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河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18 15:50:11
《河东獅吼的典故》
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东坡),有一位好朋友,名叫 陈慥〔zào〕,字季常。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的时候,常常和他在一起谈天、游玩。陈季常也好客,朋友来了,必定热忱招待,总有说不完的话,夜深了还不愿分手。可是陈季常的妻子,性悍而妒,不欢迎来客。每逢家宴,闻歌声琴音、欢情笑语,她往往在隔壁房里用棍杖敲打墙壁,大声叫嚷,闹得不可开交,客人们只得被逼散去。陈季常很怕她。苏轼曾经为此写过一首开玩笑的诗,据南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三载,诗的全文如下: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龙邱居士是陈季常的别号。信奉佛教的人,出家修行的叫和尚,在家修行的叫居士。陈季常喜好佛学,所以自称居士。 “谈空说有”是形容陈季常讲佛论经,谈起来没完没了,睡觉都可以忘记。“河东狮子吼”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陈季常的妻子姓柳,按柳氏出河东郡,唐代诗人杜甫也有过“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苏轼用“河东”两字来暗指在隔壁吵嚷的这位柳氏夫人。至于“狮子吼”,本是佛家用来比喻佛法的正义和威严的,形容佛家说法,声震世界,如同狮子作吼,群兽慑服。在这首诗里,作者一方面暗诮柳氏夫人象狮子似的怒吼,另一方面,又嘲笑陈季常这位“居士”谈得正起劲的时候,果然忽闻狮吼大作,这真可谓妙语双关。
旧时有人称“怕老婆”的丈夫为“季常”,或者说有 “季常之癖”,而称妒悍的妻子向丈夫发怒为“河东狮吼”, 其出典就由于苏轼的这首玩笑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少不得太太面前还要趋奉趋奉,防是河东狮吼起来,要不太平。”
《河东公园二年级作文》
河东公园二年级作文
我去过很多公园,离我们最近的是河东公园,当然了我也经常去河东公园游玩。
我刚进入河东公园的时候看见里们有很多密密的草丛和树,当我进去的时候,看见河东公园里面不仅有一个大圆盘,还有姑姑阿姨跳舞,当我路过的时候看见的,我路过大圆盘进入河东公园真正的地方。一进去就看见许多的小孩和大人在哪里有的小孩玩水有的小孩玩沙土,还看见许多的柳树弯着腰和小鱼在那里游来游去,还有看鱼的。
我路过那里时,也和小孩一起玩水玩沙土然后路过树林,那里的树林蚊子也多当然我也是在夏天去得河东公园,所以蚊子多。回家的时候,看见出口处摆满了灯光,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我也带了相机了,也给拍下来了,我拍下来的时候也给我的爸爸看了一下,我爸爸说真好。走在路上一边看着图片,一边和爸爸说话,等到了家之后我和我的爸爸去把照片给我的'妈妈看看,我的妈妈也说:“你们是在哪照的?”我回答妈妈在河东公园照的,我妈妈说的,还有跳舞的,我和我的爸爸拿电脑把照的照片保存了下来了,也到晚上9点了,我们也该睡觉了,今天就到此为止。
我去过很多公园,我最喜欢的就是河东公园。
【河东公园二年级作文】
《因循守旧的成语故事、意思》

西汉大臣霍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昭帝年幼即位,他受武帝遗诏辅助朝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他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对汉朝是有一定功绩的,但是,因为他不学无术,谙于事理,而且思想保守,缺乏革新创造的精神,所以《汉书•循吏传序》说:霍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因循守职”,后来多说作“因循守旧”,并流传而为成语。因循,是沿袭的意思,照老样子不改。这个成语,形容死守旧的一套,不肯改进。
“因循”又引申为拖拉疲塌的意思。由于拖拉迟缓而坐失良机,耽误事情,就叫“因循自误”或“为循坐误”。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相信,只有完全地、诚意地和坚决地执行这个纲领,才能达到保卫祖国战胜日寇之目的。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
《校园奇人》
吾班有一生,姓李,号“龙虾”,实为“河东师吼掌门人”。李大侠,可谓是“人见人聋,花见花萎”之能人。其美谈江湖之上,广为流传。
此生音量足以叹世矣,其海豚音独霸天下第一,尤为洪亮。一声,足以喊破嗓门。闻之,惶然,疑人生不过尔尔。汝不妨同观?
