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下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8:18:39
《变化的同学》
杨波要来了,我去接他。
杨波是我中专的同学,与我睡上下铺,刚到校时话不多,独来独往,行色匆匆,也很少在学校食堂吃饭,可能是嫌用饭票麻烦或饭菜太贵,据见过的同学说他去离学校一站远外的地方吃米线,想来应是价廉物美,专程去尝过后却也说不出什么,于是大家便怀疑里边添加了可让人上瘾的东西。他一学期吃下来,一脸的菜色,一称,瘦了不少。
令大家惊讶的是杨波的成绩居然很好,第一学期下来考了班级第一,一下子就从性格怪异成了个性鲜明。大家将部分注意力投向了他,老师借鼓励大家互相帮助,于是班委会决定给他开个学习经验交流会,并告诉他如果不便准备就临场发挥,可杨波的初次专场失败得干脆彻底,用他事后的话就是“咱干不了那个。”干不了,那能干啥?“在讲台上那么一站,类似‘房檐水,丁丁当,锅盔摸摸泡肉汤’的儿歌也不见得就能说好。”有的同学可能失望过度,竟说出了这样的话。
对杨波我是很了解的,从架子床晃动的吱呀声,我能想像出他那双细眯的眼,正从窗口窥视窗外皎洁的月亮,散进的月光贴着对床兄弟的被子,又沿着墙一直斜着爬上去,形似一个大大的对号,窗台上的夜来香与探过头来的玉兰树交替散发着幽香。此时他大概又心如止水,用思念与思考来代替单放机罢工后的人眠时分,人是因孤单而思念还是因迷茫而思考等问题我总也弄不明白,总想着与杨波促膝而谈,推心置腹地将它们讨论清楚。
后来杨波再次登场,作为宿舍集体节目的八分之一,在年级晚会上献唱了一首“真的爱你”,八位身穿燕尾服的帅哥在台上一站,尤其是杨波,大伙创造性的思维与他的头发相结合后产生了飞跃,头发在睹水的作用下翘着如脱燕一般可爱,改头换面地给人耳目一新,他自己也体会到了入时的打扮所带来的轰动效应,演出后就很有感慨,语气强烈地说该换个活法了,仿佛白活了19年似的,兄弟们不忍心打击他,附和道,“对,应该的,早就应该了……”
杨波言必行、行必果,当大伙给他设计的发型乱了后,他很认真地营务起那原本就不很健康的头发,每天独坐窗前,就差对镜贴花黄了。盆子里不时更换着一些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的洗脸物品,而原来的他只是每周在洗澡时才用一点香皂之类的。舍友们如发现新大陆般去看他,从呆气到帅气再到帅呆的他俨然成了班上的一道风景,人总是要变的,由此说他的变化也合情合理,而我总感觉此杨波已非彼杨波了。
夏收季节,我请假回家收麦,返校后不经意间听到杨波一声国骂,让我小吃一惊,环顾四周,舍友们毫不在意地做着自己的事,我想不用说是这两周期间他学出来的,以后他打招呼常用这样的开头。杨波就像制氧过程中加了高锰酸钾一样快速变化着,我不由得想,难道他那禁闭的门一旦打开,与外界交换的不是阳光与新鲜空气,而更多的是洪水猛兽之类的东西?我曾在他的一本教材书前的空白页写着“我来自大山深处/我是大山的儿子/带着大山的气息/心与大山相连/命运与大山相系/我是大山深处的回音/大山的儿子永远属于大山”,后来这本书与我的书一起散乱地堆在床底下,被这座城市的灰尘覆盖,我还了解他吗?月光依旧,宿舍更乱了,踢散了的鞋子像老鼠探头一样,狠狠琐琐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还在思考吗?从呼吸中我就知道没有了,酒精时常会麻醉了他的大脑,口中时而发出模糊的声响,却再也不是学习经验或“房檐水,丁丁当……”了。窗口的夜来香还在春来秋去的交替着,花开无痕,花落无声,见证着这一切,想必也会黯然神伤。
杨波有了女友,这个事实远不及他染黄头发、夹着香烟拼命的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快就被大家所接受,如清风拂过水面泛起的涟漪,大家都很明白,只是谁也没说罢了。杨波的女友我见过,低我们两级。我始终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他们都不大合适,我告诉他我的想法,他说自己感到很无聊,还说20岁之前不谈恋爱是人生的一种遗憾,是不完整的,他想体验一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已很好了,且从他的观点来看我已很落伍了。我无话可说,可我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他透支着青春,可他是察觉不到的。
毕业在即,大家都惶惶不可终日,深造、就业,要么卷被子回家,有一个同学在留言中写道:“我们如同玻璃门后面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事实上也没那么悲观,我上了大学,许多同学也先后找到了工作,当学校限定的离校日期逼近时,我们站在校门口为一个个同学送行,昔日里口口声声我们的学校即将成为永远的母校了,雨水里的柏油路面在远处泛起了嘲笑的白光。我将杨波送出了很远,此时的他与女友已马跑马路羊行羊道了,不久就天各一方。他消瘦了许多,也沉稳了不少,却是以如此的付出为代价,带有几分呆滞的目光在寻找什么,寻找着失去的四年青春和大山气息,也寻找着曾经的雄心壮志和大山中萌动过的理想,可永远也找不回了。斜风骤雨为我们送行,我们对视许久,半天没有挤出一句话,最终却没有憋住泪,我哭了。他站在大雨中,没有伞,也分不清雨水、泪水,我想他也落泪了吧。
他回到了大山中,像来时一样用化肥袋裹了被子。不同的是他没有将书卖掉,全捎带了回去。他在大山里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教四个年级九个学生,条件很苦但很充实,这是他信中说的,我相信他。他终究是大山的儿子,我也是的。
他此次进城,是来进修英语的,就在我现在的学校里。我转过身去,看见他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