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从书生到统帅:左宗棠的人生智慧》的最后一页,窗外的阳光正好。我的目光落在书桌上那盆小小的绿植上,它正努力地向着光亮伸展枝叶。不知为何,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历史书上那个冷冰冰的名字和“收复新疆”的功绩,而是一个鲜活的、充满力量的身影——左宗棠。他的一生,就像戈壁滩上那一株株倔强的“左公柳”,在荒凉与风沙中,硬是活出了顶天立地的姿态。
感动,源于那份“笨拙”的坚持。 书中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后来位极人臣的显赫,而是他早年的“坎坷”与“不放弃”。考秀才考了好几次才中,考举人更是三度落榜!这放在今天,不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学渣”吗?一次次的失败,足以让多少人灰心丧气,选择躺平?但左宗棠没有。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埋头苦读,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学习地理、水利、军事。这份在逆境中不低头、不放弃的“笨功夫”,让我深深震撼。想想自己,有时遇到一道难题解不开,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忍不住烦躁、想放弃。左公的经历像一记警钟: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拍拍尘土,眼神更加坚定地看向远方。这份坚持,不是傻,是认准目标后,对自己近乎“固执”的负责。
震撼,来自那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当读到年近古稀的左公,毅然接下收复新疆的重担,甚至抬着棺材出征的画面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决心和气魄啊!新疆万里之遥,环境恶劣,强敌环伺,国库空虚,朝中反对声一片。换成别人,也许早就退缩了。但他没有。他深知失去这片国土意味着什么,更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那句“抬棺出征”,不是作秀,而是向死而生的宣言——不成功,便成仁!这份为了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孤勇,让我热血沸腾。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英雄”,并非天生神力、刀枪不入,而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用肩膀扛起千斤重担的普通人。这份担当,穿越时空,依然滚烫,灼烧着我那颗习惯于安逸的心。
智慧,点亮一盏“务实为民”的明灯。左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更体现在他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行动上。他在西北兴修水利、推广种植(尤其是那遍植的“左公柳”)、发展教育。他深知,收复失地只是第一步,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真正稳固才是根本。这份“实干”精神,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智慧——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俯下身子,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惠及苍生。这让我联想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光有目标和口号是不够的,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他的智慧告诉我:伟大,往往诞生于无数平凡务实的累积之中。
意义,在于照见自己的“小”。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相比于左公青年时的屡败屡战,我遇到的所谓“挫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相比于他暮年抬棺出征的壮烈,我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退缩的心态,显得那么渺小;相比于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宏大格局,更让我感到惭愧。
但感动之后,是力量。左公的故事,没有让我感到沮丧,反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坚韧、责任和务实的种子。他让我明白: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跌倒后爬起的勇气;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什么;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多么聪明,而在于脚踏实地去创造、去改变。
窗外,那株小绿植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想,它和我一样,都在努力地向上生长。而左宗棠,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老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灯塔。他就像戈壁滩上那些坚韧的“左公柳”,即使身处最严酷的环境,也要顽强地扎根、生长,最终绿荫成行,守护一方水土。这,就是我从书中汲取的,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身处何境,都要活成一株倔强的“柳树”,向着光,扎根深,担得起风雨,也撑得起一片希望。
标签:有感合上左宗棠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