一日,一顽生过“龙虾”桌也,不慎,身触桌而晃,杯坠之。“龙虾”惊也,水溅起,衣湿,人呆。半晌,怒之,谔然,手一拍桌椅,腾然跃起,全身微颤,毛发似针一般竖立。吾料想不妙,必有一场洪流将至!
良久,其情绪蓄之,如暴风雨前奏。
果真料事如神,吾真可谓是极精之卦者,一叶落而知秋至。
只见此人于座位上久立不动,骤然间,脸一黑,扎起马步,两手攥拳,欲大展身手,施展独家“绝唱”,实在千载难逢。
“啊啊啊……”“龙虾”眉头一皱,嘴一张,那上古传神之音便如洪流一般蓄势暴发,哗哗然一泻如注,顷之。霎时洪流便向在座的诸位袭来,又似掀起万丈巨浪朝吾扑来。未等众生以手捂耳,洪音便迅速钻入耳里。轰轰然,隆隆兮若春雷于耳边炸响,众生亦眉心紧锁,五官骤然缩成一团,双手抱头,暗促道:“此音何时方才罢休噫!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心里那堵堤坝早乃被那洪流侵蚀得崩塌瓦解,同窗那一静生的绿萝似终不堪负重,别过首,两手紧捂耳,双唇紧抿。
众生恢恢,如一片秋叶点进浩瀚汪洋般飘渺,浸在暗流涌动的奔腾音流里。知渡,怎渡?奈何,无可奈何,如何削减几分?
铃响,众生未觉铃声,待老师甫进课堂,其音方才罢休。遂水止。
事后,众位仍觉那狮吼在脑海边萦绕,久久挥之不去。当视线移往窗外,流云似也愣愣然呆在空中,屋旁树木亦吓得颓然,实乃“入木三分”。
候下课,众生暗自叹道;“此人必是河东狮吼掌门者也!”
吾与点也。
是记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全诗的意思及作者出处》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2、“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3、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4、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译文】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关羽是哪里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我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一一井隆县威州中学坐落在绵河东岸的威州平Oi_L,东面是六四一O工厂,西面是四四六部队的营房。学校一九五六年创建,到现在已整整三十年的历史了。学校占地二十五亩,它的四周是一道石灰和炉碴筑成的两米高的围墙,这围墙是师生利用假日和星期日亲手打起来的。学校坐北朝南,门前是一条水泥石子铺成的公路。进了学校的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八米、宽六米的影壁,壁上绘一巨幅山水画:一株苍劲的青松秀出苍翠的山崖,点点山花,布满陡坡,一股清泉从石孔喷出,潺潺流下,如珠垂玉坠。蓝天,白云,苍山,青松,黄花,银泉,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而高远。影壁丙侧,栽着两株冬夏常青的柏树;影壁前是一个正六角形的两层花池,池中心有一株塔松。每当春夏季节,池中鲜花竞相开放,池的四周又放置些别致的盆景,再以影壁山水画相衬托,谁来观赏,都觉得爽心悦目。
影壁后面,自西至东是一排教室,分做三栋,每栋三个,共九个。教室建筑,标准划一,非常整齐。教室里明亮的玻璃窗子,整齐的桌凳,光滑洁净的地面,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室内洁白的墙壁上,张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类的格言名句,它激励着戎们去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每个教室的天花板上,都悬挂着六个日光灯棍,每到晚上,它们便嘶嘶地放射出柔和的乳白色灯光,照得整个教室里白亮白亮的。这排教室的前边,学校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上,分别建有二十六间平房和十二个砖洞,它们分别是家属院和学生宿舍。紧挨砖洞的东边,矗立着一座高三十多米的建筑物,这是四四六部队在我们学校院内建造的蓄水塔,学校用的自来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这排教室的后边,分作东西两部分,西都是建筑物及果园和菜园,东部是操场。西部紧挨围墙南北走向的一排建筑物,是学生宿舍,东西走向的平行的三排建筑物,前边的两排是会议室和办公室,这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办公的地方,他们为把我们教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工作。我们晚上睡觉醒来,经常看到他们办公室的玻璃窗上流泻出明亮的灯光。后边的一排建筑物是食堂和大师傅的寝室。