格。但有一个行业不需要资格认证,那就是移民顾问,它不一定要求必须是律师才来从事。可见,移民顾问行业是加拿大长期以来监管很松散的一个行业,虽然政府及律师工会等早就有意加强控管这一行业,但至今政府也未立法要求从事此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在这一行业中从事非法活动的问题时有发生,曾有些华人移民顾问公司伪造文件、贿赂移民官等问题被皇家骑替检控,造成移民顾问界的很大震动。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多伦多地区至少有50家以上华人经营的移民顾问公司,有些是在毫无监杆的状况下经营。有人说在加拿大谋生最容易的行业是做移民顾问,此言也许有夸张,但目前在刚刚抵达不久的大陆新移民中,确实不少人有此观点,他们以自己成功申请移民的经验,认为移民生意大有可为,意欲在大陆市场一展身手。
有这么一位先生,他是1998年初以“技术移民”身份从北京来到多伦多的,原来的专业是电脑,移民申请等了约两年才成功。但来到加拿大后由于原来所学习的专业与本地电脑行业不容易接轨,需要再作深造,所以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他回首再看看自己移民申请的路途,觉得加拿大移民申请不太难,他称当时自己冤枉付给别人6000美元办理,自己完全可以填表申请,而且自己已经有应付面试的经验,又有大陆人际关系,更比本地的移民顾间有长处。在大陆与自己一样专业技能者太多了,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们填表申请。于是,他以自己居处为办公室,不断与国内联络,开始了移民服务生意。他表示,反正移民服务又无需专业执照,他可以比别人低的价格替人填表申请,如果确实有难度的个案,这里反正有的是闲着的律师,转介个案也同样赚钱,自己最大的开支就是旅费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大陆人圈子中并不少见。一些刚刚人行者其原意应不会是骗钱,但不知移民申请是相当复杂的情况,如每个海外移民办事处都有不同的一些要求,做下去就发觉不容易做,收了别人的钱又没法退出,有人就开始做假或者收钱后一走了之。
加拿大一些资深行内人士都劝戒初人行者,移民服务非常繁杂,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误人一世移民机会。加拿大移民服务行业一直没有严格的管理体系,移民顾问公司一直存在混乱的情况,但根据行内人士了解,现在的移民服务的情形与以往几年不同,如今大陆独立移民大承增加,他们大多都有技术专长,而且英语能力不差,所以往往以自己的申请情况作为参照,认为加拿大移民申请并不难,而且大陆移民潜在市场很大,在加拿大经济尚未恢复之际,移民服务是一条可以轻易赚钱的行业。特别是初抵加拿大又没有寻找到工作的大陆新移民容易有这种想法,相聚一起时话题不离移民生意,大有在移民顾间行业一展宏图的愿望。1999年9月30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在世纪皇宫大酒楼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多伦多各社团代表及各界人士近700人出席,纷纷向中国总领馆官员祝贺,招待会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可是就在这种庄严的场合,我自己也遇到一些华人推销移民业务的场景。
那么,独立技术移民的申请程序究竟如何呢?通过查阅有关加拿大文献及网络资料发现,所谓独立技术移民,是凭借自身拥有加拿大就业市场所需要的技能而移民加拿大,申请人必须符合加拿大移民局制定的包括年龄、职业技能、教育背景、语言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标准,对申请批准与否则采取计分审核。如果申请人有亲属是加拿大的公民或者是移民,则可加分。
《加拿大制度》
我在加拿大的一种感觉是,多元文化政策的平等性在事实上能否完全实现不得而知。有一些新移民就对我说:“觉得中国人在这里有二等公民的感觉,像是一个跟着后母的小孩。这是一种感觉,加拿大的制度是强调每个人都平等,表面上是平等,但明明知道不公平,但说不出来。那是平衡线下一条不平衡的线。好像一个后母,有一群同样的孩子,那个不是她生的孩子也在家里一起吃饭,但他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些华人对我说,自己无法适应这种多元文化社会。从中国来了以后,一进入加拿大就好像进了一片雾,什么也看不到,好像从太空摔下来的一个人,要一个人在这里求生和自生自灭,来了这么久了,文化背景不同,很多本地人的生活习惯都不知道,像万圣节,是这里孩子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节日,他们却没有这种感觉,也不知道如何吃南瓜。在宗教上,西方社会是以基督教为主的社会,宗教影响带来文化的不同,有些节日也含有宗教背景,中国孩子如果是超过20岁才来的,他们对中国节日的感觉都很深,所以一下子发觉自己少了很多东西,思乡情怀也特别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乡,也想回老家看看。
由于这里的生活比较平静,华人也通常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内。在加拿大政府部门中很少见到华人的身影,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华人要求参政的声音逐渐变大而改善,前面所举伍冰志的例子是相当特殊的情况。从总体上讲,华人很难融人西方社会,这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我访问的大陆新移民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已经感觉到,在如此辽阔的加拿大,中国人确实不少,尤其是在多伦多及其附近的士嘉堡地区、密西沙加地区,中国人开的什么店铺都有,中国人可以不用讲英文。生活上也没有什么不方便。但是如此的便利客观上也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尽管这里种族多,客观上为大家提供了相互认识的良好机会,但是不同种族的人相互之间交往的程度很浅,难得很深人,这里的华人往往群居在一处,不太肯去与其它种族的人们交往。因此,虽说这里风景宜人,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居住环境好,空气新鲜,可惜的是,这里多种民族各居一角,不肯相互交流,这样下去很可能造成将来种族分歧或者不和,希望加拿大不要步上美国种族冲突之路。
