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君”意,启迪“子”心——《诫子书》微课

2024-09-12 08:17:13 文题网 阅读:

【情境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次家长会后,同学们收到了父母的信。当你读信时,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大家感受到了父母的期盼。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封经典家书,那就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为了更好地读懂这封家书,我们试着进行一场穿越吧。让我们回到公元234年的蜀汉……

军帐里,夜灯下,诸葛亮叹息着:北伐多日,久攻不下,渐感精力不济,恐时日不多矣。我那瞻儿才八岁,我该为他留下些什么呢?给吾儿写封家书吧!

【一读家书·明理悟深情】

1.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诸葛亮放不下的瞻儿,当收到这封沉甸甸的家书时,我们能读懂父亲的心意吗?请大家自由朗读、体会。

请你说。你读懂了,父亲希望我成为一个君子。

谢谢你,请你说。你也读懂了,父亲还传授了成为君子的方法,那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这位瞻儿说,还有些地方不明白:为什么“静”和“俭”能帮我们修身养德呢?

(教师口吻)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年幼的瞻儿答疑解惑吧!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PPT】

【活动一】合作探究:为什么“静”和“俭”能帮我们修身养德?

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1)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接下来让我们分享分享。

请你说。你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读到:只有淡泊宁静才能明确志向,然后实现远大目标。

谢谢!请你说。你又从“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读到:学习需要内心宁静,而静心学习又能帮我们增长才干。

【PPT】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通过讨论,我们明白了: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宁静专一,可以帮助我们笃定志向、成就学问、增长才干,实现理想。这不就是在提升自身修养吗!

(2)我发现刚才的讨论和分享主要是围绕“静以修身”来展开的。那么,“俭”为什么又能涵养品德呢?大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哦,原来文中和“俭”有关的语句似乎很少。请大家读读老师补充的资料,或许会有启发。

【PPT】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李商隐)

请你说,俭,与奢相对,是节俭的意思,是不追求物质享受。

请你补充。你发现:小至家,大至国,只有注重节俭才能成就贤能。

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不难发现:注重节俭的人往往能自觉抵制外界诱惑,不注重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的提升。就好像心灵的花园里,开满的是节俭的鲜花,而骄奢淫逸的杂草无处生根。

(3)同学们,古代先贤中有没有这样“以俭养德”的君子呢?大家能不能从学过的文章中寻找答案呢?比如《论语(十二章)》。

【PPT】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孔子与颜回。这对师徒身居陋巷,粗茶淡饭,不以物质生活为念,安于清贫,他们就是“以俭养德”的君子呀!

综合同学们的观点,我们明白了:静,就是内心的笃定坚守;俭,是对物质欲望的自我约束克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是内外兼修,终成君子!

3.那如果不静不俭,会有什么后果呢?

大家都读到了这句话。

【PPT】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父亲从反面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于己就不能奋发图强,于社会更不可能做出贡献!所以,于己于世,须静须俭啊!

4.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封家书吧。

【PPT】

《诫子书》全文。

通过朗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亲的期盼:希望儿子做一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君子。

5.老师觉得刚才的朗读似乎还少了点韵味和情味。我们还可以通过关注语言形式特点,从用词和句式这些角度来继续揣摩家书背后的深情。

【PPT】

《诫子书》全文。

大家发言很踊跃!我们读到了“非……无以……”双重否定句中包含的浓烈情感。还找到了舒缓语气的“夫”、“也”等词语,从中体会到了父亲的语重心长。我们还从六个连续的四字短语中,感受到了父亲的警示。

【PPT】

双重否定句,“夫”,“也”,变红。

四字短句变红。

同学们,这份殷殷期盼,这份警诫之语,不都是一位临终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吗!那让我们再次朗读悟深情!

【PPT】

《诫子书》全文。(学生实景朗读录音播放)

【二读家书·怀亲承家风】

期盼如此,警诫如此,诸葛瞻是否谨记了父亲的教诲,成为了君子呢?

让我们再穿越到公元263年。

军帐里,夜灯下,37岁的诸葛瞻眉头紧锁:

【PPT】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伐蜀,时任平尚书事的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防御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

哎,我困守绵竹,进退维谷,我该如何抉择呢?如果父亲在世,他会怎样指引我?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为诸葛父子设计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父亲的教导再次成为他的人生明灯。请结合《诫子书》和补充资料,小组合作,设计对话。

【PPT】

【活动二】设计对话:结合《诫子书》和补充资料,揣摩诸葛亮言行带给诸葛瞻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段跨越时空的父子对话。

【拓读资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诸葛亮

老师发现这一组写得非常好,请上台演绎一下。(播放学生演绎的对话)

子:父亲大人,儿现在内不能除奸佞,外不不能攘强敌。愧对您的教诲和期盼!

