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裹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2 13:46:56
《月光下的等待》
月光像揉碎的银箔,铺在乡村小道上,裹着稻田的青气,把世界浸得一片凉润。村口的梧桐树影落下来,铁蛋蜷在树桩旁,手里攥着半块早凉透的玉米——那是表哥上次回来塞给他的,他攥了三天,指尖都印上了玉米皮的纹路。
他的眼睛黏在村外的路口,连眨都不敢眨。三天前的信还揣在兜里,表哥的字歪歪扭扭:“等我,带巧克力和漫画书,回来给你盖大房子。”铁蛋数着日子,从清晨的露水滴到黄昏的炊烟,从日头晒得脖子发烫,到月光漫过了鞋尖。
村里的狗都回了窝,尾巴尖垂着倦意,铁蛋却像钉在树下。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又随着云影慢慢缩成一小团。他想起表哥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月光,表哥蹲下来揉他的头发,掌心的薄茧蹭得他额角发痒:“铁蛋,等我赚大钱。”
风裹着隐约的脚步声过来时,铁蛋猛地跳起来,嗓子里的“表哥”撞得发颤。可走近的是村长,脸色沉得像蒙了层霜:“铁蛋,你哥……遇了山崩,救人时没躲过去。”
月光忽然冷了,像浸了冰的水浇在身上。铁蛋手里的玉米“啪嗒”砸在地上,壳子裂开来。他没哭,只是盯着村长的鞋尖,眼里那点亮得发烫的光,一点点熄成了灰,像被风吹散的烛火。
村长从兜里摸出张皱巴巴的纸,边缘浸着泥点。铁蛋一把抢过来,字是别人代笔的,却透着表哥的劲儿:“告诉铁蛋,你哥没食言——盖房子的钱换了条命,不亏。”
那晚的月光还像从前一样,软乎乎地裹着村庄,却再暖不透铁蛋心口的凉。他蹲回梧桐树下,把头埋进膝盖里,哭声终于炸开来,裹在风里,撞在树影上,碎成了月光里的星子。
他再也没有那个会揉他头发、塞给他热玉米的表哥了。只有月光,日复一日地照着村口的路,照着铁蛋等不到的远方。
《照片里的小秘密》
照片是生活藏的小宝贝——每一张里都裹着好玩的事儿,一看它,当时的劲儿就又冒出来啦。
那天我抢过妈妈的手机翻相册,手指头往上划呀划,忽然看到小时候的我!那些事儿“哗啦”一下钻进我脑袋,跟放动画片似的。有一张照片里,我缩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旁边的好朋友举着半块饼干递过来。我立马想起那天:刚进教室我就抱着老师哭,眼泪把她衣角都打湿了,要不是这个新朋友塞给我饼干,我肯定得哭到放学,眼睛都能肿成桃子!
再划一下,屏幕上是我趴在飞机窗户上的傻样儿——那是我两岁第一次坐飞机,跟爸妈去成都找舅舅。照片没拍出来的是:舅舅家哥哥掏给我的玻璃弹珠,凉冰冰的硌口袋;我追蝴蝶摔了个屁股蹲,裤子上沾的草汁洗了三天;还有巷子里飘来的火锅味儿,香得我直吧唧嘴。现在都过去十年啦,摸这张照片,好像还能摸到窗户的凉气,还有弹珠硌腿的痒痒。
妈妈又翻出好多照片:我啃糖葫芦粘了满脸糖,举着歪歪扭扭的积木露着缺牙笑……每张都像把好时光“咔嚓”钉住了似的。
原来照片不是硬邦邦的纸片片——它把小时候的哭鼻子、傻乐呵都包在里面啦,等我现在再看,就像又嚼了口当时的糖,甜丝丝的,连鼻尖都暖乎乎的。就像现在,我盯着照片里哭花的脸,自己都笑出了声。
《四月的丁香书签》
四月的风裹着丁香的甜,把整个校园揉成了软糖。淡紫花瓣沾在张明的校服肩章上,他踮着脚够花坛顶那朵最盛的丁香——昨天把同桌的笔记本画满了小怪兽,这花是他偷偷准备的“赔罪礼”。
“张明!”冷飕飕的声音钉在背后,王寒冰攥着班长袖章走过来,马尾上沾的花瓣都跟着抖,“校规第12条:禁止攀折植物!”张明手一缩,脚底下打了滑,慌忙抓着矮树稳住身子,可那枝丁香“咔嚓”一声,断在了他掌心。
王寒冰皱着眉摸出记名本,张明的脸瞬间红透:“我、我不是故意的……”正慌着,班主任李老师抱着教案走来,鼻尖沾了星点丁香粉。他捡起那枝断花,指尖揉了揉张明的头:“断了可惜,不如做成干花书签?写上爱护植物的话,分给全班好不好?”
