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读《活着》这本书,当时的感受只能说是震惊,但是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后来读到了王小波一篇对《活着》的评论,我觉得说得很中肯,抱有活着只为了活着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会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样子,从而使生活失去意义。但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发现人的能力和思维的局限性有时候可能真的只能做到勉强的活着,没有爱,没有美,没有乐趣,更别提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了。
人活着,就是了吃饭。“民以食为天”,人若不进食,数日而亡。所以很浅显的道理,吃饭是为了活着,每个人每日辛苦劳作,最先解决的也是温饱问题,其次就是享受的乐趣!而忙碌时最不可少的一件事便是吃饭。现在社会普遍存在为了鸡鸭鱼肉,为了生猛海鲜,为了发圈,为了炫耀,为了凡尔赛或者为了远方,为了诗歌等等。其次才是吃吧,吃是为了活好像意义变得不是那么直白。
因此啊,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我思故我在”,就像书读万卷,如果不思考,就算“韦编三绝”也没用。活着时,有趣的灵魂比外在更重要,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为生活奔波的同时还能诗意的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知道房奴身上背着的是否是充满诗意的房子?诗意的世界,由谈何容易,那就活得有趣些吧!我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但不高,就觉得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和事,能给予后代一些有益的教育,此生便无憾。
有趣,怎样的标准?那取决于人的心境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的有趣我可能不认同,所以,人活着,只要自己有趣,就不要介于别人的有趣自讨没趣了。
随着工作中一些自认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苦恼时,产生了一种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终了。“世事哪能都如意,成事只求半称心”,生活虐你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那不如初恋,也要百折不挠求生存,人活着无非就是为了那一口气吗,保住这一口气,一切皆有可能。生活中不如意的人遍地都是,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能从荆棘中脱颖而出的!就如黑塞的《悉达多》,每个想要寻找自我的人生都是悉达多,困惑、迷茫、痛苦、顿悟、觉醒、死亡、重生,体验,俗世就是终极的道。
世间的人不一定都为了活着而活着,所有的活着都有他特定的条件,历史环境,所以这个永恒的无解的话题才如此的精彩绚烂。世界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时间被终结,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世界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时间被终结,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
2022年1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