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平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09:40
《忆平遥初三作文》
忆平遥初三作文
美丽的山西,历史悠久的平遥,总有些记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平遥,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在这个古镇内,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一种历史的气息。
对于平遥我是早闻其名,未见其详。今年暑期旅游的最后一站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平遥古城。因为行程安排的原因,赶到平遥古城时夜已深了,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我们在客栈店小二的带领下进入古城,夜幕,细雨,晚风习习,红灯高挂,别有一番韵味的古城深深的吸引了我。
因为之前赶路,午饭过后基本没吃什么的`我们都已是饥肠辘辘,稍作休整,我们迎着凉爽夏雨踏上了平遥的街道寻觅这里的美食。平遥的街道青砖铺地,很是古朴,只有我们几个人的街道很是冷清,但这种夜雨中的清冷有一种别样的美。街道旁的店家三三两两得还在开着,并不喧闹,只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在抚摸着小镇内古色古香的建筑,等餐中的我看着古城的美景,在丝丝细雨的陪伴下,恍惚间思绪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我似乎看见了那时的平遥,穿着古代服饰的人们在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是属于那个朝代的繁华。此时,朋友的一句,“美食已上桌,大家开动了”,瞬间又把我拉回了现实,夜雨带走了古时的喧嚣,只留下现实的宁静,两者之间的转换与分隔,让我的心情也慢慢厚重了起来。
吃过晚饭,在回客栈的路上,古城内街道两旁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都渐渐放慢了脚步,虽然天色已晚,可是大家还都是意犹未尽。回到客栈,温馨特色的酒吧大堂、明清时代三进三出的院落、幽深的庭院配着古色古香的桌椅与屋檐上昏暗的红灯笼。这一切,又是一种温馨与浪漫。平遥古城,虽然没有南方园林的细腻,但却有着一种灵气,结合了豪放与细腻的灵气。夜更深了,我躺在仿古的炕上,听着窗外细雨滴落在青石板上,思绪也在古城中荡漾,不知不觉中入了梦,在梦里我看到了平遥的历史,平遥的现在,平遥的未来。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我便起来,和好友在这三进三出的院落里嬉戏玩耍,待家人收拾完毕后一起去古城街道用早餐。这时,街边的店铺,已经有许多开了门,笑脸相迎天下客。街边早餐铺上氤氲的雾气应和着天边的鱼肚白,唤醒了古城。随着太阳的上升,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古城也在阳光中苏醒了过来,这又是平遥的另外一种美,一种生机的美。这时,最适合去了解这里的历史与文化,这里的衙门、钱庄、镖局、票号、牢房都是平遥的历史,也是平遥的文化。听着导游的详细介绍,一一走过这历史的遗留,不难想到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繁华。平遥,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烈日当头时,我们的平遥之旅也该结束了,但是一座古城却矗立在了我的心中。
再见,平遥,期待我们再次相遇。
【忆平遥初三作文】
《又见平遥—观后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次山西游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了。第三天晚上我们用过晚餐后,一同去到了又见平遥的剧场。
说到情景体验剧,那肯定与普通的剧不一样。具体不一样在哪里呢?再进去之前老师告诉我们又见平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走”,其二与寻常剧并无差别,是“坐”。
怀揣着好奇的心,我和伙伴一同进入了剧场。这时我们才看到了整个剧场的全貌。这里简直就像是一个真实的古城,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那个时代一样,人们是可以四处随意走动的,并没有固定的舞台。随着高台上的旁白娓娓道来了这整个故事的背景:“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随着讲解者话毕。一群镖师涌进了剧场,场内有几个水缸,是用布盖,然后灯光全暗,镖师们接了一趟凶险的标,大家都知道凶多吉少,但是“义”字当头,不能不去啊!领头的镖师站在高处,慷慨激昂地给队友鼓劲。
然后重头戏来了!