王寒冰的笔顿在本子上,张明的眼睛却亮了。三人蹲在花旁:李老师教他们把花瓣展平压在草稿纸里,王寒冰默默递出自己的透明胶带,张明在书签边角画了吐舌头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别学我摘花哦”。
最后每个同学都拿到了裹着甜香的书签,同桌收书签时,偷偷往张明手里塞了块草莓糖。
放学铃响,张明绕回花坛,把写着“爱护丁香”的小牌子插在土里。王寒冰从树后绕出来,悄悄把歪了的牌子摆得端端正正。风又吹过,满院的丁香,甜得像浸了糖。
《冬日的温暖》
冬日的黄昏,碎雪裹着寒风扑在脸上,像冰碴子似的硌人。铅灰色的天压得很低,街道上的行人都缩着脖子,把自己裹进厚衣里——连脚步声都带着瑟缩的冷意。
人流里,一位老人弓着背,推着满载橙子的小推车,枯瘦的手攥着车把,指节冻得发红。他身上只有单薄的衬衫裹着旧毛衣,每推一步,肩膀都跟着重重晃一下。突然,车轮碾过一块石子,小推车猛地歪了,老人踉跄着栽倒在地,竹篮里的橙子“骨碌碌”滚了满地,有的撞在路沿上裂了口,甜香混着寒气散开来。
有人远远站着看,有人趁乱顺走一两个橙子,还有调皮的孩子抬脚把橙子当球踢。老人顾不上揉磕疼的膝盖,连爬带扑地去抓滚远的橙子,枯树皮似的手冻得发颤,嘴里反复念叨:“这是我和老伴种的啊……”霜白的眉毛上沾了雪,混着眼泪往下淌。
这时,一道穿黑衣的身影忽然从人群里窜出来——是个把帽檐压得很低的少年。他没说话,弯腰就去捡滚到脚边的橙子,指尖碰着冰凉的果皮,动作却又快又轻。他扶起老人,把怀里抱的橙子塞进竹篮,声音闷闷的:“我帮您。”话音落,他朝身后招了招手,几个同伴立刻围过来,追着滚远的橙子跑,连嵌在雪缝里的都抠了出来。
正忙乱着,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徐明挤了进来,他一把稳住晃悠的小推车,对老人温声说:“大爷,您歇着,我帮您推。”老人攥着橙子,嘴唇抖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谢谢”。
等竹篮重新装满、小推车稳稳推起来时,黑衣少年已经没了踪影——他像一道轻悄的“黑影”,来时裹着风,走时也没留一点声息。
人群渐渐散了,路灯亮起来,暖黄的光裹着地上的残雪,连风都好像软了些。那辆载着橙子的小推车,正顺着路灯铺的光,慢慢往暖意里走。
这冬夜的冷,终究是被一点藏在黑夜里的善意,焐出了温度。
《裹着甜香的记忆》
看到实践作业清单上“搓汤圆”三个大字,我愣在原地——长这么大,汤圆都是从超市货架上拎回来的,自己动手搓?能成吗?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决定周末跟着妈妈挑战一回。
周六下午,厨房台面上摆好了糯米粉、温水和南瓜泥。我深吸一口气,先往糯米粉里倒温水,可手一哆嗦,水倒多了!粉瞬间变成黏答答的糊,牢牢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别急呀,”妈妈笑着递来干糯米粉,“就像你做数学题,步骤错了就调整,加粉再揉嘛。”我学着她的样子,一点点加粉,反复揉搓。十几分钟后,终于把粉团揉得光滑又有弹性,黄嫩嫩的一团,像块软乎乎的彩泥,在我手心微微颤动。
真正的挑战是搓汤圆。我揪下一小块粉团,想把它搓成圆球,可这小家伙要么从指缝间“溜”走,要么被我搓成扁饼,还有的干脆裂了缝。我忽然想起劳动课上学的“均匀用力”,于是屏住呼吸,双手轻轻合住粉团,小幅度来回揉搓。渐渐地,粉团在掌心滚成了圆溜溜的小球,像一颗黄色弹珠,在光线下闪着细腻的光泽。我兴奋地举给妈妈看,她眼睛弯成月牙:“有进步!”
