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多如牛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5:08:42
《童年趣事》
童年的趣事多如牛毛,数也数不清。在这繁星般的趣事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次在外婆家发生的“美味”趣事。
那天上午,金色而略带炎热的阳光如同美酒一般洒在外婆家门前的稻草上。“这些稻草很干燥,容易被烧起来。”懂科学的大哥哥说道,“这些稻草很适合用来烤地瓜,我家有一麻袋地瓜,谁要一起来?”
我和小伙伴们从来没有烤过地瓜,连忙兴奋地大喊:“我要,我要!”这声音顶尖锐,生怕自己被丢下。
热心的哥哥拿出几个又大又红的地瓜,又搬来几块红砖,来到一个空旷的平地上,像领导者一样指挥我们:“先把稻草搬来,不用太多。”
我急急忙忙搬来一堆又干又暖的稻草。回来时,哥哥已经用红砖头搭好一个圆柱,正等着我呢!
我将稻草放在了“圆柱”里,哥哥指挥道:“杨烨,你再去拿些稻草;陈紫涵,你去借打火机……”我们分好任务,开始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我将两个地瓜放进炉子中,哥哥用打火机将稻草点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火中的地瓜。
不到几分钟,一阵风吹来,将火苗熄灭了。
我对着风大吼道:“你这讨厌的风,怎么把火给吹灭了,坏了我们的好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熟地瓜啊!”说着我嘟起嘴,两手插在腰上,满脸不开心。
哥哥和伙伴们都被逗笑了。接着,我们只好再生起了火。并让大家围着炉子,做成一堵“人肉墙”。没过多久,淘气又有魔力的风儿又施魔法,将火苗再次熄灭。
我们并不气馁,互相打气,互相鼓励。终于,两个熟透了的地瓜出现在我们眼前。大方的哥哥慷慨地将两个香喷喷的地瓜递给我们,我的口水早已滴了下来。
大哥还约好我们下午继续烤地瓜行动。
这次烤地瓜的经历,不仅让我享受了一回原滋原味的地瓜美食,也让我明白了甜美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让我终生难忘。
《 对沽名钓誉者应嗤之以鼻》
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多如牛毛的所谓“刊授”、“函授”、“社团”确实可鄙极了。他们的目的,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代文学新人,他们也无能力承担这一历史重任,他们是为了沽名钓誉。
一个时期,作家“摇篮”,比比皆是,我们株洲这个小地方,曾经就有一个。作家是“摇篮”能“摇”得出来的吗?我看我们株洲这个“摇篮”,最后还是没有“摇”得出一个来。你说得对,“文学之路靠自己走”。这话至关重要,一是“靠自己”,别人不能取代;一是靠“走”,走,何等深刻的含意,走“生活”之路,走“读书”之路,走艰苦奋斗之路扩舍此无他。
最近,有个什么《成功之路》(是某市教育学院办的)的同志找到我们学校来了。同样号称面向全国中学生,公开发行,包你成材。全国各地市均可成立通讯员联络站,设站长一人,当通讯员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发展订户50个。站长呢?必须发展通讯员多少。我忘了,以后通讯员及订阅者可以优先发稿,并保证向全国大报刊杂志推荐。总之,一切“从优”。包你“成材”。《成材之路》派来的人,上下串联,一下子就成为“站长”了。这位“站长”,要求我们校领导支持,我们这位文科大学毕业生领导说:“跨地区的我们不支持,要搞,校内搞。”随后,这位“站长”又找我当通讯员,表格给我五六张,我看都没看一眼,便嗤之以鼻了。这位“站长”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发动学生订刊,我们语文老师也嗤之以鼻,有位老师说:“搞咯一套,还不如去订本《儿童文学》、《小溪流》实惠得多。”有的说:“我的学生如果真有好作品还怕没地方发表?”
这位“站长”何许人也?既不懂文学理论,更不懂创作实践,他凭什么来“培养”新人?可是他为什么偏要操起这行当呢?不言而喻了。
我也赞成你这个观点:“我们把《小溪流》办好了,本身就是一所不收分文的函授学校。”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和整足作者。尽管才疏气短,但也还是从这儿受益不浅。你给我的那些信,便是有力的证明。另外,你们《小溪流》培养出来的小作家,已经是那么多了,更是最有雄辩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