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4-10-29 12:36:52 欧湘荣 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探究于勒称呼变化的原因;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把握课文主旨;

3.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亲情观”,更好的促进自己心性的成长

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把握课文主旨;

2、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亲情观”,更好的促进自己心性的成长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和扎扎实实地咬文嚼字走进文本,体会称呼的变化。称呼反应了于勒命运的变化;称呼反应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称呼反应了菲利普夫妇内心深处对于金钱的渴望;称呼反应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称呼为塑造人物服务,为展现主题张本。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尤其是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这个内容来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抓住称呼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

1、抓称呼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我的父母即菲利普夫妇是怎么称呼于勒的,请把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圈画出来?

同学们很细心,找了很多,老师按照顺序将这些称呼列在这张表格里,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你们在读的时候,发现语气有变化吗?是的,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的?

2、找关键句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组找一找,这些称呼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请同学们在原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回答的时候要说清楚句子在哪一个自然段。比一比,哪一张找的最快又最准确。

(1)“坏蛋、流氓、无赖”: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3)“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两年后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4)“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当他们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时。

三、品读心理

1、同学们将这些关键词句都找了出来,接下来我们好好品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相关句子,一起来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齐读)

分析:什么叫“糟蹋钱”?

乱花钱,不会理财,不把钱当回事。

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

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

那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称呼,你感觉此时于勒在菲利普夫妇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行为不端、品质恶劣

通过再次品读,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发现?恩。是的,运用了排比。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你读出了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惧怕憎恨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齐读)

分析:同学们,“一下子”突出了什么?从这里你们看出了菲利普夫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下子,突出了反差之大。与前面的称呼形成鲜明对比。从这里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唯利是图。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分析:船长的话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这无疑加深了菲利普夫妇的好感。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分组读)

分析:第二封信,于勒更慷慨了,愿意有福同享,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身价更高了。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再次齐读)

分析:请结合这几段文字,谈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怎么又发生了变化?

于勒来了两封信,不但表示会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而且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富贵。船长的话又从侧面证实了于勒发财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是的,所以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我们再来读12段,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真的是盼望于勒回来吗?

与其说是盼望于勒归来,还不如说是盼望于勒的钱。在这里,可以看出菲利普夫人的自私、势力。

到了美洲的于勒先后来了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又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此时,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地位是空前的高贵,几乎把他奉为福星。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女生读)

分析:刚才还喊着“好心的于勒,真是个有办法的人”突然改口喊于勒“小子”?你们是怎么看的?为什么会哆嗦?

确定船上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发财梦突然破灭之后,克拉丽丝沮丧和痛苦到极点的本能反应。她十分害怕于勒又要回来“吃”他们,不堪设想的后果,让她恐惧得直“哆嗦”。

此次称呼跟上文的称呼又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菲利普夫人的冷酷、势力。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男生读)

分析: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只得东拉西扯,但又急于转入正题。“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家伙”一词表现出不屑和不在意的样子,以掩饰自己的真正目的。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

分析:请一位同学用“暴怒”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暴怒”?

母亲想从于勒身上发财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甚至昔日的败家子如今有可能再次拖累自己一家,旧怨新恨一起发作,不由得非常愤怒。这一举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对于勒的称呼再次改变,表明菲利普夫人已不把于勒看做兄弟,活画出她唯利是图的本性。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齐读)

分析:为什么母亲说我疯了?拿10个铜子给于勒多不多?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菲利普夫人什么性格?

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对于勒是什么心理呢?------深恶痛绝

从以上的称呼来看,菲利普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是要好些?那他比较同情于勒吗?

菲利普最终没有认兄弟,其实他们是同一类人,只是在关键时刻,克拉丽丝比菲利普更精明、更刻薄。

2、归纳:

当我们深入到文本中,咬住这些关键词句,细细品读,竟然可以品出称呼的各种滋味。接下来归纳菲利普夫妇的心路历程。

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四、活动探究

探究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变化的原因

1、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会变来变去的?