在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下,似乎什么样的民意都要倾听,各种社会需求都要满足,而不管它对社会的健康究竟是否有益。例如安省经营赌场一事不能没有负面的影响。根据报载,安省首间政府经营的温莎赌场,5月中旬开业到7月底止,短短两个月收人已经超过1亿加元,其中包括上缴省府税款2000万。据说,7月份赌客平均每日近两万人。但在另外一方面。去赌场博杀的很多是不务正业、专望横财者,赢钱则狂嫖滥饮,输光则无所不为。所以赌场是社会罪恶的温床,堵徒则是罪犯的预备军。加拿大政府经营赌场,表面上看是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实际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后遗症,需要政府花费的将会更多,尤其是加拿大原有的良好社会风气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而我在多伦多目睹的同性恋大游行更使我对加章大的有些作法产生疑问。
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同性恋自豪日”庆祝活动及大游行于1999年6月26日(周六)和27日(周日)在多伦多中区举行,市长赖士民和一些市议员都走在游行队伍前面,上阵助威。这些官员们看上去也都是神情轻松愉快,并不时操作塑料玩具,互溅水花,出尽风头。而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地的同性恋者在服装、发型上出尽了花招,真正是以奇制胜,在历时三小时的游行期间,真不乏奇装异服,有一身肌肉的男同性恋者穿沉甸甸的金属短裤亮相,也有女同性恋者赤露着双乳招摇过市。沿途吸引围观的行人,号称有75万之多,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花车也由1998年的35辆增加到72辆.整个央街(Yonge Street)人山人海,连街道两旁的高楼上,几乎全都打开了窗户,人们不仅观看,而且还不停地拍照、摄影。一些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可以在公开场合展露自己妖艳的身体。不管是妙龄少年,还是半老徐娘,总有一些人希望穿得越少越好,在大街上摇晃着自己的腰身。据说,那些天也有一些在金融区贝街(Bay Street)从事股票交易的上班族同性恋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自豪,手上拿着手机,下身却只穿着内裤,招摇过市。
有人对这次游行大加赞扬,说它“是从压抑和歧视中摆脱而来的自由,并且一年比一年办得有滋有味”。可是一位在央街上的小版悦,当她看到游行的人士摇晃着炫粗自己的稣胸和私处,感觉到的是恶心。
电视里曾有一名维护传统者愤愤不平,希望能有一个展示异性恋(straight People)自豪的游行,但是相信他搞不到这般热闹因为持有传统观念的人士游行时不会这般“刺激”。同性恋游行这般火红,其阵势令同样是每年一度的圣诞老人游行相形见拙。因为够“刺激”,才使围观者众.因为人多,才使商界、政界蜂拥而至。
多伦多的许多大公司都为游行注人了大量资金,赞助了许多花车。多伦多市市长赖士民等一班民选官员纷纷加人了这场热闹的表演。赖市长也忘记了两天前自己曾害眼,似老顽童般在游行中打水枪。一位议员则非常兴奋地对电视记者说,游行给多伦多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政界和商界的促进下,同性恋游行的性质已经由展示同志们的自豪,转变成了一项红火的文化活动。我们并不反对同性恋人士有选择自己性倾向的自由,也有展示自豪的自由,但是政界和商界把这一活动当成一项文化活动来加以支持和弘扬,就不得不令社会上的草民思考他们到底弘扬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他们对社会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把同性恋游行当成一项文化活动来大办特办,人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个社会是否有病?
这个大游行,就跟多伦多的龙舟竞赛、国际舞狮一样,成为每年的一大“盛事”,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加拿大是一个个人主义旺盛和强调自由选择为做人处世最高原则的西方国家之一,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权益,两个人私下所奉行的生活方式,别人当然无权过问。可是,把私下所奉行而且有争论的生活方式,拿来向社会大肆宣扬,是否侵犯到别人的自由和权益,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所以是具有争议性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反对者认为,这种行为是违反自然的,如果人人都为同性恋者,人类将何以为继?因此它最终也是反人类的。二是因为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渠道,除非同性恋者洁身自爱,从一而终,要不然人类最终也将面临艾滋病的浩劫,象恐龙一样绝迹。而市长赖士民及各级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群起出动为同性恋者的大游行助阵,完全是以各人的政治利益挂帅,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们这样做对年轻一代造成的长远后果,这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