妈妈把汤圆倒进锅里,它们在沸水里浮浮沉沉,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灯笼,在碧波里晃悠。煮好后咬一口,软糯的粉夹着南瓜的甜在舌尖慢慢散开,一直暖到心里。
从手忙脚乱到做出像样的汤圆,这次尝试让我明白:很多事看着难如登天,可只要大胆迈出第一步,用心琢磨着做,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这份裹着甜香的记忆,也成了我成长里一颗亮晶晶的糖。
《幸福一家人》
家是甜蜜的糖果屋,裹着满溢的甜意;家是温暖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我就有这样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里面有热闹且有趣的一家人。
我的哥哥是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轻盈跳跃,琴谱仿佛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随着指尖起舞。美妙的琴声更似百灵鸟在歌唱,优美的歌声在我耳边飘过,让我沉醉其中,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梦幻的音乐世界里。
我的妈妈是位自带光芒的大美女。每天清晨,我的妈妈就会早早的起来,端坐在梳妆台前化妆,不一会儿妈妈的脸庞便焕发出迷人光彩。换上漂亮的裙子后,她走起步来身姿轻盈,宛如仙女下凡;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肩膀上,高挺的鼻子是精致的小山峰,小巧的嘴巴似一颗娇艳欲滴的小樱桃,还有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藏着满满的温柔。
我的爸爸是家里的“大力士”。有一次,我和妈妈提着沉重的水桶回家,偏偏电梯出了故障,只能走楼梯。才爬到二楼,我们就累得气喘吁吁,连脚步都迈不动了。就在这时,爸爸回来了。他接过水桶,仿佛提着的只是一个小盒子,一边哼着歌,一边大步流星地走上楼,轻松得像在散步。
我深爱着我的一家人,沐浴在这满屋子的温馨与笑语之中。我期盼这份陪伴恒久不变,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停泊在这片幸福的港湾。
《可爱的糖豆》
我家糖豆是只可爱的串串比熊,瘦瘦的身子裹着棉花糖般蓬松的白毛。那对黑葡萄似的眼睛总滴溜溜地转。
糖豆刚来到我家时,才是45天的小不点儿,但是它一点儿也不怕生,晃着尾巴就往桌子底下钻。过了几天,小家伙喜欢蹭我的裤脚,让我和它一起玩。见我蹲下来,“汪汪”叫着直往我怀里窜,粉舌头不停舔我手心。把它抱起来后,乖乖团成雪团子趴在我臂弯。当我偷偷把它的零食藏在高处,它居然会站起来扒拉我的裤腿,用无辜的眼神发动“讨食魔法”。
别看它小腿短短的还没有台阶高,跑起来却像团小雪球。每次爬楼梯时,它的小短腿蹬得飞快,每上一层就停下来等我们,尾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好像在炫耀:“看我厉害不?”
虽然这个小淘气总要收拾残局,但每次看到它棉花糖般滚过来的样子,我的心就像泡在蜂蜜罐子里一样甜。
《夏天里的解暑神器》
炎炎夏日,热浪裹着蝉鸣涌进教室。正当我们被暑气蒸得无精打采时,老师笑眯眯地捧来一堆翠绿的西瓜苗——我们班夏天的“解暑工程”,就这样启动了!
我领到一株嫩苗,小心翼翼地把它种下,天天浇水,盼着它快快长大。可没过几天,我的苗却蔫了。看着我那株耷拉着脑袋的小苗,再瞧瞧同学盆里愈发精神的瓜藤,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原来,想把希望种进土里,并不是那么简单。
转眼到了收获季。期待已久的“吃瓜大会”终于到来!当圆滚滚的西瓜被搬进教室时,欢呼声瞬间点燃了整个课堂。同学们轮番上场,有的揭秘西瓜价格,有的分享创意吃法,教室里笑声、赞叹声汇成一片。
最激动人心的切瓜仪式开始了!老师手起刀落,“咔嚓”一声,鲜红的瓜瓤露了出来,清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我咬下一大口,甘甜的汁水在嘴里爆开,仿佛一股清泉流进心田。就在这时,我想起之前查过的资料:这美味原来跋涉了千年,从非洲经丝绸之路而来,曾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珍品。而此刻,我们却能在自己的教室里,分享这份来自泥土和汗水的甜蜜。
从一颗种子到一捧甘甜,这个夏天让我懂得:真正的“解暑神器”,不只是西瓜的清凉,更是亲手耕耘后,那份无比甜美的成就感。这份成长的礼物,比任何瓜果都更耐人寻味。
《阳光里的回忆》
秋日的风总裹着蜜似的香,梯田上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金,风过时便漾起浪,泥土的腥甜混着谷物的暖香漫过来,草丛里的蟋蟀“瞿瞿”地唱,像在为这丰收打拍子。我指尖拂过相框里自己笑得豁牙的脸,目光落在照片背景里那片金灿灿的银杏上,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了多年前的新疆。
