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2024-04-13 17:29:28 周玉平 阅读:

4月6日,我调整好手头的工作,参加了早已预约好的璩老师的工作室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研讨会。

初识璩老师,是她应我们学校之邀,来为我们作《幸福教师的修炼与成长》的暑期培训。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真诚睿智的话语,对教育初心不改的热忱……我一下就被圈粉了。

果然,这次的网络教研干货满满,务实、高效,收获颇丰。我最大的启发是语文教学要进行文本细读,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味道,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从参加工作以来,《记承天寺夜游》我也上过许多遍,但欣赏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又听了工作室众位大咖的评课议课,我对处理文本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几位名师都不约而同地为余老师的朗读设计点赞。看似随心所欲,却通过大量的朗读,留足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白,留足了生成感悟的空白。通过师生共读,既营造了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优美意境,又由浅入深,带着学生一步步进入了文本深处。反观自己,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朗读流于形式,或是以齐读了之,对学生的指导点拨还不够。

二、关键句入手,慢慢欣赏

一篇好文章,出彩处就是作者思想的充分体现处,慢慢品读关键句,才能品出文章的魅力。余老师抓住文中写景的句子,做学生读写的引导者,他的慢品与耐心等待学生的自主发现,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细节处入手,倾听细微

江老师谈的《湖心亭看雪》中的“而已”二字的理解,让我惊叹。只有贴近文本,深入文本,才能真正读懂张岱的人生感慨。如果我们老师对文本只是囫囵吞枣,或借助参考书照本宣科,缺少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很难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

期待与璩老师、与各位名师的再次相遇!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