父:瞻儿,为父也曾“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还记得你八岁时,为父写给你的家书吗?

父子(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子:儿子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尽忠蜀汉是我永不改变的志向。

父:是的,需谨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子:父亲,我懂了!您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子承父志,此刻的我又怎能为生死和诱惑所动摇呢!

【PPT】

公元263年,诸葛瞻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其子诸葛尚亦力战而死。

谢谢你们动情地演读。

这就是诸葛瞻最后的选择与坚守。不仅如此,诸葛瞻的儿子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同学们,这封家书甚至影响了整个诸葛家族后世——(PPT图片)这是我国浙江兰溪市诸葛村。那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传诵着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成为了诸葛家族的传世家训,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世珍宝。

那我们究竟在传承什么呢?

——那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君子之风啊!

【三读家书·尚贤扬美德】

君子之风代代相传,从古至今,无数君子如璀璨群星。你最崇敬哪位君子?你想学习他怎样的君子美德呢?

【PPT】

【活动三】见贤思齐:从古至今,无数君子先贤激励着我们。你最崇敬哪位君子?请结合他的事迹,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怎样的君子美德。

示例:我崇敬 陶渊明 。因为他 不为五斗米折腰,转向田园,独守宁静。(事迹)。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静以修身 ”的君子美德。

请你说。你钱学森。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你从他身上学到了“淡泊明志”的君子美德。

请你分享。你最崇敬的是袁隆平。因为他虽身价千亿,却身着平价衫,脚踏棉布鞋,他笃志“禾下乘凉梦”,尽显大爱国士风!他诠释了“俭以养德”的君子美德。

大家都是见贤思齐的新时代好少年!

结语:正是这样的君子美德,涵养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引领我们穿过弥漫的硝烟,挺过苦难的岁月,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学们,我们即将从父辈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请全体起立,再次在诵读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家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老师补充的课外家书节选——《诫外生书》(诸葛亮)、《告诸子及弟侄书》(范仲淹),并从中选取一句最能启迪自己的话,做成一枚“诫己书签”,勉励自己。

【板书设计】

静以修身 见贤

君子

俭以养德 思齐

【教学阐释】

《诫子书》是一篇论说性文言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文意读懂难,理解深意难,读出经典的价值更难。

基于学情,我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读懂“君”意,启迪“子”心;而读懂“君”意,即父亲谆谆教诲里的君子内涵和修身养德之道,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堂课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补读拓读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力求从以下维度推进。

1.环节的层层递进:一读家书,明理悟深情;二读家书,怀亲承家风;三读家书,尚贤扬美德。环环相扣,推动学生理解由浅入深。

2.语言的揣摩体悟:经典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读懂家书中的情与理。不仅知道父亲诸葛亮说了什么,还知道他是怎么说的。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文意,语言形式不同,传递的情感也往往不同。

3.活动的多维创设:课堂的灵动不是来自活动的花样繁多,而是源于活动对目标的精准推进。据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其一,情境创设贯穿课堂始终。基于教学难点,让文本从文字走向学生内心,真正发挥经典的现实意义。我从《诫子书》的第一位读者诸葛瞻的角度创设了本课的大情境,结合史实,设计了8岁的诸葛瞻初读家书的情境、成年诸葛瞻生死抉择间,父子跨越时空对话的情境,呈现出诸葛瞻在父亲言行的影响下由“知”走向“行”,成为君子的过程。学生自己设计并演读对话,在理性的文字中融入感性的体验,让学生真实直观地体悟到这封家书对于修身养德的现实意义。

其二,“合作探究”“设计对话”“见贤思齐”三个学习活动推动语言由理解走向创造与运用,带领师生由“读家书”到“承家风”再到“扬民族浩然正气”,努力凸显经典的传世价值;

其三,补读与拓读相关资料,进一步挖掘“俭”的内涵,厘清“静”“俭”的关系,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活动推进中,注重渗透品读体悟、关注注释等文言学习方法。

4.作业的精巧适宜:制作一枚“诫己书签”,延伸课堂所得,在巩固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走向自主学习;尊重生情差异,给予学生警句选取的弹性空间;作业量小,但任务明确,形式新颖,让学生乐于接受。

最后,我想说:经典其实离我们很近。当你真正走进它时,便能感受到它的力量。在磨课过程中,我数次被文中警句打动,几度落泪。我也在不断的推倒与重构中,收获真知、感受到了教学之美。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