那时我还是个刚背上小书包的一年级娃娃,家还安在新疆的那片天地里。那里的天总是蓝得发亮,云像棉花糖似的悬着,而最让我惦念的,是秋日放学后的那条路。
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暖融融的午后,妈妈来接我。她的手掌总是比我的大出一圈,带着做饭时残留的烟火气,一握住我的小手,暖意就顺着指尖往心里钻。学校隔壁就是公园,没走几步,一片银杏树林就撞进眼里。我像只脱缰的小雀,挣开妈妈的手就扑了过去。
银杏叶正落得热闹,一片一片打着旋儿飘下来,真像无数只金翅膀的小蝴蝶,在风里跳着圆舞曲。踩上去“嘎吱嘎吱”响,细碎的脆响串起来,倒比音乐课上的铃鼓还动听。忽然有片叶子轻轻落在我发顶,我仰着头没动,感受那点轻飘飘的重量,像给我戴了枚小小的金勋章。妈妈笑着抬手帮我摘下来,叶片边缘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温度,掌状的纹路像幅精巧的地图,凑近一闻,是草木晒透了的清苦香,混着阳光的味道,让人心里静悄悄的。
银杏叶该是秋天派来的小使者吧?它像奶奶摇的蒲扇,风过时带起一阵凉;又像提着灯笼的小精灵,把细碎的阳光都兜进叶瓣里。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夹进课本,看着金色的叶边在纸页间探出点影子,像藏了一缕阳光在里面。
那时总想着,要是能把这瞬间钉在时光里就好了。可世上哪有不会走的时光呢?好在那片银杏叶一直躺在我的书里,如今每次翻开课本,它就带着满身阳光跳出来——叶片虽已褪成浅褐,可一闭眼,就能看见妈妈含笑的眼睛,听见脚下“嘎吱嘎吱”的叶响,还有那片落在发间的温柔重量。
原来有些回忆真的会变成阳光,藏在岁月的褶皱里。每当想起那片银杏林,想起妈妈掌心的温度,心里就暖融融的,像晒着那年的秋阳。这片叶子早已不是普通的落叶,它是时光给我的礼物,是裹着阳光的铠甲,让我无论走多远,都能想起那份踏实的温暖。
《香港一日:在霓虹与海风里穿行》
清晨六点的福田口岸还裹着薄雾,我们已站在口岸的玻璃门前。这是我第一次去香港,昨夜翻来覆去的等待就是为了今日站在这里,我兴奋又忐忑,港澳通行证也染上了手心的温度。香港,曾与我们阔别百年的土地,现在,我将一步步深入这里,探索它独特的魅力。
第一站直奔旺角东,站在天桥上,我第一次直观地体会到了城市的苏醒,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马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富有香港风情的双层巴士,红色的的士,以及各种各样的轿车。形形色色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街边商店的粤语广播回荡在我们耳边。我掏出相机,找准时机,咔嚓一声,清晨的旺角东便藏在了我的相机中。
一路走走停停,街边红绿灯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旺角,油麻地⋯⋯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景点,直至日上中天,我们到了维多利亚港。正午的阳光把海水晒成了碎钻,天星小轮的铜铃在风里轻响。我扶着栏杆,看对岸的中银大厦,它像把银色的刀,IFC的玻璃幕墙折射出七彩光斑。船尾翻起的浪花里,有白鸽扑棱棱掠过,翅膀尖儿沾了点海水,又扑向码头上的人群。坐上小艇,海水清澈碧蓝,波澜透亮,好似流动的青金石,叫人心中欢喜。海风清新,随着小艇的加速扑面而来,我闭上眼睛,任由海风吹散我的头发。风穿发梢间,我恍然觉得:这,就是香港。
来了香港,怎能不去香港艺术馆?步入大厅,充足的冷气让我激动兴奋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文人墨客,书画陶瓷,我观摩着书法家们留下的字迹,在一撇一捺中体会他们人笔合一的心境。我欣赏着先人遗传下来的画作,在线条色彩中享受艺术的盛宴。我观赏着匠人手下温润的瓷罐,透过他们的温度,我感受到了文化手艺的传承。不觉间,艺术的殿堂到了尾声,我们细细回味着美的余韵,告别了维多利亚湾。
日斜西山,坐上中环的摩天轮,攻略都说,傍晚的香港会让你再一次体会到他的魅力,事实果真如此,上升到最高处,傍晚的红霞梦幻而又浪漫,整个城市一览无余,街道此刻在我们脚下成为了微缩模型,感受着爬高带来的心跳加速,咔嚓一声,傍晚的香港,也就与正午的的维多利亚港,清晨的旺角东一起,永远留存了。
返程的渡轮上,我靠在栏杆上,看最后一抹残阳给海水染上一层橘红。我忽然觉得香港像本翻不完的书——第一页是旺角东的朝阳,第二页是维港的海风,第三页是中环的晚霞,每一页都沾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合上书本时,一切都结束了。但那些相片,像根细细的线,把香港的阳光、海风、都串成了记忆里最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