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关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04:12
《生活中的一朵花》
生活就是一个大花园,处处鲜花绽放: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而她乐于助人的品质是我心中最耀眼的花。
第一次与她见面,是个隆冬的早晨,我在校门口急得团团转,没戴红领巾进不了校门。我随手拦住一个同学问道:“同学,能借我一条红领巾吗?”同学无奈摇摇头说:“我也没有,不过你可以去隔壁小摊看看!”我充满希望地跑到小摊前,小摊很冷清,只有摊主一人在忙活。我略带尴尬地问:“阿姨,我能借你一条红领巾吗?下午我一定过来还钱!”阿姨不假思索地递过一条崭新的红领巾,笑着说道:“当然可以啦,也就一块钱的事,不还也罢。”这正是我与她的第一次交集,但她的爽朗与大方,让我对她心生好感。
让我倍感温暖的是那个冰雪交加的傍晚,因为雨雪造成道路湿滑,学校提前放学。但是妈妈却没如期出现,也许是忘记看老师所发的通知吧!我来回踱步焦急地张望,依然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人群渐渐散开,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人群散去后,那个阿姨也在收拾东西,准备收摊回家。雨雪打湿了我的鞋子,一阵北风呼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眼泪已经憋不住溢满了眼眶。
这时,小摊阿姨注意到我,跑过来关切地问:“你的家长还没来吗?”我呼了一口气忍住哽咽点点头。“来,先进来躲躲风雪。”一双略带寒意的手把我拉进伞下,霎时我感觉暖意涌进了心里,抚慰了我焦急而彷徨的心。阿姨掏出手机递给我,自言自语道:“我今天给不少家长打了电话哩!”可惜妈妈的电话没接通,一连几次,都没接通,我不禁有些急躁。阿姨安慰我:“雪这么大,你妈妈肯定在路上,别催,她一会就到了!”说着她还用自己的身躯挡在我的身前,为我驱散了寒冷。就这样,在茫茫雨雪中,在这柄大伞下,阿姨陪我默默地等候着,一直等到妈妈来。
世间因爱而感动,小摊的阿姨用双手为我撑起一片避难港,她永远是我心中最耀眼的花。每当遇到她,我总会扬起灿烂的微笑与她打招呼,突然发现她对每个同学都那么亲切友好。乍一看,她的长相普通,芸芸众生中并不显眼,然而,她高尚的品格却像花香,弥漫在整个世界不,温暖了我童年的岁月……
《深夜蜜语》
朦胧之中,那关切的话语,仍在我的耳边回荡……
那天晚上,气温骤降。窗外寒风呼啸。因为日间和同学之间发生些不愉快,使得我的心总无法平静下来,心里的委屈憋得我久久无法入睡。我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那件事,我忍不住哭出了声。
宿舍里,其它几位同学听到了我的哭声,都十分诧异。不顾违纪的处分,纷纷轻声问我:“子谦,你怎么了?”
听到同学们的关切的询问,我好想把心事说出来,但是感觉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怎么也说不出声。
宿舍里又恢复了宁静,空气似乎都凝固住了,没有人再说话。过了一会儿,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子谦,没事的,你先冷静一下吧。”
我听了之后,情绪也平静了许多,但仍然说不出话。
“好了,告诉我们,你怎么了?说出来会好受一点。”又一人说道。但因为我实在说不出话来,我没有回应。
“你不跟我们说也没事,你的心中只用想着——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们,我们是你的朋友。你有事也不用怕,我们会帮你的。”我的心中突然平添了几分温暖,喉咙中的那块塞子,终于被拔了出来,“谢谢你们!”我颤颤巍巍地回答道。随即,我便断断续续地把那件事的经过说了一遍。
说完心事后,情绪又上来了。“我……然后……就……”我的声音又哽咽了。
大家听后,便安慰我:“没事的,他做错了是他的事,但你做对了呀!”“没事儿,事情都过去了,就别再纠结了吧!”关心和鼓励的话语,此起彼伏……
话语过后,我的心情逐渐释怀了!那一夜,我睡得很香。
《活在感动之中》
身边令我们感动的事太多太多:在你生病时,一句关切的问候;生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疲倦时,一杯温暖的牛奶……
那次,我无意间看到一个老人在垃圾桶里翻找垃圾,顿时,对他充满了厌恶,心想:他一定是靠卖破烂赚钱的。一连几天,他依然如此,而我也一直站在远处,不愿与他碰面。直到那天,我才改变了我的想法。
寒假快结束了,我与爸爸去银行存压岁钱。没想到,我在哪儿碰到了他。我正猜想他来这里干什么,他就开口对营业员说:“我想把这笔钱寄给福利院的两个孙子……”等他寄完钱后,我走去问他:“老爷爷,您为什么要寄钱给您孙子呢?您孙子为什么在福利院?”老人看我很好奇,就娓娓道来:“我老伴儿去世早,儿子媳妇去国外了,我在福利院认了两个小孩为孙子,上个月我儿子接我去国外生活,我不想去,也不要他的钱,就自己捡破烂养活自己,多余的寄给我的孙子。他们很乖,收到后会把他们做的礼物寄给我,还一直不让我再寄了。老人说完,脸上洋溢着微笑,那种微笑很美、很甜,但我却愣在那儿,一动不动。回过神来,本想问老人的住址,老人却走远了。
此后,我每当看到他,就会想起他说的那番话,老人的那番话让我重新认识了他,我也为我以前对他的看法感到羞愧。老人宁愿自己捡破烂,也要寄钱给两个没有半点儿血缘关系的孩子,而我却看不起那位老人。
老人的人举动感动了我。他平凡而不平凡,他让我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他省吃俭用,本可跟他儿子去国外享福,却要在这里吃苦受累,也不知受了多少白眼与歧视。我决心,向老人学习,视老人为榜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情弱者,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其实,做善事不是为了名誉,也不是为了利益,而是发自内心的。这同样也是这位老人让我明白的。生活中正是有这样的人,社会风气才会好起来。感动他人,不需要像吴斌那样献出生命,也不需要像张丽莉那样家喻户晓。老人的举动虽然平凡,但我觉得很伟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身边令我们感动的事,因为我们活在感动之中。
《生活的两只脚》