食堂刚刚拆除重建,二层重檐建筑,特别别致和现代化。西部这些建筑物,从总体结构布局看,恰似一个大写英文字母的“E”字,E字三横笔之间夹着的两片空地,分别是果园和菜园。果园里,一排排一行行的梨树和苹果树,茁壮茂盛,生气勃勃。一夏秋季节,浓密的叶子中间掩映着星星点点的果实,美丽极了。菜园里,除严寒的冬季外,总是生长着碧绿的蔬菜,尤其是深秋时节,‘满菜园都是水灵灵磁丁丁的大白菜,惹人、喜爱。威州的大白菜闻名全县,学校的大白菜则是威州大白菜中的佼佼者。东部是操场。操场西边是百米跑道,紧挨百米跑道西边,有‘一座水泥筑的舞台。每当节日和学校遇有大事,同学们便在舞台前列队开会。今年五四青年节,入团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那天,我们二十五名同学健步走上舞台,在火红的团旗下宣誓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胸前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团徽。校园里,房前屋后,操场四周,凡宜植树的地方,都见缝插针地植了树,现在学校共有树一千五百多株,挺拔的白杨,婀娜的垂柳,阔叶的梧桐,小叶的洋槐和国槐,严寒不凋的翠柏……每当夏季到来,整个校园绿树葱笼,空气格外清新爽人。我们的校歌就唱出了它的美丽:“巍巍太行山,清清绵河畔,威州平川_匕绿树葱笼间,有一所美丽的学校,我们可爱的校园……”学校四旁植树,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学校修理门窗、添置桌凳和建筑二十余间平房用的梁擦椽柱等木材,都是学校自产的。除此之外,学校还支援县办水利工程—绵右渠大树四十棵。距学校三里路远的绵河东岸上,有一片十五亩大的河滩地,这是师生亲手开出的农作物实验田,就在这块土地上,同学们曾为县种子站培育出几百斤黄豆优良品种。上级已决定我们学校由普通中学改为农业技术中学。省和地区给学校拨了几万元的购置费和几万元的基建费。学校购买了电影机等教学仪器,还买了拖拉机。目前,在进了大门的左恻教室前边的一小片空地上,已建起办公楼。我们的学校,正着教育结构改革的步伐,稳步前进!
【简评】这是一篇实体事物说明文。它是按照学校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安排顺序写作的。文章条理清龙、层次分明,写作方法得体。语言简洁明快准确,字里行间溢满了习作者热爱学校,敬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湘江上的桥》
汽车在大桥上组成了两条长龙,一条从河东到河西,一条从河西到河东,飞越湘江,这种景象据大人们说是从1972年开始的。1972年以前,长沙的湘江河上并没有桥,人们渡河只能靠船。船并不是轮船、游艇,而是普通的小船、竹排。如果遇上狂风大浪,人们只能等风浪平息了,再渡过去。河西是大片的农田和菜地,工商业很落后,只有狭窄的道路,零星几家店铺,根本不可能有今天这么繁华。
1972年,湘江上建起第一座大桥—橘子洲大桥,也叫湘江一桥。这座桥全长1.25千米,四车道,两旁各有一条人行道,每边的人行道有三米宽。据说,湘江大桥通车的时候,长沙的老百姓欢欣鼓舞,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领导剪彩,鞭炮齐鸣,掌声雷动,欢乎声飘荡在长沙城的上空,它宣告了几18年来长沙人只能靠船过湘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后来有传闻说,周恩来总理到了长沙,他站在大桥上凝视良久,摇了摇头,感慨地说:“真是一座湘江便桥啊!”十八年过去了,1990年隆冬时节,一上又一座大桥横空出世!它就是湘江北大桥!湘江北大桥又称湘江二桥,六车道,两边有宽阔的人行道,比湘江一桥雄伟多厂。
爸爸说,湘江二桥的建设引进了国外先进理念,建成拉索式大桥,建桥的成本大大降低,稳固性则大幅度提高。再过了不到十年,湘江上第三座大桥一一候子石大桥(又称南大桥)建成通车了,远远望去,这座桥跨度更长,更精巧,更漂亮,是长沙人的又一骄傲!有了这几座大桥,原来荒凉的河西飞速发展起来。高等学府云集,许多地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长沙市政府也搬到了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建在了河西,许多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开在了河西,很多房地产建筑商也选择了河西……长沙市政府大量投资,修建了很多宽阔的马路,增添了很多公共汽车站台,绿化了沿江风光带。“通程商业广场”、“新一佳”、“步步高”这些大型超市,河西也有啦!“天翻地覆的变化!”妈妈常这样说。作为生活在湘江边上的我,经常游玩在湘江风光带,目睹大桥上奔驰的汽车,总是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再看今天,湘江四桥已在建设中,湘江五桥也有了规划,谁不说长沙的明天会更美好呢?!