镖师们临行前洗刷身体,这一幕是以舞蹈的形式展现的。他们掀开了盖着布的大水缸,脱掉了其他衣物,然后纵身一跃,跳进了水缸!水随着镖师的动作溅了出来,观众们显然没有心理准备,吓得节节后退。这就是体验剧里的互动环节,不得不说实在是刷新了我对情景剧“贫瘠”的认知。
然后镖师们双手抱膝,双眼紧闭浮在水里,因为你可以看到他们是几乎是全裸的,那个样子真的很像在子宫里的婴儿,大概导演想表达他们每个人都是有母亲的孩子,却要为别人家唯一的血脉,或者说一件义举,献上了年轻的生命。
镖师们沐浴完毕后,找来了全城最有福相的女人为他们擦身。擦声完毕后,女人们狠狠的在镖师的胳膊上咬了一口,是一种烙印的形式,让他们不要忘了回家。顺提一句,镖师们痛苦的捂着胳膊退场时,我看到其中一位的胳膊上真的有血水,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这部剧真的很用心啊。
这一幕完了之后,旁白说:“接下来请大家看看,镖师们出去的这些年,平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吧。”接着一直以为是布景的大门就打开了,观众鱼贯而入,发现第二场景是平遥的中心大街,就很像我们早上参观,全部都是实体建筑。现在我才慢慢明白这个剧观众也扮演者“普通民众”的一个角色,像走进历史里。
街道还是很宽敞的,但奈何人实在是太多了,很不通畅。两边的商铺有很多,而且都可以自由进出。有染坊,剪纸,油纸伞,私塾,算命的,还有当街做包子的,我伸手去摸包子,然而演员很敬业,她们对我说:这些都是给回来的镖师吃的,想吃明天再来。非常可惜的是这个自由时间很短,大家看了一会儿故事就要继续了,因为镖队回来了,工作人员指引我们去城门,把我们赶到街上当围观群众。
然后老百姓就跟着镖队走进下一个场景,城门。
画风突变,镖师团灭,只有一个回来了,只身站在城墙上。去世的镖师们吊在布景墙上,化作挣扎的孤魂。光影投射在墙上,令墙产生了浮动的效果,孤魂们穿不过那面墙,回不了家,十分凄凉。
孤魂们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几百人无一人回来,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心酸。接着场景又换,走进了一个喜气洋洋的古城大街,观众们又成了凑热闹的平遥百姓,暂时忘记了悲伤。这一幕,时光倒流,是出发前赵家选妻。周边分隔为几个小块,每一个包厢都是平遥的适龄少女在准备,在大缸里沐浴。因为她们听闻赵氏的义举,想为赵家继后香灯,并以此为豪。
选妻子是以选秀的形式开始的,整个气氛很喜庆,最终选中了一个最标致的美人,侍女们为她穿上华丽的嫁衣,头戴凤冠,红红火火。
十个月后,妻子生下儿子,因难产而死。她出场时间很短,除了美丽的身姿,便是唯一一句台词: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真的是她唯一一句台词,却令人动容。她的内心定是无比凄凉,但又带着平遥女子奉献的骄傲。这个场景是灵位,有两条输送带,一条向左,一条向右,上面站得笔挺笔挺的就是祖宗们,新娘也上了他们家灵牌,穿着大婚时凤冠霞帔,在上面说了那句台词。
下一个场景回到现代,我们这些“平遥群众”又成了游客,来到已经破落的了,变成景点的赵家大院参观。
主角孤魂又回来了,见到家族因为一个义举导致凋敝,他信念动摇,不知道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
这一幕完了之后,站了一小时也有点累了,第六幕剧是舞台剧,可以坐啦!
讲了山西的面,讲了平遥几百个X家大院后人的故事,点出血脉传承的主题,回应前面主角的疑问,他的牺牲是为了血脉传承。
总的来说,《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大家族从辉煌到衰败,令人惋惜。形式新颖,冲击感强烈。我们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就像一次"穿越",我们的身份在看客和亲历者两者之间不停穿插。一砖一瓦、一人一物都是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导演和演员们都很用心,强烈推荐你们去体验!