人文情怀饱含对自身的关切、对他人的关怀、对世界的关注;科学探索富有对物质本真的探究、对未知事物的探秘、对理想假说的探求。对于人类的幸福生活而言,既离不开悲天悯人、关注当下的人文情怀,更离不开务实求新、开拓进取的科学探索。
生活中不能缺少人文精神。幸福生活,应该有充裕的物质准备和富足的精神满足,应该有悲天悯人、关注当下的人文关怀。均田制的颁布,唐代农民得到了充分的人文关怀,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开元盛世”;遍施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剥夺了人民应该享有的人文财富,导致了秦朝仅持续了两代就走向灭亡。
生活中离不开科学探索。文明起源至今,科学探索从未间断,科学发展的迅猛势头与日俱增,科学已经成为我们文明进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投掷、尖劈、杠杆等知识帮助原始人群度过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弓箭、钻木取火的发明,催生了畜牧业以及制陶和冶金技术;金属农具的普遍使用,使人类进入到农业社会,产生了具有田园意趣、以自然启示人格和艺术的人文文化。
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给科学探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没有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没有对“两个凡是”的批判,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没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春天”就不会到来。毛泽东时代一些军事战略的制定,邓小平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这些人文命题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
科学探索更能创造丰富的人文财富,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科学实验开辟了科学革命的道路,理性精神强力地渗透到文化当中,把人类推进到科学文化的时代。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旷世的人类文明,亿万人民摆脱饥饿、贫困、病痛,踏上幸福之路。
科学与人文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科学与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曾有过“黄金般的联姻”,在反对宗教的神性和信仰的旗帜下,无论是科学文化对自然的聚焦,还是人文文化对于人的崇尚,都渗透着同一种时代精神。思想的束缚,导致人类文明长时间在低水平上徘徊。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得科学精神得到解放。活跃的科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丰富多彩的认识,鼓舞着人们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独立思考的勇气。自然科学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兴学科,如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等,共同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开辟了新的领域。
可见,生活恰似一架天平,一侧承载着当下的悲天悯人、关注当下的人文关怀,另一侧装载着开拓创新、造就未来幸福生活的科学探索。只有人文与科学的和谐发展,才能使生活这架天平保持平衡稳定,任意一侧的缺失都将使生活的天平失稳甚至倾覆。人文和科学在世界观上的互补,方法上的互用,学科上的互构,精神上的融通,才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象征。人文和科学,就是生活的两只脚,他们交替、和谐地前进,共同创造着人类的幸福生活。
《批评小孩的要诀——关切》
要谈到怎么批评教育小孩儿,我们还真的没有特意去总结过,那时候我们也真的没有想到我们批评教育小华的方法有多么了不起,一切只是凭着做父母亲的直觉和天性吧。我和老王受的教育不多,尽管老王后来去了图书馆,做了图书管理员,看了相当多的书,但我们真的离知识分子还差得很远很远,甚至我想都没有想过我们是有知识的人。
现在要让我来说批评的艺术,我也不能说我们批评教育小华的方法是属于一种艺术。我想,除了我们之外,有很多家长都是这么批评教育小孩子的,或者有很多家长是明白应该如何批评教育小孩儿的,如果说我们成功了,而有的家长没有成功,那么除了教育的偶然性之外,可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是否真正意识到,这种方法需要的基本要素就是要始终的坚持下去。
关切,是批评小孩的要决。关切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有的强烈的感情。有哪个父亲、母亲不关切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比我们自己还要重要。有句古话不是叫“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吗?这种感情也许做孩子的体会不到,但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啊。
但是,在关切的同时,我和他爸爸首先想到的是要适度。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看到他受委屈,不希望看到他不高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都生活的健康、快乐。我们可以努力的去为他们创造物质条件。虽然我们无法给孩子最好的,但我们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他们最好的。
但关切,是不是仅仅限于物质上呢?关切,是否就意味着一切要依着孩子的性情呢?是不是孩子怎么高兴了,做家长的就应该怎么顺着他呢?