《说说我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井隆县威州中学坐落在纬河东岸的威州平川上,东面是六四一O工厂,西面是四四六部队的营房。学校1956年创建,到现在已有整整 30年的历史了。学校占地25亩,它的四周是一道石灰和炉珍筑成的两米高的围墙,这围墙是师生利用假日和星期日亲手打起来的。 学校坐北朝南,门前是一条水泥石子铺成的公路。进了学校的大门,迎面是一座高8米、宽6米的影壁,壁上绘一巨幅山水画:一株苍劲的青松透出苍翠的山崖,点点山花,布满陡坡,一股清泉从石孔喷出,港潺流下,如珠垂玉坠。蓝天,白云,苍山,青松,黄花,银泉,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而高远。影壁两侧,栽着两株冬夏常青的柏树,影壁前是一个正六角形的两层花池,池中心有一株塔松。每当春夏季节,池中鲜花竟相开放,池的四周又放里些别致的盆景,再以影壁山水画相衬托,谁来观赏,都觉得爽心悦目。
影壁后面,自西至东是一排教室,分做3栋,每栋3个,共9个。教室建筑,标准划一,非常整齐。教室里明亮的玻璃窗子,整齐的桌凳,光滑洁净的地面,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室内洁白的墙壁上,张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类的格言名句,它激励着我们去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每个教室的天花板上,都悬挂着6个日光灯管,一到晚上,它们便嘶嘶地放射出柔和的乳白色灯光,照得整个教室里白亮白亮的。 这排教室的前边,学校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上,分别建有26间平房和12个砖洞,它们分别是家属院和学生宿舍。紧挨砖洞的东边,盔立着一座高30多米的建筑物,这是四四六部队在我们学校院内建造的蓄水塔,学校用的自来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这排教室的后边,分做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建筑物及果园和莱园,东部是操场。 西部紧挨围琦南北走向的一排建筑物,是学生宿舍,东西走向的平行的三排建筑物,前边的两排是会议室和办公室,这是我们户敬爱的老师办公的地方,他们为把我们教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工作。我们晚上睡觉醒来,经常看到他们办公室的玻璃窗上流泻出明亮的灯光。后边的一排建筑物是食堂和大师傅的寝室。食堂刚刚拆除重建,二层重檐建筑,特别别致和现代化。西部这些建筑物,从总体结构布局看,恰似一个大写英文字母的“E"字,E字三横笔之间夹着的两片空地,分别是果园和莱园。果园里,一排排一行行的梨树和苹果树,茁壮茂盛,生气勃勃。夏秋季节,浓密的叶子中间掩映着星星点点的果实,美丽极了。莱园里,除严寒的冬季外,总是生长着碧绿的硫莱,尤其是深秋时节,满菜园都是水灵灵磁丁丁的大白莱、惹人喜爱。威州的大白莱闻名全县,学校的大白莱则是威州大白莱中的佼佼者。 东部是操场。操场西边是百米跑道,紧挨百米跑道西边,有一座水泥筑的舞台。
每当节日和学校遇有大事,同学们便在舞台前列队开会。今年“五四”青年节,入团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那天,我们25名同学健步走上舞台,在火红的团旗下宣誓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胸前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团徽。 校园里,房前屋后,操场四周,凡宜植树的地方,都见缝插针地植了树,现在学校共有树1500多株,挺拔的白杨,婀娜的垂柳,阔叶的梧桐,小叶的洋槐和国槐,严寒不凋的翠柏……每当夏季到来,整个校园绿树葱笼,空气格外清新爽人。我们的校歌就唱出了它的美丽:“巍瑰太行山,清清绵河畔,威州平川上,绿树葱笼间,有一所美丽的学校,我们可爱的校园……”学校四旁植树,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学校修理门窗、添置桌凳和建筑十二余间平房用的梁攘棣柱等木材,都是学校自产的。
除此之外,学校还支援县办水利工程—绵右渠大树40裸。 距学校3里路远的绵河东岸上,有一片巧亩大的河滩地,这是师生亲手开出的农作物实验田,就在这块土地上,同学们首为县种子站培育出几斤黄豆优良品种。 上级已决定我们学校由普通中学改为农业技术中学。省和地区给学校拨了几万元的购置费和几万元的基建费。学校购买了电影机等教学仪器,还买了拖拉机。目前,在进了大门的左侧教室前边的一小片空地上,已建起办公楼。我们的学校,正随着教育结构改革的步伐,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