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小提琴静静地躺在琴盒里,深棕色的漆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我十岁生日时,父亲送给我的礼物。记得那天,他蹲下身子,把琴盒郑重地交到我手上:“学琴如做人,要耐得住寂寞。”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被琴身上精美的花纹所吸引。
初学时的兴奋很快就被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消磨殆尽。我的手指在钢弦上磨出了水泡,按弦时的疼痛让我直掉眼泪。更令人沮丧的是,无论怎么练习,琴声总是像锯木头般刺耳。有一次,我赌气地把琴弓扔在地上,红着眼睛对父亲喊道:“我永远也学不会!”
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捡起琴弓,用软布轻轻擦拭。“来,”他把我拉到琴凳前坐下,“我给你讲个故事。”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学琴时,老师让他整整三个月只练习空弦。“知道为什么吗?”父亲的眼神变得深邃,“因为只有先学会聆听,才能弹出好音乐。”
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心态对待练琴。清晨,我会仔细观察松香在弓毛上留下的白色粉末;傍晚,我学着分辨每一根琴弦振动的细微差别。渐渐地,我的指尖长出了茧,琴声也不再那么刺耳了。
五年级那年,学校要举办文艺汇演。音乐老师选中我独奏《小星星变奏曲》。演出那天,我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让我看不清台下的观众。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就在这时,我在模糊的视线中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坐在第一排,正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深吸一口气,我想起了每天清晨练习的场景,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渐渐地,我的手指找回了熟悉的触感,琴声如溪流般自然流淌。
最后一个音符余韵未消,礼堂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鞠躬时,看见父亲在偷偷擦拭眼角。那天晚上,父亲破例允许我晚睡,我们坐在阳台上,他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丫头,你今天不仅学会了演奏,更学会了坚持。”
如今,那把小提琴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秋。琴身上多了几道划痕,琴弓的马尾毛也换过好几次。每当我打开琴盒,松香的气息总会让我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终于明白,成长就像学习小提琴,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练习与失败,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
在某个练琴的黄昏,当夕阳透过窗户洒在琴弦上时,我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流泪的困难,如今都化作了指间的老茧和心中的力量。原来,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坚持后的水到渠成。就像父亲说的,耐得住寂寞,才能等来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