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间小吃,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肉夹馍,肉夹馍是我小时候小吃心中“永远的神”。直到现在,我还一直喜欢吃。
肉夹馍的制作工序很简单,但味道却不简单。先把饼做到松松软软,再把沾满汤汁的肉放到菜板上,伴随着“哒哒哒”的声音把它们剁成肉末,再把饼的中间切开成两半,但不切透,将肉末塞进去,最后再加上肉夹馍的灵魂——炖肉的汤汁,一道小吃中传奇之作——肉夹馍就完成了。
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摊,你就会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美食,那里是我下学的必经之路,爸爸总会带我到那里买肉夹馍,那里也是我学会吃肉夹馍的开始,每当拿到肉夹馍那一刻起,便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光是用鼻子闻,就能闻到一种幸福的味道。滑而不腻的肉,加上汤汁的美味,伴着烧饼的香软,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光是闻着就已经饱了。
拿到手的时刻,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咬开,一咬就是味觉的盛宴,味蕾的狂欢兴奋到手舞足蹈,那咸咸的肉汤是我的最爱,伴随香软的烧饼,一点也不腻,取而代之的是香味,别提多好吃了。
肉夹馍不光好吃而且很“百搭”。比如我爸,就喜欢在里面夹面筋,还可以加香肠,辣条,青椒等等,但我还是最爱吃纯肉的。
肉加馍,不仅是一种小吃,一种美食,还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休闲之余来个肉夹馍,可以体会到一种愉悦;伤心之时来一个肉夹馍,可以治愈一整天的烦恼;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来一个肉夹馍,就会找到对小吃不一样的认知……总之,肉夹馍“包治百病”,也是我的最爱。
肉夹馍,一种永远也不会消失的美食,我最爱肉夹馍,但我更爱我的家乡。
指导老师:贾建丽
饺子是春节必备的美食,也是象征着团圆的美食。
饺子是东北最特色的美食,这是为什么?我上网查找了一下,原来饺子有个故事:在古时候,东北的人们处在非常冷的季节,容易得疾病,因此李仲景就发明了“饺子”。“饺子”也就是现在的饺子。后来人们觉得它特别像耳朵,就有了“冬至粘耳朵”的习俗。
东北的饺子铺很多,几乎整条街都是。而在我们南方却很少饺子,因为南方人们的特色并不是饺子,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饺子铺啦。
饺子的馅有很多,比如玉米加肉的、菜加蘑菇的和其他一些很好吃的馅。因为象征着团圆,人们就经常会把一些吉利的东西包在饺子里面,比如硬币,谁吃到就代表今年谁会走运。饺子其实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好吃。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家人们聚在一起吃饺子,多么开心!
饺子不仅有来历和象征,还有手艺。把馅放在饺子皮上,用手沾点水在饺子皮四周围画一圈,再用手或者模具一包,一个饺子就完成。不过也可以有许多种包饺子的方法,看起来都很好看,也更吉利了。
饺子,是团圆的代表。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每幅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呢!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不由得浮想联翩。从前,有一户人家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家里有勤劳的爸爸,善良的妈妈,勇敢的儿子----莎文。他们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沙漠,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一天,爸爸出去干活,突然外面刮起了龙卷风,爸爸便一去无回。妈妈因为这件事非常伤心,再加上疲劳过度,不久也病倒了。临终前,妈妈把儿子叫到床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孩子,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一对骆驼,你带着它们走出沙漠,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要勇敢顽强……”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离他而去了。伤心的莎文哭着喊着,妈妈永远都听不到了。过了几天,莎文便带上干粮和骆驼上路了。一天、两天、三天……不知过了多少天,他的干粮和水都没有了,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想放弃。此时两只懂事的骆驼给他信心,给他力量!不一会儿,莎文又醒了,他艰难的爬到骆驼背上,紧紧地抓住驼峰,耳边不断回想起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始终激励着他,给他前进的动力。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他们终于走出了沙漠,来到了一个优美的地方。有一户富人家收养了莎文,从此,莎文和骆驼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这幅剪纸,把勇敢顽强的莎文刻画得活灵活现。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我喜欢的剪纸!