把小华养大,这么多年走过来,我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讲,除了物质上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之外,在精神上的关切是更主要的。
在精神上的关切,有很多方面。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密切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的第一声笑,第一声哭,爬出第一下,走出第一步,这所有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做家长的心上。在他做对了的时候,我们用笑和亲吻拥抱来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在他做错了的时候,我们用生气的表情或者故意不理他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这样做爸爸妈妈是不允许的。我常认为,小孩子之所以这么爱折腾,是不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啊?我就仔细的观察。那时候我下班回家,把小华从王阿姨那里抱回来的时候,他显然知道妈妈来接他了。我抱着他回去的路上,小华没有一刻老实的时候,在我怀里申睁呀呀地说个不停,当然我们谁也听不懂孩子说的是什么。他还会用小手去指一些东西。我如果很认真地看着他,听着他,并且顺着他指的方向,那里通常是一些好看的花儿啊,树啦,抱他来到花儿和树的前面,说我的小华也知道什么漂亮并亲他一下,他就会显得很兴奋,相反,如果我心情不好,而是斥责他让他安静,小华就会变的很烦躁,或者表现的很伤心。
回家后,小华由于白天休息的还好吧,所以更是没有一刻安宁了。他爸爸一般都在看书,不能每时每刻都哄着他,稍不注意,小家伙就拿起什么东西,先是好奇的看,然后就要尝试着去撕了。一般呢,他能够的到的就是他爸爸的宝贝书了。虽然以他的力气不能把书撕的粉碎,但毕竟一本很好的书被撕破了,尤其是他爸爸这么爱书的人当然就会心疼,而且很多书都是借来的呢。这时候,他爸爸再心疼也不会一把把书抢过来,再打他或者骂他,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把没有用的废纸废书放在他面前,作出各种好玩的动作来引起他的注意,让他自己放下手中的书,去拿没有用的废纸废书。然后我们很心疼的把撕破的书拿过来,粘好,告诉他这可是撕不得的。一次两次孩子不懂,但是孩子也是在观察着这一切,到了第三次,他就懂得了这样做会让爸爸妈妈感到难过,那些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对他们好。他自然就不会任性了。在这里,我们并没有采取一把夺过来的方式然后把孩子丢在一边,任凭他哭而我们由于生气对他不管不问的方式,我们用自己的耐心来陪他一起玩他的小游戏,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关切他,让他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时刻被父母关心的,自己是父母的中心。那些书虽然很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对他们,但他们还不如自己重要。小孩子嘛,不就是想让别人都注意他吗?
