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士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4:49:56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有位诗人,采菊东篱,过着晨兴理荒秽,月夜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云游归隐最早者,赤松子,厌弃官场攘争,淡泊人间富贵,采百花为食,极山要之乐,如此高的情趣,那么士人到底该不该归隐呢?
在我看来,应视情况而定。
赤松子是黄帝时的一位药师,在那时,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常见,众多有权者还是为百姓着想的。而赤松子因官场有太多的纷争,为了清高,他选择了归隐,后来,诸候贵族听闻其过着以百花为食的怡然的田园生活,他们纷纷模仿,形成了一个归隐的兴盛局面。现在,将如今的官场与那时的官场相比较,到底差别有多大?不愿过分地纠纷于官场,难道这真的是他归隐的真正意图吗?不!他是为了逃避现实,后世的官场比起当时而言不知道要污浊多少倍,可每个有才之人都选择了归隐吗?他们不怕现实的污浊,能够真正地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赤松子归隐,表面上是想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可这并不是高尚,而是懦弱。
被我们看做“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才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该归隐时归隐,该出山时出山,他不会因为什么官场黑暗、官员勾心斗角而屈服,而是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切。其实,范仲淹这位士人同样令人钦佩,在他被贬时,他不怨官场,他只是默默地守护着他那颗高尚的心,他对自己的贬谪,其他官员的陷害均以平淡的心对待,而不是那种消极的避世思想。那我仍然把他这句话熟记于心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为了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大志。
陶潜的`归隐更多的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众人皆知,他直率大胆,我被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所折服,如若他向小人低头哈腰,这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懦弱!他愤然辞去官场,归隐田园。他的性格使之然。倘若他留在官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能留芳百世吗?他的生活会快乐吗?我们都清楚,统统不会,留在官场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折磨,是精神上的蹂躏!他的行为是敢于追求自我的体现,而非逃避现实。
归隐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的隐士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一群也绝不是贪图享乐的。
在现实生活中,能面对现实为人民服务自然是最好的,倘若你性情不在此,归隐也绝不是一种逃避,所以士人该不该归隐便需从“士人”身上寻找答案了。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我眼中的"君子"》
“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题记
君子,当有竹的品格——“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勇于直面挫折与困难。君子,当有莲的修养——“出游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迁”,能够在浑浊的红尘中独善其身。君子还当有梅的自强不息,水的从流飘荡......
我眼中的君子,正如李白一般豁达奔放。纵然遭人诽谤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也依旧意气风发地吟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纵然在途不顺,也依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纵然经历种种失败与挫折,也依旧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眼中的君子,正如岳飞一般精忠报国志不移。纵然身处乱世,他毫无畏惧地挺身而出,以身救国。纵然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他在风波亭留下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迈诗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
我眼中的君子,正如文天祥一般宁死不屈。纵然已被敌军俘虏,纵然敌军给出了高官俸禄的筹码,他也依旧留下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汉青”的千古名句,面向着大宋的方向壮烈而死。
我眼中的君子,正如谭嗣同一般大义凛然。纵然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纵然能逃往国外而谋求一线生机,他也不为之所动容。拒绝出走,对志为变法献身,毅然表示“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被捕入狱时,留下行垂千古的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后壮烈牺牲。
我眼中的君子,正如屈原一般清醒是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国而跳入汨罗江。我眼中的君子,是像闻一多那样义正言辞,拍案而起。我眼中的君子,正如钟南山那样尽职尽责,在最危急的关头毅决然地冲在最前面。我眼中的君子正如.......
君子正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可以看见游动的鱼,飘动的草。
君子正如深邃幽静的夜空,可以看见朦胧的光,移动的彩。
君子对如生机盎然的春天,可以看见融化的冰,动人的绿。
“君子之交淡如水”,与君子相交,撇开名利色香,而是一种兴趣相投,惺惺相惜,心灵与精神交织的一种至高境界。感谢我眼中的君子,是他们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如何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