我热爱美食,热爱美食街上的一个个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面馆里的小镜头。
清晨面馆开门营业了,各种各样的人络绎不绝地走进面馆,有柱着拐杖,满头白发的老人,有步履匆匆,带着公文包的上班族,还有怀抱孩子的家庭主妇,让原本就不宽敞的面馆更显拥挤了。
面馆的品种真多呀,有冷面,有双浇头面,还有现炒浇头面……有价廉物美的三丝面、素椒面、辣椒面,有美味可口的大排面、狮子头面、猪肝面,还有小店特色的鳝丝面、黄鱼面、牛肉面……
顾客坐在餐桌前等了许久,终于迎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拿起一双筷子,往面条中一插,筷头一绞,筷子上顿时有了一大圈面。他迫不及待地将面条送入口中,眼镜上顿时起了一层薄雾。他左手脱下眼镜,右手继续向嘴里送面。一位梳着披肩发的姑娘,撩起遮住脸的头发,夹在耳朵上,捞起一根面条,优雅地送到嘴里,慢慢地品尝面条的美味。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夹起两三根面条,“呼噜呼噜”地吸到嘴里,伴着一勺面汤,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还巴扎巴扎嘴巴,脸上露出一副满足的神情。一位妈妈捞起一小撮面条,放在嘴巴前吹凉后,喂到宝宝嘴里。宝宝不停地咀嚼着,吃完一口,奶声奶气地说:“这面条真好吃啊!”
看着他们吃面的样子,吃得那么香、那么欢,我都看饿了。我连忙点了一碗面条。这美食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在岁月里飘香,经久不散……
这个寒假是个不平凡的假期。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蔓延,白衣天使们逆行前往了病毒最厉害的武汉。向这些最美丽的逆行者致敬!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谨遵钟南山爷爷的指令,乖乖呆在家里保护好自己,勤洗手,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当然我们同样也每天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态势。在寒假里,我学会了很多事,例如学会了几样美食的做法。
我在手机上看许多学做美食的视频,我作为一个小吃货,天天都在家里闷着,想做些东西和家人们一起吃吃。我准备了两个土豆,我先把土豆的皮剥了,接着把土豆切成一条条的,用冷水浸一下捞起来,然后把这些土豆条放进盛着水的锅里,再放入适量的盐,开始煮几分钟。煮好后捞出来用冷水浸一下并晾干,把淀粉放进去搅均匀,最后把这些包着淀粉的土豆条放进盛着油的锅里炸。炸几分钟后,看这些土豆条有点金黄色时就捞出来。没错,这些土豆条就是——薯条,把薯条放进容器里,再准备好番茄酱,这味道鲜美的炸薯条就大功告成了。我拿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薯条的味道真好,没多久就被我一扫而空了。
从那以后,我一想吃薯条就来到厨房,拿出土豆来,自己做着吃。
这个假期,我们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小小美食家。我们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期待着早日春暖花开。
(指导老师:巫文渊)
说起美食,我第一时间就想起饺子,我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做饺子。
妈妈告诉我:我们南方人吃的是汤圆表达了冬至时的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北方的人到了冬至就会吃饺子,而吃了饺子,到了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
做饺子前,要准备的材料:面粉、擀面棍,垫子,还有你喜欢陷料,调料。当然还要准备工具:锅、电饭锅等。
做饺子皮选用用高筋的饺子粉加冷水和面,一次和面时间至少是十分钟,在面粉中加一些蛋清和少许盐,和出的面会更加Q弹,面皮也更加结实不容易破。在第一次和面结束后要记得盖上保鲜膜醒面10-15分钟,醒完后再撒上面粉揉面10分钟,最后擀成的饺皮光滑无小颗粒。
我们开始包饺子,妈妈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她先把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把它们揉得圆圆的,接着拿着一个小面团,沾点面粉,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饺子皮,然后挖一勺馅放在饺子皮上,把饺子皮捏得紧紧的,最后把饺子放在手上,用两手夹着饺子的边缘使劲掐一下,一个饺子就这样包好了。我也学着做,看似简单,但是却丑态百出,不是陷多了把皮弄破,就是捏不紧,散了。随着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叠加,慢慢地,我也包成了一个个漂亮的饺子。原来,熟能生巧是有道理的。
包好的饺子,我们分两种吃法:水饺,和炸饺。
水饺比较简单,把汤放入电饭煲里后,开了,再放饺子,煮个8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那水嫩水嫩的饺子一口咬下去,还爆汁!浓浓的香味满足你的食欲。
接着我们做油炸饺子。首先在锅中,放入油,大约油温七成烫左右,把饺子轻轻放入,然后有筷子把饺子翻滚,等饺子浮起来,颜色变金黄,就可以出锅了。浓浓的香味中,看着那金黄的饺子,垂涎三尺。夹一个,一口下去,外酥内嫩,汤汁与舌头共舞,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和音,闭上眼睛让余味在嘴里萦绕,好美啊!
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一道美食治愈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道。哈哈——
美食,真让人陶醉!
标签:作文650字说起美食民间小吃肉夹最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