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某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56:34
《替二郎神值班》
从前,某地有座二郎神庙,来往燃香求保佑的人不少。一天,二郎神正和来逛的孙猴子闲聊,天神突然来宣读玉帝的圣旨,召二郎神上天议事。孙猴子说:“我没事,等你回来再走,这里有什么事我先替你办办,不能办的事等你回来再说。”二郎神答应一声就走了。
没过多大会儿,来了几个人,他们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地里的庄稼旱得快死了,求您老人家下场大雨。收成好了,给您唱三台戏。”几个人许完愿、烧完香就走了。
孙猴子边吃供果边想:好办。刚要传雷公、电母去行雨,又有一群人进庙,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俺这些船装的都是粮食,限期到京。请您老人家刮几天南风,让船行快些,别误了期限,回来后一定在京城捎些好点心给您上供。”这群人许过愿也走了。孙猴子想:二郎神在这儿还真受用,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的。
孙猴子刚想传风婆刮风,外面又来了两群人,摆上供果。一群人说:“二郎神,我们的黄姜刚收,求您老人家这两天别下雨,让太阳毒毒的,把姜晒干。等卖了钱,给您老人家披红挂彩。”另一群人说:“俺们是果子行的,满树都挂了果子,已经快熟了,求您老人家可别刮风。等果子收了,一定给您老人家再塑全身像。”
这下可把孙猴子难住了,有的要下雨,有的不叫下;有的要刮风,有的不叫刮,真是难出了一头大疙瘩。正想不出办法,二郎神回来了,孙猴子把那些人求告的事都告诉了二郎神。
二郎神说:“好办!夜间下雨,白天晒姜,风从河路走,别上果子行。”孙猴子听了,望了望二郎神,不由得笑了。
阅读心得
二郎神合理安排,满足了百姓们的不同要求。有时候,我们需要多开动脑筋来应对棘手的问题。
日积月累
近义词:答应—( )
反义词:答应—(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不同凡响—(出类拔萃)
反义词:不同凡响—(平淡无奇)
《向两位残疾人致敬》
(观视频有感。河北某地,两位残疾人。合作互帮。植树造林,为民奉献。值得传扬)
你是我的眼
我是你的手
欢乐合作不分手
两颗红心牵着走
承包荒滩五十亩
合作种植付辛苦
你没眼睛
只能用手
摸摸嗦嗦扶正树苗
我没手
只能用脚趾把住水桶
来把树苗浇
十几年的努力和坚持
把50亩的荒滩精心装扮
如今,
绿荫葱葱树云端。
清风爽意甜绵绵
植树造林绘蓝天。
为国为民做奉献
不图名利心情欢
流血流汗心里甜
高贵品德金不换。
轰动众人都点赞。
《眼见未必为实》
东北某地最近破获了一起迷信犯罪案件:罪犯假借佛祖附身,诈骗钱财和诱奸妇女达四年之久,竟使一些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上当!令人吃惊的是,一位医生也热衷其事。事后,人们问其原因。他说:“罪犯一说佛祖附身,就大口吐血,能不信?”看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鲜血,就认定是佛祖附身,这种 “眼见为实”的说法,对一个搞科学的人来说,确乎有点荒唐。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这并没错。
然而,在科学上,许多事情眼见未必为实。一根直棒插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里,从杯子外面看,直棒被折弯了;在漫无边际的茫茫大海上游弋,隐隐约约看见有一座城市,这是海市厦楼。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光的折射欺骗了你的眼睛。因此,古人说:“目犹不可信。”如果硬要把眼见的一切肯定为事实,单凭简单的观察就得出结论,就难免要上当。 自然科学研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用眼睛等感觉器官同研究对象进行接触,得到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仅是开始而已。感性认识只是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对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判断,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如果人们把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以为眼见的就是科学结论,而过去经过无数实践反复验证的常识都靠不住,那么难免要犯经验论的错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华莱士就是笃信眼见为实,上了江湖术士的当,把灵学当成了科学。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也是如此。他看到口吐鲜血就信以为真,也不想想这血是从哪里来的?人在不断大吐鲜血之后能不能活蹦乱跳? 他把这些起码的医学常识都抛之脑后,让封建迷信钻了空子,哪有不上当受骗之理。所以,仅仅把眼睛看见的表象作为唯一的根据,就认定某种现象是科学发现,是靠不住的。一些脱离实际、鄙薄理论或人云亦云的同志有必要以此为戒。写于1983年2月7日
