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分享《愚公移山》

2024-10-29 12:37:01 胡晓君 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一、质疑导入

大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有什么疑惑?

预设:愚公为什么不搬家?愚公姓什么?为什么不挖隧道?愚公到底愚不愚?他年轻的时候怎么没想到移山?

学贵有疑,大家提出来的问题都非常精彩。大家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是:愚公为什么不搬家?

二、分析“不可能”

大家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认为客观上他移山不可能、不可行。请你仔细读文章,找到证据,并用“因为 ,所以不可能”的句式提炼你的观点。

预设:二山高大、年且九十、力量薄弱、路途遥远、工具简陋……

现在我们把他遇到的困难依次填进去,把结论读一遍。

这样看来,明明可以搬家,但他却偏偏选择了最难的移山,愚公真是不自量力。

三、分析“一定能”

愚公他己对移山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文中哪些段落集中了这些信息?

明确:第二三段。一起来读读。

我们认为的每一条不可能,愚公自己都是怎么看的?找原文,读、分析。

①“而山不加增”:“不加增”就是“不增大加高”,挖去一点就少一点。——山不加增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若孀妻弱子”——他人帮助(家人、外人)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读得怎么样?你读得很投入,你感受到了什么?哪几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读,集体读:轻重、缓急、语气语调)

可解析“顶针”的修辞:前一个句子的结尾连着后一个句子的开头显得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最后总结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使人觉得特别有理。 ——子孙无穷

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意志坚定

所以:我们认为不可能、不可行的事,愚公认为终将能、一定能。

小结活动,师生对比读:

(师)因为 ,所以不可能。

(生)因为 ,所以一定能!

四、总结人物形象

1.解析文本后,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痛感淤塞之苦,让他在年纪老大时仍想有所作为,于是“遂率”——志向远大、说做就做。

考虑了前因后果,预想到了美好前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才聚室而谋,放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高瞻远瞩,乐观自信。

不在乎年老体衰,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奋斗不止。——踏实肯干、意志坚定

“虽我之死”。快九十岁要移山,这么大年纪了,他自己能看到山被移走,天堑变通途吗?但他还在不遗余力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造福大众的事。——造福百姓

你还觉得他愚吗?

2.智慧是有境界之分的。

小智谋事,中智谋人,大智谋势——墨子

你觉得愚公的智是哪种?为什么?

总结:我们曾在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才发现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他的见解超出一般人,他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有造福百姓的大爱,有说做就做的果断,有坚持到底的自信,这样的大智慧大胸襟让人敬佩。他是大智若愚。

怀着这样的敬意,我们再读二三段。

五、拓展延伸

1.愚公知难而为,坚定果敢地干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像“愚公”一样的人吗?请分享给大家听。

2.老师分享: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视频。

“10天建座医院,这怎么可能完成?”这是外国人的第一反应,但这张卫星云图见证了这个奇迹。中国人就是有能力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3.刚才我回答了大家的问题,现在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愚公没有名字?

明确:“愚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无论是将高山夷为平地,还是平地之上盖起高楼,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扎实执着地付出行动、克服困难,坚定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又造福大家的事。他们都是“愚公”,都在用大胸襟大智慧打造着传世的奇迹。

这才是今天这个寓言的价值所在!

结语:希望我们能够像愚公一样既做梦想家又做实干家,愿你有大智慧又肯下笨功夫,移走生活中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后记:

作为听课者,这堂课有两个点让我内心激荡。一是师生合作,逐一念出“因为……所以不可能”“因为……所以一定能”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教了这么多次的《愚公移山》,当它从自读变为教读,当我重新审视愚公的每一点做法,每一条分析时,不得不佩服愚公及其创作者的远见卓识。二是当火神山雷神山的视频呈现于屏幕,10天一所医院,在座的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再一次震撼:我们就在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愚公没有名字,因为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和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苦难中成长的民族,从不认输!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