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峨嵋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20:39
《游华山》
峨嵋山之秀气,雁荡山之巧石,黄山之奇松,庐山之飞瀑,泰山之雄伟。而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我游华山的经历,西岳华山是中国最险峻的山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堪称天下险山。
国庆假期,我和爸爸趁十一黄金周跑去游华山,以前只听说过险,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所见,才能感觉到它的险。
“叮叮叮,叮叮叮”六点的闹钟敲醒了我的美梦,直觉告诉我们该去登华山了。窗外朝霞已划破天空,在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我和爸爸先到游客中心,先坐进山大巴到山下,再坐北峰的三特索道到达北峰顶。我们上了索道,索道门关上了,索道一阵猛加速,像一条巨龙冲了出去。从索道向外望去,华山山脚的宝莲灯格外醒目。传说,沉香在此劈山救母。再向山谷望去,简直深不见底,叹为观止。其实北峰海拔并不高,海拔仅1686.8米,最高的是落雁峰,海拔2154.9米。
下索道后,沁人心脾的香味穿入我的鼻孔。白云飘得很低,仿佛就在你身边。往山下看,我保证你绝对站不直。眺望远处,一座又细又挺直的山上长了一棵树,看起来活像一枝笔,而旁边又有一座像墨水瓶的山,整体看来像巨人的书房。
我和爸爸开始登华山,起初我兴致勃勃,但是我没有登多久,就汗流浃背。爬了一些时间,总该快到顶峰了吧,结果……。差点没有把我气死,我只登了200米。当时,我已灰心丧气,但还是爸爸了鼓励了我:“灰心丧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受到了鼓舞,一鼓作气往前冲,不久就爬过了又长又险的苍龙岭,通过了金锁关,就说明差不多到了顶峰。可我想去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可去了之后,都说要1.5米以上的儿童才能参与,但是能看到就足够让我心满意足了。
经过最后的努力,我爬上了顶峰南峰。远处的渭河平原美丽富饶,近处的云和山都在脚下。总有一种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感觉。云轻轻从脚下飘过,偶尔有老鹰的从头顶掠过。
踏访了九洲方园内赫赫有名的五岳,都给人以雄浑的印象,然而最能使人体会到雄性美的,当属西岳华山。怎样,你是不是想去华山玩一次。
《游览峨嵋云海》
峨嵋山的口出,辉煌瑰丽,但太难遇上; 金顶的佛光,纷奇异,也只能在天睛气爽的时候出现,而峨嵋山的云海,热情大方,无论酷暑严寒,只要你一迈进山区,它便温柔地将你拥抱,伴你信步登山,偕你并肩遨游。僧人告诉我,那绕树追人的是流云,要饱览峨嵋云海,最好在暴雨乍晴的早上。 机会终于到了。 经过一夜的雷雨洗礼,峨嵋山像刚出浴室的老人,拖着疲倦的身躯,躺进轻软的雾慢中蒙头人睡了。一大早,当我来到金顶平台上的时候,偌大的峨嵋山还没舒展眉眼,往日的千山万壑全被牛乳般的稠云包裹着,浩瀚茫茫。近在身前的金顶佛殿没在了圣洁的海市厦楼,在云雾中忽隐忽现。
此刻,假如不是理性提醒你,你一定会以为是在天上宫胭了。 一阵山风吹来,徐徐拂拂,酣睡的名山开始蠕动,仿佛要掀掉身上的绒被挣扎起床。平台上原来隐约不辨的人影渐渐明朗起来,面对汹涌奔腾的云涛,人们心潮激荡,都盼望它尽快离散,好举目远眺。远处,在云天裂缺的北方,贡嘎山首先微露身影,它披着淡淡的轻纱,步履款款地走出云海。这时,游人像航海中猛然瞧见一个小岛,神情为之一振: “贡嘎,贡嘎,一定是贡嘎!” “不会,贡嘎山距我们几百里呢!’’ “怎么不会?这如同日出,远在天涯,近在身边!” 贡嘎山似乎听到对它的争议,随即抓住一团飞溅的浓雾往脸上一抹,孩儿般地钻进云海里不见了,留下的依旧是席卷翻滚的云涛。然而游人们却不肯离去,试图把贡嘎作为远景照相的游客选一好位置,等待它的再度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贡嘎山就像和人们捉迷藏一样,转瞬间又展现出半个笑膺。拍照的人争先举起相机,可是快门尚未闪动·贡嘎山一埋头又栽进云海里了。 正当大伙懊恼的时候,旅行社的扬声器说,今天峨嵋山多云转晴,再过一个多小时,大小远近的山峰就要和旅客们见面了。一看表,已是上午卜一点,于是人们三人一伙、五人一团地在平台上走游燎望。 云海经过一段时间的翻卷之后,似乎困乏了,聚成一簇簇的浪花,然后又慢慢汇成一泻万顷的平川向低处流淌。等它们赘缩为一条丝带在山洼悠悠徘徊时,以贡嘎山为首的大小群峰俊俏端庄地站在我们的面前,看去如列队接受检阅.又像槟相向客人们问好请安。
中午的太阳把微弱的光束倾洒下来,点点斑斑,爱如亲吻,娇若抚摩。这时,也只有在这时,峨嵋山才完全睡醒,精神焕发地迎来厂新的一天。而光前凶悍的雾魔早已退居山腰,继续它那绕树追人的差事去了。 我爱峨嵋山的云海,它像一位神秘的法师,瞬间便汇集千军万一马,穿林过堑。封谷填沟,把峨嵋山变成无遮无障、无尘无埃的云锦世界;它又是巧夺天工的画家,一年四季为峨嵋山添姿增色,绘画赋诗……
【点评】游览名山大川,景物是观看的重点。本篇游记着重描绘了峨嵋山的云海。未写云海之前,作者先以峨嵋日出和金顶佛光的难遇来反衬峨嵋云海的随形伴影般的亲切云海既出,浩瀚茫茫,几疑身在天上宫阙。作者的描写令人神往。贡嘎的争议更增加了云海的无穷变幻,趣味性浓作者太爱峨嵋山的云海了,连它的离去也写得摇曳多姿。全篇感情浓厚,句式时见四字对偶,雍容典稚,可读性强。
《游青城山》
如果说峨嵋山以它的秀丽博得世人的青睐的话,那么青城山是凭它的幽静受到人们的赞许。
青城山在都江堰附近,灌县西南约三十华里的地方,它背靠峨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三十六座山峰环绕如城廓,山上终年常绿,岁寒不凋,故得“青城,这一美称。早在汉朝时候,青城山便成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书称它为“洞天第五室仙九室之天。
远望青城山,群峰轰立,雄峙霄汉,云燕雾绕,奇幻多姿。真是“青城天下幽”啊!
