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例:向《昆明的雨》学选材

2024-09-12 08:05:28 王丹蕾 阅读:

教学目标:

1. 从学生的问题作文出发,明确学生作文选材中的典型问题。

2. 从《昆明的雨》中总结选材的方法。

3. 把经典中的总结的方法运用到病文的修改中,实现选材的升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平时啊,我们最怕写作文。老师最常听到的一种抱怨就是: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选择文章的材料真的有这么难吗?

二、学生原作,任务驱动

也许真的有些难,还记得刚刚过去的月考作文题目吗?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写的是《成长的滋味》,他的作文没有上40分,他很疑惑。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试着从选材上帮他找找问题。

学生印发资料:《成长的滋味》

预设:

空洞(没有具体的材料,空洞无物) 散乱(主题不明确)

陈旧(“小升初”“中考”等材料老生常谈)

立意不高(材料不够积极和正能量)

过渡:这位同学的初衷是用多种材料来突显一个主题,可是却空洞,散乱,陈旧,重复,可谓问题重重。找出问题的目的,最终是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三、品析经典,学习选材

鲁迅先生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今天让我们一起向一位公认的大作家——汪曾祺先生来学习如何选择材料。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的经典散文《昆明的雨》。

1.这篇散文,我们已学过。题目是“昆明的雨”,可是写雨的语段却不多,那写了些什么呢?

学生回顾,PPT呈现

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女孩 ——缅桂花、房东母女——在小酒店的闲适时光

追问:汪老是不是有些偏题了?

这些事物都与雨相关

师总结:其实这告诉我们一个思路:选材,可以进行相关联想,选择一些与题目或主题相关的具体的人、事、物,化抽象为具体。(板书:相关联想)(板书:具体)

2. 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1)是一些平常、细微的物、事、人(板书:小巧)

(2)它们都是真实的,是汪曾祺亲眼看到的,感受到的。

(3)它们都蕴含了汪曾祺对昆明的思念和喜爱。(板书:明旨)

3.昆明细微的、真实的人、事、物很多,为什么汪曾祺只写这几样呢?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

预设:

(1)它们给汪曾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它们能体现昆明的雨季的特点,承载了汪曾祺的独特的回忆,它们都是独特的。(板书:独特)

(3)它们从多个方面展现着昆明的风土人情。(风景、风俗、氛围、滋味、人情)(板书:丰富)

小结:这些材料,它们多角度地丰富而不是重复地展现着昆明的风土人情,它们又不是陈旧的,它们是那么的独特,是汪曾祺的专属回忆。它们更不是空洞的,而是那么细小小巧,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节的观察和感悟,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材料都紧紧烙上了汪曾祺最真挚最浓烈的对昆明的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一切一切的选材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是抒发情感的载体,并且这份情是真情、深情啊!

四、升格修改,学以致用

1.借鉴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我们再次回到开头的作文《成长的滋味》,请你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选材上的丰富具体、小巧而独特、情之所寄,试着为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提供一些修改建议,可以针对一则材料,也可以针对几则。(思考三分钟)

(让学生充分说,为下面的修改提供思路,打好基础)

2.王老师的生活中也有成长的滋味,如果我来写《成长的滋味》,我会选择这样一些材料:

(1)参与完省级赛课,回到歇息的酒店,看着地上两袋厚厚的资料和上面密密麻麻到甚至看不清的红色笔迹,突然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这是成长的滋味。(作为教师——泪)

(2)生完孩子的第三天,不断尝试着直立着坐起来,只是为了方便给女儿喂奶,手术的伤口火辣辣的疼痛感一下让我的汗浸透了整个衣裳,这是成长的滋味。(作为妈妈--汗)

(3)工作完回到家中,看到妈妈带着我女儿玩耍的日渐苍老的背影,我打开炉灶的火,想代替妈妈准备家中的晚餐,热油迸溅了出来,手背上一阵灼痛,这是成长的滋味。(作为女儿——油)

提问:你喜欢我选的材料吗?为什么?你能否从我选择的这些材料中挖掘提炼一个主旨?

(挖掘提炼:生活中经历的不同身份的苦的滋味,都是成长的琼浆)

(板书:提炼挖掘)

五、课堂练笔,小试牛刀

1.我相信此时你也一定特别想写写属于你的成长的滋味了,试着选择多种材料,突显这份滋味。列下你的选材的提纲,并且用一句话挖掘提炼材料的主旨。

2.以小组为单位,彼此交流提纲,从你们组的成员作品中,推选一篇你们认为选材最好的提纲,派出一个代表与大家一起分享,并且结合今天学到的只是要说说你们的推荐理由。

(小组讨论后展示)

六、课堂结语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曾说过:如果材料不合适,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希望大家今天从这堂课中学到选材的方法,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细节,选择丰富的、小巧的、独特的、具体的,最能寄托你真挚情感的材料,写出有血有肉、鲜明可感、意蕴丰富的好文章来。

  • 更多>>