态度的变化都是钱惹的祸,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

2、时代背景介绍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巳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可以说,当时金钱已然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3、从菲利浦夫妇对待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里,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至上,没有亲情和血缘,眼中只有钱,有钱就认兄弟,无钱就是陌路人。

探究二:“我”的心理

在小说中所有的人对于勒都是这样的吗?恩。是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我”。来找一找文中“我”对于勒的称呼是什么?请在原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齐读)

分析: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对谁说的呢?

我的叔叔是对自己说的,强调了于勒和“我”的关系,父亲的弟弟是对父母说的,强调了父母不认兄弟,我的亲叔叔是对这个社会说的,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

从语意上看,是层层递进。

再次齐读。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发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通过刚才的品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我”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若瑟夫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

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深情呼唤。 (有感情地读)

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年幼的“我”,还没有被铜臭污染,天真、单纯、善良,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悲剧效果。“我”是文章中的一抹亮色,就如同《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寄予了作者的感情和希望。他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探究三:写作手法---巧妙对比

对比法:可以分为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说出不同话语,来展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纵比是描写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说出不同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一位同学结合本节课的分析来说说本文的对比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

菲利普夫妇与“我”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

菲利普与妻子克拉丽丝两人对于勒称呼的对比。

探究四:主旨

哪位同学来归纳本文的主旨?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心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菲利普夫妇不愿与于勒相认,这是因为相认不仅会使菲利普夫妇希望破灭,更会打破他们家现在平静的生活,造成女儿婚姻的动荡,从中流露出作者的同情,让我们能感受到小人物的辛酸。

五、拓展延伸

1、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本文就是抓住菲利普夫妇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态对于勒前后不同的称呼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像这样的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还有没有接触过呢。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吗?或者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有的同学看过,很好,这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大家有机会真的要去看一看,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主要人物,曹操,他在这部巨著中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称呼,你们来看一看。

丞相是他的官职,孟德,是他的字,曹操字孟德。曹操当然就是他的名字,阿满,是他的小名,曹贼,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侮辱性的称呼。

那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样身份的人?会称呼他丞相,对,在他手下为官肯定称呼他为丞相,比他年长的人,就会称他的字,直呼其名的人往往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在古代,直呼一个人的名字,那么往往都是看不起或者心有不满的人。称呼他小名的,要么就是父母,要么可能和他从小一起的玩伴。而称他为曹贼的,往往肯定是与他有仇恨,认为他有野心,想篡权的那么一些人。

可能具体人物大家不太知道了,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曹仁曹洪等,都是他的下属,所以肯定会称他为丞相,袁绍曾经是和曹操结盟一起反抗董卓的,那个时候他们两个关系好,所以他的官职要比曹操的官位要高一点点,因此他称呼曹操的字。祢衡他自己认为自己是非常厉害,但是曹操却没有重用他,反而让他来击鼓,所以他就直呼曹操的名字。那叫他小名的许攸,是与曹操一起长大的,并且立下大功劳,于是他就觉得他帮助曹操,而且曹操又和他从小的玩伴,所以就口无遮拦,直接叫人家的小名。称呼他曹贼的人,那肯定是与他势不两立的,像诸葛亮和孙权这些人。

通过这样的称呼,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们其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叫丞相肯定是尊敬有余,叫孟德那还是很亲切的,直呼其名,是带着些许蔑视,称呼小名虽然看起来很亲切,但其实啊,还是有一种轻视啊,所以我们要注意啊,以后就是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但是后来人家长大了你不要再叫人家的小名,那是非常不礼貌的。称呼曹贼,是带着痛恨的情感,所以说,对人物的称呼,是可以表现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情感态度。

所以说,对人物的称呼,是可以表现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情感态度。

本篇小说中“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讨饭的、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浦夫妇的自私、势力、冷酷。而若瑟夫的一声:“我的亲叔叔”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由此看来,人物的称呼可以表现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称呼的变化就是为塑造人物而服务的。

同学们以后在读文学作品时要多多留意,细心体会。

3、练笔: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对于勒的称呼将会变成怎样呢?他们夫妇和于勒又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试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称 呼 对 比

刻画人物性格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