《最忆是平遥1000字》
山西之行,难忘平遥。
在这个古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一种历史的气息。他不像苏杭一样有着似水的柔情,泛舟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胸中涌起的是慵懒的惬意;也不像西安一样有着恢弘的气势,徜徉在浩大的兵马俑里,脑中奔流的全是震撼。平遥,则像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历经风雨的洗礼,笑着抚摸世间的沧桑。
印象最深的便是平遥古城,远看瓦片一律呈齐整的灰白色,应和着几缕不太刺眼的阳光,把古城染上晕开了的淡淡墨色。乘车进入古城,风在耳畔边吹过,伴随着我们进入了青砖灰瓦的历史。平遥好像正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而我们也从现代,走进了古城的历史。走进古城的客栈,发现它们都是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布局严谨。院落之间有相隔的垂花门,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图案,把平淡的白墙灰瓦点缀上了一抹鲜丽。院子里挂着一排排红灯笼,与上面的蓝天交相呼应,好像水与火的交融。
最回味无穷的便是热闹非凡的古巷。走在曲折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一本古书,平遥曾经的风风雨雨就镶嵌在字里行间。时光荏苒,岁月如痕,虽然叱咤风云的晋商神话已经烟消云散,而我却从这些灰白的建筑中看到了平遥往日的荣光。平遥的街道青砖铺地,很是古朴,街道旁的店家三三两两的开着,卖货人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在大街上回荡着。虽然我们在游览,但当地的居民还是不少。道路上许多人骑着车走街串巷,还有的静静地享受古巷的韵味。他们斜倚着路旁的长椅,三两人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我们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但他们并没有不悦,反而热切的和我们搭上几句话:“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从哪来的?”……一句句淳朴的乡音顿时温暖了我们疲惫的身心,清晨的寒冷也好像随之而去了。走进一个商铺,店老板同样以热情地态度迎接我们:“你们好,快,里面请,看看这有什么喜欢的,价格不贵。”很快,我便融入了这热闹的古巷,恍惚间,思绪仿佛也回到了几百年前,回到了属于那个朝代的繁华。一直走,到处都是四通八达的路,好像永远没有尽头;放眼望去,都是同样的建筑风格,却丝毫不会厌倦,每一砖一瓦都流露着西北民族纯正的风情。
平遥的景美人美,戏曲更美。晚上,在茶馆,倚在座椅上,品着一杯浓香的茶,欣赏起戏曲的表演。看着生旦净末丑在台上捏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虽不知其所云,但依然沉醉于他们惟妙惟肖的技艺。一高一低,一平一仄,每一个音调都发出了最和谐的旋律,诉说着平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夜宿平遥仿古的炕上,拉开窗帘,凝望着洒满月光的院落。越发觉得,平遥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饱经沧桑,却仍面带微笑,娓娓地向我们叙说着悠悠的历史。
平遥,越凝望,越觉得难忘。
《品尝平遥碗托》
在我们山西,“平遥碗托”可是个地方的特产。其实平遥是平遥碗托的发源地,平遥人做平遥碗托那个算是拿手的绝活,拿来就能做啊!但是,最好的平遥碗托,还得是在山西晋中市。
下午我爸爸开车带着我来到了晋中老刘碗托店,这家店虽然说面积不大,占地也很小,但是它却有几十年的传统的历史了,这是一个祖孙三代都在开的店,现如今孙子马上就要接手这个店。爸爸说:“我小时候的记忆,也就是每天下学后在这里端起一碗香喷喷的还要冒着油油的红辣椒,我三下五除二吃了一碗,再来一碗!”然后就这样伴随着他童年美好的记忆,这家碗托店开到现在。至今回想仍然是觉得心里暖暖和和的,蜜一般的回忆似的。
为我们各自要了一碗粥这家店的招牌菜——平遥碗托。爸爸耐心的告诉我们怎么吃碗托——千万不能着急得吃,必须得把碗托先切成是“左右两边细,中间较为宽的柳叶状”,接着先把中间的那段蘸调料,最后从尖的那段蘸酱,细细品味后,最后在咬完整个碗托,期间一直要一直要不停的蘸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料香在嘴里久久的回荡。
我听爸爸的话,按照他的方法来品尝这碗美味的碗托。果然,这里面不仅有山西特产小麦高粱的香味你,伴和着料香在嘴里,使我难以久久的忘怀。而且爸爸特别告诉碗托的师傅,一定要放油香的辣椒。所以,美味中,还有辣椒的辣爽在里面,各种滋味全都占齐线,一一浮现在我的味蕾上,让我不禁感受到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食的热爱和钟情。
腕托真的是一吃就停不下来,我连吃了三碗,结果还又想要一碗。这是爸爸却止住了我,山西人有个讲究——事不过三,只要吃完三碗碗托,如果再吃的话,就会使碗托的香味,不能永远的留存,而是成了普通的味道。我点点头,用毛巾擦了嘴,细细的品尝着这初次体验是平遥碗托的味道,真的是回味无穷啊。
朋友们,假如你们哪一天来山西旅游,记得打电话给我,我会带你们去吃一碗我们山西最著名的特产,平遥碗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