夏天,我来到青城山。一条笔直的公路直通山脚下,首先扑入视野的是那连绵不断的山峰。抬头仰望,山顶上烟雾缭绕,山腰间葱笼,大树交映,俯身下看,山脚溪水潺潺。山上到处都染上了绿色,一片神奇的绿色,只有从深钱的不同来分辨哪是树,哪是草。迭迭群峰,宛如翠屏,在广阔无垠的天空衬托下,显得美妙无比。
我顺着石板铺成的天梯拾级而上,在路旁一丈来宽的溪构边、石壁下发现一股股清亮的泉水正在往外涌。那清澈的泉水,徐徐地流到一处较低洼的地方,积成小小的一潭水。潭的一边有些缺口,潭水便从这里流下去,汇入那急湍的澳流中。尽管那凉涂的泉水不断涌进潭里,潭始终是平静的。潭水清澈见底,潭底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都可以挨个数清。躬身掬一捧水,咦,真甜里几片绿色的树叶浮在潭面上,就象几叶小舟在平静的大海上小憩。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山壁上的水珠,不时滴在岩石上,发出有节奏的喃嗒声。
纵目远眺,漫山漫坡是绿茵茵的野草,其中夹杂着些野花,深浅相间,参差不齐,层层亚亚,如同舒适的绿毯,轻轻地被盖在山坡上,向远处绵延、扩展。青翠的嫩草,细叶上挂着聪水珠,忽闪忽闪地,反射着亮晶晶的光。清风徐来,绿草微微荡漾,泛起一阵绿色的涟漪。一股清新沁人心脾的微香,便是从这草丛中散发出来的。站在这草丛中的我,简直怀疑自已是否走进了仙境。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绿之中了。真愿躺在这醉人的绿草之上,做一个梦,我想,那梦一定也是绿色的吧。
沿着弯弯的石径,穿过五洞天,就到了夭师洞。
天师洞建于清末,古名黄帝祠。它在岩石壁间,崇岩千寻,直下如削,檐橄飞岭,俯身下看,令人心惊。洞外群山,若拱若揖,浮岚空翠,象一层轻纱班盖其上。洞中存有“天师,和“虚靖天师”的像,殿宇规模宏伟,雕刻精致。那石柱上的彩龙象是要飞的样子,使我联想起《嘛此闹海》中遨游大海之中的仙龙。传说在汉代的时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选中了“青城山”这块宝地,便结茅山上,开始修道传道,于是道教也在这里兴起了,张陵则被后人尊称为“天师”。张陵在山上种了许多松树、柏树和银杏。洞门那六棵挺直、高峻的松柏,引起我许多遐想。
天师洞的北面,有一块巨石耸立着,上面有“降魔”两个自色醒目为大字。相传这是张陵降魔时留下的,据说,天师降魔灼候,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突然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张陵一怒之下,挥剑一劈,石块便从中裂开,后来又分裂为三块大石,相互依傍着,人称之为“三岛石”。在石缝中有一条曲折的小道,我扶着岩石,小心其翼地走下去,险奇之中,别是一番景象。
天师洞的后面,有两块岩石断裂,形成一道深约二十来丈,宽五、六丈的深槽,两壁长满了绿树青草。传说这是张陵降魔时。将朱笔掷下而形成的,故名日“掷笔槽”。当我站在梢边,下临深谷,攀着树枝,探身俯视时,不免觉得胆颤心惊。
通往山顶的叠叠石梯,远望象一条白色的带子萦绕在群山之间,又象杂技演员手中飞舞的彩带,忽高忽低,弯弯曲曲地回旋着。它将我带到海拔一千米的青城山顶峰上清宫。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放眼四望,群山、云朵,一切尽收眼底,一切都在我的脚下,此时此刻我才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情。
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朦胧的雾,不时在身边飘来飘去。波涛翻滚的云海,燕腾起伏,蔚为壮观。群山隐没其中,偶尔冒出顶来,仿佛一个个岛屿,傲立云海之中。
听人家说,每当雨葬时,到了晚上,登上山顶观看大面山,就可看到“神灯”。真可惜,我没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