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一家亲作文

2024-09-28 11:22:58 袁凤萱 阅读:

我是一个壮族女孩,老家在河北唐山,我和妹妹跟随爸爸妈妈在开鲁已经生活了12年。要说起我们一家人与内蒙古的渊源,那还得从我姥爷那辈儿开始说起。

听妈妈说,姥爷小时候家里很穷。太姥姥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姥爷是家中的长子。因为家里孩子比较多,生活又困难,姥爷虽然当时学习成绩很优异,但还是小学没毕业就被迫辍学了。辍学后,姥爷就跟着太姥爷一起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每次吃完晚饭,姥爷忆苦思甜时,总是会和我们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用姥爷自己的话说:“我小时候什么苦没吃过,种过地、下过矿、进过工厂、做过小买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那是真正体会过路边吃、地里睡的滋味啊!”

改革开放以后,当时20岁的姥爷把东奔西走的脚步迈到了内蒙古。在唐山与开鲁的来来往往中,汉族的姥爷娶了一个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媳妇,于是后来就有了一对民族为壮族的儿女,也就是我的妈妈和舅舅,说到这儿,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是壮族了吧!姥爷头脑灵活、肯吃苦,姥姥贤惠、勤俭持家,一家人很快就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把土坯房翻盖成了砖瓦房,买了村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骑上了村里第一辆摩托车,家里装上了固定电话,姥爷手中又拿上了大哥大!

时光飞逝,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成花甲老人,一对儿女也已经成家立业。机缘巧合下,姥爷又带着我的妈妈、爸爸重返开鲁,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奋斗。当时妈妈30岁,而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只有六个月大。妈妈说,那是她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她说小时候经常会有内蒙古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在他们与姥爷的交谈中,她了解了内蒙古人性格的豪迈,民风的淳朴,当然,还有那漫天的风沙和刺骨的寒冷。妈妈说,她是跟姥爷来到开鲁后,才了解到姥爷对内蒙这片土地有着多么浓厚的感情!姥爷熟悉开鲁的每一个旗,每一个镇,每一条路,时过40年,甚至能清楚地记得它们年轻时的模样。

2012年初春,妈妈又把出生刚满八个月大的我带回了开鲁,这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来到内蒙古。也是在这儿,我结识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玥玥姐姐,她比我大一岁,是个蒙古族女孩儿。我们住在一个院,平时一起打闹玩耍。入学后,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在院子里,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学校,她成了我学习的榜样。后来我又有了妹妹,院子里就更加热闹了。一转眼,我12岁了,妈妈常说她是看着我和开鲁一起成长、变化的。妈妈回忆说,当时她刚来开鲁时,开鲁的风沙还很大,路上的汽车也不算多,南湖公园和附近的楼房也还是平地一片。如今,南湖公园风景如画,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挂着各类车标的汽车,在宽敞的马路上鱼贯而行!

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一家四口没有回老家,决定在开鲁过新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吃年夜饭时,妈妈感慨地说:“来开鲁12年了,你们是喝着这里的水长大的,你们说话的口音都是东北味儿,而我也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开鲁!其实我早已把这儿当成第二个故乡!”是啊,我们的青春在这儿,我们的事业在这儿,我们的朋友在这儿,我们的生活早已与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习惯了这儿乍暖还寒的春季,烈日骄阳的夏季,丰收忙碌的秋季,漫天飞雪的冬季;我们习惯了在这儿过年前去朋友家吃杀猪菜,大杯喝酒,大口吃肉;我们习惯了用东北话和老家的亲人朋友聊天,我们早已把这当成了第二个故乡!

这就是我们祖孙三代人与内蒙古的渊源,更是壮族、汉族、蒙古族互通互融,共同发展,紧密不可分的真实写照。我想和我一样,生活在中华多民族包裹中的朋友还有很多。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只有心手相牵,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