《把根留住——在创新世纪辉煌的路上》
据说某地盛产旅菜,远销海内外,而玻菜采集的最佳时间只有十天左右,早了不成,晚了便老了。采后摊开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过来晾一天,捆好后装箱,食用时用水泡一下即可。而当地农民为了多产、快产旅菜,采后放在炕上二小时便可烘干,但味道却大不如前。经外商一次、两次替告后,仍“痴心不改”,结果老外忿然抽袖而去……又据:赵薇曾以《还珠格格》而一炮打响,但在其后演的电视剧《侠女闯天关》、电影《缘,妙不可言》因题材陈旧,手法粗糙令观众大跌眼镜。但这丝毫不妨碍她在众导演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说当代中国人更重视经济效益,更具商业头脑了。但在其背后我们却分明感到一个浮躁的民族心理在骚动着。
一百多年前的那一炮至今犹记,但那一炮打得好,它把一切妄自尊大都打得魂飞魄散。也打得中国人头脑清醒,心服口服,于是甘做人家的学生。在学习与摸索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似乎有人认为有了技术便有了一切,于是变得浮躁起来。其后果是什么呢?前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所追求的“顶天技术”、“创新技术”和力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至今堪为典范,但方正缘何在十年辉煌后跌人低谷?而在从外企引人管理人才担任重要职务,一路改革,过了管理关后又能超过历史上辉煌岁月的最好水平呢?多年来,无论是方正自身和社会,重技术的作用而轻忽企业管理的作用,其后某终于在方正极为典型地反映出来。
一百余年后的今天,如征服过我们的那一炮一样,我们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但大自然也毫不吝街地向我们亮了黄牌—环境问题!生态问翅!而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国古已有之。我们有这样一个汉字:“晋”,说的是网眼的大小,在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打鱼,什么时候用多大网眼的鱼网都是有讲究的,取之有度,不涸泽而渔,充分处理了人与生态关系的问题。中国的道家思想也主张人与周围的世界要和谐统一。但长久于来我们却数典忘祖,偏重于教训,
当我们力争想在科技上创造辉煌、赶超美国时,美国人却说:要发展还必须得从两千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那里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这些我们也必须从美国人那里学得么?这岂不是又落后于美国人?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抓住了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人、人才。无论是科技也好,企业管理也罢,还是诸如生态、环境间题的解决,最后都要归结到这个根本性因素上来。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叫舒尔茨,他研究美国1929年至1957年近30年间经济增长中各种投人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资金的投人,能源的投人,以及土地、厂房、设备等等的投人都得出了增长率,有一块增长率按传统经济学观念却找不到。最后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发现这一部分增长率是对人的投人所得到的,进而发现对人投入所提高的增长率远远高过对其他经济要素投人所得到的增长率。所以,美国人是不介意在这方面做深人细致的工作的。而当他们正用其“中国教育收割器”—托福“收割”中国精心培养的人才时;当他们在中国成立的微软研究公司于六年之内挖走中国一百余名拔尖人才时,我们却认准了文凭、职称。于是,便有了想评职称就得发表若干篇论文—不看有无实际工作能力;便有了某高校中文系七名学生在本校还不怎么有名的情况下却成了世界级的了;就有了只要出钞票若干,便有人给你发表文寮,甚至书……我们太浮躁了,所以我们过于看重这个衡A人的标准。又因为我们过于看重这个标准,我们便变得愈发浮躁了,结果,便把人给束搏死了!
树木要成长,。要开花蜻实,就得吸收营养,这得靠根—人、人才。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在有着深厚底聋的。民族文化土攘上多创造些有利条件,让“根”能深植于其中,使这棵树能出丰硕的果实,永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