批评小孩儿,关切之余,决不能演变为溺爱。还象前一个例子,有另外两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一是在孩子撕书的时候,我们就不管他,看到孩子那时候高兴的直笑的样子,我们有可能想一本书换孩子高兴,也是值得的,就让他撕吧,平日里孩子一个人也怪孤单的,自己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但这样一来,孩子就意识不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在夺过书后,斥责孩子,孩子哭了,我们又赶紧去哄他,甚至把书又拿给他,让他撕,让孩子再笑起来,这样做更使孩子产生错觉。这两种可能都会使孩子朝不好的方面发展,造成他们任性的脾气,认为自己做的对,连大人都不管,以后还要这么做。这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是不好的。
在孩子大了以后,自然也就比小时候懂事多了,但也决不能放松对孩子犯错误的关切之心啊。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基本能力了,他们再犯了错误最怕的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家长的责骂吧。如果我们关切的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知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呢?我们不用严厉的表情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我们用关切的表情去追究他这样做的根源所在,帮助他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比如有一次,小华和邻居的孩子吵架了,小华把那个小孩子打哭了。正好我们看见,因为两家的关系很好的,我们自然非常生气,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孩子太不象话了,忍不住就要打他一顿,但我忍住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委屈的哭了,说是那个小孩儿不好,以后再不和他玩儿了,因为他说妈妈坏话。当时我庆幸没有一时冲动,没有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我耐心的告诉他,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打人,说别人的坏话固然不对,但是如果你打他,那和他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也不能仅凭别人的一个错误就断定别人不好。孩子听了我的话,冷静下来了,说是他错了。我说错了应该怎么办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给那个小孩儿道歉。我当时真的感到很欣慰。
适时的去关切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错误,也不要用宠爱的方式纵容孩子的错误,这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个很管用的要决。
《织女》
她普通,平凡.如果不是细心的女伴们关切时询问,也许至今人们还窥不到她命运里的辛酸、坎坷,不知道终日默默无语与机车为伴的身影里叠印着那么多滚烫的阳光。她是山城的女儿,纺织女工群体雕像中不引人注目岭4座,可是那一串串浸透汗水的足迹,还是深深镶嵌在早春的大地上。
她刚进厂的时候,还无法习惯那繁忙的操作、嘈杂的环境,有时候,也真想脱下白围裙,一走了之。可说来也怪,随着色泽鲜艳的毛毯从手边一点点涌出,心皇头也悄悄淌出几丝喜悦、几片欣慰.毕竟,柔软、丰厚的毛毯里多了她的温热、她的祝福。
她腼腆、内向,话儿都装在心里。多少次,她早早走进车间;多少回,她晚晚走出厂门,心里最大的愿望是把宝贵的生命时光融进色彩编织的世界。挂麻线,她讲究又快又准;取纬管,她一溜儿小跑。她不是不知道累,她就是愿意多干一会儿。她不比别人更聪慧,也不比别人更灵巧,可是她肯动脑筋,肯搭工夫。一有空闲,就琢磨操作门径,探究机车性能,虽然免不了急一头热汗,弄一身油污,但奇迹也在这日积月累中出现了。机车出故障,维修工一时顾不上,她能操起工具自己动手修理。无论哪辆机车到了她手里,都得心应手,产量、质盆突飞猛进。
她是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恋爱,结婚。有了需要惦念的丈夫,有了需要照顾的公婆,有了襁褓中的婴儿。她是挡车工。夜夜梦里依旧离不开金梭飞舞,彩瀑流泻。那一次,她感冒了,起不来床。可想到车间里紧张的劳动,她就忘了病痛,强撑着起身赶到厂里,干满一个中班。
她多想永远拥有温暇的臂弯,多想留住往日的甜馨,可是,家庭的小船还是在感情的礁石上搁浅了。独自抱着孩子,她步入更为艰难的人生旅程。
她为难。孩子患肺炎住医院的当晚,正赶上她的夜班。她是妈妈,割舍不下病痛折磨中的孩子;她是女儿,不忍心再劳累帮她忙了一天满脸疲惫的母亲。她真想多停留一会儿,可是车间里挡车工人手少,她抽不出身。狠狠心,把热吻留给烧得通红的小脸蛋儿,将内疚留给慈样的老母亲,扭头奔向通住厂区的道路。
她忘不了,不解世事的孩子趴在她腿上说:“妈妈,求求你,别去上班了。”直说得她心发软,眼发热,张了张口,咬了咬唇,紧紧抱起孩子堵住自己满脸满脸的泪水。孩子刚两岁,还不懂。她怎能不去上班呢?工厂里有她扯不断的沸腾生活。那长长的纱线该记得:从进厂到现在的几年里,除了法院调解婚姻纠纷时不得不请的一次事假外,从未见她再缺勤!
她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觉得个人事小,厂里事大,上岗顶班,不能糊弄一天。一次机车出故障,梭子飞出来打在她肚子上,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可是,稍稍休息一会儿,她又扶着机车站起来。受伤的部位足足疼了半个多月她的机车也是半个多月一天没停。
她不曾刻意留心过,27岁的女性是该像花的饱满、还是该像草的顽强、秀美。她只是毫无怨尤地向工厂、社会悄悄付出自己的年华。她年年当先进,月月受嘉奖。就说1989年度吧,市场疲软、企业艰难,她还创出了出勤率100%、毛毯产量1545.9条、超产245、提前两个月跨入90年代的优异成绩。
她是厂标兵,市劳动模。她说她没想过这么多荣誉,她说她只是在尽一个挡车工的本份。她是谁?在河北张家口市第三毛纺织厂二织车间,人们都知道,她叫郭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